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

大松主持會議 - 各專案外包主持小心得

源起

揪松團想成為更為多中心化的組織,因此將每次大松的「例行主持」外包給其他單位。

例行主持工作內容

  1. 松前哈拉
  2. 介紹新手教學(Slide)
  3. 介紹開場 (Slide)
  4. 主持大松專案介紹
  5. 主持自我介紹
  6. 主持下午短講
  7. 主持成果報告

第40次大松&松前哈啦主持經驗&心得(主持:Cofacts 好朋友@中研院)

1.松前哈拉連線要穩,或者會眾大發慈悲,這樣就算主持斷線也都能自發接下去。
2.可能會有因為隔天提案太滿沒報到的朋友,可以讓他們在松前哈拉多分享一點並且補充在提案頁
3.似乎只需要一小時左右,視需要延長,這次聊了一個半小時線上約26個朋友。

第36次大松&松前哈啦主持經驗&心得(主持:阿美語萌典好朋友@台北市議會)

  1. 硬體
    1. 只要不在中研院,網路一定要測試過 Mac + Windows + iPhones + Android 都能順利連上。(當天早上網路 for Mac/iPhone 爆炸,導致提案階段很麻煩)
    2. 網路人太多會爆炸,要確實估算好到場人數來佈置無線網路。
  2. 松前哈拉建議要有參加過比較多次的人,會比較熟悉專案的進行與聊天。
  3. 提案/短講/成果報告階段主持人需要 4 位。
    1. (熟悉電腦的人)協助切換公用電腦的提案區投影片,或是需要換電腦的提案人
    2. (熟悉電腦的人)將 X+2 組專案 cue 到旁邊準備,沒到的可以標記並放到最後再講
    3. (熟悉比較多專案的人)各專案報告間串場
    4. (路人)計時
  4. 可能會有坑主是把投影片存在 USB,可以一開始就提前問,並在旁邊做準備。
  5. 該專案當天要準備主持,時間很緊,可以把新手教學+開場延長到 30 分鐘,讓該專案有時間可以介紹自己。
  6. 單一大場地(如台北市議會、空總)的優點是,討論會非常熱絡;缺點是提案/短講/成果發表的時候會太吵。

第35次大松&松前哈啦主持經驗&心得(主持:vTaiwan好朋友@南港中研院)

  1. 硬體
    1. HDMI線在桌子的左邊抽屜裡面,搭配桌子上面右邊的HDMI按鈕,可以用來外接筆電
  2. 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將新手教學&開幕的投影片整合在同一份
    1. 整合的理由:新手教學的內容,有一部分在開幕的內容是重複的
    2. 與資深大大討論後,得知當時分開的理由:新參者會比較早入場,新手教學有其必要。而多次與會者大多會比較晚到
      Ronny: 最早沒有新手教學,但是在正式開場前新來的人不知道做什麼都會乖乖先入座,造成新人都會在座位上發呆等開場,因此後來就新增了在開始前五分鐘先跑個新手教學,等正式時間再叫大家進場正式開始。
    3. 承1&2:或許未來的大松,介紹開幕的Slide內容可以減少?可以更為節省時間。
  3. 主持大松專案介紹的經驗 (Scott, vTaiwan)
    1. 如果現在是第X組,要Cue到後面X+2組做準備(一開始要先Cue兩組!)
    2. 也就是說,在第X組完成他們的報告後,可以說請X+1組上台,並額外提醒X+3組準備
    3. 如果遇到了講不完投影片的講者時,當時間到了的時候,可以最後詢問講者,他們在大松想要徵求什麼樣的朋友來幫忙。
  4. 主持自我介紹的經驗 (Scott, vTaiwan)
    1. 記得要強調大家沒有必要說「大家好,我是OOO…」,請簡潔有力地「OOO+三個關鍵字就好」
    2. 在主持自我介紹結束後,大家各自散開以後,記得把投影幕的內容換成專案列表的「各專案位置圖」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