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cess
AI、社群媒體與言論審查:vTaiwan x TFGA 線上討論與意見徵集 線上即時紀錄
:date: 時間:8/1119:00-21:00(GMT+8)
:round_pushpin: 地點:線上會議
主要連結:https://vtaiwan.pages.dev/jitsi
備用連結:https://meet.jit.si/vtaiwan
:::
:::warning
主持:Peter
:::
:::info
:speech_balloon: 討論主題:
AI 在社群媒體的言論審查現況與挑戰
過度刪除(over-removal)與規避審查(slow-removal)
平衡言論自由與平台安全的可能做法
:::
:book: 議題手冊(需事前閱讀)
:point_right: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RHJI6LbUOD-UZR3i3Itr0qVCxfkGiW8jmrKhWUKHFcQ/edit?usp=sharing
:ballot_box_with_ballot: 意見徵集
:point_right: https://polis.tw/8v6yhdzbuf
:page_with_curl: Google 文件版本共筆: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yHecuobMyEiwNpy52sOvCA-m5vxbm5n7qyjOKn9fr0A/edit?usp=sharing
::: danger
按照時間軸人工紀錄現場狀況(註:以下內容只是人工大概紀錄,不代表是實際情況和所有發言者的實際意思)
:::
- 19:00 工作者四位到達(Bestian Yi-Ting Peter 阿南Anan)
- 19:03 參與者一位到達(Bestian線上教學如何打開麥克風來做線上AI逐字稿即時轉錄)
- 19:04 參與者二位到達(主持人Peter詢問大家是否會打開麥克風)
- 19:07 工作者+參與者共10位
- 19:08 主持人Peter介紹今天流程,希望這個議題可以提供大家政策上的方向,也想邀請大家以後的活動,主持人Peter現在在日本Host此次線上活動,以後還會有舉辦許多次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幫忙。
- 19:09 主持人Peter 分享螢幕畫面來做 slide,以及繼續介紹 jitsi 會議的紫色按鈕可以即時轉錄
- 19:10 主持人Peter說明vtaiwan+議題小聚:用數位工具做議題審議,到Peter這一代坑主純然民間來協作,審議的方式搭配投票,數位工具呈現結果分析,等一下會有比較多討論的方式。以後也會有實體的方式讓大家一起參與。透過實體和線上讓不同的人可以進入討論的環節。讓參與者討論公共議題,通常來說實體會準備小點心讓大家邊吃美食邊聊天,也會讓線上一起共同討論。
- 19:13 主持人Peter介紹這次的合作活動是TFGA,請翊婷介紹 TFGA
- 19:14 翊婷介紹 TFGA
- 19:15 主持人Peter說明這次的結果會給 Twnic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致力推廣網路治理數位治理),也會在本次討論的基礎上再繼續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事前意見徵集,在議題討論之前就先了解大家認同或同意或分歧點在哪裡->針對分歧點在議題小聚做討論->結果成為視覺化。事前意見徵集會讓大家先表達,讓無法參與小聚的人也可以表達。數位工具讓大家時間上的參與比較有彈性。傾聽和發言時都要記得輕留書給大家的空間,也請打家關注現在議題呈現的意見。可以請大家隨時關注共筆(hackmd & googledoc) 尊重別人的生命意見。當前社群媒體呈現較極端的討論。希望大家不論透過線上或實體,雖然看不到彼此的至少大家今天看得到主持人Peter(笑)。今天的活動是社群參與者(宇庭)提出來的,他提出來後,他的FB就出現衛城的消息。今天的PPT是互動式的PPT。目前 vTaiwan的視覺是 Tofus,新網站感謝 Tofus Bestian Joey的工作參與。
- 19:21 主持人Peter介紹完活動目的目標,接下來介紹主題:「AI 在社群媒體的言論審查現況與挑戰」,跟大家說隨時可以打斷主持人Peter表達。
- 19:22 社群媒體已經成為表達平台,很多報導說不只是生活表達,也是公共與論表達平台,有些資訊操弄部分,平台面對言論自由,防止詐騙,一元政治,有害資訊的來源之一是網路詐騙。同時隨著平台的壯大,數位內容越來越多,人力不夠,就會導入AI審查,只有例外情況(如投訴)才會用人力。內容無窮人力有限的關係,但也會產生AI自動化言論審查導致有些內容被誤刪;既然可以自動化機制,當然也可以繞過(透過測試找到繞過審查的漏洞)。比如說最近中國四川叫做將由的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導致大規模的網路運動,很多網民透過...傳播出去。對於合法使用者來說,無法投入那麼多時間在網路測試,所以他們的合法內容被擋掉了。而可以繞果者,則可以將資訊傳播出去。一但被平台判斷違規,你發佈的內容就會被屏蔽。影響大家表達交流的狀態。就會像之前的狀況(經營許久的帳號)就被影響了。
- 19:28 主持人Peter繼續說:中國發展了各式各樣的方式,中國的記者做報導面臨「內容隨時被比對審查」,技術邏輯是「透過基礎訓練的資料用人工做標注,AI學習過後,就會做相關的運用」,除了內容去做調整外,也會針對行為模式去調整,訓練機制既然是透過大量標注資料,那大量標注資料的來源是什麼?例如臉書,我們並不知道他的準則是什麼,據說他們最近和數發部一起做了一件事(將.。。。下架),他的系統每天審查幾百萬筆的資料,一定會出現錯殺的風險。另一點是標注人員通常是外包人員。主持人Peter最近有加入臉書停權的審查小組,規模非常龐大。試想:他是沒辦法即時的,客服人員是會爆掉的。臉書的收入來源是廣告,則審查小組會盡量消減成本。
- 19:33 人權社運者表達的內容影響了平台對貼文的誤刪。主持人Peter還記得大學營隊時,Logo是很像OXOX,就被拿掉,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Meta和台灣的合作最近產生了毀滅性的傷害,產生了對合法言論的壓制。也就是限制越嚴格,言論壓制就越大。
- 19:35 繞過圖像審查的方式規避審查,對於詐騙集團來說這些測試繞過的成本是很小的。但是一般合法人員則無此測試預算。
- 19:37 社群平台例如臉書說您要購買「藍勾勾」才會幫你服務,服務速度並不好。甚至還會出現人工審查的部分。AI審查某種程度是為了彌補人工審查的不足。
- 19:38 平台上的監控效率,《詐欺犯罪危害條例》針對詐騙做相關的應對,影響平台做AI審查的標準,有了法律規定,為了展現配合,會傾向寧可錯殺不能錯放。對使用者會擔心何時會被審查和刪除文章。
- 19:39 來自境外勢力的詐欺資訊這些不法行為是政府監管單位非常在意的。從我的角度來看並不是那麼好的管制方式。對學界而言,......。行前通知裡有對議題的詳細研究內容,對學界而言,要等待較久的時間。
- 19:40 相關案例和法規脈絡,「數位仲介法」要求平台提供演算法,從平台角度來看也不是一無是處。原來Meta 判斷乳癌照片....後來有做修正。oversiteboard只有七個人,比較像 side job ,只能做一些基本案例的處理。
- 19:42 另外還有種族文化比例不同問題,例如英文是最大宗,其他語言資料比較沒那麼多,就容易誤判。
- 19:43 「過度刪除(over-removal)與規避審查(slow-removal)」的主題:要公開審查演算法嗎?但是讓不法者會找到規避漏洞。人工複審固然可以比AI更貼近審查脈絡,目前來看沒有平台願意投入足夠資源去做這件事。fb原來有跟機構合作,後來就改由群組來做。
- 19:45 抖音小紅書審查員的新聞:透過勞動保障,人工申述的人可以得到保障。很多規則都是單方面決定的。平台掌控了生殺大權。剩下的普通用戶和社運的人就成為了弱勢的乙方。除了我們會受到影響外,也要注意到媒體素養。
- 19:47 請大家打開 Polis:搜集意見的同時有視覺化:目前有十六個意見
::: info

:::
- 19:50 Bestian發言: 可以區別如ROOST組織,由許多社群和公司協力打造的防止兒少性剝削影像的第三方服務和單一公司自己的黑箱AI。
- 19:51 主持人Peter:不應概論,而應該檢視是哪種機制的AI工具。
- 19:52 如沒意見,開始進行討論。主持人Peter念出「肥宅的留言」
- 19:52 進行數位工具的討論:www.menti.com
::: info

:::
- 19:55 翊婷發言補充:「希望大家可以給建議,數位工具可以讓大家靜靜的表達意見,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 mentimeter的使用」
:::info


:::
- 19:59 主持人Peter說:目前的討論都是匿名,只會收集討論的建議,不會收集大家的個人資料。
:::info

(示圖不是最終資料)
:::
- 20:01
:::info

:::
- 20:03 主持人Peter問:「是否曾經遇過AI誤刪?」
:::info

:::
:::info

:::
- 20:05 主持人Peter請大家分享經驗:這次先不要太快跳到輸入,所以想請大家剛剛的六位表達會被誤刪的其中一位來分享表達。如無人舉手,我就來用指定的。
- 20:06 翊婷分享:自己沒有被誤刪的經驗。但朋友曾經上傳嬰兒的裸照,整個帳號就被封掉了,是二十幾萬粉絲的小網紅,所以他的工作權被影響了。
- 20:07 主持人Peter請 (肥仔)分享,瀚中不方便。
- 20:08 Bestian分享:最近從臉書和IG離開時寫了告別文告訴大家可到 g0v.social,貼的那個下午,thread 和 IG 就不能登入了,訊息是說bug,但不知道實際原因。
- 20:09 主持人Peter說 thread和IG確實連動高。
- 20:10 Shih Han Hung says:我好像可以分享一下衛城~雖然豆泥可能已經分享過了XD 」
- shihhan分享:有三個帳號經營粉絲專頁,臉書不是有一陣子會有假帳號標記,有同仁就去標記,帳號就被永久停權了。包括我在內三個同事都遇到同樣帳號。我們那格粉專是有接廣告,不知實際原因是什麼,就是經驗如此。後來有藍勾勾(繳了保護費)還是會被禁。大概是這樣的情況。
- 20:13 大家開始用輸入分享。
::: info

:::
- 20:14 主持人Peter繼續往下走。
:::info

:::
- 20:15 主持人Peter說目前有12個人在mentimeter上,請投同意的人開麥克風發表意見。Tofus要不要發表意見?
- 20:17 Tofus說:「我還沒投票」
- 20:17 主持人Peter請Ellie發表,Ellie說:「捷克前幾天的情況,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立法空間,看起來一樣,但不會是相同的審查效率。剛骯Peter也有說,母語者才能理解和審查,FB審查人員不足夠也不夠多元,不可能大部分審查員都在高階小組,要訂定統一標準會更加困難。」
- 20:19 主持人Peter回應 Ellie。主持人Peter再繼續請豆泥分享。
- 20:20 豆泥說:「我是投同意,剛剛在想何時發言較好。目前是平台業者小平台,一天到晚會面臨審查問題。作為內容平台和用戶完全不同。大家可想想平台垃圾內容和正常內容比例是 8:2。後來才發現不論巨型或小型平台都要有方法來屏蔽這些假內容。用自動化的方式要怎麼去刪除,非常困難,像剛剛提到捷克的問題(講共產會被刪,台灣講共產不會被刪),這一題我勾高效率的關係是多數的平台不會在司法管轄下落地,有標準和沒標準都一樣,所以我勾高效率,因為一開始不可能針對每一個地方去做客製化。
- 20:23 主持人Peter回應豆泥的分享,接著想問有沒有其他人也想要分享?或是 shihhan有沒有要分享?
- 20:25 Ellie分享:「豆泥剛剛講的,假設大型平台就是不落地,也不用各個國家因地制宜,但我想到另外一個點,他們就會是以各國法律為依據,所以他們訂定的審核標準和各國法令有矛盾時,是不是會產稱模糊地帶,例如高標準審查但是法令沒有,使用者就會想平台憑什麼刪除我的言論?」
- 20:27 豆泥分享:「同樣角色(豆泥是小平台業者)來回答,大型平台可以用無腦刪法。從服務提供者來看,東亞區,一天到晚都有公文進來,業者就要回應嗎?其實不一定,有時法規有麻煩,不一定要給資料。但是這種成本是高的。有設辦公室的,很多就是直接提供。邊界上好像是為了民眾,但是行政裁判權是....。我想回應的是,成本最低就是齊頭式的標準,所以現字都是一個非常動態的過程。這次meta遇到的就是行政機關的擴權,業者縮緊。很難評判。」
- 20:30 主持人Peter回應:「外國數位平台通常都會把管轄權交給.....,定型化契約.....就會變成...讓平台,若要在美國處理...本土平台和外國平台。」「(肥仔)說的....」。還有人也要回應嗎?
- 20:32 主持人Peter說下一個題目:
:::info

:::
- 20:35 主持人Peter請Tofus發言,Tofus說:「還是要有人工比較好」
- 20:36 翊婷發言:「真的要看怎麼樣的危害內容,例如恐怖主義之類的,就要用AI盡快抽查拿掉就好。否則過了兩三天的人工才查到,不就產生了很危險的情境?!」「另外就是例如在FB開地球與否,也影響程度不同。」
- 20:37 瀚中文字分享,主持人Peter念出:「法律的規定原本是想要阻詐、為民著想,結果立法者沒有想得太細緻,最後這個傷害還是回到人民身上了 。危害內容還是要區分不同法益的保護優先序,來判斷審查密度,但這個審查密度如果都交給平臺來做,相當於把言論審查的實質執法權交給企業了,這其實也有點怪,所以我比較希望是人來做這件事,因為這個事情有點像是一種行政處分 。像我們在國健署開會的時候,他們的法顧把菸品內容放在跟兒少、恐怖主義相同的位階,這其實也會排擠到平臺在處理不同內容的資源 。」
- 20:39 Bestian回應分享:「我的想法是這裡有個弔詭的地方,要如何評判危害,第一步篩選也是用AI,如果要從嚴管理,對使用者較好的機制應該不是整個就從網路刪掉,而是例如鎖住只有使用者一人看到,這樣使用者的內容不會那麼快整個被消除掉,這樣初篩可以保障使用者的權利。」
- 20:41 主持人Peter請豆泥根據Bestian意見有沒有想分享的?豆泥說:「我很同意。如果他今天正常的內容,會獲得流量,其他使用者可以經過網域做分享。完全認同Bestian所說。一個是平台內容可否被分享,另一個是平台不理你時,你可否把資料帶走。web3.0已經可以,聯邦宇宙就是如此處理這種事情,我認爲這是好事。舉一例:美國已經立法使用者可以將資料帶走,被平台刪掉了也沒關係了。」
- 20:45 同時間 瀚中(肥宅)文字分享:「以前我們曾經把危害內容下架,但URL仍有效(在站內找不到,但可能被外部搜尋引擎爬到),結果就被主管機關認定「你根本沒刪」,然後平臺就被處罰了,我指得是菸害防制法的部分 。」「後來有發現,但設定好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哈哈哈哈 。所以對平臺來說,直接刪掉的成本是最低的,根本沒有誘因讓平臺去規劃這麼完善的功能 」
- 20:46 主持人Peter進行下一個主題
:::info

:::
20:49 同時間 (肥宅)文字分享:「如果讓用戶制定規範,那如果他訂出一些違反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的內容,責任怎麼區分🤌 。這是消保法的東西 」
20:50 進行下一個意見表達,主持人請Bestian表達
20:50 Bestian文字表達:「Bestian
Bestian says:我認為審核標準需要考慮的價值是"透明"和"權利保障"而非"民主"
👍」,後補充:「註冊好幾個帳號並不是民主,比較重要的使用者權力的保障,另外是平台的審核標準是不是黑箱與否。所以我認為民主的假著並不在此。
::: success

:::
20:54 Ellie分享:「兩個層次。一是數人頭的投票,我也很不認同,像我就有好幾個FB帳號。第二種是用戶可以對相關規則提供建議的平台,讓比如說平台的營業方(例如臉書)可以提供建議,也就是不是民眾說什麼平台就得照做
20:56 主持人說:這就是我們舉辦今天討論的目的,哪一些需要釐清,那一些政策忽略族群的權利,或忽略的議題。也很感謝ELLIE幫我今天的討論做了一個收束的方向。
:::info

(示圖不是最終結果)
:::
20:58 主持人請大家後續繼續討論,今天的討論不是結束。也感謝 TFGA 和 TWNIC。
:::info

:::
21:01 線上大合照時間。
:::info


:::
### vTaiwan.pages.dev/jitsi聊天室內容
:::warning
Chat and Polls
Chat
Polls
Yen-Lin Huang
Yen-Lin Huang says:抱歉我用手機版,熟悉中
19:03
m z
m z says:yes
19:05
Yi-Ting Lien
Yi-Ting Lien says:讚!
19:07
Bestian
Bestian says:Peter你可以先按紫鈕轉鈕,再切換畫面
19:09
Bestian says:它會自動持續轉錄你的聲音
19:09
AS
anan shi
anan shi says:20250811 AI、社群媒體與言論審查:vTaiwan x TFGA 線上討論與意見徵集,活動即時記錄共筆。
https://g0v.hackmd.io/@Anan/BkZbLrD_eg
19:13
Bestian
Bestian says:Peter你的自動轉錄停了,可能要再按一次紫鈕重開,不好意思~
19:27
肥宅
肥宅 says:現在的做法應該都是「只要系統認定可能涉及違規」就「先停再說」,至於怎麼「再說」,那就要看臉書或是平臺端有多少人力可以審核了,這樣才有辦法即時避免損害
👍
19:35
Bestian
Bestian says:被誤刪和誤停權的帳號的人的權益,如何保障,也是另一個角度的問題
19:37
肥宅
肥宅 says:無法保障,因為網路廣告平台、電商平台,依據詐防條例第38條規定,防詐措施可以免除損害賠償責任😂
19:39
肥宅 says:詳情可以看一下「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38條第2項
👍
19:40
Bestian
Bestian says:如果是要防止兒少性剝削影像等,平台可以尋求公平公正第三方的服務,如ROOST(Robust Open Online Safety Tools),而非自己做黑箱AI來審貼文
詐騙如果也有類似的第三方服務,可以降低誤判,也避免防詐措施無限上綱
19:44
Bestian says:「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38條第2項:網路廣告平臺業者、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電商業者及網路連線遊戲業者執行本條例規定之防詐措施,或配合司法警察機關、數位經濟相關產業主管機關、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為之處理,致生損害於用戶或第三人者,免負賠償責任。
19:46
肥宅
肥宅 says:端傳媒的報導在這裡
👍
19:46
肥宅 says: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314-mainland-internet-censors
19:46
肥宅 says:我是瀚中哈哈哈哈
19:52
Yi-Ting Lien
Yi-Ting Lien says:謝謝Peter詳盡的介紹!
19:53
Yi-Ting Lien says:可以
19:53
Yi-Ting Lien says:可以看到
19:53
Bestian
Bestian says:ok
19:53
Tofus Wang
Tofus Wang says:戳戳樂
19:55
肥宅
肥宅 says:我在IG經營我的狗的專頁,我拍的可愛狗照照片居然被系統判斷為侵害著作權?WTF
20:06
肥宅 says:我在外面走路之中~~
20:08
肥宅 says:改用川普ㄉTRUTH
20:09
Shih Han Hung
Shih Han Hung says:我好像可以分享一下衛城~雖然豆泥可能已經分享過了XD
20:09
Shih Han Hung says:稍等我一下
20:10
Shih Han Hung says:我正在開賣XD
20:10
肥宅
肥宅 says:家瑋的麥沒開
20:13
肥宅 says:各國法律很不一樣,跨國平台要搞清楚每一種國家的規範就會導致效率低落
20:16
Shih Han Hung
Shih Han Hung says:是有雜音~
20:20
肥宅
肥宅 says:講得好🤌🏽
🔥
20:24
Yi-Ting Lien
Yi-Ting Lien says:我去一下下廁所馬上回來!!
20:24
肥宅
肥宅 says:依據條款的約定,約定在美國的法院管轄,其實很難請求
20:27
肥宅 says:反而是本土的平台會比較容易遇到這類訴訟
20:27
崔家瑋
崔家瑋 says:collectoral damage
20:30
肥宅
肥宅 says:法律的規定原本是想要阻詐、為民著想,結果立法者沒有想得太細緻,最後這個傷害還是回到人民身上了
20:31
肥宅 says:危害內容還是要區分不同法益的保護優先序,來判斷審查密度,但這個審查密度如果都交給平臺來做,相當於把言論審查的實質執法權交給企業了,這其實也有點怪,所以我比較希望是人來做這件事,因為這個事情有點像是一種行政處分
20:35
肥宅 says:像我們在國健署開會的時候,他們的法顧把菸品內容放在跟兒少、恐怖主義相同的位階,這其實也會排擠到平臺在處理不同內容的資源
20:37
AS
anan shi
anan shi says:Bestian好像也忘記按紫色麥克風?
20:42
肥宅
肥宅 says:以前我們曾經把危害內容下架,但URL仍有效(在站內找不到,但可能被外部搜尋引擎爬到),結果就被主管機關認定「你根本沒刪」,然後平臺就被處罰了,我指得是菸害防制法的部分
20:42
Bestian
Bestian says:技術上應該可以讓外部搜尋引擎也查不到?
20:43
肥宅
肥宅 says:後來有發現,但設定好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哈哈哈哈
👍
20:44
肥宅 says:所以對平臺來說,直接刪掉的成本是最低的,根本沒有誘因讓平臺去規劃這麼完善的功能
20:44
Bestian
Bestian says:聯邦宇宙似乎就是資料自主和散佈分兩層來處理
20:45
豆泥
豆泥 says:對的,平台留著內容也是要花成本的XD
👍
20:46
肥宅
肥宅 says:如果讓用戶制定規範,那如果他訂出一些違反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的內容,責任怎麼區分🤌
20:48
肥宅 says:這是消保法的東西
20:49
Bestian
Bestian says:我認為審核標準需要考慮的價值是"透明"和"權利保障"而非"民主"
👍
20:49
AS
anan shi
anan shi says:Pertera=沒開麥克風
20:53
anan shi says:兩位也沒按紫色麥可風
20:53
Ellie
Ellie says:😄
20:57
Ellie says:感謝大家 主持人辛苦了💦
20:58
肥宅
肥宅 says:很酷的活動~ 讚讚
20:58
m z
m z says:👍
20:58
Bestian
Bestian says:感謝主持人和所有參與的朋友
20:58
Bestian says:謝謝
:::
### vTaiwan.pages.dev/jitsi 匯出逐字稿和上傳給AI整理大綱存檔
- 逐字稿
https://vtaiwan.pages.dev/transcription_detail/20250811%20(1)
- AI整理大綱
:::success
## 第1部分
**段落 1:活動前半段重點摘要**
- **手機操作說明**
- 開啟麥克風:先點選畫面中間黑色區塊,再點左下角黒底白字「麥克風」按鈕。
- 按「紫色」按鈕即可持續捕捉聲音,並即時進行音訊轉錄。
- **AI 實時轉錄功能**
- 透過持續錄音與 AI 技術,可在會議中即時生成文字紀錄,提升討論透明度與效率。
- 強調此技術在當前人工智慧應用中的重要角色。
- **活動背景**
- 本次活動為「vTaiwan 一體小聚」系列之部份,致力於結合線上與實體討論,推動公共議題的數位審議。
- **vTaiwan**:以數位平台支寫民間及政府的審議流程,促成多元參與與共識。
- **Tech for Good Asia (TFGA)**:本次合作夥伴,聚焦議題倡議與社群倡議。
- **紀錄與共筆**
- 活動即時記錄已匯至「共筆」平台(https://g0v.hackmd.io/@Anan/BkZbLrD_eg),方便事後查閱與跟進。
- **活動目的**
1. 透過 AI 與數位工具,快速捕捉並整理討論內容。
2. 利用事前意見徵集,了解參與者共識與分歧。
3. 融合線上與實體,鼓勵多元聲音在討論中的參與。
此段落主要說明手機操作、AI 轉錄技術與活動的基本概念與目標。
## 第2部分
**第 2 段重點摘要**
- **討論方式與成果呈現**
- 以議題「低距離」為基礎,舉行實體/線上互動式活動,將參與者在意見徵集中取得的資料進一步視覺化,保證在有限時間內對核心議題進行深度分析。
- 參與者可利用數位工具(聊天室、共筆、Google Doc等)表達意見,降低地點與時間的限制。
- **會議禮儀與參與規範**
- 傾聽與發言同等重要,會議中應「take space」給每位與會者,確保空間被共享。
- 若發現自己的意見未被呈現,可即刻透過線上工具補充。
- 尊重他人的生命經驗;在不同意見時,尋求共識而非僵硬對立。
- 針對社群媒體算法傾向激化極端內容的困境,強調參與者以尊重、非情緒化方式討論。
- **互動工具**
- 使用 Mentimeter 進行互動式 PVT(觀點可視化),類似 Slido 結合 Google Slides 的功能。
- **VTaiwan 社群與活動背景**
- 由 VTaiwan 成員(如宇婷)提出疫情資訊議題,並在兩~三週內引發相關社群熱議(例:魏晨出版社停權事件)。
- 提到本站已設置新網站、聊天室與視覺設計,感謝多位協助人員。
- **AI 與社群媒體審查**
- AI審查系統基於大規模標注資料訓練,關注其代表性與資料來源的不透明性。
- 例子:臉書在兒童色情、性侵、詐騙等內容審查中使用 AI,卻未公開標注來源;此舉既能防止有害內容,又可能加劇過度審查與偏見。
整體而言,此段講述了如何透過數位工具促進多元、彈性且尊重的討論;並對社群媒體 AI 審查機制提出警示與呼籲。
## 第3部分
**第三段(約 07:33:25–07:34:24)重點摘要**
- **規模與影響**
- 臉書禁權群組約 3,000 人;提示台灣大多數人可能正處於此範圍。
- 若每位使用者都發起申訴,平台客服將難以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案件。
- **申訴機制的運作與成本**
- 申訴被視為「成本部門」,非收入來源;公司專注於廣告收入。
- 為了減少成本,平台傾向維持較寬鬆的申訴通道(如只允許購買黃金勾的使用者申訴)。
- **AI 審查帶來的風險**
- AI 可能過度壓制合法言論,特別是政治敏感、弱勢或人權相關話題。
- 失誤機率即使低(如 1%),在每日審查數以萬計或數百萬筆資料時,錯殺/錯放案例也會相當多。
- **人力與勞動條件**
- 標註及審查人員往往非平台內部,而是外交或外部人員,增加勞動和管理挑戰。
- AI 仍需大量標註資料,並呼叫人工審查於高風險或模稜兩可內容,持續產生勞動負擔。
- **申訴體驗與透明度**
- 申訴流程往往複雜、回應慢(類似銀行客服轉接),伴隨感受到的「不公平」與「效率低下」。
- 失誤時需透過申訴解決,但缺乏足夠透明度與快速退款保證。
---
**核心觀點**
- 大規模群體禁權與申訴頻率放大了 AI 媒體審查的成本與責任。
- 企業偏向維護收益與減低成本,致使有限的人工審查資源與低效的申訴流程加劇真實使用者的不滿。
- 若 AI 較難準備足以避免重大錯殺,則平台須投入更多人力、資金與制度設計以平衡合法言論與法規遵循。
## 第4部分
**第4段重點摘要**(發表於 07:42:30)
| 主要主題 | 具體內容 | 影響 / 指標 |
|---------|----------|------------|
| **平台自主管理與監察** | Meta 等平台擁有獨立的 Oversight Board(約 7 位成員)來審查嚴重或具爭議性的決策,例如將「乳癌相關圖片」錯判為書法並刪除後,透過 Board 推翻決定並修正。 | 對平台的透明度與公平性有所提升,但受限於人力、時間與案例挑選(僅處理代表性案例)。 |
| **人力與審核效能限制** | Board 僅為平台員工的「旁車」,不會每日全力開會、處理大多數用戶的不同需求。 | 無法全面覆蓋所有用戶的複雜情境,回應時間與覆蓋度有限。 |
| **訓練資料不均衡與誤判風險** | 目前訓練資料以英、簡體中文、西班牙文為主,其他語種少,導致對非主流語種的審查精度低,誤判率提高。 | 可能造成文化/語言不平等、偏見、平台對特定族群的不公平對待。 |
| **全球北方‑南方文化差異** | 訓練資料來源偏向發達國家,南方國家與少數族裔的內容在模型中被低估。 | 影響全球平台在多元社群中的適用性與包容度。 |
**總結**:Meta 等平台透過 Oversight Board 在高度爭議案件中提供人為調整的機制,卻因成員人數有限與缺乏全職投入,無法覆蓋所有用戶需求;此外,訓練資料的不平衡加劇了審核過程中的語言與文化偏誤,導致錯判風險上升,尤其對全球南方及少數族裔用戶造成不利影響。
## 第5部分
**第 5/7 段重點摘要**
- **對跨國平台之統一審查的共識度低**
- 部分參與者認為跨國平台採用統一審查可提高效率,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 **針對有危害內容的人工抽查**
- 對於是否應由人工進行抽查以避免誤審,意見分歧:有人支持、有人大談反對。
- **用戶參與規則制定的討論**
- 會議最後提及「用戶應參與規則制定」議題,同樣產生贊同與反對的兩極化。
- **目前整體觀點混沌,缺乏明確共識**
- 會議暫告一段落,並邀請進一步提問以澄清疑惑。
## 第6部分
**第 6 段(08:06:03)重點摘要**
- **活議題延續**:主持人(崔家瑋)說明會暫停至此頁面,避免直接跳轉至輸入頁,因為過快切換會讓參與者更傾向使用文字輸入,會增加準備負擔。
- **分享機制**:接下來會讓遇過AI誤判(即「AI誤三」)的參與者分享經驗,先停止於當前頁面,讓答題者先完成投票,之後才進行實際語音/文字分享。
- **誘導參與**:邀請剛才提過自己經驗的六位參與者(共六人)中至少一位在此時進一步分享。若有人願意自願發言,活動將以此為主;若沒有人,主持人會主動介入,主持權在溝通。
**第 7 段(08:06:04)重點摘要**
- **簡短確認**:主持人以一句「就是」作為確認/結束語,暗示即將進入下一環節(即進行分享或正式進行下一張頁面)。
- **作用**:此句主要是為了停頓或引導,並非具體內容,顯示當前主持人在整理流程,將會即刻轉交給參與者或移至後續步驟。
## 第7部分
**第7/7段重點摘要**
1. **討論目的與背景**
- 透過線上討論,思考平台在政策設計時的困難與缺漏(如忽略特定族群、為達成目標而犧牲其他權益)。
- 目標是釐清問題、提供具體建議,並為後續政策規範奠定基礎。
2. **活動形式與工具**
- 首次全線上舉辦,採用 Mentoring(或類似收集意見的平台)與投票功能。
- 目前已有4位投票,鼓勵更多參與,亦邀請在聊天室中直接發表意見。
3. **參與者與合作**
- 感謝各位參與者與來賓,特別是 TFGA 的合作機會以及 TWNIC 的資金支持。
- 會後會收集觀眾的意見,並將建議落實於未來討論與分享。
4. **主要問題與挑戰**
- 線上模式帶來的限制:通勤中參與、網路訊號不穩、主持人背景噪音影響聆聽。
- 資料共享不足(文件未能提前發佈),影響參與者的準備。
5. **下一步行動**
- 重新聚焦討論議題,縮小範圍以便更精準探討。
- 從本次收集的意見中改進流程、調整活動節奏與技術設備。
6. **結語與邀請**
- 呼籲參與者在活動結束前提供滿意度與改進建議,這對未來活動改進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