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小聚1119討論
Ronny 的想法
有個議題我想許願可以在議題小聚上面討論~不過這個議題有點大,而且也有一些是我個人體感為主,不確定我體感是否正確,所以我先丟出來看看大家意見 XD
我個人體感上覺得,現在執政政府超級在意物價波動,許多的政策的第一優先都是不會讓物價漲優先,那如果遇到一些大問題需要解決,也會以採用不讓物價漲的 workaround ,結果就是可能埋下一些問題。
例如:
- 公務人力不足不能加人,就大量採用約聘,結果約聘越用越爽,最後約聘當正式人力,造成公務員勞動條件越來越差。
- 醫療技術提升成本上升,但是健保費不能漲,因此一直壓縮健保費用,造成醫生都往醫美等較能自費項目跑,最後造成缺醫生,然後又企圖想要用波蘭醫生來補不足。
- 雞蛋因為禽流感和天氣因素缺貨,但不敢漲價反應市場機制,只好補貼並進口大量國外蛋,但進口經驗不足造成出現一堆問題。
- 不敢漲水價電價,結果造成台電連年虧損,然後電力基礎建設難以提升
- 政府稅收追不上物價成長速度又不能加稅,結果就是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帶頭炒作土地開發來增加政府收入,又提升了房價
- 房價不在我國的物價指數的計算標準,所以房價就可以放任他飆漲…
我想在議題小聚上討論的幾個問題,包含:
台灣政府是否真的有過度壓制物價,還是這些都是民主國家常見正常作法?
我們是否要接受物價有一定幅度的上漲,還是為了社會穩定物價越低越好?
為什麼房價不在物價指數的計算標準之中?是否應該調整基準讓他算入?
想法
- Inform 小聚:
- 各自找資料
- 產出疑問
- 訪談專家(類似雨蒼烙人講)
- 李易安(端傳媒記者)
- 吳聰敏(《台灣經濟四百年史》作者)
- 央行理事李怡庭
- vTaiwan 議題松
資料搜集
合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