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vtaiwan
---
# 數位自主權 / 數位皮夾政策價值主張 審議共創工作坊:第一場活動紀錄
- 討論主題:廣告平台實名制
## 活動前:訪談引導師黃昱豪
- 民眾代表尋找:
    - 利用社群媒體
    - 組織夥伴協助分享
    - 有經過初步篩選,會看問卷填答中的相關性(對於議題的興趣)
    - 希望初步將
- 專家代表:
    - 由資策會、5% Design 與數位部
    - 有在 g0v 群組上看到招募專家代表的問卷
- 政策階段
    - 根據目前的初步政策框架來做討論。
- 產出的內容形式
    - 四個議題會有四個審議工作坊討論
    - 年底會有綜合研討會(階段發布會)與政策溝通
## 活動形式
### 基本配置
- 參與者被分成四個桌子,每桌有兩位民眾代表、三位引導專家(分別來自法律界、資策會、AWS、廣告等)以及一位引導師。
    - 主要來自業界與資策會
### 議題介紹
- 預測情境(future vision scenario)來因應技術與政策佈局
    - 目的:藉由假設未來可能發展的
        - 案例:英國 policy lab 德國 SCENAIR 2050 航空
    - 與設計思考的不同:設計思考為發散後收斂,不過預測情境則是發散。
- 
- 議題:
    - 數位公共服務: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數位公共建設?
    - 數位身分認證與數位皮夾:數位身份認證的應用方向?
    - 廣告實名制:實名制的背後影響?
- 廣告實名制:
    - 依照《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要求網路廣告平台業者落實廣告實名制
    - 數發部目前已經公告相關子法
    - 管理方式:
        - 廣告平台若刊登或推播相關廣告,會在 24 小時內處置
        - 廣告業者實名制可以以四種方式進行驗證(數位簽章、
    - 廣告責任:揭露法人登記相關資訊
- 相關議題:
    - 廣告議題是否會降低宣傳與執行效率
### 流程
#### 破冰:數位性格刻畫
- 性格分類
    - 守護者:熱心提醒大家詐騙訊息
    - 博學者:具有自信,偶有失誤
    - 潛水者:關注型觀察者
    - 冒險者:自信
    - 購物達人:
    - 跟風者:
- 代議:可以選擇與自己不同的角色,試著揣摩。
- 寫下一件網路中發生的事件並分享
#### 專家分享
- 文化大學方元沂教授:網路平台的詐騙廣告是很大的漏洞,但也擔心為了防詐侵害了人權
- 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徐唐欣秘書長:以前與現在的廣告分別在於以往的廣告是由公司行號,甚至是身份證來購買。廣告代理商可以擔任把關。才能夠承擔廣告責任。
- 鄭名傑執行長:從數據上發現詐騙廣告的比率增加
- FIDO 張心玲:國際身份發展聯盟的會長:技術
#### 討論
- 分成三個階段:議題表態 > 延伸分析 > 情境描繪
- 國際參考案例分享:
    - 正面案例:
        - Amazon 運用臉部攝影加速身份審核
        - Shopify 利用科技
    - 爭議:
        - 印度身份識別引發爭議
        - 歐盟 E-ID 引發跨國系統安全與擔憂
- 工作坊提醒
- 議題表態
    - 支持與反對意見
    - 分享
    - 找出折衷意見
- 延伸分析
    - 思考人事物
    - 為何人事物能夠產生便利性
    - 為何大家會信任?
- 情境描繪
    - 想要、需要、害怕什麼
    - 最終表態意見收集
## 問題
- 議題說明時間太短,而且沒有議題手冊
- 民眾代表比例(3名專家與2名民眾的搭配)
- 看起來是單純的徵集意見流程
- 蠻多與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