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採訪共筆
---
# 《樹冠生活》採訪共筆
各位g0vers好,我是線上媒體《樹冠生活》的主編,敝姓白。《樹冠生活》是一個從台灣土地出發的永續生活提案平台。我們聚焦人文與環境永續,關心生活中各個領域永續議題,發掘具有共好及創新精神,以行動實踐永續理想之人、事、物,相關資訊請參考:
《樹冠生活》專題報導: https://canopi.tw/feature/
《樹冠生活》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nopylifemag/
在最新一期的專題規劃中,我們以「文化實驗 」為主題,期望報導各領域兼具創新實驗精神與人文、社會價值的精彩案例。g0v以開源共創之精神,聚集改變的力量,串連線上至線下,推動社會正向改變,《樹冠生活》期望能報導g0v的故事與理想。採訪的題綱如下,如陳述方式或用詞不夠精確,再請各位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訪談回覆截止日期:2020.06.10
●本次報導將使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 4.0 國際 授權條款
# **採訪內容:**
**問題1:**
在全球資訊開放協作的浪潮下,「g0v零時政府」社群於2012年成形,以政策參與與公共議題切入,透過資訊統整(如「中央政府總預算」、「選前大補帖」)、對話平台的建構(如「vTaiwan」)等不同類型的專案,提升公民政治參與的深度,更向上影響政府以更開放的形式與大眾對話(如國發會設置的「公民政策開放參與平台」),近年來數位政委的設立、開放政府的推動對於g0v與政府的互動是否帶來改變?
> 數位政委讓 g0v 精神有機會被帶入中央政府,也讓 g0v 社群參與者有更多機會跟中央政府互動,不過這些對話和互動能否真的讓政府重視或落實開放協作,還有很多努力空間的感覺,畢竟開放是一件事,收攏跟落實才是最難的部分。(個人觀感) [name=Bess from g0v 揪松團]
> 唐鳳的存在對於她所參與的個案確實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口罩地圖」](https://g0v.hackmd.io/@kiang/mask-info)她跟團隊成員的存在扮演很關鍵的角色,直接把社群的需求帶到決策會議中,行政單位落實執行後產生很大的綜效。但這樣的個案很難在其他地方擴散,因為唐鳳只有一個,我們需要讓這樣的個案能夠形成制度,才有辦法促成政府與民間更多的合作,而非過去的對抗。
> 只是這樣正面的例子也帶來一些隱憂,由於外界對於公私協力的正面觀感帶來信任,政府端對於一些模糊地帶仍然有跨越界線的情況,像是運用電信資料進行隔離民眾的追蹤,這件事情從決定到執行就很難相信是在開放政府的框架下發生。我期待公私協力這件事情能夠建立在良好的制度與互信關係之上,而不是倚賴明星般的光環讓個案像放煙火般的存在 [name=kiang]
> 想要讓政府更開放、更公平,一直都有一些管道,之前可能是參與抗爭、參與 NGO、媒體監督,近年來多了參與 g0v。au 變成唐鳳政委之後,好像成為一個更直接、更快速的管道,會不會出現「找唐鳳比較快」的情形呢?唐鳳政委在政府中獨特的位置、政委個人的行事準則、PDIS 過去四年的累積,這套制度對公民社會的影響好像需要更細緻、多角度的觀察,才能做出有效性的階段性結論。 [name=chihao]
> 在我個人有貢獻的 g0v 坑裡面,目前跟台灣政府有互動的坑應該就是 summit 2020 -- 台南市政府是 g0v summit 的協辦單位。如果 follow 原提問的邏輯,summit 2020 與政府的互動,是否因為政委而有改變?我自己覺得不能排除,但好像也不能說有明顯的改變。au -> 唐鳳政委這件事,應該真的有讓更多公務員聽過開放政府、g0v 等關鍵字,而這件事的影響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在沒有更多元的意見,甚至是針對公務員的研究調查之前,我自己覺得不適合妄下斷論。 [name=chihao, g0v summit 2020 共同召集人]
**問題2:**
針對公民數位參政,在現在與未來各位認為還有什麼待解的問題,能夠將民意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 承上,開放是一件事,收攏跟落實才是最難的部分。 [name=Bess from g0v 揪松團]
> 眼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部分民眾或民意代表並沒有直接民主的概念,很多時候所謂的開放背後都是先射箭再畫靶的情況,由行政首長決定有限的議題開放討論,很多在開放討論前就已經設定討論的框架,因此跳脫框架的議題經常被忽略;而民意代表對於直接民主存在敵意,認為侵犯了自身的職權,因此大多站在批評的角色,導致需要他們協助追蹤了解的議題反而很難獲得他們的支持,一般民眾也不會有這樣的餘裕持續在特定議題深入、追蹤,缺乏完整的循環讓很多的議題只看到罐頭回應,澆熄了民眾參與的熱情 [name=kiang]
> 我倒覺得「先射箭再畫靶」有時候是為了 incremental reform,考量可行性、有時候可以接受的一種做法。民意參與決策,一直以來的問題都是「誰的意見能代表民意」。以最近「開放政府行動方案」、「開放國會行動方案」推動的歷程為例,「民意進入決策的過程如何落實開放治理」,我覺得是很難、必須細緻審視的一題。 [name=chihao]
**問題3:**
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這段期間許多資訊工具的即時開發讓台灣的防疫工作得以更順利進行,在實體聚會無法進行的情況下,透過線上協作g0v夥伴如何快速整合資訊、分工合作,投入各專案的開發?是否有「坑主」能夠分享經驗,而這一段經驗中是否也對協作方式帶來一些啟發?
> 工具決定流程,流程決定結果。
> g0v社群在過去七年來嘗試了許多不同的線上工具,累積了寶貴的經驗與流程。以g0v揪松團揪專案的經驗,有幾個重要的協作工具:hackmd(分享專案構想、非同步評論與討論、會議記錄)、slack、telegram(即時多人文字討論)、github(開放原始碼協作平台)、hackfoldr(整合專案文件作為專案入口),這些專案工具的開放性使協作成為可能。[name=Isabel from g0v 揪松團 joton]
> g0v 社群一直以來都使用非常多的線上協作工具,程式碼放在 github、協作文件用 HackMD 或 Google Docs、線上文字溝通用 Slack(口罩地圖就是用文字溝通出來),以及各種視訊會議室,所有的討論都用文字保留下來,讓任何時候加入的朋友都能看見過往的討論脈絡,了解專案並一起加入實作。這些工具能夠消除時差、地區的隔閡,讓討論持續發生。下方參考連結就是很好的例子,經驗分享的共筆從中文增加到四國語言,都是大家自動自發增補的結果。
> 因為疫情,揪松團也另外整合了各種工具而形成「線上揪松協作平台」([參考連結](https://g0v.hackmd.io/@jothon/jothonline)),將以往的黑客松原封不動搬到線上,主頻道用 Youtube 串流直播整個活動,並有數個個別專案會議室,能夠從大廳直接點選加入會議,進入會議室後的第一個畫面,就是該專案的共筆,大家就能夠在同一個頁面上開會並編輯共筆,不需一直切換視窗。也加上彈幕、抖內動畫等線上特有的效果,讓線上活動和實體一樣有溫度。
> [name=ichieh from g0v 揪松團]
> g0v 的運作建立在長期累積的默契,資訊工具的應用如果缺乏個別參與者的主動態度,很多時候也難以發揮效果,這些資訊工具並沒有什麼神奇效果,最終還是要有夠多的人關注,特定的議題才有辦法醞釀出更多行動,資訊工具的存在只是讓這些力量容易匯集
> 武漢肺炎期間,許多 g0v 的參與者基於過去的經驗會持續關注 Slack 聊天室裡面出現的訊息,因此在相關需求出現時很快就會有人自告奮勇開始進行程式開發等等工作,但在承平時期很多剛進入聊天室的朋友發言經常是無人回應的情況,因此驅動 g0v 參與者開發的原動力是社會議題被關注的程度,在社會議題發生當下透過資訊工具可以串連個別參與者的資源,進而提高成功創作的可能性,而其實如果要仔細統計,失敗的機率還是遠遠大於成功案例 [name=kiang]
> g0v 貢獻者、開源人們長期使用線上工具,在武漢肺炎期間,這些經驗都變成非常寶貴的經驗,也有很多人很樂意分享,真的非常佛心。 [name=chihao]
> 如果擴大題目方向談災害防災(這次肺炎疫情為其子集合),過去幾年台灣重大災害,社群可以依既有的 hackfoldr 模板快速地建立一個資訊平台如[高雄氣爆資訊(20140801)](https://beta.hackfoldr.org/Kaohsiung-explode-20140801)、[花蓮大地震災情整合平台(20180206)](https://beta.hackfoldr.org/Hualien-Earthquake-20180206),只要有人起個頭建立好模板,網友就能一同協作編輯來回報最新災情、查詢救護區位置及消防電話的資訊。
> 另外過去社群朋友 Tom Shih 透過醫院公開資料來製作儀表板(目前[專案](https://er.mohw.g0v.tw/#/dashboard/file/all.json)暫停維護)查看各家醫院目前急診病床的使用狀況([iThome採訪連結](https://www.ithome.com.tw/news/90038)),以方便急診時能直接送去有空床的醫院。這次台灣疫情並沒有進入需要大量負壓隔離病房的階段,但如果有這樣的情境,其實也能依循口罩地圖的公私協作模式,衛服部公開各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的數量及使用情形。當然,這跟開放口罩存量資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每次的資訊開放都是一個新的挑戰、需要利害關係人一同討論最合適的最佳方案。[name=tmonk]
**問題4:**
2017年g0v開辦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計畫,開拓出更多元主題的協作專案,本計畫開辦至今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是否有達到最初這個計畫的目標?
> 歡迎參考[這篇](https://www.facebook.com/g0v.tw/photos/a.456791061028852/3366378333403429/?type=3&theater),不過這篇比較聚焦在獎助金計畫本身的影響力,每組獲獎團隊都有為台灣帶來各種不一樣的改變。至於要問是否有達到最初的目標,我覺得有,但還沒有這麼顯著。不管是獎助金計畫本身,或是獲獎團隊自己的專案,都需要一些時間證明「投入資源在 g0v 專案」是真的有改變社會,但是「改變社會」這件事放大來看,或許需要從整個社會的歷史脈絡來看,如果是這樣的話,現在這個時間點或許可以說有達到目標,但還沒有辦法百分百肯定。 [name=Bess from g0v 揪松團(獎助金主辦單位)]
> 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給人的感覺比較像是另外一種程式開發競賽,開發者要組成團隊創作好的文案來吸引評審青睞,進而透過各種監管制度來避免入選議題最終無法產生成果,這其實跟 g0v 的風格是衝突的,因為在 g0v 大部分被認為成功的創作,它的起源只是社會議題發生當下的衝動,沒有那麼多結構化的思考,因此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也許吸引了更多的開發者參與,但並不一定能夠養成這些開發者對社會議題關注的習慣,最終還是沒能夠改變許多專案缺乏延續性的問題,但或許這並不是原始想要解決的吧 [name=kiang]
> 只是想再確認 grant 的主辦單位是 g0v 揪松團哦。 [name=chihao]
> 上面 chihao 的回應我想是針對題目裡的「2017年g0v開辦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計畫」這句話。
> [name=路人 pm5]
**問題5:**
2018年的「g0v summit」以「開放了,然後呢?」為主題,針對g0v的發展進行許多反思,能不能談談g0v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衝突與挑戰?經過年會的交流討論後,有什麼樣新的視野?
> g0v 的專案大多來自社會議題發生當下的衝動,因此最大的困難就是長期維運,而社會議題如果缺乏長期的追蹤其實很難完整了解發展脈絡,這讓很多 g0v 專案曇花一現;但隨著年會與持續舉辦的活動產生框架,引入了更多程式開發以外領域的專長結合,一些依附著特定 NGO 的議題看起來可以解決延續性的問題,年會更進一步的促進了國際交流,許多已經獲得驗證的工具在年會發表可以創造更大的影響力。[name=kiang]
> 我想在社群裡是衝突與困難不斷,有點難說哪些是主要的,哈。2018 年大約是唐鳯擔任數位政委之後兩年,連同其它在各級政府擔任職務或投入參與的社群成員,在不同的位置各自努力,推動開放政府的理念,有成功也有失敗。因此那一年的 g0v summit 以「開放了,然後呢?」為主題,除了是我們在 open call 收到的議程投稿裡,看到好幾位投稿人有討論這樣的深入參與經驗的企圖,覺得可以用大會主題呼應,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覺得這樣的討論不只特別寶貴,而且需要一個安全、包容的空間,讓不同的意見被說出來,所以也試著透過大會主題定調(還是要再感謝籌辦團隊在許多細節上的努力)。在這方面,g0v summit 試著扮演了社群定期進行反思、為過去 2 年的發展提出一個(或許可以說是我們自己的)觀點,並且讓社群成員們有一個場合可以互相成為彼此的安全網。g0v summit 對每個參加者應該都會帶來不同的收獲。對我個人的話,可能是再度強化了社群需要有一些基礎建設去擔任「照顧者」的角色,因為把人照顧好,才有餘裕去推動社會改變,把彼此照顧好,這樣的交流網絡才是能夠行動的、有意義的,這樣一個看起來好像很「不數位社群」的新的視野,哈哈。對我個人來說來,這也是 summit 之後我們發起 g0v 國際交流小組的初衷之一,也算是一個新的展開吧? [name=pm5 speaking as g0v Summit 2018 議程召集人]
> 先有信任,才有開放。信任越強,就可以越開放。「權力來源」也是判定是否應該開放的重要議題,如果權力來自於群眾,那麼就應該最大限度的開放。開放之後,雖然很麻煩,但防止「不當代表」(俗稱收割)是重要的議題,不管是 g0v summit 2018 籌備過程、g0v 社群與國際上的交流,都有第一手的經驗。今年的 summit(summit 2020)徵稿主題就有一項是「社群治理」,期待能有更深入的討論。 [name=chihao, g0v summit 2018 議程組長、g0v summit 2020 共同召集人]
> 我對 summit 2018 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項議程是《投票指南》坑主 johnny 的分享,echo summit 2016 peggy 的分享,我覺得「推動開放對人的損耗」是「開放了」之後需要處理的一題,g0v.news 在 2017 年也有專題《黑客公務員的血汗之路》報導這個議題 - https://g0v.news/gov-hackers [name=chihao]
**問題6:**
2020為「g0v summit」的舉辦年,今年活動的主題將聚焦在何處?活動內容有什麼樣特別的安排?因應全球疫情現況,活動形式是否也會做調整?
> 這個問題好龐大,讓我先引用一下今年活動的企劃書,以免我遺漏什麼沒講到(公開文件):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ziR6q4IXA6MB-Mig_8KMwiwP0hC9DAnc9hatXKvPvMg/
>
> 今年活動會聚焦在各種意義上的串連,不論是地理空間上的(我們移到台南市幾個分散的場地舉辦)、行動者之間的(與台南新芽、好想工作室、南方創客 & Fablab、g0v 揪松團、g0v 國際交流、午營咖啡、面海松港台日韓社群共同主辦)、內容上的(所有議程稿件在投稿期間,透過線上討論區可以讓有興趣的人公開討論內容)。整體來說,今年的 g0v summit 試著擴大籌備與規劃活動的參與者基數,也延續過去「開放議程」unconference 與「閃電講」lightning talk 的安排,學習 g0v 揪松團的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計畫的作法,透過在線上討論的議程徵集,試著讓活動籌備與參加會眾之間的分界更動態一些。期待這樣的安排,可以讓參與者之間更多一點 coworking 的感覺,因為「一起參與,共同完成」的體驗,我自己覺得是「串連」裡重要的環節。議程徵集已經開始了 https://propose.summit2020.g0v.tw/ 因應疫情的調整,應該會把更多的活動移到線上進行,但要視下半年台灣與各國防疫工作的情況而定,目前還沒有定案。
> [name=pm5 speaking as g0v Summit 2020 共同召集人]
> 串連 +1。串連的過程是有趣的,在有限的時間、人際網絡之下,我自己覺得共同召集人已經盡力,也會持續盡力讓 summit 更開放、分散。 [name=chihao, g0v summit 2020 共同召集人]
>
> 回憶 summit 2018,講者聯絡過程非常費力,今年面臨全球疫情旅行禁制令,講者聯繫、遠端連線等,想必是新的挑戰。g0v summit 一直以幾乎全志工的方式籌備,所有的「安排」、「調整」都是靠著 100+ 位志工協作,才能達成,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name=chihao, g0v summit 2020 共同召集人]
**問題7:**
科技進步與科技產品的推陳出新,使資訊科技與大眾生活關係更加緊密、應用可能性也越廣,同時也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者投入開發,然而對非資訊背景的人來說,投入專案、甚至參與數位工具的運用存在一定的門檻與資訊落差,這部分能夠如何解決?
> g0v 揪松團在 g0v 黑客松會遇到很多第一次來參加社群活動的新手,長久下來,我們也發展出一套帶領新手一步步熟悉社群的方式,像是:
> * 在報名黑客松的時候,就有一個「我是新參者,希望有 g0v 大使能引導」的選項可以勾選,讓主辦單位(g0v 揪松團)可以先知道每次黑客松有多少新手。通常新手跟老手的比例是 4:6。
> * 新手在黑客松當天報到的時候,可以拿到一張新手小紙條,上面會手把手教你從連上網路到找到共筆。([長這樣](https://beta.hackfoldr.org/g0v-hackath37n/https%253A%252F%252Fdocs.google.com%252Fdocument%252Fd%252F1zBIhj7MX6jUWrNkDW15_XsLsUjihclgx0rmSLtww9F8%252Fedit))
> * 黑客松開場第一件事就是新手教學,會有老手上台[講這份投影片](https://beta.hackfoldr.org/g0v-hackath37n/https%253A%252F%252Fdocs.google.com%252Fpresentation%252Fd%252F1kVhnHq8Sdiyb9vy6codbvrwGD83helH2p8x8k4RfPKQ%252Fedit)。
>
> 如果不在黑客松現場,g0v 揪松團也有這份 [g0v 開源協作手冊](https://g0v.hackmd.io/@jothon/g0v-cowork-guideline/%2Fi8yAY4OUTi6DRDWE9_UVNw)公開放在 g0v HackMD 上,g0v Slack #general 的資訊欄也有放手冊的連結。
>
> 最後,就是鼓勵新手勇敢舉手發文,g0ver 會很和善的回應提問。
> [name=Bess from g0v 揪松團]
> 數位落差,就像媒體識讀、資訊判讀能力一樣,需要更「大」的、社會等級的、教育導向的「解決方案」,如果再加上 accessibility 的問題,就算是 g0v 沒有人,也有極限。這個領域需要公私協力,政府資源、民間網絡共同出力,才能持續擴大所謂「涵容」的範圍。 [name=chihao]
**問題8:**
g0v揪松團以「教育」作為2020年的主題,啟動了「零時小學校」計畫,號召更多人投入創新教育專案,在未來是否會延續這樣子主題式的專案模式?程式設計成為現在學生的必修課目,g0v所遵循的開源精神、奉獻文化、公民參與的實踐精神極具教育價值,g0v未來是否會針對未來世代舉辦活動或著工作坊,將g0v精神向下扎根?
> 未來的事很難說。每個計畫只執行一年是很難看到效果的,有機會的話,希望各種議題都可以在社群永續經營下去。
>
> 零時小學校的活動沒有年齡限制,之前就有高中生加入工作坊,往後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加入討論或開發的行列。
> [name=Bess from g0v 揪松團(零時小學校主辦單位)]
> 揪松團一直在嘗試新的作法、挖新的坑、提案新的坑。 jothon++ [name=chihao]
**問題9:**
g0v與國外公民科技社群有什麼樣的互動?公民科技是否有國際合作的例子,能否舉例說明?
> 2019 年開始,g0v 社群成立了與國際交流相關的工作小組 ── g0v intl,與日本的 Code for Japan 社群、韓國 Parti、香港 g0vhk 一起舉辦了面海松。進行很多的跨國討論與專案合作。
> 以 Herstory in Asia 為例([討論共筆](https://g0v.hackmd.io/@21nsS8HOSY-Va-bvnunmlQ/ByiaHdSQI)),希望能建立一個平台,用各國在地的觀察,搭配擁有時間軸的地圖,來刻畫出東亞不同國家、地區,對於女權以及 LGBTQ+ 族群在歷史的運動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故事。專案是從沖繩的面海松開始,透過各地的故事記錄,獲取彼此的經驗,增加更多對於議題倡議和行動的方法。
> [name=ichieh from g0v 揪松團]
> 香港的社群應為 g0vhk,我直接改囉 :) [name=chihao, g0v International 國際交流小組共同發起人]
> 感謝 chihao ++[name=陳以婕]
> 面海松 Facing the Ocean Meet & Hack https://fto.asia/ 是港台日韓社群一起發起、一起籌辦的黑客松,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合作經營的社群。因為有共同工作的經驗,有互信,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反應、互相支援。第一次面海松在 2019 年 6 月,舉辦在沖繩市,當天就有香港社群的朋友提案,要做反送中運動的說明網站,於是在場的各國朋友就幫忙翻譯,讓網站上線。面海松結束後,香港朋友回去,一下飛機就是去參加六月第一個大規模的抗議遊行。當時我們都不知道事情會發展延續到一年多後的今天這個樣子,但是對於我個人而言,反送中這件事不只與台灣切身相關,也是我參與了一點的事情,於是它就也是我的事情了。像這樣的建立共感的互動,我相信是 g0v 國際交流小組在參加國際 conference、festival、分享會以外,一直試著開發出來讓社群參與的交流管道,也是我們共同籌辦的面海松所說的 "create and strengthen a unique experience of commonality, shared among civic hackers across countries"。今年 COVID-19 疫情,g0v intl 也聯繫了這 4 個國家的幾個疫情相關資訊專案的參與者,辦線上分享會交流經驗。另外也辦了 [美國台灣 civictech 經驗交流 - Amy Mok](/oK2mRB3tReuGvvhTfna-1Q)、[柏林分享會 && g0v 社群國際交流 2020 踢飛(Kick-off)](/Q18vM2i8RcOe7NyQxKdgTQ) 等等線上分享會。
> [name=pm5 speaking as g0v International 國際交流小組共同發起人]
> 在 FtO 網絡中,最早武漢肺炎相關的大坑是 g0vhk 製作的香港武漢肺炎 dashboard。後,台灣網民自幹口罩地圖,台灣政府接著推出口罩存貨 API。日本、韓國朋友分別向東京都政府、韓國中央政府分享台灣口罩存貨 API 的成功經驗(成功的程度尚待檢驗),後,東京都建立開源、群眾協作多語翻譯的 COVID-19 dashboard,韓國政府也推出口罩存量及相關資料 API。 [name=chihao]
**問題10:**
g0v社群發展至今即將邁入第九年,綜觀這些年的發展,各位認為g0v為社會帶來最大的影響力是什麼?要能將這股能量持續下去,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對未來g0v或著公民科技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許與想像?
> 站在眾多社群前輩的肩膀上,在台灣推進社群文化、累積社群治理的經驗,用實作發聲:虛實整合的「社群」(community)不只是「社群媒體」的社群,而是真實、有生產力的連結。(個人意見:social media 因為不是 communal media,所以應該翻譯為「社交媒體」而非「社群媒體」)。一種「不需要等待誰的同意」的「自幹」精神,是社群前進、scale 的原動力。只要一直有人想要自幹,加上開源的共識、共筆累積的各種知識、經驗,社群就可以繼續前進。 [name=chihao]
> 與其說公民科技(civic tech),我更喜歡公民黑客(civic hacking)。civic tech 指稱產出,但 civic hacking 指稱的是人和哲學,而我自己覺得 tech 不是重點,hack 才是,可以 hack 的東西不只是 tech,而可以用來 hack 的手段,也不只有 tech 而已。 [name=chihao]
> hack++ 我個人覺得這幾年台灣社會確實有些改變,不過很難說哪些是 g0v 社群帶來的,或許可以說 g0v 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一些推力。對我來說,hacking 直接聯繫到 having an open mindset,因為有開放性的思考,才能有靈活變通的作法與手段,對別人與對自己都是這樣。容許別人對自己的作法 hacking,就是一種開放性的思考與精神。在這個互相 hacking 的過程中,才會找到自己的核心信念是哪些,可以調整變動與別人協作的事情又是哪些,這樣才有串連與合作的可能。透過這樣有點互相挑戰的方式找到可以協作的路線,我覺得可能是 g0v 這幾年在台灣社會裡提供了一點經驗、一點工具、一點信心的地方。
> [name=pm5]
**其他問題:**
1.報導文稿如想請夥伴校稿,可以怎麼進行呢?
> 一樣也是貼在共筆上讓社群貢獻者校稿,建議用 Google Doc 比較容易看得到編修痕跡。 [name=Bess]
2.如果想要請夥伴提供g0v相關活動紀錄照片,可以和誰聯繫呢?
> [name=陳以婕]
> [g0v 小松果](https://g0v.hackmd.io/@jothon/hsiaothon/) 記錄近半年專案於 NPO HUB 進行的活動成果。
> [g0v 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g0v/albums/),授權若無特別標示皆為 photo by g0v(CC BY 2.0)
以上再請大家指教,感謝萬分。
-白騏瑋
alexpai@canopi.tw
# 文章校稿
各位好,久等了,文章初稿更新於連結中(google doc),本次文章主要想要讓讀者認識g0v的整體發展脈絡,以及g0v帶來的影響與可能性。再請各位協助校稿,如有需要修正或調整的部分歡迎不吝指教,再請幫我標註於文件中,謝謝大家: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ykMbP5QCwg9yRQlytIM-k9wsJhRFGEt9gRe3NvBRjNY/edit?usp=sharing
校稿期限:8/4(二)22:00以前
# 報導刊登
感謝大家的協助,報導已經上線:https://canopi.tw/categories/report/g0v/
對於報導或著網站如有任何回饋和建議也歡迎和我們說,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