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新生流域,
---
# 2025 臺北市新生流域公民週論壇
2025 臺北市新生流域公民週論壇
時間:2025/11/02 週日 10:00-16:30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2號2樓,近中正紀念堂捷運站
說明:本次論壇活動場地人數預計容納 25 人,邀請關心新生高架橋轉型、新生流域都市水環境營造、相關社區大學工作者、建築與都市設計等議題的朋友參加,地點在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2號2樓,近中正紀念堂捷運站
論壇議程:
.上午 10:00-10:30:30 分鐘 【新生流域社群目前的累積內容回顧】願景面向包含 1 水藍圖計畫與降雨容受度、2 街區巷弄水環境、3 水質改善、4 環境教育類、5 交通方案、6 水路沿線空間營造願景方案、7 風廊、風向主題
.上午 10:30-12:00:90 分鐘 【主題:都市設施系統】聚焦新生高架橋交通轉型方案、高架橋與微氣候等,本場次已確認有台大土木學生團隊針對新生高架橋交通轉型 (現況、全線拆除、部分拆除三種情境) 的交通流量分析;回顧〈高架道路型式及街谷環境條件對都市微氣候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新生高架道路為例〉論文研究成果分享、新生高架橋路跑活動籌畫經驗
.下午 13:30-15:00:90 分鐘 【主題:水綠環境與調適】探討氣候變遷調適、水綠環境營造等,分享單位包含,景澤團隊分享大安區及中山區氣候變遷調適工作坊執行經驗、雙連大溝水環境認養團隊分享、台北市最美河川協會近年經驗;每個單位分享 15-20 分鐘,並安排 30 分鐘綜合與談交流時間
.下午 15:00-16:30:90 分鐘 【行動方案企劃工作坊】延續今日座談主題,邀請參加者研擬行動方案
參考內容:
.[線上] 新生流域「觀點便利貼」歡迎線上填寫、瀏覽成果 ✍ https://g0v.hackmd.io/MrRWqJgpTHeeGgMyfOxF3w?view
.新生流域共筆文件:https://g0v.hackmd.io/@chewei/xinsheng-watershed/
.新生流域地圖:https://goo.gl/maps/BM1KwtabJYzQRaU9A
---
## 活動概要整理與延伸探討


分析方法
- 有詢問交通局,當時花博期間新生高架橋修繕的交通流量紀錄
- TRTS-4S
- 也是捷運規劃依據
- python + QGIS
部分不通車的方案
- 方案:保留劍潭到民族東路的橋體,在民族東路以北設置上下橋區域,保留濱江引道

不通車段的探討
- 民族東路以南的空間方案構想列舉:
- 橋下有停車場
- 設置橋面公園
- 如何設置通用無障礙路徑
- 設置自行車道系統
- 可以不用等紅綠燈
- 現況引道的斜坡斜率是否適合單車上下
- 引道
- 也可以細分先只針對部分引道取消
- 例如八德路引道取消,原引道空間作為平面車道,華山園區人行道可以拓寬
- 分段探討 (可以再細分)
- A. 民族東路以南
- B. 華山與三創之間:著重各園區的地面層整合
- C. 林森抽水站北側停車場 (無高架橋橋體)
- D. 金山南路陸橋起始區域
- 課題蒐集
- 所謂的「受影響對象」
- 本次活動也回顧了〈高架道路型式及街谷環境條件對都市微氣候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新生高架道路為例〉論文研究成果,高架橋對於汙染物會形成堆積狀況
- 高架橋的使用者
- 維護橋面公園的成本
- 改造建置費
- 每年維護費
- 大修補強費
- 發想:橋下停車費用於橋面空間維護?
- 高架橋通廊空間,從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角度來定位
- 減緩:
- 可再發想
- 調適:
- 橋下的通廊空間,可以提供遮蔭擋雨
- 高架橋,若作為緊急救護車輛動線
- 現在是否會被救護車輛選為優先動線?
- 高架橋面幾乎沒有汽車避讓空間
- 可以找過往有高架橋上的汽車車禍事件,救護難易度
- 高架橋是否能作為救災動線?
- 大規模水災
- 引道區域是否仍能開車使用?以納莉颱風經驗,新生北路東側積水狀況嚴重,上橋引道受阻,不過當時的西側則無積水
- 大規模地震
- 橋梁構造本身是否足以安全,能否因應餘震
- 沿線都市計畫與都市設計策略
- 磺港溪都市設計管制區
- 瓦磘溝的鄰水岸都市更新整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