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新生流域 --- # 建立「內水流域環境營造工作指引」/ 都市內水流域儀表板、流域擬人化 AI :::warning 目錄 [TOC] ::: ## 相關政策措施與圖資 逕流分擔政策 https://www.wrap.gov.tw/cp.aspx?n=39931 出流管制政策 https://www.wrap.gov.tw/cp.aspx?n=39962 集水範圍圖資 https://g0v.hackmd.io/EqUzAMedQ7OIAUpHidk-Hg ## 推動歷程 - 20241120 水利松提案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82154450196478/posts/1104421464636438/ ## 提案說明 提案簡報_20241120 水利松提案_建立內水流域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j9dktnyptoonpFwJ1SJOhyyza9WWsUx4?usp=sharing 本提案名稱為:建立「內水流域環境營造工作指引」 - 針對由提防及抽水站所形成的集水範圍,建立內水環境營造的檢視架構,協助關心該內水集水範圍的團體單位,了解如何掌握內水及水範圍,以及排水路系統的河道樣貌現況。 - 鼓勵該集水範圍內推動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措施,並採用多元效益之工法,形成較佳案例經驗。 - 歸納內水流域營造的社會溝通工作方法,形塑該集水範圍內民眾及法人團體的「流域共感」,例如經濟部水利署辦公大樓座落地點屬於臺北市新生抽水站範圍,抽水站排水匯入基隆河,該範圍內亦有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企業總部大樓等,可視為該內水流域範圍的潛力水環境營造倡議單位。 - 堤內排水分區體質檢視方式,結合流域內的法人永續經營意向,促成正向關注水質及市區水環境的地方倡議,例如新生流域內的企業綠色採購,檢視周邊商家是否落實友善水環境的作為,減少點源污染 - 「水城」工作方法。 個案經驗 - 新生流域社群推動近況:臺北市新生大排排水系統,屬於市區重要的雨水下水道主幹線,其位置大致沿著新生南北路路廊分布,此排水路徑所形成的集水範圍,由北到南涉及中山區、大安區、中正區、信義區等行政區,集水範圍約 20.8 平方公里。這段長度約 6.5 公里的通廊空間,包含著排水系統、平面道路、高架橋、抽水站設施等多元功能;另東側系統長度約 3 公里,包含排水箱涵與公園綠地、道路等。百年前的排水路所形成至今的通廊空間,肩負著城市水文、交通路廊、道路綠資源等多種功能角色。由民間個人所組成的「臺北新生流域網絡」社群,持續推動:(1) 彙整流域議題、當代資料、文史素材 (2) 舉辦各段踏查、拜訪活動、議題討論 (3) 發展城市水路及水環境營造的行動方案。 - 新北市瓦磘溝 ## 都市內水流域儀表板、流域擬人化 AI 臺北市新生流域 的資料夾 / 簡報 / 文獻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t6xizblGJAZTTZrLGRIHgN3ta6s_WCzB?usp=sharing hackmd 共筆 / 流域活動企劃 https://g0v.hackmd.io/@chewei/xinsheng-watershed Google My Map 地圖 / 集水範圍 / 歷史素材的地點 https://goo.gl/maps/BM1KwtabJYzQRaU9A Airtable 關係團體名單 https://airtable.com/appMn8RbwnnayUwP6/shraNUu1ERv1gvUVp FB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8215445019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