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 柯文哲開給台灣醫療的處方箋
當醫療貼近民眾需求,醫的是病人,照顧的是家屬的心,柯文哲主席秉持 #醫者仁心 ,開出一張「投資健康、有效醫療、永續健保」的處方箋,希望將健保逐步扭轉為 #保健 ,從看病、用藥、找看護,全面守護民眾的健康。
健保制度過去被譽為「台灣的驕傲」,如今卻連年虧損,醫護人員對健保的滿意度更只有3成,究其背後原因,我們習以為常的健保日常,背後其實是由醫護人員血汗環境建構出來的。
再從數據上來看,台灣人平均壽命、新生兒與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較日韓等鄰近國家,都還有許多進步空間,台灣醫療環境是時候調整了。
我們主張:
1.逐年提高醫療衛生支出到GDP的8%,讓醫療本業可以收支平衡。
2.提倡健康生活型態,推廣戒菸、減重與癌症篩檢。
3.增加公費疫苗種類,有效預防疾病。
4.落實家醫、分級、轉診、論人計酬,更要提高護理人員薪資,改善血汗醫療。
5.放寬自費醫療市場,公開透明讓人民享用最新醫療技術。
6.提供全責醫護,讓住院看護免煩惱。
7.老弱申請幫傭移工不須巴氏量表;失能申請照護移工,採取多元評估方式,簡化便民。
8.65歲以上長者健保費全額補助。
健康是基本人權,是普世價值,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情境有所分別,而守護人民的健康,就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未來4年,柯P要為台灣人推動全面性的醫療改革,確保醫療健康、制度健康、人人健康!

## 提高醫療衛生支出達到GDP 8%
全民健保的民眾滿意度高達九成,高滿意度卻沒有跟就醫品質、國民健康劃上等號,台灣國人平均壽命、新生兒與嬰兒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等指標均不如日、韓,最大的癥結在於投入公共衛生的資源太少,僅占GDP的6.6%。
柯文哲主張提高醫療衛生支出,逐年增長至GDP的8%,讓醫療本業得以收支平衡,醫院也不用再靠藥價差和美食街賺錢。

## 提倡健康生活型態
柯文哲醫療政策的目標是「平時不生病,萬一生病只生小病、小病不會變大病,大病也不會致死。」然而目前的醫療概念大多仍停留在「治療大病」,未來應更強調「保健」觀念。
柯文哲開出處方,要促進國人培養運動習慣、減重、戒菸、三高控制等,同時推廣癌症篩檢,落實「預防勝於治療」概念,使人民更健康。

## 增加公費疫苗 減輕家庭負擔
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便宜、有效的工具,過去在柯文哲擔任台北市任內,曾多次補助兒童及長者施打疫苗,柯文哲主張,未來包括輪狀病毒、腸病毒、加強型水痘等疫苗,若在醫學上證明有效,應該納入公費範圍,減輕家庭負擔。

## 落實家醫、分級、轉診、論人計酬
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4條規定,台灣應該確切落實轉診與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從論件計酬改為論人計酬,才能改善目前門、急診爆滿的醫療環境。此外,面對護理人員的出走潮,柯文哲主張提高護理人員待遇,讓醫護不再血汗。

## 放寬自費醫療市場
柯文哲主張放寬自費醫療市場,對單人病房解禁,同時保障健保房;新藥取得藥證後,在核定健保給付前,就先開放自費市場,讓人民享用最新醫療科技,不過每間醫院自費項目與價格應上網公告,一切公開透明,才能保障民眾權益。

## 提供全責醫護
台灣面臨少子化困境,萬一家人生病住院,很難長期請假照顧,臨時想找看護也不容易,就算找到人力,費用也是一大負擔。
柯文哲主張建立「全責醫護」制度,由醫院提供服務,費用則由健保與民眾共同負擔,不必再為尋找醫療看護疲於奔命。

## 放寬巴氏量表
目前民眾申請外籍家庭看護,不僅巴氏量表分數要夠低,文件往訪更是曠日費時,經常造成醫生與家屬之間的矛盾。
柯文哲主張,未來巴氏量表不再做為申請照護移工的唯一標準,若家庭有老弱需要幫傭移工,可以放寬申請標準,失能者申請照護移工則採取簡化的多元評估方式。

## 65歲長者健保費全額補助
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排富全額補助65歲以上長者健保費,除了所得稅率超過20%的長者需要自繳,其餘都由北市府直接付給健保局。柯文哲主張要將這個政策推行到全國,投資人民健康,並減輕三明治世代的負擔。
## 記者會影片與逐字稿
{%youtube haMrLInrTxM %}
非常歡迎各位收看直播的朋友們
跟我們一起在線上來關心
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
他所提出來的醫療政策
那麼今天呢他會非常具體的
來向大家報告他的醫療的藍圖
首先我們要先向大家介紹
今天參與我們記者會的幾位貴賓
首先讓我來介紹台大醫學院教授
也是前恩主公院長陳榮基教授
歡迎陳教授
接下來讓我介紹的是陽明交通大學
陽明交通大學的教授
同時他也是藥學會理事長
同時他也是前食藥署署長
康照洲 康教授
康教授今天是以學者身份來參與我們的記者會
他也非常關心我們的政策內容
稍後他也會跟我們分享一下他的心得
那麼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台大名譽教授
也是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教授
謝謝張教授 也非常感謝幾位貴賓的蒞臨
那麼在最右手邊的是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總幹事黃珊珊
黃珊珊總幹事
好 我想大家都非常期待
到底要怎麼樣一病一人
那麼台灣的健保制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要怎麼樣的全齡照顧 全方面的照顧
接下來就讓我把時間交給台灣民眾黨的總統候選人柯文哲
來向大家報告他的藍圖的擘畫
好
這個是自己比較熟悉的題目
第一點 我們健保實施二十幾年來
民眾滿意度非常高 90%
可是如果你去問醫護人員
滿意度就剩下30%
所以表示說我們目前的健保制度
在一個程度上是犧牲醫護人員去建構出來的
那事實是真相又是什麼
表面上民眾滿意度90%
但如果你回到實質的這種成績
我們看看 第一個
我們不要去拿其他國家比較
我們拿我們旁邊的 日本跟韓國
其實我們的平均壽命還是比韓國日本差
特別在你看COVID-19這一年
掉了更多
新生兒死亡率也是創下了這個15年來新高
那新生兒死亡率是一個月內死亡
嬰兒是一年內死亡
其實我們的數字
如果跟韓國日本比起來
也是偏高
那再看
孕婦跟產婦的死亡率
也比
也比韓國 日本高
那 癌症的存活率 我們又輸給日本 韓國
然後所謂可避免的死亡率
比方說 肺結核 高血壓
這種就是說 你那個肺結核理論上是吃藥會好的
高血壓是你有量血壓 然後去治療也會好的
那這種就 甚至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如果你有做抹片 就算你得了癌症
因為都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其實十年存活率 它還不是算五年存活率
還可以算什麼十年存活率
這個也是相當程度可以救回來
所以事實上
我們表面上看起來
好像老百姓都很滿意
可是你去追究他實際的成績
比韓國 日本都差很多
還有一點啦 健保年年虧損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 你看喔
這從來沒有plus過 都是minus
按照這個速度很快會破產
所以是這樣啦
到底健保是什麼問題
當然第一個問題就是說
到底健保是社會保險還是社會福利
如果是社會保險你知道
那他應該是保大不保小
阿如果是社會福利的話
那保費不可能收這麼低
所以我們現在台灣的健保就是
你要付陽春麵的錢
可是你要吃牛肉麵
這當然是問題
所以第一個問題就是說
要搞清楚到底是社會保險還是社會福利
阿如果不行的話
我們如何取一個真正的折衷
那
其實我們跟韓國 日本比較起來
成績不好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錢太少了
因為我們現在醫療衛生支出
在小英上任的時候是6.2%
那 bonus 本來說要達到7%
其實到最後我們到現在 台灣是6.6%
那如果是韓國跟日本 韓國已經接近9%
日本是11%
所以你醫療衛生支出 佔GDP的百分比
就比韓國 日本低
那你錢就比較少 你有什麼理由要求說
成績跟人家一樣好
所以事實上我們現在健保一個很大的困境就是
預算就是不足
那你預算不足的狀態下
又要讓老百姓就是說
用付保險的錢去得到社會福利的這種服務
不可能嘛
那另外我們也是因為
因為我們用全民健保
要維持一個全民健保的假象
所以千方百計去抑制臺灣自費醫療市場的發展
這個當然也是問題
另外一個從缺藥
我想這個最近
因為藥價差一直砍 砍到最後
外國廠商就不進來
我想你們也聽過說一個藥賣幾毛錢
一個藥賣幾毛錢
你要砍他 乾脆我說不要做了
另外一個血汗醫療
這是這樣啦 如果在30年前
你還可以要求說
大家為了榮譽
一個月什麼值班半個月
我個人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
我記得我印象中
我曾經一個月值班十七天
你現在叫年輕人值班十七天
那個第一個根本就違反勞基法
那事實上你付再多的錢他也不願意做
所以我們健保的確遇到很多問題
那這個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你想想看從這個表上看起來
日本醫療衛生支出
有11%
韓國8% 其實韓國已經接近9%
那我們是多少 6.6%
所以其實我們今天說的健保的問題
這一張是最根本的
你錢就是不夠
你錢不夠你怎麼要求說
你要得到多好的服務
那大概OECD國家是9.7%
那台灣自稱是一個現代化國家
結果我們醫療衛生支出
才6.6%
所以事實上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
我們用這麼低的醫療衛生支出
還一個維持目前健保的樣子
其實已經很困難了
但是過去是因為
醫護人員 血汗工廠
撐住了 但是我覺得
這越來越困難了 所以這遲早會出問題
那麼
怎麼辦呢
其實剛才講過嘛
原來一開始的時候
在小英總統上任的時候
是6.2%
當時的想法是7.5%
就佔GDP的7.5%
其實到現在是6.6%
那針對這個問題
我們要提出各種解方
不過我們再看看
目前我們醫療衛生的一些問題
總額管制
我想在做醫院經營的一定最痛恨這個
因為錢不夠嘛對不對
所以乾脆跟你講說
好我們就設定這麼多錢
隨便你們做
反正不管你怎麼做
錢就這麼多
但是他用點數
那每個
但是他點數就是說
如果你們大家加起來點數超過那個總額
那點數就開始下降
聽說今年是降到一點一點才可以換0.88元
你想想看 任何一個產業
要獲利12%以上哪有那麼容易
所以這個總額管制你知道
這個是讓每個醫院的經營者咬牙切齒
因為他是算點數嘛
所以大家想說 我點數沒有衝高
我的佔比又不夠
真的 每個都衝高 那點數就稀釋掉
一點變成 也許0.88元
所以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為什麼 因為他就是純醫療收入不夠嘛
所以後來其實 大醫院都靠什麼為生的
停車場啦 美食街啦
那長庚其實後來還可以維持平衡
一個很大的理由是股票收入
當然有些宗教醫院就靠宗教捐獻
所以目前我們臺灣的醫院
純粹靠本業收入要維持平衡很困難
因為他錢就是給你這麼多
所以都要靠這種業外收入來維持
這長期以來會出現這麼大問題
像臺大醫院美食街
而且還有很多人來吃對不對
你那個如果是兩百床的醫院
你那個怎麼做美食街不太可能
所以這個造成大醫院才有辦法生存
中小醫院就 隨著醫院越來越小越來越困難
因為他的業外收入沒有辦法那麼多
那另外一個 因為醫療收入不夠
所以以前 過去是可以靠那個藥價差
所以為什麼大家很喜歡看門診
所以其實是這樣啦
我們看門診很方便
但是品質很差
你想想看 我們一個門診
一個早上要看一百多個
甚至兩百個
這用膝蓋想都知道品質一定不好
所以這個也是 因為這個沒有辦法給他足夠的錢
所以要用衝量 衝量其實最後品質都不好
所以門診超多的
另外分級轉診也失敗
因為每個 現在大醫院都在拚命開門診
所以病人只要這種診所轉來的
反正他也不會再還回給這個 再轉回原來的診所
所以 最後就是我想急診爆滿是個大問題
那我也 我自己就在隔壁的臺大醫院工作
這個就是什麼 病人全部往醫學中心擠
所以表示說我們的分級轉診也是失敗
那從剛才講到現在 都是我們目前臺灣健保的實況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民眾滿意度90%
但實際上是一大堆問題
那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
相信在未來的兩三年內
應該就會看到後果
所以我們提出三個原則
投資健康 有效醫療跟永續健保
第一點
我們叫健保
其實真正的理想應該是大家不會生病
就算生病只生小病
得了小病他不會變成大病
得了大病不會死掉
這才是一個目標
其實我們現在健保制度大部分在處理什麼
得了大病不會死掉
其實更理想應該是往前移動
就是根本不會生病 萬一生病只有小病
所以我們有很多這種概念就是說
我們對於健保恐怕倒過來想要保健
所以他就是不會生病
所以要把醫療衛生支出的這種投資
慢慢的觀念要改變
我們是希望國民健康
然後有更高的生產力
所以是用一種投資健康的觀念
不然你今天只要一提出說
我們這個醫療衛生支出要增加
大家心裡面都嘀嘀咕咕
覺得這個會不會錢又太多
我們要開始改變我們的心態
我們在醫療衛生支出
如果佔GDP的佔比升高
我們是投資健康
讓大家健康不會生病
那還是有效醫療
有效醫療的意思就是說
很多不必要的 像安寧療護
我們在醫學上有另外一個名稱
像無效醫療
我自己是葉克膜專家
我過去常常看到很多葉克膜濫用的例子
所以像葉克膜
它是對有需要的病人它很好
但是它也不是變成說
跟家屬交代說我有做到盡力
所以如何讓醫療更有效
也是我們要努力 要去思考的
那最後才是一個
健保還是要永續經營
如果按照目前的狀況
只是粉飾太平
估計兩三年內整個健保就會出問題
所以我們只有很短的時間
要來把這個健保的問題解決掉
第一點 投資健康 以前叫健保
現在倒過來叫保健
那其實這樣啦
為什麼我們的表現比日本韓國差
其實很簡單 錢太少
所以這個健保的這個
佔比還是高
表面上看起來我們是6.6 醫療衛生支出佔6.6%
其實健保只佔3.3%
其他的是自費啦
公共衛生的錢啦
還有一個是那個國民健康署的錢
所以事實上健保的佔比
在整個GDP它是很低的
3.3%的到底夠不夠 一定不夠的
那從剛才講到現在
其實我還是要謝謝我們的醫護人員 為什麼你知道
因為美國醫療衛生支出佔GDP的17%
表現也沒有比我們好
所以我們用這麼少的錢
可以撐住已經算很厲害了
只是說終究不能撐太久
所以這個健保總額還是要擴大
特別那個點數你知道
會讓所有醫院恨得牙癢癢的
另外一個是
所以我們第一個說
我們要把健保從保健
然後我們要提高整個醫療衛生支出的金錢
另外一個剛才講過
不會生病 就算生病只得小病
就算得了小病不會變成大病
得了大病不會死
是要往前移
所以我們應該慢慢預防勝於治療
強化公共衛生
其實像三高
這應該在前面就要把他治療掉
就小病不會變成大病
疫苗的普遍使用
就讓他根本就不會生病
然後能夠讓他戒菸 減重
這一些
一個比較健康的這種生活模式
他比較不會生病
所以慢慢我們要把這個預防重於治療
然後來強化公共衛生 這概念要有
所以我們剛才講過 提倡健康生活型態
這意思就是說
我們將來在提高醫療衛生支出的時候
恐怕要以比較多的錢去國民健康那一部分
而不是留著 而不是在健保這一邊
就是要把 讓國民可以過更健康的生活
這也是要花錢的
所以包括運動 減重 癌症篩檢這一些
另外在醫學上 疫苗還是最便宜有效的工具
因為所以我們如果被證明有效的疫苗
應該再更擴大實施
比方說小朋友的那個輪狀病毒
我在當市長的時候 我們是用Copay
就是說家長部份負擔
不過如果他真的是有效的話
我寧可增加醫療衛生支出
國家去cover掉
就不用自己
由這個家長再來負擔
所以包括輪狀病毒、腸病毒
或是加強型的水痘
這些應該
如果是他在醫學上已經被證明有效
乾脆就國家來支出
所以對疫苗我們採取比較寬鬆的態度
另外等一下全責護理
這是這樣
這個我們陳宏基教授的太太
也算是我的師母
以前台大護理部的主任
她在生前最後一個遺願
她很想推全責護理
你想想看
現在大家家裡少子化
如果你有爸爸媽媽生病住院
那怎麼辦
難道大家全部請假
去醫院當看護工嗎
很困難嘛 你請假請一天 也不可能請一個月
那你如果要雇那個
傭人 你知道 看護工
我印象中現在大概一天
要兩千二
一天兩千二 一個月現在就六萬多塊
比你的薪水還多
所以這個
這個要陷入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所以如何建立一個全責的護理就是說
一個人生病在醫院 你知道
包括大小便的處理 一些翻身 上廁所
都有人可以幫忙你處理
當然這是這樣 全責的護理一定要增加錢
所以大概折衷的辦法就是
也許健保cover一部分
然後一部分是家屬自己處理
所以比方說 隨便講一個數字
如果你雇一個24小時看護工 要兩千二 我覺得太貴
如果降到八百塊 甚至更低四百塊
也是一種部份負擔
這個好像就可以接受
所以慢慢這個全責護理一定要推了
那昨天這個
我想這個禮拜大家很多在講巴氏量表
這巴氏量表是每一個醫生
也是內心覺得很麻煩的
就是說因為以前一定要巴氏量表分數夠低
才可以申請外籍看護工
那家屬當然會要求說醫生把巴氏量表分數打高一點
把分數打低一點
讓巴氏量表可以符合僱傭的標準
其實這樣啦
對於這種外籍看護工的態度
我是主張寬鬆一點
但是按照不同程度
課不同的人頭稅
比方說我們是希望說我母親80歲
看起來很健康
巴氏量表打起來就一定正常
不可能僱外傭
可是我們希望說 照顧他不要跌倒
不是等到他有一點跌倒了 變成那個坐輪椅 再來請看護工
所以慢慢這個巴氏量表 不要作為申請移工唯一標準
所以我們主張申請這種外籍看護工
意思就是說外籍看護工 慢慢給他分兩種
一種是真正有病要照顧 這個叫用巴氏量表
另外一個說他只是比較偏向家庭這種幫傭的
他用另外一條路
那也許這兩個我們將來給他課不同的人頭稅
這些問題就解決掉了
所以不要用巴氏量表作為目前申請外籍看護工唯一的標準
這個就會製造很多的問題
那至於怎麼做就可以討論
那遠距醫療我也覺得要推動
因為這個特別在COVID-19之後
在COVID-19的時候 疫情期間
這個遠距醫療用很多 現在有少掉
所以這個既然它是一個
可以被證明是可以有效運作的系統
那這個還是可以繼續使用
那剛才講過
我們主張也是醫療衛生支出
應該占到GDP的8%
不過這當然我也不認為說
在什麼在上任的第一年就給它加到8%了
沒有必要
我們從6.6 逐年開始給它增加
那原則上 比方說要做全責護理 要打疫苗
這些錢不要再去吃目前健保的錢
就額外補 如果要增加錢就從那增加錢去處理那些
所以目前為什麼在推全責護理 大家會推得不順
因為想要做這個 要從健保總額裡面再去擠出來
當然大家反對
健保總額都不夠 用那個點數 大家氣得要死
你現在還是說 我要推全責護理 要從健保裡面錢去 再去擠啊
大家就不會同意
所以我們不管 我們剛才講的那些
不管是疫苗的使用啦 全責護理
原則上是不要再去用目前健保的錢 那是額外給
所以這額外要加的東西 就慢慢給它加上去
最終目標 還有就是要促進健康的也是一樣
所以最終目標是醫療衛生支出要達到8%
然後分年給他慢慢上去
另外一個 這也是我當醫生的時候最有感觸的
病人來看門診 他沒有拿個藥抽個血
他只是問一問 你給他收門診費 他就覺得很不爽
他覺得好像今天沒有看到醫生
其實我跟你講
這就是我們對智慧財產權還是不太尊重
所以原則上是說我們要建立一個尊重智慧財產權的觀念
為什麼這很重要你知道
這才不會讓我們現在整個健保支出流於藥費、檢查費
我跟你講然後讓你可以不要生病
這本身就應該值錢
那最後在我們的健康保險法裡面
全民健康保險法明明第44條、45條就講到
要實施全民健保一定要
家醫 分級轉診 論人計酬
可是二十幾年來都沒有實現
所以是這樣 這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所以慢慢給他做到 往那個方向前進
另外一個是這樣
有人說
現在缺護理人力 是不是乾脆
引進外國的護理人力
我是反對的 為什麼
因為其實我們的台灣不是沒有護理人力
是那個薪水太低了
所以我倒覺得是這樣
既然我們都給他念了那個護理專科
這個護理系畢業了
那你就寧可就給他加薪
讓他的當護理師的時間延長
據我所知好像現在護理系畢業
平均會當護理師的時間大概只有七年
很快就轉行了
為什麼 很簡單 薪資太低
所以如果薪資太低
那解決臺灣護理師缺工的問題
我覺得也是不可能
所以結論 另外一個是什麼 放寬自費市場
因為健保錢就有限
所以千方百計
要減少健保的支出
所以比方說外國一個美國FDA通過的藥
到我們臺灣拿到藥物許可證
可是要申請這個健保給付
平均要七百多天 要兩年
所以現在主張是這樣
如果這個藥我們在臺灣拿到藥證許可證
好 你現在健保要申請 要不要
給付 你知道 你就慢慢審吧
但是我們就開放自費市場
但這個原則啦 公開透明就好
每個醫院的自費項目 你就上網公開
我認為啦 只要公開透明
可以減少掉很多問題
但是不要為了怕增加健保支出
如同現在健保局千方百計的
要減少這個新藥材 新醫材上市
故意給他拖兩年多 我想這個沒有必要
所以只要自費市場公開透明 保障人民權益
所以在只要新藥 新醫材核定以後
在核定健保給付之前 先開放自費市場
所以就是說我們在目前的健保制度之下
原則上也是開放自費市場
所以讓健保與自費市場並行
我們健保還是保障人民基本的這種醫療
但是我們開放自費市場
那這樣喔 大概就是我們幾個
重點的這種八點就寫在這上面
作為我們在醫療上的主要的政策
第一條 醫療衛生支出還是要提高到8%
錢少做不了事情 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 我的目標是不生病
萬一生病只有生小病
而不是等到他生大病再來讓他治療
所以應該要提倡減重 戒菸 運動
然後癌症篩檢 三高控制 健檢這些
另外疫苗我們還是認為在醫學上是最
cost effective 就是最有效率的治療
所以這個只要在醫學上被證明有效 放寬使用
另外 家醫 分級轉診 論人計酬
雖然不能一步到位
慢慢還是要往那個方向前進
另外在健保制度之下
我覺得我們就開放自費市場
這樣才可以讓臺灣的醫療產業比較有機會發展
如果全部用共產主義的健保制度
我想對整個臺灣的醫療市場也不是好事
再來就是說全責護理
這是一個要發展的
因為事實上是這樣啦
再過幾年你知道
少子化你知道
你不能要求你的親人來照顧你
所以這個全責護理
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把它建立起來
那最後就是說
巴氏量表不應當作為申請
外籍看護移工
唯一的標準 應該有不同的思維
那最後就是這樣
那個65歲以上老人健保的問題
其實台北市早就做了
只是其他縣市 現在有人要把它當作政見
因為事實上台北早就做了
這個 那當然是錢從哪裡來嘛
台北市是比較簡單
因為台北市我們財政紀律
我當時就是把其他地方省下的錢
挪來這裡用
所以台北市的老人本來在65歲以上就
全額健康 全額健保費的補助
當然我們有排富條款
所以這大概就是我們
在這次總統大選的
醫療政策的主張
好 謝謝大家 主要有八點
非常精闢的講解說明
把整個的全齡照護
全人照護的想法
都擘畫得非常的完整
那我想今天
蒞臨我們記者會的幾位貴賓
其實也都是在醫界
非常有經驗
而且呢在這個學術上
也都是著作本身的教授
那麼尤其是我們今天所請到的
陳榮基教授
他的妻子呢過去也是在這個推動
全責照護
那麼是不是我們就先請陳教授
您請坐
對 先幫我們分享一下
您認為未來台灣的醫療
應該要如何的發展
而這個全責照護
未來有什麼樣的期望
大家好
我今天很榮幸來參加
柯文哲醫師的這個會
那麼他提到
要投資健康
有效醫療
永續健保
我來是要提醒他
一定要
做好全責護理
這些事情才可以做得好
臺灣的護理很奇怪
一個病人住院的時候
要家屬來陪伴 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
如果家屬不能來的話
你要花一千 二 三千塊錢的錢
來僱一個護理助理員來照顧病人
這是全世界先進的國家所沒有的
包括亞洲的
這個日本或者是新加坡都沒有的事情
但是台灣就是這樣子
那我內人周照芳護理師
他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的副主任十年
主任八年
在這個漫長的護理行政工作上面呢
他努力在推動全責護理
但是到現在呢 都還沒有很理想
所以我今天特別來提醒柯文哲醫師
如果走回政界 就要好好推動這件事情
那在座的各位呢 也可以幫忙推動
尤其是記者先生 推動的能力最強
那每一位在座的人
您也可以幫忙推動 怎麼幫忙
謝謝
常去看病的醫院 你問他們有沒有做全責護理
如果沒有告訴那個醫院
說我要到別家醫院去看病
這個很有效
所以請大家一起努力
來推動全責護理
謝謝
非常感謝陳教授的分享
那麼接下來我們是不是請康照洲教授
也來幫我們分享一下
您在醫界所看到的一些台灣的現象
好的
我想對於剛才柯P所提到的一些醫療的亂象
其實學界很早就有發現到這個問題
那我們也很高興 在目前至少很多對外宣布的總統候選人
都把醫療這件事情當為首要的一個目標
那在剛才提到的 因為醫療支出的不足
所以對於
很多的這個護理人員的一個薪資的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新藥新科技引進的緩慢
那甚至於給付之後呢 還有非常多的限制
那這大大的影響到我們醫療的一個行為
另外 癌症病人自費的比例逐漸的增高
負擔加重
所以這個都是來自於整體醫療的一個支出太低
支出太低
那目前大家都提到了要把提到到GDP的8%
其實我們認為至少要跟韓國一樣
所以8.5或9%應該也是應該可以期待的一個目標
那過去當提到這個學界提到醫療支出要增加的時候
執政者
往往就用說那我們就來增加健保的一個保費
那這時候民眾跟企業就馬上就不提這件 就不支持這件事情
其實剛才柯P提到很清楚
在整個醫療支出底下其實健保只是一部分
那所以底下有健保 還有一個自費的項目
還有一些公務 公衛的一個項目
那在健保我們認為除了要增加他的支出資源之外
其實目前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做的
比如說要去檢討他的一個資源的分配
還有他的浪費的一個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對藥界非常不公平的
也就是藥價差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事情如果不能解決的話
我們的藥價絕對降不下來
那另外的
政府在健保裡面的負擔呢 其實在健保法裡面
雖然寫 原來是寫36%
但是大家對於這個政府 是否真正有達到
這個36%的支出 一直是有疑慮的
那我個人學界也認為說 其實36%
也可以增加到40%
或是以上 所以這個
因為就是政府的責任 讓保障民眾的一個健康
那在自費的項目呢 其實
我們也會推 希望能夠推動一些藥品
尤其是高價藥品的一些部分負擔
可以讓這些新興的藥品能夠盡早的一個進入
那其實所有重大傷病的病人
他們只是希望能夠用到這個藥
能夠健保 能夠給付
所以他們其實也願意來做部分的一個負擔
那另外剛才柯P有提到了
其實自我照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所以我們覺得應該要提高民眾的一個健康的識能
那最後在公務的預算
因為既然我們維護民眾的健康是政府的最大的一個責任
所以在剛才提到的不管是疫苗的部分
或是重大傷病的部分
還有照顧弱勢的部分
甚至於我們個人覺得在一些特殊的疾病
例如罕藥、罕病
那這個是不是可以有政府願意來
支持 這樣子就是照顧罕病是
政府的責任 用這樣子的口號
來作為政見 那
因為
現在目前罕病還要在健保裡面去爭取
他的一個特別的一個預算和一個一個保障
的一個額度 其實這個罕病的病人
或者其他特殊的疾病 我覺得這是應該是
政府照顧他們的一個責任
那最後其實除了這個有點離題
除了這個健保之外 健康之外
其實我們有很多的地方都排在後面
那譬如最
以學界來看 我們就知道就高 高等教育的
GDP的占比也是非常的低
就是0.39%而已 在OECD平均1%
實在是太低了 而且是排名最後一名 不是像我們
健康
還是
不是排名最後
所以我覺得
希望能夠
柯P如果
未來能夠對於這個健康還有教育這個部分
能夠給予這個多多的一個支持 以上
非常感謝康教授 那麼最後我們就要請長期
在乳癌防治界非常認真非常努力的
張金堅教授來跟我們說幾句話
今天很高興
因為畢竟跟柯P在臺大外科
共事了將近30年 在這30年的歲月
大家都彼此在為我們臺灣的健康促進
在做努力 那麼今天柯P的主張 我個人
覺得是這樣
我們醫療還是不要離開人性 科技
不要離開人文
所以柯P主張的
就是健康的基本人權
還有健康的
平等權
所以他今天都會強調到關懷弱勢
還有對長者的照顧
我們他更注重和諧
所以各黨的候選人提出的有一些政見
是相同的 不過我們都樂觀其成
那柯P最強調的
就是說我們對於健康的支持是投資在
健康是投資 而不是一個成本 那麼
在這裡面裡面提到的 像巴氏量表
本人這個在這方面就有很深的感觸 每一次要
一個
長者來的時候 我們的落筆相當的痛苦
所以才會留意有些是偽造的 甚至於
醫病之間有糾紛 甚至有打架的這些事情
所以我個人認為巴氏量表要更多元
更彈性 而不只是說
80歲以上怎麼樣 75歲 其實
有些慢性的病 如果是多重的
如果是在輕微失能的時候 我們要有更彈性
的評估方案 跟多元的
而且要更簡化 不要很冗長造成
民怨
再來一個 因為我不敢佔用很多的時間
那麼我們剛才柯P很強調的 這個也是我
深深的感受 我們的90%的健康滿意度
建構在這些醫務人員的血汗工作
那麼這樣如何讓這些醫務人員往後的日子
能夠在安心的在他的職場 他的職業環境裡面
心思以外 有更
親民 更和緩 更
舒適的職業環境 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最後
我
當外科醫師 又是當腫瘤的專家
不只是癌症的新藥 有一些重大疾病的新藥
在臺灣確實經過
冗長的
審核 還有有些變成健保以後
他的適應症卻減到
美國的30%
那麼像最近流行的這個重要的
像免疫療法的藥 才漲了4%
那鄰近的韓日都是在16%以上
這些都是一個我們在
表象裡面看起來是健保在
撐著 健保是做得很好
但是事實上我們的
全民的5年的這個餘命也是低 各種
疾病的這種死亡率也是偏高 這些都是
我們要去面對
所以呢 今天很高興能夠
在參加我們
柯P的這個 我都是叫他柯P啦 叫總統好像有一點
怪怪的 那我們這個柯P這個30年的
交情 我願意挺身出來 我們為這個健康
平權 健康人權來努力 更重要的
柯P講到一個 要讓沒病或生小病
大病的時候不會死 那這個
就是要往前推 那麼
預防醫學就相對變成很重要
所以呢 現在我們也應該在 世界衛生組織
也提出了一種所謂的 除了健康人權 健康平權以外
要提升健康識能
health literacy 也就是說 要讓民眾知道
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 這種health literacy
我們在臺灣沒有落實 這個落實是要經費的
是要教育 不只醫護人員教育 民眾的教育
有的很有錢 但是他不知道健康 有的人
雖然沒有什麼錢 他就知道健康 那這些
這很重要 以上我的補充 謝謝
非常感謝幾位貴賓的分享 的確醫療是人權
醫療也是需要平權的 那麼柯文哲的
醫療政策大綱 他有三個主軸 投資健康
有效醫療跟永續健保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
的大題目 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先進們 還有
收看直播的朋友們 都能夠幫我們多多的分享
把這些觀念能夠分享出去 那麼接下來
當然就是媒體聯訪的時間了 為了關注
在主題 我們前面會先優先點關切主題
的朋友們 首先先請壹電視的凱玲 那麼同時
也請各位媒體朋友們要注意
每一個媒體朋友總共是兩題 希望大家
能夠遵守這樣的規則
然後讓所有的記者都能夠有提問的機會
好 首先我們先請壹電視的凱玲
主席想問怎麼確實執行讓保健變成健保
然後健保費的補助財源要怎麼來
第一點我們現在常常叫健保健保
其實正確的講那不叫健保那叫醫保
剛才講過我們的目標是不生病
生病只得小病
得小病不會變大病
得大病不會死
基本上花太多力氣在處理得大病
得大病不會死
那所以像這個運動減重
戒菸 三高健檢 疫苗
甚至還有健康教育
所以終究我們還是要把整個醫療往前推
從醫療一直推到變成保健
那剛才講過說錢從哪裡來
我們醫療衛生的這種收入大概三個來源
一個健保 一個是自費市場
另外一個是公共衛生的支出
公共衛生支出這個屬於國家該付的還是要付
你還是要從國家總預算裡面去挪
另外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講說
我們要主張開放自費市場
因為自費市場的這種投入
也可以減少在健保這邊的壓力
因為現在健保根本就是
就是每個醫院他的錢不夠
他的醫療本業
所以為什麼他都要靠美食街的
靠那個停車場在賺錢
所以如果一個程度上開放自費市場
第一他有那個市場的機制
第二也可以促進臺灣醫療產業的發展
其實另外一個方面
減少醫院在財務上的負擔
這樣有沒有回答你的問題
財源
財源就是我剛才講的
三個來源 一個是健保支出
另外一個開放自費市場
一個公共衛生的支出
公共衛生支出這個還是國家要去負擔
從現在預算裡面要怎麼去挪
所以千萬不要再去擠壓那個
目前健保的
的這種費用預算
所以我們主張開放自費市場
這個可以減少醫院在財務上的負擔
主席想問一下,是不是因為侯友宜先推出了醫療政策,所以才打亂您這個計畫
也把醫療政策當作您的首發政策
那後續還會推出什麼樣的政策呢?
其實醫療是一個國家
不管怎麼樣,我們醫療現在還是佔國家預算的6.6%
就算慢慢加到8%,所以你看一個國家的總預算GDP裡面
它就佔了快要1/12,它還是一個重要的項目
一個佔國家支出的1/12的項目
所以這個本來醫療衛生就是一個國家重要的題目
其實到現在為止,台灣的醫界
其實那個數字蠻有趣的,民眾滿意度90,醫護滿意度30
坦白講一直到現在為止是靠血汗醫護去撐住的
但是我認為這個撐不久了
因為現在年輕人不可能再用這種虛無縹緲的榮譽來從事醫療工作
所以終究錢不夠還是顧不到人,還是沒有好的品質
主席現在要繼續想要問,您怎麼看說您目前公布的這個醫療政策
蠻多是跟侯友宜有雷同的,包含這個GDP要達到8%,還要廢除巴氏量表等等
不過侯友宜表示說要排富全額補助長者健保
是跟您在市長任內推出的政策是一樣的
不過民進黨就批評說這是為了要救選情才要大撒幣
衛福部也說會造成世代不公
第一點,台北市65歲以上的老人健保費
但是我們有排富啦,就是那個
我記得是稅率20%以上的那個保費
所得稅率差不多20%以上的
才要自己繳,其他都是免
我當時算一算,大概88%的老人是被我們健保cover
第一點,其實台北市的長者健保費是我們市政府出的
可是為什麼那些長者都不知道
因為我們當時是直接付給健保局
所以我們的長者根本連付都不用付
其他縣市比較會搞政治的,他就把錢先寄到老人的帳戶裡面
那他再繳健保費,這樣他就覺得很有感
所以有時候我們只是純粹做事
那想說直接付給健保局的話
可以省掉很多手續費,行政成本會下降
坦白講我們就是純粹做事,不是搞政治的
搞政治就先寄到你的帳戶,你再去繳,你就覺得很有感
政府幫我出錢
我直接付給健保局,他不用出錢,他就沒有感覺到
不過這樣,台北市因為財政紀律比較嚴格
所以我們當時是該用的才用,不該用的不用
所以事實上台北市早就65歲以上的長者健保費是市政府出的
那這個要推廣到全台灣,我認為也不是很困難
為什麼你知道,我還剩那一句話
財政紀律
你想想看,又開始要念一遍,前瞻計畫八千四百億
防疫特別預算八千四百億
天啊,錢到底,不然就是一顆雞蛋補助三十二塊
錢是這樣花掉,我們台北市一樣有cover
也沒有聽到說我們財政有問題,還是balance
我當市長八年,前五年還債五百七十億
後三年即時面對什麼俄烏戰爭、疫情、什麼通貨膨脹
我們台北市零舉債
我們後面三年還是零舉債
哪裡像那個要搞一個什麼特別預算,花掉幾千億
主席想請教一下那個全責醫護的部分
因為剛剛主席是講說或許健保可以cover一部分
另一部分是由家屬自己來出
那有沒有就是細部一點的數字
包括補助的對象是誰
還有補助金額是多少
這個是這樣啦
細項 我跟你講今天講的還是大方向
但你要跟我講細項
第一點還是要用 copay
就是部份負擔的系統
因為如果完全免負擔
大家還是會擔憂
所以還是要用部分負擔
那當然是一樣嘛
部分負擔還是要設計一套制度
就是說比較窮的
收入比較
經濟狀況比較差的
他就我們補多一點
所以當時的估算大概是
每天要四百到八百
那當然這個詳細怎麼做
如果真的要做成政策
很明確可以實施的
還是要再算一遍
那主席想請問
是不是真的有鐵皮屋違建
那昨天柯媽媽被問到違建
哭著說
不知道主席選這個總統要幹嘛
認為又是政治操作了嗎
另外網友也提到
賴清德的老家疑似是違建
民進黨發聲明說
那是親戚所有屋頂的遮蔽物
是防止陽光照射影響到老人家生活
請問主席的看法 謝謝
你後面那個
民進黨的解釋我是聽不懂
你蓋屋頂不是要防止陽光照射
不然做什麼用
防止被上天看到
是這樣啦
要不是那個昨天的新聞
我都已經忘記我家有五樓了
因為我大概有二十年沒有上到五樓看過
到底上面什麼東西我不知道
我媽媽是跟我說那個是已經
三十年前就有了
當然中間有改建一次
不過態度是這樣
反正按照規則
如果他真的被判定是該拆了就拆
我也沒有什麼
也不要去講一大堆理由
倒是那個防火巷我媽媽氣得要死
那個就是你們這些媒體
只是把前面剪掉後面剪掉
那個防火巷根本那個鐵門也不是我們家裝的
也許那個地是我們的
但是裝是別人裝的
他就把那個前面都剪掉
我媽媽說那個地是我們的
但是他被人家裝的他就把它剪掉
然後先做個新聞
柯文哲他家又有違建又把防火巷做一個鐵門
然後晚上再繼續
有律師出來講說這個是涉及公共危險
我倒覺得是這樣
如果你都明明知道你在做假新聞
這種媒體到底要不要譴責他
其實我媽媽那種人
記者去他都會請人家進去吃飯
我跟他講說很多人要害你
你不要以為請人家吃飯
然後他再做一條新聞害你
另外想請教主席
因為郭台銘參選是不是有加速藍白合的進度
有傳出說九月會先談立委
十月再整合總統的候選人
有這樣的規劃嗎 謝謝
這個齁 我倒覺得是這樣啦齁
不管選舉或執政齁
我們都把他當作是一個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
所以齁 我其實之前也講過
其實台灣是這樣啦齁
這讓我感觸很深
就是我最近去新加坡訪問那個故事
我問新加坡說
欸 你們在中美之間怎麼好像應付得很好
啊你覺得我們台灣哪個地方要處理的
那個新加坡 齁 高層 你知道
當面就這樣跟我講說
你們臺灣內部都沒有共識了
怎麼有辦法去應付對外的兩岸關係
我想一想也對啦齁
我倒覺得是這樣
我們臺灣的很多內部的問題
包括內部的 齁
從18歲公民權啦 到這個
閣揆的同意權等等 你知道齁
甚至到兩岸關係 其實主要政黨領袖真的要坐下來談
我上一次是點名說 請蔡英文總統出來召集 不過我猜她是
不管她召集不召集啦 我覺得主要政黨領袖真的要坐下來談
我們總是有一些基本的共識要先解決
這些基本共識都不解決
到底整個國家就每天在立法院丟水球 丟豬內臟 這不是辦法
很多問題這個應該拿出來討論
18歲公民權要不要推
閣揆同意權要不要推
還有一點 總統要不要到立法院國情報告
要不要接受政黨質詢
然後
還有一點 要不要比照美國
重要的官員要經過
這個國會那個委員會的聽證
聽證 我不敢說要投票
所以什麼聽證開始
美國要任命一個國務卿
他要參議院同意
你要任命一個大使要到外交委員會去報告
所以我倒覺得是這樣 我們台灣一些重要內部問題
甚至包括兩岸關係
真的 主要政黨領袖真的應該坐下來談
大家都高來高去 這不是辦法
想持續問一下藍白合的問題
最近有傳出您有跟朱立倫主席有通過電話
那想問一下內容是談了什麼 是藍白合嗎
沒有啦 我跟你講喔 不是
其實不是電話啦 我還沒有跟他講過電話
不過這樣啦 雙方的幕僚一定會認識嘛
平常就有在溝通
所以我也剛才講過嘛
其實作為政黨的領袖
國家的重要議題
應該大家先討論
你不要一下就跳到說
你立委要幾席 我要幾席
這個我想老百姓更關心的是
到底台灣何去何從
那想問一下 民眾黨的台南市黨部主委跟李全教合照
是不是代表民眾黨也支持李全教
這個這樣啦 我們昨天還特別去查證
因為那個蔡宛秦去人家這個造勢的場合
第一 她是個人身分去的 她也沒有穿制服
所以她既不是代表台灣民眾黨 台南市黨部主委
當然更不代表中央黨部 也更不代表柯文哲主席
那
李全教其實是這樣啦 我大概兩個月前
我去台南跑基層的時候 有人帶我去一個博物館看
我在那裡有遇到他 聽說那個博物館是他在經營的
所以我見過李全教 OK
不過這樣啦
關於這個立委 因為台灣民眾黨提名的區域不多
所以原則上是這樣
如果我們有提名自己 當然就支持自己提名的人 沒有話講
如果我們沒有提名的 那我們內部會討論說
我們是比較傾向支持誰
但是這個齁 因為離選舉還有四個月
這根本都還沒進入討論的程序
所以現在也沒有說我們一定要支持誰的這種
這種傳 沒有這種事實
他可能需要大聲一點
他關掉了
不好意思 主席 首先想請教
就是您剛剛有提到超思蛋的這個爭議
那會不會覺得它會變成另外一個高端
因為它現在也不公布合約
而且基本上才五十萬卻能接這個上億的這個訂單
我還是主張公開透明是解決很多紛爭的方法
其實我在當臺北市長的時候
你看我們會議紀錄全部上網 全部都公開
其實也很不方便
但是時間久了
慢慢也就知道說對國家長期發展他是對的
從那個諾富特開始
一直到高端的採購
到今天這個雞蛋的採購
應該請賴清德明確表態
他對於這一些 他是不是主張要公開
就是說他對公開透明的看法
你們記者應該就直接督麥他
關於這個買單的這種過程
是不是一切合約啦 價錢啦 是不是要公開
是不是高端 一樣嘛 高端也一樣啊
是不是要公開
這是說柯文哲直接問他 請他回答
是 主席 因為今天賴清德他也要講這個政見
但是他過去當過閣揆 當過副總統
現在再講政見會不會覺得有點為時已晚
反正民進黨
民進黨執政不怎麼樣 選舉還是一流
好 非常感謝柯文哲總統候選人
以及非常感謝我們今天蒞臨記者會的三位貴賓
那麼今天呢 我們的記者會
投資健康 有效醫療 永續健保
我們會將相關的主題內容
包含影片 還有我們的圖卡
還有相關的說明
一併呢 來提供給媒體朋友
那也希望媒體朋友們呢
幫我們多多的報導
希望臺灣人能夠更享有健康
而且平等 而且優質的醫療環境
再次感謝大家的蒞臨 謝謝大家
好 謝謝 多謝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