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 柯文哲的財政處方箋
財政分配不均、數字管理失靈、特別預算常態化,再加上多項稅目不合時宜,台灣財政紀律亮起紅燈,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提出解方,要為人民守住每一分血汗錢。
台灣財政分配問題出在「中央集權、地方窘迫」,區域發展失衡 ,就連六都人均獲配也有高度落差,歷任政府都曾承諾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然而該法距離上次修正已經過了20多年,至今仍看不到改革方向。
中央近年持續稅收超徵,政府預測頻頻失準;蔡總統不斷強調自己任內謹守財政紀律,然而事實卻是不斷舉債編列特別預算,執政7年14項特別預算超過2.4兆,遠超過扁、馬執政16年來總和,根本是史上最會亂花錢的政府。
財政是政治根本,缺乏財政紀律,將使一個國家無以為繼。柯文哲提出4點改革方針:
➊重建補助款、統籌款機制
➋地方財政自主、均衡發展
➌翻新稅制,改善課稅不公
➍財政紀律,不再胡亂撒幣
「財政守紀律,避免信『貸』台灣!補助重分配,課稅公平正義」是柯文哲為台灣財政紀律開的處方箋,我們將力求重建公平、效率、聰明、正義的國家財政體系,避免債留曾孫。

## 重建補助款、統籌款機制
現今地方政府自籌財源占歲出比率皆不足五成,換句話說地方仍多依賴中央統籌分配款,且六都與其他縣市比例懸殊,也埋下區域發展失衡的隱憂。
柯文哲主張建立主責單位權責統一的財劃法 ,從現行營業稅提撥40%作為統籌分配款,並成立「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委員會」,由中央、地方政府、專家、民代共同組成,公開透明討論程序。

## 地方財政自主、均衡發展
為了改革「財政中央集權,地方財政窘迫」的亂象,柯文哲提出還稅地方,增加地方分成的方法。
例如提高遺贈稅、縣市政府土地增值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等地方分成,而且直轄市、非直轄市的分配標準一致,而非全台多套標準。

## 翻新稅制,改善課稅不公
柯文哲主張召開「全國賦稅改革會議」,檢討所有資本所得的課稅方式,同時也要檢討不合時宜的稅目,如印花稅、娛樂稅等,尋覓財源後予以廢除。
此外,全球租稅改革在2023年啟動,要求一定規模的跨國企業至少繳交15%稅金,柯文哲提出,除了促使本土企業補足有效稅率,也要協助企業因應租稅改革產生的風險,讓企業願意根留台灣

--
## 財政紀律,不再胡亂撒幣
面對長年「稅收超徵」的問題,柯文哲提出財政部與主計總處應建立完整總體經濟模型,制定稅收預估標準作業流程,避免人為操弄預算課稅收入,同時也要求「超徵先還債」。
現行《預算法》第83條第4款規定得以「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作為提出預算的條件,形同空白授權。
柯文哲主張上任後,刪除上述這項規定,並將特別預算改為僅限遇到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重大經濟變故、重大災變的情形下,經國會同意才能提出。
## 記者會影片與逐字稿
{%youtube _U7an8D_kK4 %}
好 各位媒體朋友們 早安
還有正在收看直播的觀眾朋友們 大家好
讓大家久等了
今天我們特別召開了這場記者會
那麼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
還有我們現任的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
同時他也是我們民眾黨的總統參選人
他馬不停蹄地推出許多的國政藍圖
既我們的醫療政策 長照 教育 還有
內閣制 還權於民等重大政策的發表之後呢
今天我們再度召開了守護財政紀律
為你牢牢守住每一塊血汗錢記者會
針對國家的財政分配不公
數字管理失靈 還有特別預算常態化
急需稅制改革等等多項問題 提出了解決的方針
其中柯文哲將提出要成立統籌分配款的分配委員會
並且要召開全國賦稅改革會議
針對許多不合時宜的稅制
來徹底的進行改革
非常高興今天在我們的記者會現場
除了眾多的媒體朋友
還有我們線上的直播朋友
同步在關心之外
我也要來介紹今天與會的成員還有來賓
當然首先就要先介紹柯文哲總統參選人
接下來讓我介紹的是政大財政系
名譽教授 曾巨威教授
台北商業大學 財稅系教授 羅時萬教授
以及我們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總幹事黃珊珊
好 我想大家應該都迫不及待想要瞭解 到底
我們的財政改革 還有如何要促進公平的
賦稅 守住財政紀律 接下來我們就有請
我們的柯文哲總統參選人 來為大家發表
他的國政藍圖
好 這個
燈光可以 好 OK
今天來講一個
大家都很關心的題目
財政紀律
因為這也是當前小英政府
做得比較差的一部分
下一張
那堅守財政紀律
避免這個
信貸台灣
那
我們今天的主題有幾樣
這個叫大綱
那個一般補助款跟
統籌分配稅款
那個分配機制
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中央地方財政收支劃分法
這個已經二十年沒有修改了
然後每一個政黨在執政前都說要修
那等到執政以後就發現 錢是我在花的 他就不肯修了
所以二十年來都一直沒有處理
那這個一定要處理
因為這個會造成很多問題 等一下會一一說明
那這目標就是說讓地方的財政可以自主
達到均衡發展
為什麼會這樣
當地方財政不足 他的錢都要靠中央補助他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就是說他對明年的財政收入到底有多少 他也沒什麼把握
變成都要仰人鼻息
就是地方政府變成被中央政府要看中央政府臉色
這也造成我們今天台灣為什麼不同的顏色
在輪流執政的時候會對我們的政策造成很多的這種
政策連續的傷害
另外一個是這樣 我們等一下講我們稅 台灣的稅有很多很奇怪的問題 拿出來講
那再來就是
不要大撒幣政策
這個要 所以我在講的是那個特別預算法 那個一定要修 好 下一張
那首先講這個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
劃分
目標就是說
強化地方財政
這個是這樣 等一下我們會講
他就是
他說大部分的錢都在中央
所以地方的錢都要中央來補助他
所以我們會造成地方財政的短缺
還有一點分配不均
分配不均的問題
表示說我們目前這個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分法
中央在分錢的時候
有很多看起來就一看就知道這很不合理的現象
但是到底要怎麼解決
下一張
下一張
不好意思 今天那個 這邊的器材 好像有一點
連接上頭的問題
所以我們會馬上來進行處理
那因為今天我們已經連接了多台的電腦
但是這邊的那個系統 好像有一些這個無法
連接的地方
所以請再稍等我們一下下 我們馬上就會把它
處理完成
事實上我們剛剛已經測試過很多次
就是他這個
連接好像有一點失靈的狀況
等一下我們會再換一台電腦試試看
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請這邊會議中心的同仁可以幫忙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好 沒關係我們主席
哇 這個
對
因為我們今天換了很多台電腦還是說這邊現場有頭部可以放
直接用那邊的話不行嗎?
對
不要再換在那個地方
他們這個地方每天在開醫學會怎麼會有問題?
還是我們請拿我的電腦過來好了
不要放在地上,你就拿到桌上直接試,反正都下一張用,口不在空
你要先來先QA是不是
我們先來QA好不好
臨機應變
我們可以先時事題聯訪嗎
沒有 我跟你講 其實他們有興趣的是QA
不是那個
對啦 但是我們希望用我們的政策來
喔 出現了
聽到時事聯訪
他就出現了 但是我們的那個
他的比例好像有一點問題
幫我們把他調整一下好不好
他的比例有點問題
有點問題
好 那我們就請同仁幫我們cue了好不好
避免等一下再發生這個狀況 時事聯訪又要跑出來
那我們就先回到
上一張
好 OK
直接到這裡來
這個統籌分配款 表面上看起來
好像沒什麼問題
為什麼
因為分進來的錢 除了6%是中央
緊急
再使用 另外94%
都發到這個地方政府 而且
直轄市佔61% 鄉鎮佔8.24%
那各縣市佔24%
好像看起來如果按照人口分配好像沒什麼問題
下一張
當然有人說直轄市比例過高
不過就是這樣本來直轄市人口又比較多
所以如果
我想也沒有理由要求說這個直轄市以外的縣市
分的跟他一樣多 這沒有道理
可是問題在哪裡
同樣是直轄市 下一張
奇怪 台北市平均每個人分到2.4萬元
新北市不到1.2萬
這表示說 他雖然說直轄市65%
可是在不同的直轄市分配不一樣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非直轄市
他表面上說非直轄市大概分到35%
可是不同的縣市分到錢
如果按照人口來算
差別很大
所以表示說這個分配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下一張
那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地方是這樣
這目前這是總平均
地方政府自有財源
沒有一個 總平均不到50%
你看從過去的這105年到109年
這看起來不到50%
大部分都40幾而已
這表示說地方他維持他地方財政所需要的錢
超過一半以上
是要靠中央補助
這就為什麼
這個典型的頭重腳輕的問題
就是說
你想想看我如果作為一個地方政府
我超過一半的錢是要中央補助
我怎麼敢反抗中央 一定乖乖聽話
所以如果這樣的話 我們現在看到兩個現象
第一 財政中央集權 第二 地方財政窘迫
那麼怎麼辦呢 下一張
第一點喔 這個
我們希望說 因為現在老實講中央給地方的錢
特別預算不算
這邊來分兩部分 一個是叫做一般分配
一般的補助款
另外一個是那個統籌分配稅款
然後有兩個不同的地方在給
一個是財政部 一個主計處
這就很奇怪
對地方政府來講錢就是錢
為什麼還要分兩個地方來補助
所以我們是主張將來在這個
我說下一張 你再下一張
所以也就是說 將來在這個
在這個中央與地方補助 不要再分主計處跟財政部
兩個單位個別補助
能不能統籌一個單位 這樣會比較好計算
也比較清楚
減少行政上的麻煩 下一張
那所以我們現在想法是這樣
如果地方
的財源都不夠 超過50%的中央補助
那是不是能夠把這個地方可以拿到的錢
餅做大
儘量就是說我到底要拿到多少 事先清楚
那我們大概有幾個建議
比方說這個
目前營業稅40%的是拿來做這個統籌分配
是不是給他提高到100%
如果這樣的話算一算
在當40%的時候 大概一年有2000億可以拿來做分配
如果改成100%的就變到5200億
所以就等於多了3000億 意思就是說
要放到從統籌分配款裡面的錢
乾脆一開始就說大家分多少
公式寫清楚
把那個餅做大 每個人就可以分到他要的
下一張
那其他包括這個遺產稅
這也很奇怪 為什麼
直轄市跟非直轄市
遺產稅啦 還有這個土地增值稅 百分比都不一樣
乾脆全部給他拉平 然後往上拉
所以包括這個遺產稅 全部拉從
直轄市從50%拉到80%
那倒過來 土地增值稅 縣市政府本來是80%拉到100%
另外一個是這樣
營業
營利事業所得稅
我們還是要讓一個地方首長
因為目前地方首長的稅收主要都來自土地稅跟房屋稅
所以說為什麼造成地方政府很容易在炒作這種房地產
如果
營利事業所得稅
本來是地方分0% 改成5%的話5%就好
地方政府會比較去想說 我是不是應該讓我的地方產業
繁榮一點
就是說要給他一點誘因 你知道 不然他完全沒有誘因 你知道
地方政府 所以為什麼現在目前地方政府真的花太多力氣
在搞土地開發
對整個產業的營運
的那種繁榮
比較沒有興趣
所以我們主張讓有一些這個
incentive
就是那個
誘因你知道 讓地方政府願意更積極的去注重
這種
這種商業 工業的繁榮
所以是這樣 我們今天對於這個有幾個
提議
第一
我們希望還是說地方的這種財政
能夠達至 我不敢說百分之百自給自足 至少那比例要拉高
如果他根本都不到50%的 全部要靠中央補助
會讓這個地方財政失去了一個
他一個基本的自主性 這第一點
那另外一點是這樣
沒有理由直轄市跟非直轄市
用兩套標準 我就覺得一直很難理解
我們能不能用一套標準大家適用
再來就是說
公平分配
主要還是
他有些叫財政績效 那個就不要
應該主要是人口、土地面積
還有這個營業、經濟的繁榮程度
大概用這樣來分就好
好 下一張
所以結論是 當然是這樣啦
這個法已經超過20年沒有修了
所以我們主張是這樣啦
還是要成立一個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委員會
因為這個一定要經過一個討論有共識
所以一定要有什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意代表學者專家
大家來討論這到底要怎麼分
那要修法
修法以後在執行過程當中如果有出現新的問題
大家也可以討論
所以畢竟這個法已經超過20年沒有修了
幾乎我想你們聽我講過了
那個我跟林全的故事
每一個人在上台之前都說要修
上台去有沒有一個要修
所以大家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法令 拖了二十年沒有修
原因就是權力使人腐化 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因為他還沒執政的時候 他都指責別人分配不公平
等到有一天他執政 發現他是自己在分錢 他就不想公平了
下一張
那另外一個問題是這個 財政紀律的問題
下一張
這個是
從2014年一直到現在
稅務超徵的
數目 你想想看
除了2020年 那個可以理解
因為那一年
疫情
所以那個預計的稅
短收
其他幾乎每年都超收 特別是到2021、22
稅務超收4000億
這個我自己在當市長的時候
我就要求說預算跟決算差太多
一定要進來報告
為什麼
這表示你的估計完全不準
你預計說要收多少稅
結果到時候收出來是多了1000億
那你說一年說這特殊事件
那就算了
每年都是
除了那個2020年那個反而是正常
因為那個是疫情突然出現
你每年稅都超增
特別是這兩年超增4000億
我就對那個財政部長跟主計處長很有意見
你們在寫預算書的時候完全估不準
你說你一年估不準就算了 每年都估不準
這個才奇怪
所以這變成政府在製造假象
就是說他明明那個稅的那個預算
就是說預計要收多少
他故意把它放很低
等到收的時候再說
我們今年這個做得很好
所以這一種是一種叫做什麼
假象
是假性的政治績效
這是不對
我倒覺得超徵你知道
一年一年我可以原諒你
太多年表示說你這個預算數亂寫
這個我們自己在台北市我當時要求要壓到
預決算要壓到差3%的以內
那以前差一千億就算了
到現在是一年差四千億
然後超徵四千億再說
這個政府有賺錢一人發六千塊
那一回事 這表示說你的財政紀律太差了
下一張
所以有時候連持續性的超徵
到底是笨還是壞
所以第一點
稅收預測失準
財政數字管理失靈
所以我從來不認為說
那每年超徵是一個正面的
這表示說你的計畫書寫得太爛了
估計太爛了
那另外一個地方
下一張
另外一個超徵這麼
不過是這樣啦
如果萬一超徵的話
我還是認為
應該拿來還債
既然我們的負債已經五億五兆了
你每年超徵不還債
債不還然後繼續再超徵
不是很奇怪嗎
所以我們主張是這樣啦
理論上還是一個最理想是
預算跟決算不要差太多
如果差太多表示這個政府要嘛造假
所以我就說不曉得他是笨還是壞
笨就是說他都估不準
壞就是他明明
你那個預算數就造假
不管是笨還是壞
我們希望說能夠建立一個比較準確的
整體經濟模型
然後一個比較
精確的估計
當然是這樣啦 如果真的超徵的話 我們希望是
把他還債還掉 不要拿去亂花
那再來講特別預算
特別預算我就非常有意見
我們直接看你看喔
李登輝八百億
陳水扁七千八百億
馬英九八千兩百億
蔡英文兩兆四千億
這個差不多是
都是阿扁跟馬英九的三倍以上
所以表示說在蔡英文的任內
特別預算暴增
那這問題出在哪裡
下一張
這個
預算法第83條
有四個條款
可以編特別預算
其中的第四款
等於是空白預算
今天如果是發生戰爭
瘟疫
或者是那個地震
像九二一大地震
編特別預算大家沒話講
那不應當
有一條 空白授權
下一張
哪一張空白授權
上一張
再上一張
這一條
不定期
或數年一次的重大政治
這等於隨便他講
如果發生戰爭瘟疫 地震 天然災害
這個要編特別預算大家沒話講 但是不可以有這一條
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
什麼叫重大政事 自己講的
所以為什麼在蔡英文任內
特別預算編的特別多
下一張
下一張
另外這個滿有趣的
你看看稅收佔各國GDP的佔比
南韓22
美國20
日本19.8
台灣14.2
可是有個問題
台灣的稅率不是比日本、韓國還高嗎
怎麼稅收的
就是說我的稅率很高,真的收進來的錢很少
不是說很少,不過
這表示什麼你知道
我們一定有很厲害的逃稅
當然逃到底是哪個地方在漏,這個有趣
下一張
其實稅你知道
我倒覺得有幾個地方要改
第一個
過去是累進稅 反正所有的收入都合成一包
一起算 其實應該慢慢分離課稅
就是說勞動的跟資本的要分開
因為用錢賺錢 你知道
像21世紀資本論講的
用錢賺錢比用勞力賺錢快
所以貧富懸殊也越厲害
所以理論上 如果是我勞動所得
我的稅不應該那麼高
用資本去賺的 稅應該要高一點
可是一般把它混在一起的時候
這個就會變成不公平
所以你看看
我們你想想看 我們的稅率很高
真的收到的稅比其他國家都少
那個薪水階級有辦法逃稅嗎 不可能 太難了
所以表示說那個開公司的 用資本在賺錢的
他有很多稅是沒有收到
從統計數字上看起來就是這樣
這表示說什麼你知道 我國的稅制恐怕要再檢討一遍
不然要出現那個一定是收稅的不公平
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公平分配稅收
要確保不同收入單位能承擔合理的負擔
意思就是說勞動所得的稅應該低一點
資本所得的稅應該高一點
下一張
另外有幾個稅我也是主張廢掉
印花稅跟娛樂稅
當年蘇貞昌宣布說印花稅要廢掉的時候
為什麼我當台北市長當時我是反對
你說這個稅要廢掉可以 可是問題是台北市一年這個稅有50億
那你要先告訴我這個不見了以後 那50億要怎麼處理
所以我們的主張是這樣啦
這些不合時宜的稅應該要廢掉
但是要先把想好替代的財務來源要先想好
如果在替代來源的這種財務想好的狀態下
這種過去奇奇怪怪的稅應該要廢掉
這個是這樣
但是要先講好
替代來源要先講好
所以為什麼當年我在當市長的時候
要廢印花稅我就有意見 我說你要廢當然可以啊
但是廢了我一年就少掉50億
他說今年給你補助 我說今年沒有問題 啊明年咧 後年咧
所以這個要解決了
所以如果有這種
找到這個替代財源以後
其實這種印花稅 娛樂稅
這種不合時宜的稅是應該廢掉
下一張
另外有一件事情,2023年開始全世界有個規定
跨國的這種規定
就是說跨國公司的企業
營業所得稅最少要扣15%
如果沒有達到15%
同一家跨國公司變成其他的國家
可以把它扣稅補到15%
所以我們看看以台灣的現況
我們很多在很多很多公司 包括台積電
在台灣才扣4%
所以意思是說如果台積電在其他國家還有分公司
其他國家就可以
提高他的稅收補到15%
現在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這個不改善會出現什麼事
我們台灣的跨國公司被外國政府課稅
所以這個要解決
如何確保
在台灣為基地的跨國公司
他的稅收是符合世界標準
而不是說在台灣扣沒有那麼多
那不然其他 被其他國家檢查發現說你不到15%
然後變成多扣
這個變成什麼你知道 肥水落外人田
所以這個要解決
下一張
所以要確保本土企業在國內的有效稅率
就要補足到15%
避免被外國政府追補稅
那當然是這樣啦 如果這種稅的問題
如果把這個
就扣除額的技術 怎麼做 那個當然是操作的
不過原則上就是說
不要讓本國的企業課不到15% 而被外國政府
追稅 補稅 這樣就等於浪費掉 下一張
那
這也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因為我們畢竟一直沒有參加
國際的這種組織 你知道
所以關於這種錢的計算 常常會比較不公平
事實上我在4月去美國的時候 我也跟美國政府講
我說 台灣作為一個世界外交上的孤兒
可是有些東西至少要讓我們進去 其中一個就是稅的問題
因為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參與國際財政組織
很多這種算錢的時候
他就說不認帳 反正他也不知道有沒有扣到15%
他補多少你也不知道 就把你補到 這樣會造成我們重複課稅的問題
那事實上現在有17個成員 他不是以國家名義加入
所以是這樣啦
能夠以國家名義加入當然是最好 不行的話要先解決實際問題
那實務上是有 已經有
17個
成員他不是以國家名義加入這個
國際財政組織
所以這個是
台灣政府當前要馬上去解決 不然我們的我們的
本土的跨國企業會遭受雙重課稅的問題
下一張
再下一張
所以結論 今天要講的幾點
財政收支劃分法要修
因為這已經講20年了 每個政府在上台之前都是要修 一旦執政都不肯修
因為權力使人腐化 絕對權力使人腐化
我們是主張
這個地方財政不可以
每一個地方他的自籌財源都不到50%
這是總平均 我們台北市比較高 我們都接近70
總平均不到50 那台北還可以到70
那表示有的縣市根本就是
我看應該說絕大多數的錢都要靠中央補助
這樣長久以來會失去地方自治的精神
因為他的錢都要靠中央補助
所以他沒有辦法去做一個他的地方自治的精神
因為他的一切都要靠中央控制
所以這個
我們要做到地方財政自主
還有一點
這個錢的分配一定要有一個程度公平
坦白講 新北跟台北完全那個
每個人平均分到的錢不一樣
這蠻驚訝的
這個太奇怪了
這表示公式有問題
所以該修的要修
另外我們的稅
我們的稅率很高
結果收到的稅很少
這表示我們一定是
我們在台灣這裡面
逃稅是個大問題
難道
領薪水的很難逃稅 那表示什麼
那個不是 那用資本在賺錢的稅一定漏得很厲害
這個 所以這個一定 課稅不公
所以在稅制上面要去解決 另外一個是
我們要小心 我們台灣沒有參加這種國際財政組織
我們會面臨那種跨國企業被課兩次稅的問題
因為目前的規定是說
跨國企業盈利所得至少扣15%
可是扣15%如果我們不能被認證
很容易被其他國家又再課一次稅
這個要解決
最後就是
特別預算法第83條第4款要刪掉
國家遇到戰爭、瘟疫、天然災害
這個要變特別預算大家當然沒意見
可是不可以一條空白支票
叫做重大不定期
數年後不定期是重大事件
這重大事件完全沒有定義
所以才會出現在蔡英文任內
她編的特別預算是阿扁跟馬英九
三倍
三倍左右
這個就變成
特別預算太浮濫了
所以那個應該把他刪掉
不准再開後門
以後還是回歸常規的預算
這是我們今天的一個政策上的主張
謝謝大家
謝謝柯文哲總統參選人非常詳盡的解說
針對他的財政紀律提出了國政方針
的確國家永續 財政是根本
那麼接下來呢 我們就要邀請我們政治大學
的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 曾教授來跟我們
分享一下今天參與我們記者會他的感想
謝謝
柯市長 還有
各位在場的
媒體先生小姐
應該有嗎
首先我要謝謝這個
柯市長的邀請 那麼他今天
針對財政紀律的這個問題
從剛才他的簡單的說明裡面 我們可以看得
出來
其實柯市長花了很多的時間
去從他自己8年市長的經驗
然後提出了很多他對於財政紀律的一些
根本的專業上的一些看法跟
專業上的一些看法跟
未來的作法
如果從剛才的這個內容上 我們可以很清楚
的看到
從財政紀律的維持上 或者是財政紀律
的改善 以及從專業的角度來看 應該要做的
一些各種
改革的措施
基本上
從剛才的內容我們都可以知道
已經是考慮非常的周延
所以就一個總統參選人的角度來看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很重要的未來的
這個施政的一個方向以及相關的一些改革
的作為
那所以因此在今天這個記者會的場合
如果要我從這個剛才所提到的實質的
專業的內容上來做進一步的這個補充的話
說實在的
其實並沒有
太多在方向上的這個差別
但是因為今天除了這個我們從
專業的角度
去這個
看待
整個國家未來的財政紀律的改善的
可能性以外 其實我覺得大家更關心
更重要就是 如果柯市長
真的當選總統以後
他除了今天告訴我們的
政策的主張以外
在政治的承諾上
他可不可以讓他的現在的政策主張
真正的能夠變成他在總統任內
可以真的落實的這樣一個做法
這是我今天在這個場合
這個時機我可能更關心的
所以我就從這個角度呢
來對我們
這個柯市長有一些期許 也希望
他剛才所提到的這些專業的改革的
想法
能夠在他的未來的任內 真正的能夠
把他做好
所以我有幾點
的這個看法跟意見
給柯市長參考 首先第一個
市長剛剛有特別提到財劃法
他也提到20年沒有修正
他也提到了
為什麼沒有修正 是因為權力
當你拿到權力了以後
權力會讓人家腐化
權力會讓人家怠惰
權力更可怕的是
他會擁有權力了以後
怕他的權力的失落 消失
所以因此呢 當拿到權力了以後
他反而就不敢去做這件事情
而不願意做這個事情
所以在這個角度上 所以我們回頭要這樣看
柯市長如果你選上總統 你當了總統以後
我們當然不希望這個權力的這樣的一個擔心
這樣的一個事情再重複的在他身上出現
所以今天我們除了財劃法專業的
剛剛所提到的這些應該要改的事項之外
更重要的我希望柯市長可以承諾
他如果當選了總統
他要答應我們 他要承諾我們
一年內 兩年內 我一定把財劃法修好
這才是更關鍵
這才代表我們未來在他的領導之下
我們是有希望可以改變二十年不改的財劃法
我們才有希望可以把財劃法
剛才他告訴我們的理念跟改革的方向
可以真正的在他的主導之下能夠完成
我們這個問題才可以解決
這是第一個
談到財劃法的時候 除了剛才所提到的一些
所謂的專業的改革的方向跟內容以外
我覺得更重要的 我希望柯市長
能夠真正的答應我們
讓我們有更好的未來的希望
第二點呢 我要提到的就是
我們都知道 剛剛柯市長也提到
超徵的問題 特別預算的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蔡英文政府
最近這幾年
會導致這樣的一個結果 其實背後有一個很
關鍵的一個因素
各位在場的朋友應該知道 我們有一個叫財政紀律法
我們今天談財政紀律
我們已經有財政紀律法了
為什麼我們還沒有財政紀律
的這樣的實施的成效
所以很顯然的
我們對財政紀律法
是不夠尊重的
我們對財政紀律法是不在乎的
雖然我們有這個法
但是我們沒有人真正的去依照這個法
而去執行這個財政紀律
如果我們真的對財政紀律法是在乎的話
其實柯市長今天也不用這麼樣的費心
再重複一次的告訴我們
他如果能夠選上總統的時候
他要如何去恢復財政紀律
他如何去把財政紀律把它弄好
所以也因為這樣 所以我們就要去思考
那為什麼有財政紀律法了以後
有了預算法了以後 有了公共債務法了以後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財政紀律可以達成呢
所以這中間我要告訴各位
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就是你有法 徒法不足以自行
更可怕的是
我們今天編特別預算的時候
我們要先制定特別條例
我們在制定特別條例的時候
這個時候就會有一個
是通常很常使用的一個伎倆 是什麼
就是把那個
其他的法律 財政紀律法或是預算法
或是公共債務法裡面所規定的 應該要把財政
紀律要做好的那個條文 我在特別條例裡面
我把它排除
我試問各位
你這些法律規定的 是為了要達到財政紀律法
結果你為了一個特別預算 你在條文裡面
你說我把那些可以 財政紀律條文通通排除掉
那我問你
你還有財政紀律可以達成嗎
這是我們今天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第二個我要請柯市長幫忙
他選上總統以後
他一定要
設法
讓這個現象要改掉 那怎麼改呢
就是我們要有一個很基本的觀念
就是只要是財政紀律法 我們要把財政紀律法規定的任何的內容 任何的條文當成
財政紀律的最後防線
不能夠
放棄的防線
這條紅線要抓住
所以換句話說我們要規定
只要是財政紀律法規定的任何條文
不得在其他的法律條文裡面再排除使用
這樣你財政紀律才有維護的機會
要不然你財政紀律訂的都沒有用
你預算法訂的也沒有用
你公共災害法訂的也沒有用
因為當我有需要的時候
我訂了一個特別的條例
我就把所有的財政紀律通通幹掉了
市長 請問這樣我們能夠有財政紀律嗎
你今天在這邊喊破了喉嚨
你都能夠達到你的效果嗎
根本不可能
所以這是第二個我希望市長能夠聽進去
當他當總統的時候
能夠帶給我們新的希望
要有一個新的作為
第三點我要提到的
剛剛市長也很關心說我們的
這個租稅的體系
他有很多的改革的想法
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
其實我們稅制在
課稅的時候 其實我們有很多很不公平的現象
出現
我們一方面當然希望大家都能夠納稅
公平的納稅
但是在某個程度上 我們要讓稅制更加
的合理 更加的公平
那公平合理的稅制 在專業上 我們其實有
很多討論 臺灣也經過了幾十年的改革
其實我們不得不說 其實我們慢慢的是在
進步的當中 雖然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
很多的弊端沒有解決
但是我們還有更多的問題是地下經濟
我們還是有很多的問題 是我們的生活周遭的體驗
我們看到了 我是一個納稅者
但是我們看到我們周遭好多的朋友 其實他是沒有繳稅的
所以從生活的體驗上 你就會產生那種不公平的感覺
從生活的體系上 你就會發覺 就會懷疑
為什麼我們的租稅制度在行使的過程裡面
執行的過程裡面 會有這樣的一種
讓我們覺得
不能夠接受的一個狀態
所以這樣的一個地下經濟的問題就
考驗著我們
未來到底租稅公平可以執行的真正的
程度到哪裡
各位如果到醫院去 你會看到很多的康復
在旁邊 試問哪一個康復拿的錢報稅
你也知道 可以看得出來 很多的在生活
經驗裡面 有很多攤販 有很多的小的攤位
其實他的營業額可能也很多
但是實際上
他到底有沒有實際的 所謂的納稅的狀況
在現實上
所以某種程度上
你會懷疑租稅的公平性
所以我們要針對這個要改革
我要給柯市長建議
要改革很不容易 尤其是地下經濟
所以要讓地下經濟的行為能夠解決
逃漏稅的情況可以解決
第一個我們要讓
資訊透明公開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本關鍵
你的資訊能夠公開透明
這樣的逃漏稅的現象才能夠降低
第二個更重要的是
這麼多這麼久的問題已經累積這麼久
所以我們今天如果要徹底的話
我們要實施一個租稅大赦
我們要把以前這些
這麼到目前為止累積的這些東西
我們透過租稅大赦
讓大家有洗心革面的機會
然後我們重新開始 重新出發
有一個重新的遊戲規則
讓大家能夠遵守
在一個公平合理的情況之下
我們繼續往前走
而不要被現在或以前的情況綁住
但是在作法上
他要有一個正確完整周延的規劃
才能夠讓這樣的一個赦免的概念
讓我們整個社會有重新出發的可能性
所以這是第三個
我希望
市長在這個部分能夠
有一些這個
新的作為
那第四個 因為時間關係
所以第四個
我給市長的建議是
市長有特別提到 因為稅制的改革要翻新
其實我們要花很多的時間
那如果市長能夠瞭解的話 大概我們臺灣的
租稅改革
我們大體上來講是大概每20年有一次
大的變動 大的改革
大概從19
這個大概是68年左右 開始第一次的所謂大規模的租稅改革以後
我們大概每20年 每20年 大概有個改革
所以1968年以後 大概1988就有一次 第二次
然後1988 2008 2009就有一次
市長 如果你這一次2024當選總統以後 大概在你的任內會有2048年
所以也差不多2028年 也差不多快要20年
OK 那再加上時代背景的改變
實際上我們又發覺那麼多的新的問題
以及要因應現代的世界潮流的時空環境背景的不同
所以我希望不要等20年
一上任了以後 雖然只有16年
我們就先開始做大規模的
賦稅的改革 財政的改革
如果能夠這樣 我相信我剛剛所提到這四點
是除了市長剛剛所提到的 專業的內涵以外
以及基本的改革方向之外
我覺得在政治的承諾上
要利用今天這個機會
把
這些
當下所碰到的
更重要的問題 更關心的問題
以及如何破解
一直到目前為止
我們
沒有辦法
做更完善妥善改革的這個問題的弊端所在
能夠透過市長的
當選總統
而讓帶給臺灣更大的希望跟改變的機會
這大概是我所有的補充 以及對市長的希望的期待 謝謝
好 非常感謝曾教授的期許
還有給我們很多很豐富的建言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請羅時萬教授來為我們發言
主席 各位媒體記者 很感謝主席的邀請
那剛剛我聽
柯P在講 我覺得他一個醫生能夠對這種東西
對財政有這麼深入瞭解 我真的很佩服他 在
這麼短暫的時間內
因為時間問題 所以我也不想多說 我覺得對
財政的問題 其實財政是歷史的產物 你什麼樣
的環境就會塑造出什麼樣的財政
所以我覺得
柯P應該要去打一個 類似一個品牌
就是說我這個民眾黨
我要做的是跟別人不一樣的 我要把以前
臺灣不好的習慣把它改正掉
就比如說
剛剛講說逃漏稅 其實我知道大概在
2019 2018年的時候
我們綜合所有稅的申報戶裡面
638萬戶裡面當進有49.7%
不用繳稅
換句話說 有一半的人不用繳稅 你覺得
臺灣窮人有那麼多嗎
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 反正逃漏稅也不會覺得
可恥 然後政府也沒有用力在抓
所以你就會覺得說
稅務分配很不公平
那我們的稅制 其實你叫綜合所得稅
幾乎只有對勞動所得在集中課稅而已
那些資本所得 像鼓勵所得都有
8%的稅額扣抵 要不然就是28%的分離課稅
利息所得也是
所以相對來講 你那種價值觀念 如果說
你政治形象一直引導 就是引導說
反正稅不公不義沒什麼關係
那就會造成說
你這個國家稅務 租稅正義就不存在
就我先前聽那個柯主席在講說
當市長的時候對那個老人津貼刪掉
那是非法訂社福 我以前在跑那個新竹縣
的時候 他就跟我
那個就現在這一任的那個柯市長
新竹縣長 他就講說他要把社
那個老人津貼從
1000變到3000要提高
那他們的財政管理局長就說
我這樣一搞下去我要籌10億
他一年的稅率大概220億
其實現在有很多就是變成說
老百姓只要有錢拿到
他就覺得沒關係啊
但你沒有想說這會造成債留子孫
所以我剛剛講說柯P他應該要打一個
跟人家不一樣的這種
選舉方式讓老百姓要再教育
正確的認知我們臺灣應該怎麼走
因為這是大環境演變出來 不是說你一個少數
的那個幾個人就有辦法去改變 可能在做
年紀大一點
大概四五十歲 五六十歲的時候 你就可以知道說
我們在那個時代 就蔣經國時代 蔣中正時代
那個時候的社會價值觀 跟現在完全差太多了
所以我覺得教育民眾也很重要 那財政
這個東西也是一樣 要教育民眾
正式的認知
這是我對柯市長他的建議
那因為時間問題 我就先不講太多了
好 非常謝謝兩位教授 這個財政真的是非常專業
的事情 不過財政是國家的根本 我們必須
要讓它永續 那接下來我想很多的媒體朋友們
也非常期待今天的聯訪的時間 首先先請
臺視的品寧
主席想先針對主題問一下 那剛剛教授有提到
這個財政紀律相關法案 你有沒有承諾說幾年
之內要把它修完
另外您對這個蔡政府的前瞻計畫 也有很多的批評
但是未來如果您上任的話 有些重大地方建設 需要中央支援的時候
你會怎麼做 那還會來繼續做這個前瞻計畫嗎 謝謝
第一點 其實我們應該 如果法案要送出去很快
保證一年內就會送到立法院
剩下就是看立法院要怎麼通過
這第一點
不過就行政部門可以做 那個都很快
那你說那個
前瞻計畫 目前造成地方自籌款的不夠
這就是問題
因為很多 很多前瞻計畫
他必須要地方政府自籌款
那自籌款很多都超過他的舉債上限
所以這是大問題
不過這樣 其實你們對政府的預算是這樣
其實我們政府預算裡面還有第一預備金
第二預備金
有很多 還有很多 本來就有很多機制在裡面
只是說你們除了那個以外 還要再搞一個特別預算
這才是大問題
所以剛才我已經講了
遇到戰爭 瘟疫
地震
這個要用特別預算 大家
沒話講
不應該用一個空白支票 空白授權
然後就是大開方便之門
所以事實上前瞻計畫
就是典型的先編預算再編計畫
前瞻計畫一定會留下很多問題
TVBS 平一
主席想問一下
因為你剛才有提到就是說要把印花稅跟
娛樂稅給廢掉 那你自己的配套又是什麼
那另外還想要再問一下
就是有關昨天郭董他這邊有提到說已經
二度跟你會面了 那他們也說有涉及到一些
立委提名的問題 想問一下是不是
就是說真的有觸及 那未來有哪一些地方
會合作 那傳出說是企業家來牽線
10月底有可望整合 是這樣子嗎
其實我跟郭董平常還是有在聊天
在這一兩年當中 其實長期以來我在當市長的時候
他也給我們很多協助
包括整個我們台北市政府在推動E化的時候
他還有協助我們一些人力上的資源
那第一點喔
不管怎麼樣 郭董還是台灣社會一個重要的人物
其實跟他談話也蠻有趣的
從AI談到電動車 再談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每個成員的特色
我倒可以講很多
所以我倒覺得是這樣
本來我們說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
所以本來 其實政治上本來就沒有那麼肅殺
就是可以合作都可以盡量合作
至於說立委
立委倒反而
郭董沒有談太多 因為他沒有政黨 他也沒有去提名什麼立委
你要問什麼
印花稅
印花稅就是這樣啦
就好像這樣嘛 如果你都可以超徵一千億 四千億
那表示說那個就是財務要調整
就說講好就好
就說我現在把印花稅拿掉
每個縣市政府會缺多少錢 那要怎麼補
所以應該在下一次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要修法的時候一次把他解決掉
這種不合時宜的稅要廢
只是說他的替代來源要想好就好
鏡電視宜萱
這邊想請教一下主席 因為您之前就是有提到就是賴清德的部分
那他昨天是針對這個深澳電廠以及說
您之前說他坐椅子三分之一的這個部分
是對您有所批評 而且認為說你這個是在說謊
那這部分您怎麼回應 以及說那個
現在那個趙少康他是有提到說
如果是國民黨的部分可以接受全民調
但是他覺得在組閣權部分 應該交給侯友宜
跟國民黨 那這部分您怎麼看 以及你之前有
提到說這個
要跟朱立倫這邊 要跟侯友宜這邊
不是不可以來見面 那現在兩方就是
有沒有再進一步的就是溝通 以及說什麼時候大概會見面
謝謝
第一點
那個
賴副終於
終於有反應了 這表示我的民調應該很接近了
這第一點
其實這樣啦 我跟你講
我怎麼會說謊 不會啦 我跟你講
他都忘記了 2018年3月我們見面好幾次
他都把我拉到旁邊那個小房間裡面跟我講那個深澳電廠的事
不過是這樣啦 你們去查他那個深澳電廠的來龍去脈
他一直說說要蓋喔 一直到有一天突然轉換
可是他轉換的時候他都沒有解釋說
為什麼他之前說要蓋 後面不蓋
其實我也知道啦 當時只是為了蘇貞昌的選情
這就是我最氣的地方
國家政策有它的連貫性
你不可以說因為誰的選情有需要
然後把一個幾百億的這種國家計畫轉彎
這是不應該的
這就典型的為了政黨利益犧牲國家利益
為了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
為了一個人的利益犧牲多數人的利益
如果行就行 不行就不行
你如果要就一開始說不要蓋
一開始說要蓋要蓋 怎麼突然
突然說不要蓋了 他有沒有去解釋說他的理由
為什麼台灣的電本來不夠突然變夠了
所以是這樣,當然那個板凳坐三分之一那件事情
人家只是在開玩笑講,他又那麼在意
還有一點,他什麼時候說我是蔣經國自居,我怎麼不曉得
所以是這樣
顯然他也開始氣急敗壞了
那個趙少康那個案子是這樣
其實我們,我最近有遇到朱立倫
他也在拿一些資料給我讀
這也在討論,畢竟聯合政府在台灣從來沒有真正實施過
所以要組織聯合政府,我們有去參考德國,以德國為範本,還有看過法國、芬蘭這一些
第一個在選舉前要有一個叫選舉協調委員會
就是說如果要政黨合作的話
彼此來討論說,特別是議會的議員提名、總統提名要怎麼合作
選後要再成立一個政黨的協商委員會
就是說關於政府的職務要怎麼分配
這還是一個協商的過程
那再來就是一個叫政黨爭議委員會
一旦執政以後,免不了會有什麼政策不一致、人事的傾壓
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協調的機制
甚至關於這個倒閣要怎麼處理
其實我們台灣在目前的法令上
對行政院長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他有任命,但是他沒有免職
所以我們只有任用法,沒有任免法
行政院長是任用,但沒有行政院長是任免
所以當時我們就有笑話
當時就說那個蘇貞昌如果不下來怎麼辦
所以是這樣,像這一些是一時間要修改法律很困難
但是可以變成憲政慣例
就是說如果只要大家
政黨、政黨之間有協商、有慣例就可以
所以關於趙少康回答問題是這樣
其實他問對了
就是說政黨跟政黨要合作的確是要有一個
制度 這個老實講以前也從來沒有做過
所以現在開始在實現 開始在研究
當然時間很緊迫
不過我想在幾天 應該下個禮拜我們就陸陸續續會
針對這些題目開始提出
還有一點 政治上本來我們也非常清楚
我們本來就不會整碗扔掉
當然如果跟國民黨合作
當然國民黨還是主力
人還是比我們多 這我們也知道
那你說跟朱跟侯見面 這都有啦 其實都見過面了
只是說見面要談什麼嘛
我還是再重申一下 我的想法
本來政黨就有他的自主性
所以理論上本來選舉就是各自努力
可是因為今天台灣有65%的民意希望政黨輪替
回應這個民意
我們也說好吧,既然有這麼大的一個民意希望政黨輪替
那我們是可以政黨合作,來達到這政黨輪替的目的
那如果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
我的戰略思考就很清楚了
是為了要能贏得選舉才要合作
如果合作也不能贏得選舉,合作幹什麼
那我就回到我們原來各自努力的那一條路上去就好了
這也是,但是我發現國民黨是這樣
他好像不是要贏得選舉,他只是要贏過柯文哲
可是贏過柯文哲沒有用,在大選的時候還是不會贏
所以畢竟要想辦法怎麼找出一個勝選機率最高的組合
好,因為我們時間的關係,我們最後一題,壹電視凱琳
主席我想問一下,基層有說立委希望藍白合的聲音,那你怎麼看呢?
這本來就是這樣
常常是這樣
政黨合作我都講 從那個行動綱領 政策的合作
一直到總統選舉的合作 到立委合作
甚至到立法院在實際運作的時候
議題的合作 這本來就有各種層面
那對於那個立委候選人來講
當然他想的是希望說
更多人來幫他站台 他可以勝選 當然是最好
所以這個也是國民黨的一些思考
就是說
這一次選舉其實有兩部分 一個總統選舉
可是還不要忘掉 還有一個立委選舉
不要搞到兩邊都輸掉 這個真的要去思考
所以你講得沒有錯 就立委來講
他當然希望越多人來跟他站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