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vtaiwan
---
# 0717小松
時間 Time :19:00-20:30
地點 Location :線上 Online
參與者 Participants:
線上參與連結 / Link:https://meet.jit.si/vTaiwan
歡迎大家提案想做的事情!!!!
## 小小的分享:
- 昨天跟 isabel 聊過的心得
- 目前的社群需要掌握技術或審議的工具與方法,如果沒有的話,就要找參與者進來。
- 我們需要了解世界上其他工具的發展,並且以此為參考
- 結合其他的社群專案或者是民間的團體與議題研究會是好的方向,但是要培養第一點提到的技能。
- vTaiwan 網站的治理權限要整合,這樣也符合之後社群如果要辦活動的內容。
- 目前最需要的是生產出一個屬於目前 vTaiwan 社群的成果,以此找到資源、參與者、重新找出社群的新方向。
- 我有邀請我高中同學參加週六的大松,他之前有在熱炒民主(主要做審議民主/參與式預算)工作過,有需要的話應該可以牽一下線。[name=yuting]
- 非常需要![name=peter]
- 在[公共參與數位工具 Survey](/rxuKtr99SJ-eyvvFUDwr9A) 的訪談對象中就有相關的內容
- 之前在瀏覽資料時發現 [Civic Tech Field Guide](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FzmvVAKOOFdixCs7oz88cz9g1fFPHDlg0AHgHCwhf4A/htmlview#),或許可以從這裡著手 [name=yuting]
## 開放國會
- 目前有的[紙本檔案](https://github.com/g0v/ogp-commitments/blob/main/export.pdf)
- 晚上會去找影印店,確認看看能否印製
- 資料整理共筆:[專案共筆](/8uTwZDmoR_yHT_Z-ahUYWw)
## 德國貝德斯曼基金會的邀請
- [討論內容](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JrCcfNtXzP1VE_XUCvBnV1OxTu8RTZyZypPRwslfHls/edit?usp=sharing)
- 貝德斯曼基金會會贊助 1700 Euros 的機票給兩位社群講者
- 主題:強化民主與對抗假訊息,其中貝德斯曼基金會希望我們分享的是強化公共參與的部分。
- 會提供10,000 Euros 的經費(如果有法人帳戶)
- 思考到的問題:
- vTaiwan 目前的成果可以分享嗎?德國方對於 vTaiwan 的期望很高,但我們有辦法承擔這樣的期望嗎?
- 這 10,000 歐元的經費要用在什麼方向?
- 可能的作法:
- 在強化公共參與上,揪松團很適合分享,是否有轉介揪松團分享的可能性
- 如果社群同意的話,會先整理好資訊,與揪松團討論,再來回覆德國方。看德國方是否願意調整。
- 如果德國方不願意調整,也可以由我們去分享,將經費納入 OCF 帳戶中,再從中撥出經費來支持大松。
- 剩下的錢就可以來做數位公民參與機制的盤點,或者是進行開發。
- [貝德斯曼基金會研討會邀請](/Nd4Hf-C-SsGqoPBVfnRoBQ)
## 民間參與機制
- [vTaiwan 工作盤點共筆](/S3jz5eGBQSuKdUd8PqaUGQ)
## 想要開一個坑:
- 想要擴張原先在本週大松的提案 pol.is 許願池
- [公共參與數位工具 Survey](/rxuKtr99SJ-eyvvFUDwr9A)
- 想要延續社群之前做過的,對於公民參與工具的 survey,並且將他做成一個能夠持續更新的共筆或網站。
- 與民間參與機制的目標亦有吻合且可以合作的地方,亦符合目前社群的組成。
- 涵蓋全世界有相關案例的工具,列出比較基準
- 類似 [0106大松討論](/6k1y96rKSq619WTheQftyw) 列出的那樣,把所有的標準都列出來。
- 0106 大松討論的表格:
| 比較 | Polis | Considerit |
| ------------ | ---------------------- | -------------------- |
| 是否需要登入 | 不用登入就可以表達意見 | 要登入才可以表達意見 |
| 表達意見的方式 | 同意與不同意 | 可以透過拉桿調整光譜 |
| 針對個別意見是否能夠討論 | 不允許 | 允許利用工具進行討論(pros and cons) |
| 資料呈現 | 能夠透過視覺化與演算法呈現意見分佈矩陣 |目前尚無法做到,僅能夠匯出資料後進行處理|
| 設計議題是否需要考量 | 在設計種子意見時需要考量二分法 | 雖然是光譜,但是仍然需要二分法來進行 |
| 是否開源? | 不是,要透過團隊聯繫才能fork | 是,相關的資料有開源 |
| 能否將不同的意見徵集整理在同一個頁面上?| 不行 | 可以 |
| 是否能夠匯出資料 | 可以 | 可以 |
| 整體使用者體驗 | 簡單| 較為複雜 |
|提出意見允許補上背景資訊與佐證?| 不行 | 可以|
|意見徵集有更新會主動通知 | 可以(限於註冊登入後) |可以|
## 討論
- 審議是需要被練習的 [name=ronnywang]
- 有一個很重要,但似乎沒有人在做的東西是,如何呈現公共議題的討論脈絡 [name=yutin]
- 民主不是一個人走一百步,而是一百個人走一步
- 議題松的靈感:是否有機會透過議題討論的方式,在驗證數位公共參與工具的同時,也讓大家可以討論,並留下紀錄
- [議題小聚](/GUe0KXMsQBC-6KTIUPBVnA)
- [數位公共參與工具比較協作共筆](/@Pno233SAS8G5UfL5OvSRmA/SkXZk8U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