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
,2022 源力增能課程
,school01
,sch001
,練習寫 g0v hackmd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Issac Newton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 牛頓
企劃書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成四種:
企劃書範本只是範本,比較像是一個大雜燴,要根據自己的企劃種類進行增刪、調整順序,當然多看看也不錯。
首先,你要是真心的想要做這一切。
至少也要有一些推動力(不管是外部還是內部的)
列出需(想)要的技能吧!
把要尋找的夥伴更精確、細分化
重要!!! 首要條件一定要是對專案有興趣的人
接著請列出希望有的專業
ex:美工、程式設計之類的
ps:但我覺得如放這個相當於給了協作的門檻,失去共作的意義,需要權衡
大標有趣,小標精確
避免贅字
標題:XXX企畫書
成員列表
給一張文件的地圖吧!
要標題跟頁碼
沒什麼好說的XD
「為了解決(某使用者族群)遇到的(要解決的問題)困難,我的專案提供(某種解決方式),可以做到(如何解決問題)。我的專案跟(現有的解決方式),在(差異與區別部分)不同,因此具有不可取代性。」
用一段吸引人的文字別人拉進坑吧!(X)
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吧(O)
EX:
「這裡會考喔!」望著手上的螢光筆,你選擇死記老師所說的重點?還是加入我們,一起解決台灣人50%以上都有的問題——「認為歷史只能死背、對他毫無興趣」?
我們需要優秀的你!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創造一種能夠在淺移默化之中,將原本毫無生氣的知識輕鬆記住的方法!
這樣好長!而不符合現代人普遍崇尚「短」的風潮!
(資訊不夠精簡,無法抓住重點,過多的形容詞,完全沒介紹到實例,過於空泛)
但其實應該不用這麼長ㄉ,希望大神幫忙pls
我分享下我的思路:
Tell me story
根據黃金圈理論,Why>How>What
人們不買你「做了什麼(WHAT)」;他們買你「為什麼做(WHY)」。目標並不在於和需要你產品的人做生意,而在於和那些與你有共同信念的人做生意。
– 賽門・西奈克 Simon
TED TALK:偉大的領導人如何鼓舞行為
若要以供需法則解釋消費行為,有一個前提就是要除了「代價」與「需求」以外「其他條件不變」,而最難控制的條件就是「效用(Utility)」,也就是你有多喜歡一個東西,而why,一個故事,可以用感性改變效用。
為什麼開始做?
有條理的畫大餅吧!
規劃出階段性任務
依照短期一個月計畫、中期半年、長期半年以上(大約即可)的企劃分類,列出需要/預計達成的目標
成員集合地點、時間
寫下發起企劃的目的吧!
思考:我要解決什麼問題
為了達成什麼目標?
為了解決哪些問題?
想改善什麼現況?
提供什麼使用者情境?
tip:奠定企劃基礎,目的方向明確更有機會實現落地
把企劃像庖丁解牛班支解吧!
tip:讓讀者知道議題重點內容、核心問題、對結果有所想像
發想有關的東東
不在這裡,在待會的行動方案流程
What:議題「現況」
Why:造成現況的「原因」
So What:現況「造成的問題」
列出議題心智圖,竭盡所能的向上溯源原因,以及向下探索,並將相關原因相互連結
ex:
問題從何時開始?
問題發生在哪裡?
寫在企劃對象
只有對於有明確痛點的persona詳細的調查才能更明確定義問題以及防止「我們給的不是他們要的」
一些問題可以用附錄的 問卷調查與訪談(點擊) 直接問persona
概念思考
族群與問題定義
人物誌建立
tips
告訴大家你想怎麼做吧
訂定出解決方案的核心區域
說明階段性任務、時間表
方法的評估與反思:
(包括:為何採取此法?訪談案例?觀察什
麼?收集什麼?如何收集?為什磨?)
告訴大家你要花多少錢吧
說明預計成本項目、預期達成效益
讓閱聽者判斷企劃成功可能性
應包含達成目標需要的有形及無形資源
寫寫實作的優勢與劣勢:身分、可及性、管道、資源、技能、
語言…等
可以把願景丟進來
最後說服時間
填個注意事項吧
把抄襲(x)引用的東西(O)列出來吧
資料來源/問卷或訪談資料務必列出,尊重智慧財產權
針對不同的活動,項目要做適當的刪減、調整順序
活動企劃的話不用那麼嚴謹,可以把封面跟目錄刪掉,把時間提前,參與人員提前,企劃分析也可以不用
前:對象確認、問卷設計;訪稿設計
中:訪談的開場、過程、收尾;問卷填寫與發放
後:結果整理與分析
篩選對象明確:運用「最」
eg:
無論是訪談或問卷的問項,請先「從網路上找類似的東西」,當作參考,再進行特化
「驗證問題。」
人一定有立場所以對事物有暫時性的看法,問卷之目的在於核實看法的對錯。
但是問卷的問題不應該帶有自己的見解或誘導性
以下開始一些名詞解釋
量化:可以統整成數據,個人性較小,注重大範圍的規律,可以作圖
質化:可以蒐集不同意見,個人性較大
信度:測量是否精確。衡量方法是否有一致性、普遍性
效度:測量是否有效。衡量方法或工具,能否有效正確地衡量出我們所希望的面向
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一個人對自我印象與認知的整體集合,包含我是誰的持續提問跟形塑認同的過程
不完整eg(aka問卷前面的套話),以數學學習調查問卷為例:
這是一份由南一中學生(王小明) 所製作的數學學習 問卷,主要希望透過本問卷了解對於「數學學習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對象為「教師(含校園以外之教師)、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國小生、社會人士」。 填寫本問卷約需5分鐘(有部分簡答題可能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簡答題皆為選填,題目敘述若有不嚴謹之處也可以於簡答處回答,感謝您撥冗填答。
各題的答案沒有對錯之分,請按照個人意願填答即可。 選項之編號僅為方便統計與分析,無特殊意義。
本問卷採不記名且無法辨識個人的方式作答。 我們會將收集的問卷調查內容進行統計與分析,分析結果將以統計 數據或說明文字呈現,並且可能於各校黑特等討論區或個人粉專發布結果,但不涉及特定個人之資料。 研究團隊將盡力維護您的隱私及善盡保密責任,盡量減少可能的風險。
主觀:受訪者的自我認知
就是對答案有沒有限定選項
半開放式就是除了有限選項外還有自由回答的「其他」選項
開放式容易收到意料之外、想像不到、具創造力的答案
封閉式問項容易量化
屬性/變項要互斥、窮盡不同可能(周延)、均衡
互斥指的是一方發生另一方就不發生,也就是是不可能同時發生或同時不發生。在此因為窮盡所有可能,因此不可能同時不發生
順序可以影響作答:
Context Effects on Survey Responses to Questions About Abortion
Howard Schuman, Stanley Presser and Jacob Ludwig
希望沒有引用錯
关于 “可欲” 和 “可行” 这两个词。desirable(以及 desirability)是在当代政治哲学文献中经常出现的词,一般学界大多数学者都将 desirable 译为 “可欲的”,将 desirability 译为 “可欲性”,意指某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原则是否令人向往,是否值得追求。为方便认知而遵从学界习惯,似乎没有不妥之处
eg:
假設:無家者對政府補助的看法
錄音、影檔、筆記、逐字稿,將結果轉化成須改善的痛點。
問卷平台的工具要善用
如果別人不知道怎麼回答,該如何引導?
解釋清楚題目的意思,或是把問題再拆解得更細
團隊也可以演練每個問題可能會得到的答覆,以及如何追問
訪談焦點團體時,要注意每個人發言的順序,避免發言集中在特定的人身上,使風向被帶走而得到相似的答案
發問卷時除了方法,也要注意發放的管道是否正確(TA出沒的地方),以及為什麼TA願意填問卷(學生身分的優勢+強調出發點,講故事給他聽要先寫好)
persona不能命名某個國家或文化群體,但可以是那個族群的形象或代表的樣子
問卷是驗證企劃的其中一種方式,設計問卷與訪談的過程就是釐清問題、接觸受眾的過程,比單純在網路上搜尋更深入
問卷的問項很直觀,訪談的目的是要拆解選擇這些問項背後的原因或脈絡
問卷至少蒐集到30份的「有效問卷」是能夠被分析的,所以需要多一點問卷數避免有效的不足
無效問卷:填的對象不是要的TA、亂填(可以做除錯機制)、跳題、回答不完整或詞不達意等等
短中長期的企劃是一種切分方式,短期計畫通常會先針對一種對象溝通,且結果會比較顯著、容易落地與驗證
問項的設計盡量不要是負面的(但選項可以有)
一開始先聊天的原因是,若受訪的人有要說什麼的預期或是心防,可以先讓他放鬆
即使問題很多,仍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或是需要先問的,要先決定好
自檢表
研究方法與實作 - II:訪談技巧與資料分析- 石易平|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核心就是極致的換為思考
不要想到什麼說什麼,先考慮對方的想法,再提出符合對方最大利益的請求
只靠靈感,永遠寫不出好文案!
佐佐木圭一,大雁出版基地
Hackmd
https://g0v.hackmd.io/@Fm50n1O3Qw6nSuk-CQyRSw/proposal/edit
越痛苦、越虔誠?為什麼人在宗教中容易變抖 M?社會科學解釋宗教中的「不理性」
只靠靈感,永遠寫不出好文案!
佐佐木圭一,大雁出版基地
Social Designer 2022 :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 開幕式的QA
VT灰妲
VT可粒可
已畢業,影片以刪除(QQ上香,轉生成vtuber十六月)
第23屆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