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2020/02/16 LINEBot 市容幫手|7th 小聚會(線上) tags: LINE, libot, 里長, 市容幫手 description: 用 LINE BOT 來幫助市民、里長與公務員。 --- ## 2020/02/16 LINEBot 市容幫手|7th 小聚會(線上) ### 現況: * 上次局長提到不知道如何跟開源社群合作。 * 與唐2月15日跟資訊局的趙小姐詢問進度,資訊局表示尚未處理。 ### 會議小結 * 下次跟資訊局開會要討論: * 開會的方式及頻率 * 合作的方式(解釋開源和授權、人力、分工、權限) * 交付期程和物件(libot 團隊做到的程度) * 資訊局的期待是什麼(雙方的角色認知) * 專案結束的時間點,做到第二階段,技術架構中能有足夠 scalibility 和 security,但不保證 release 之後的責任承擔 * 在程式碼中保留串接其它 API 擴充的彈性,但不直接去接 data source。DEMO 的時候以半自動(例如人工看資料去丟1999)、手動(假設他可以丟1999)的方式呈現。 與唐要追的事項: * 資訊局:專案窗口、下次會談時間(盡量安排在3月上旬,平日下班後) * 問哲瑋 g0v 與市府合作轉顧問的前例 * 叮咚青委會的委員大大 * 台北智慧城市提案接案追蹤 小班要追的事項: * UI/UX 人力招募:有時間跟里長做訪談 * 跟政府開會人力招募 * 國外敏捷開發合約、社群與政府合作前例 信婷要做的事 * 找找智慧城市提案後成功的案例 JAQQ: * refactoring for scalibility & security * 找有趣的bot **到 Smart City [平台提案](https://smartcity.taipei/solutions) (班班已提案!)** 名稱:里伯(Libot) LINE bot 機器人 類別:生活育樂、資訊開放 目標: * 里長缺乏與市府溝通的單一方便管道,本案藉由 LINE bot 機器人改善此點,達成通報、推播、查詢等目的,便於里長日常服務里民之工作,進而讓市政服務深入市民生活。 * 我們希望與市府開源協作本案,由資訊局建成專案,本團隊繼續以開源方式協作市府開發 prototype。 * 內容: * 你知道里長掌握多少重要資訊嗎?常有人說里長是土地公、土地婆,舉凡里內的大小事,里長都必須知道,例如:哪邊的公共設施需要修繕、哪個角落常成為治安死角、哪邊的廢棄空地缺乏管理、哪裡的老年人需要聚會空間等等。 * 里長是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樑,而對於里長來說,紛雜的工作需要方便的單一管道與市府溝通,才能更即時服務到民眾。 * 臺北市一共 456 里,試想有一介面方便里長操作,能夠蒐集每個里的資訊,遂可將資料結構化,讓政府機關做分析,早先規劃市政服務。 * 觀察里長及公務員的使用習慣,LINE 是最常使用的溝通工具,對一般民眾的滲透性也夠高,因此本案選擇 LINE,開發 LINE bot 機器人。 * 本案自 108.09.07 在 g0v 黑客松提案以來,徵求志願參與之公民合作開發,完成 LINE bot prototype。程式碼開源授權為 MIT,希望未來與市府協作,由市府擔任專案 PM,本團隊提供技術面等協助,促成服務里長之成品。 ### 小聚討論過程: 與唐: 擔心來回過程反反覆覆,一直被市府臨時要求改東西。 我們不用做到跟 1999 介接,我們只要做里長介面那塊。 信婷: 1. 開源社群不是廠商,沒辦法常常來開會,去討論Line bot跟1999介接,很麻煩。 2. 跨單位溝通很花時間。 3. 資訊局應該需要一些 KPI 產出。 4. 讓我很不安的一點是,怎麼還沒在市府內找到一個負責人。怕變成皮球。 ael: 1. 跟 1999 介接,prototype 可以真的接到1999,或是假的接(保留後續介接的流程)。 2. 有沒有社群與政府合作先例可以參考? tmonk: 可以參考口罩地圖 ael: 不行,因為我們里長這個需要以市府名義作,不能只有政府開 API。 信婷: 局長應該會以為是要真的接。 還要去跟 1999 人員討論流程面如何介接。 Mars: 資訊局長在上次會議中有答應可以協助找 1999 的廠商 ael: 留一個骨架去接 1999,但不是真的接。 JAQQ: 我們好像缺一個人可以平時上班可以跟政府開會,感覺這是 bottle neck。 可不可以再找兩個人: 1. 與政府開會(可以討論 API),類似PM 2. 跟里長討論設計 ael: 有以下三點提案: 1. 可以先去找社群中的先例(例如:vTaiwan、公有地轉顧問?哲瑋?)。或是先去跟國外的友人要與政府合作敏捷開發合約範本 2. 先跟政府溝通好每週的工時是多少,如果超過這個時間,政府想要加速的話可以自己去找廠商。 3. 我們去找法人(工作室、基金會…)去與政府簽合約。 資訊局真的會派公務員在下班時間跟我們討論嗎? 與唐:市府若有心,應該派的出來。 不論中央跟地方都有設開放政府聯絡人(PO),可以代替市府負責跟開源社群的人討論嗎? * https://po.pdis.nat.gov.tw/zh-TW/po/ 信婷:不是每個PO都有決定權,有些PO只是去開會的橡皮圖章。 JAQQ: 應該是把 scalibility 和 security 弄好後才去接 1999。 夠穩定才能跟人談和做小範圍測試。 ael: 前期在設計 UI 、資料庫欄位的時候,可能就需要跟1999的人談了? 例如:1999需要可辨識個人的資訊,所以在介面上就需要有 1999 處理訊息的人、廠商、公務員、LINE 版 1999 與唐: 市政府資訊局人員其實已經有在做 LINE 版的 1999,所以應該資訊局內部已經有相關資源及討論事項。 JAQQ: 我們已經給他們 prototype 了,應該 security 和 scalibility 夠好才能要更多資源。下一步是 prototype 還是成品? ael: 下一步還是 prototype,因為使用情境完全改變,還需要研究。 是否要接 1999 這件事其實也是要調查過後才會知道。 JAQQ: 因為資訊局長說,這個東西可以當做很多東西的介面。如果說其它的服務也可以用這個介面,所以我才會優先考慮 scalibility 及 sercurity。 開發出那個產品未來應該要有的樣子,就算他們不幹了,我們還是有這個產品,可以應用在不同地方。想說我們是一個產品的開發團隊,資訊局就算不要用 在哪裡都可以溝通的介面。對我來說要做成這樣的 bottle neck 是 scalibility 和 security。 ael: 如果是想要做成產品給不只台北市,那我們產品就要可以 modulized。方便之後擴展給其他地方使用。 與唐: 希望這個專案可以把「什麼時候要把東西交給市府」這件事更明確一點。 信婷: 大家心目中的產品是長什麼樣子? (沈默) 與唐: 我的理解是有 1999 的雛形 未來可以是套用在各縣市的(信婷覺得先不要去想) ael: 第一階段:木板、水龍頭弄出來但是沒有水,但管線弄好 第二階段:混凝土搭起來,不接水龍頭(scalibility 和 security) 第三階段:真的接水電拉線,水龍頭打開有水。 我們只做到第二階段我們可以做到的部分,就是技術上 scalibility 和 security 可行,簡單 QA。 但是政府要正式上線前的 scalibility 和 security 要自己負責,例如壓力測試、權限管理。 tmonk: 如果是單純放一個 bot 到你們公園處的 LINE 群組做紀錄,能夠你決定就能放嗎? 與唐: 我已經不在群組中了,如果要弄的話要偷偷放,而且很有爭議,目前手上也沒有線民(?)的資源。 tmonk: 里長調查,不論是團隊或市府,都很想要知道使用者的情形。 我們有想要來做的問卷嗎? 我想到兩個,一個是把問卷產出來,一個是找到有時間的人。 與唐: 我們就是用問卷的方式 叫資訊局找民政局談,透過里幹事去跟里長談。 信婷: 我剛剛敲一個有跟政府合作經驗的社群朋友,朋友提醒要問市府一個問題: 資訊局是如何看待跟我們的合作關係,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與資訊局的合作關係? 要對一下角色認知,不然雙方認知會有差距。 ael: 我之前跟班班說我們還需要找一個人去做使用者研究,但這件事要發生在下次資訊局會議前還是之後呢?新找進來的這個人最好能去跟市政府的人開會,但這樣上次講的 Maggie 可能就不適合,她很忙。 這樣的人不好找,我們先跟 Maggie 要一個 list ,我覺得有時間的設計師通常比較資淺,找經驗少的設計師來練功也不錯,不過他可能就不太會跟政府(資訊局)開會。 找來的設計師要常常去跟里長談。 tmonk:我覺得我們先設計一個問卷的話還是可以拿去給 Maggie 看看,詢問她的意見。 ael: 一個好的使用者問卷會需要做前測(找兩到三個人去做),確認問題的品質。 設計師、PM、使用者3個要越接近越好。 理想上現代的軟體開發,設計師應該要密切頻繁地接觸使用者,維持跟里長、1999 對話的感覺。 GGM下次小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