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vTaiwan, --- # 20250723小松 時間 Time :19:00 - 20:00 地點 Location :線上 Online 參與者 Participants: 線上參與連結 / Link:Peter, Bestian, Joey, Tim, 翊婷,Anan, Shu https://vtaiwan.pages.dev/jitsi (請用Google登入以啟用完整轉錄功能) 備用視訊連結: https://meet.jit.si/vtaiwan ![](https://g0v.hackmd.io/_uploads/rkEG3rAIex.png) ::: success ## 專案儀表板:目前 vTaiwan 社群在進行的事情 以下是 vTaiwan 目前正在進行的幾個不同的專案!如果有興趣,可以在取得共筆編輯權限後+1,或者是 1. [vTaiwan議題小聚](/GUe0KXMsQBC-6KTIUPBVnA) - 適合對審議、公共討論有興趣的人加入 - 活動咖的最愛 - 如果有公民團體與組織想要合作也可以看過來! - 目前也在進行 [AI 用於數位公民參與經驗](/nJUYukWFSWuEsG-XQalHcA) 的收集! 2. [vtaiwan x Tech for Good Asia 合作](/PdvNjkLlSd-WytXN_otWbQ) 計畫 - 預計會討論人工智慧相關議題 - 需要研究與分析人才 - 想要貢獻議題或意見這邊請 3. [vTaiwan 網站改版,啟動!](/Q3_hgovyRHusEq8-3nomPQ) - 目標是打造新的 vTaiwan 網站 - 結合 blog、媒體資源、活動發佈、建立線上活動與討論等功能 - [vTaiwan 網站更新後的治理機制](/HxWF11d4Tz-AfHb3yjwQKg)也在建立中 - 讓不會寫程式的人也可以加入貢獻者! 4. [vTaiwan 主視覺更新](/UqGh6pAUTwuNFr1RE21Rtw) - 目前已經設計完成! - 會發佈到新的網站,並在社群媒體上完成更新! 5. [Frankly 測試](/HVEdPVQqQHqVwvFECg7sRg) - 目前正在測試一個新的線上會議 7. 如果想要提案怎麼辦? - 目前的 vTaiwan 很歡迎與數位工具相關的公共討論! - 如果想要成為協作者或者是貢獻者,我們正在努力讓說明更清楚,介面更友善! ::: ## 自我介紹與新手導覽 >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參與 vTaiwan 線上或實體小松的人,透過以下的簡報,你可以了解 vTaiwan 社群的前世今生。目前的 vTaiwan 社群是由一群社群參與者基於對數位工具與審議互動的熱情持續營運。目標是成為公民與組織的審議數位工具實驗室。[name=peter] - [新手導覽簡報](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ELAVIpaPVCmAx7nq-7e8-SVrckZ4ohRwn3V-TSpe78U/edit?usp=sharing) - 裡面有一些內容正在更新中~ ### 新手可以做的幾件事: - 參與小松,針對不懂的部分發問。 - 在取得共筆編輯權限後,協助打共筆紀錄 - 加入協作工具,如 github - 按照專長,認領工作 ### 自我介紹 ## 小小的分享 - 本週在國家太空中心舉辦的「太空事務青年人才選訓計畫」,寫了一個利用 vTaiwan 的數位審議方式,討論台灣的國家太空政策的報告 - 相關文件(等明天決選結束後放上來) - 零知識的參與者? - 就是我剛剛的回應 josh 的想法是 就是可以一方面是招募普通人 招募大眾 然後是零知識的人 對太空零知識的人 然後讓學員來擔任引導員的角色 幫助這些人更快進入狀況 那另外一方面可以以這些 原本就已經參與過太空中心活動的學員 或者是太空中心 以前參放過太空中心 或者是參與過太空競賽的人 當作是一個目標 然後來招募他們進行活動的參與 然後再慢慢把它推廣出去 我覺得都是可行的方案 - 利用遊戲的方式學習的做法:數位工具 - 瑞士的[審議數位工具](https://www.atgora.org/atgoraapp):在審議活動開始之前,透過遊戲化的方式收集想法與意見,也學習審議討論的方式 - App store: https://apps.apple.com/ch/app/gora/id6621260183 - 可以討論看看翻譯的可能性 ## 網站會前會 > 因為 anan 在會前會上有提案,所以紀錄在這邊 [name=peter] - 為了讓議題頁呈現出更即時、流動的感覺,同時提升整體的瀏覽效率,我這邊有一個小小建議:是否可以考慮在首頁或列表頁中,將大圖改為以文字為主、搭配小圖或圖示的方式呈現,或甚至不用任何圖? - 從個人視角來閱讀vtaiwan 各項議題內容時,感覺大圖雖然視覺上吸引,但我自己會覺得不易聚焦於議題本身,和不易讓我先快速先瀏覽多項議題主題後,再選擇點擊進入其中的詳細內容。 - 相較之下,以下兩個平台的設計方式給我一些啟發,也提供參考: - 德國議會平台(無大圖呈現)(之前@Tofus 分享:https://de.openparliament.tv/search?q=Mietpreisbremse - 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使用小圖呈現):https://join.gov.tw/idea/index - 這樣的設計似乎更容易讓人快速掌握重點,也強化「即時更新、議題輪動」的感受。以下附上我嘗試調整後的 pull request 版本,懇請參考與指教: (pull request 圖示截圖如下)https://github.com/g0v/vue.vTaiwan-neo/pull/69 - 針對大圖的討論 - 結論: - 所有議題是放小圖 - 即將開始的可以放大圖 ## 議題小聚3接力場 - 8/1 19:00-21:30 - 地點:TWNIC(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 夥伴出席調查 - +1 [name=peter] - +1 [name=阿南 Anan]:原則上我只是想去watch,哈,再請告訴我我可以提早或在現場做什麼? - 報名狀況:目前已有38人報名。不過其中有兩位並非我們寄送邀請名單中的對象(也可能只是參與者填了不同的email),我們可能會另外寄信提醒他們:若未參加5/23第一場,將無法領取車馬費(因為我們只對有參加第一場的人寄出邀請)。當然,還是歡迎他們來參與審議(跟吃喝)!vTaiwan成員則不在此限,歡迎所有成員現場幫忙並領取車馬費,沒有參加五月場也沒關係。 - 流程規劃:因為這次是抓19-21:30,活動就直接從Polis解說開始?就不用再介紹vTaiwan,說個規則+感謝TWNIC就好。 - Polis目前已有16則input,本週末會再發信,提醒大家上去投票、參與互動。 - [polis 報告](https://polis.tw/report/r2hmx9cryksjav5x5fsym)Josh網路線上幫忙處理 - Peter 提問:本週或下週要不要開一個工作會議對焦一下 [name=peter] ### 兩次審議的討論 - 比上次更具體,以具體形式當聚焦 - 第二次改純線上的可能性 - 更細緻的聚焦方式:更細緻的聚焦方式會需要更好的驗證方式 - SenseMaking 後的資訊作為下次聚焦的準則 #### 利用 sensemaking 自動化的討論 LLM可能會有幻覺,自動化的結果看起來會很厲害,但仔細看不一定會比人工來得完善。 ### 討論: - Anan想發問:有沒有人可以解釋一下目前Polis 的 Report有關sensemaking的報告例如~Uber的這個 - https://pol.is/topicMapNarrativeReport/r32beaksmhwesyum6kaur - https://medium.com/jigsaw/making-sense-of-large-scale-online-conversations-b153340bda55 [name=peter] ### Action List - 下週小聚來處理 mentimeter - ## 8/4 活動 我把討論貼上去了 ## Peter分享太空中心TASA的提案 Peter:太空中心TASA,在台灣是財團法人,因為剛好暑假他們辦了一個活動要寫一份企劃書,所以Peter就寫了(先不公布)。現在太空政策和人類的太空活動有越來越多企業界和學術界參與,之前是國家在主導。現在很多私人企業,例如馬斯克。有一些衛星的發展從昂貴變成微型。讓太空事物變得很多元 4.0希望更多公民團體幫忙。Peter就想了審議模式可以放進去,徵集->資料準備(對齊工作坊)->審議階段找學員當議題引導人->凝聚共識。喚起大家對太空研究的關注。太空中心也負責台灣的太空外交,拓展台灣在太空事務的參與。過往台灣有一些數位民主的累積,美國智庫 CIGI發布了一份報告:公民參與是國際太空事務的憲法,近年來停滯很久。目前要徵選,就寫了一些挑戰和解方。Peter提到:把 vTaiwan Join平台遭遇的挫折寫進去,然後結論。再看看大家有沒有要補充的? Josh回覆:很酷的計劃。在對齊時,是零知識的基礎下來審議嗎?還是有一定的教育下才做審議? Peter:幫vTaiwan做開一扇窗的可能性,Tasa之前兩三年培訓了一百位學員。回應josh「也許兩個方向:一個是招募零知識的,一個是招募培訓過的學員。」 Josh:針對零知識的學員。我在瑞士有跟非營利組織合作,他們專門做審議之前人讓大加經過一個學程,在手機玩一個App,透過一些基本的學習遊戲再來參加審議。假設他們會對這種東西有興趣的話,就像 Doulingo一樣。說是教育學程,其實就是經過第一關第二關,就可以開始參加審議,就是讓大家審議錢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另一個就是到了現場,就是聽一個人講話後,現場直接參加審議。 Peter:蠻有趣的,可否把這個組織的相關資料貼到共筆上?他們在做的事就是他們在審議前把需要瘩審議知識做成遊戲對嗎? Josh:對,例如之前有市民大會,經過這個教育學程,先讓大家理解,也可先收集大家的想法。 Peter:我覺得這種方式可以運用到很多場景。例如最近我在接教育部的計劃,目前他們都是採用傳統方式,自己幫參與者做培訓。 Joah:目前發展的目標,就是以後每個人自己發展自己的教育學程。目前是把資料的丟給他們,他們就可以做出類似App的學程。目前是 customised,以後是自己丟資料,人工智慧生成出來。 Bestian:請問他們目前有多語言嗎?或是有開源嗎?有沒有空間可以貢獻? Josh:目前只有德文英文。我在去問一下在跟大家報告。 Peter:感覺他的風格是豆腐喜歡的。 https://pol.is/topicMapNarrativeReport/r32beaksmhwesyum6kaur ## 轉錄逐字稿記錄 ### 大綱: #### 第1部分 1. 討論分享第一次想到做小圖或無圖版本的原因,以及想要分享的議題的重點。 2. 討論修改V台灣網站的版型,以及想要在手機上展示更多議題內容的方法。 3. 討論將議題分類為即將開始、意見徵集、研擬草案、交通約會和歷史案件,並提出設計方案。 4. 討論將議題的部分改成小圖,以便放置更多內容,並提出選擇特定分類的方法。 5. 討論Polis活動的報名情況,並提出可能性的提醒和分享後台的情況。 6. 討論下一週的時間表,以及初步檢視Police的報告,並調整M #### 第2部分 1. 成績上的表現是驚人的,因為在沒有新聞事件的情況下,成功提案的情況通常是因為有大量的情緒在一個地方,例如某個案件的處理後,議題相關的討論增加。 2. 目前有更多人參與網絡討論,大約三分之一比三分之二,兩者之間有討論的議題。 3. 討論活動的訂閱,有關於8月1號的活動有問題?是否有線上參與的興趣?活動的訂閱。 4. 討論活動的訂閱,關於未來在發展上的時候可以討論的議題,例如如果資源足夠的話,是否要再 #### 第3部分 重點摘要:討論了公民審議的訓練方法,可能包括在手機上玩一個APP來學習相關秩序,並解答問題,以及在審議前進行教育學程。另外提到瑞士的投票案例,其中一個組織在討論前會讓參與者先聽同一個人講話,以確保大家都有相同的基本概念。這些方法可以讓參與者有自主學習的機會,並在進入討論之前有更深入的理解。 ### 詳情: https://vtaiwan.pages.dev/transcription_detail/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