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群與民主文章 - 冠瑋:是否可以利用訪談的方式,協作完成訪談 - 目標:完成一篇文章 - 點出問題+整理前世今生 - 找回既有的成員? - 可能的題目:社群與民主的關係 - 範例:賴又豪之前撰寫COFACTS 的[文章](https://taiwaninsight.org/2024/02/05/disinformation-and-civil-defence-how-did-taiwans-civil-society-counter-foreign-information-manipulation/?fbclid=IwAR17bvpy6f-lRMhhTOGOs3XEp0D8blzBPYWvIWXPreZFn7NRKxIO8OM5oe4 )[name=宛真] ## 0313 討論 - 下一步行動: - 開始擬定受訪者名單,並且先以一週一個人的頻率,邀請這些受訪者回來分享經驗。 - 受訪者名單 - ronny - irvin - 仔魚(可能需要另外約時間) - 怡孜 - 雨蒼 - 問題內容 - 參與 vTaiwan 的時間 - 看到的 vTaiwan 的樣子 - 參與的活動與負責的工作 - 感想 - 同一個時間一起回來討論的可能性?[name=josh] - vTaiwan 回娘家 [name=peter] 擔心共同時間喬不攏 - 架設表單,協調參與時間 - 線上活動,約一個5月中的平日或假日? - 5/1-5/5 先避開 [name=peter] - 先用討論作為訪談 - Josh: - 這個期刊的editor Beth Simone Noveck就是之前批判vTaiwan的學者,我覺得投這邊會很大的機會(討論)?https://dl.acm.org/journal/dgov - 可以變成一個很好的曝光? - 回應是短的。 - 長期盤整,可以整理成paper - 訪談是一個回來 vTaiwan 分享的契機,也可以結合 [vTaiwan for all 活動](/PBaky5o0SFCl8Ztr-SXZBg) - Peter: - 連結以前與現在參與者的機會。 - 在找書漾的時候也可以先列出名單與想要問的問題。 - 宛真 - 希望可以先找書漾回來分享,如何建立強而有力的連結~ - 很多案子在討論與發想的階段後來就無法執行。 - 先從 ronny Irvin 書漾。 - Eli - reach 之前的人是不錯的,除了書漾以外,ronny 與 Irvin 這些人也都有參與 vTaiwan 的經驗 - 冠瑋: - 其實出發點只是發現很多學術社群的人對台灣組織的狀況很有興趣,如果有更深入的資料,一方面可以盤點台灣的情形,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增進外國對我們的理解。 - 這個提議剛好可以當成一個盤點?就是組織運作的目標、瓶頸、期待。這個部分有了基底以後,我可以再提供一些和既有民主理論討論的狀況做一些對照 feedback 。 - 至於最終產出目前我覺得有兩種可能,如果不是太正式的學術文章,而是重要學術blog或是其他媒體的,可以比較輕鬆進行,也偏容易找到刊登的地方,此外也可以做中文版本在台灣。 - 如果是正式的學術paper,就可能要發展比較嚴謹的方法論,以及找看看適當的期刊,但也不是不可能 - 我們可以看產出的類型決定怎麼掛名之類的(我沒有要掛主要作者的意思喔!),主要是如果有機會把運作方式作為一個案例研究、理論化或與既有理論對照,感覺非常有趣。 ## 前期規劃 - 3月的時候:邀請參加3月的線上小聚? - vTaiwan早期處裡較多數位新創、產業相關的案件;我覺得社群之後有轉向比較關注「網路治理」的問題 [name=Eli] - e.g 性影像, AI, iWin, cofact - 同意 [name=peter] - 分工: - 冠瑋:民主與社群理論? - 社群夥伴:提供社群經驗? - Timeline - 3月-4月完成討論 - 規劃訪談 - 目標:年底完成 - 1)vTaiwan內部要先有共識(例如每個人理解的瓶頸,及對後續走向期待,可能都不同) - 2)因為Josh現在有機會和冠瑋當面聊,可能比較有效率。再者,Josh長期有關注外媒,及近期開始協助讓vTaiwan的twitter 的復活。所以期待冠瑋和Josh在蘇黎世喝咖啡聊vTaiwanXDD - 3)等討論有個雛形方向後,再看怎麼邀請冠瑋一起線上參與vTaiwan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