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2 德國 ## 一、德國政府作法: 德國政府於 2016 年提出 2025 數位策略(Digital Strategy 2025)的十年計畫,旨在促進德國的數位化進程,並確保其在品質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而在德國數位戰略 2025 中的十大策略支柱中,數位支柱的主要目標為 2025 年所有學生都將具備資訊科學、演算法功能和程式設計的基本知識,為此,中小學的課程計畫以及教師培訓和終身學習中必須納入適當的課程;德國將成為教育領域數位基礎設施的領導者之一;職場應成為獲取最新資訊技術 (IT) 知識的首選場所;所有公帑資助的教育機構應線上提供必要的教材。計畫的執行由德國經濟部主導,並與其他公部門機構、企業、學界、科學界和社會夥伴合作,並由聯邦政府預算、歐盟基金以及民間投資和合作來提供經費。 而 2021 年德國政府更近一步提出「數位教育倡議(Digital Education Initiative)」呼應 2025 數位策略,該倡議旨在讓所有年齡層的民眾,不論其先前經驗為何,都有機會提升數位素養,進而促進數位平等,同時培養具有資料素養並自信使用數位技術,同時為數位社會做出貢獻的數位公民。此項倡議重點包含: 1. 提升資料素養:強調理解、安全使用、保護資料的素養。 2. 開發數位學習資源:提供高品質的數位學習資源,讓數位學習更普及。 3. 建立國家教育平台(Nat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NEP)):整合現有的數位教育平台,提供教師、員工高品質的數位教材、師資培訓資源和最佳實務範例。 4. 投資學校數位化:透過「學校數位化協定」(Digital Pact for Schools) 提供資金,改善學校的數位基礎設施。包含提供數位設備給師生、培訓與資助 IT 人員、開發新的學校雲端平台,提供給無法使用其他數位資源的學校。 根據德國 IU 國際應用科技大學(IU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於 2022 年發布的德國數位教育現況報告(Digital education in Germany. A status report)指出,目前德國數位教育發展已慢慢在學校看見成效,但仍存在著挑戰。網路覆蓋率雖提升,但只有三分之二的學校表示網路有覆蓋到所有必要區域;平板與電腦普及率提升,但仍有 65.7% 的學校領導團隊成員認為,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數位設備是數位化面臨的最大障礙,其次是教師的數位技能,教師雖有信心使用網路,但是對資料素養、數位技能等能力有限,限制教師應用數位工具及 AI 的潛力;課堂數位媒體使用率提升,但仍有 43% 的學校教職員表示,他們的學校從未或很少進行數位化課程;超過半數的家長也支持數位化,但同時也擔憂數位化會導致孩子螢幕使用時間過長、資料安全和隱私問題,以及教學方法尚未成熟。 德國政府雖未直接使用數位公民教育一詞,但在數位教育政策中,除強調提升數位技能,以及資料使用與保護素養外,也重視培育可貢獻數位社會之公民。此外政策對象為全體公民。而在實施策略上包含提供軟硬體基礎設備、開發多元化的數位工具與資源平台、師資培育等。 ## 二、民間推動經驗 - The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Germany 從1980年開始,公民科技的發展起源對政治的強烈盼望,公民科技參與者希望透過使用和推動開放資料和數位參與工具,促使德國政府更加透明和負責。時至今日,德國已有許多不同的公民科技社群與組織。於德國知名公民科技單位開放知識基金會(The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Germany,簡稱 OKF)擔任社群策略與組織發展專家的 Sonja Fischbauer 認為,數位公民教育不只關於科技和職業發展,更應該賦能青年了解如何使用數位工具參與政治,並促進民主、人權以及所有對社會重要的進步價值。為此 OKF 目前以兩個專案「Code for Germany」公民科技社群、「青年黑客」作為推動數位公民教育的方法。 Code for Germany 於 2014 年成立,是一個由超過 500 位志工與不同實驗室組成的公民科技網絡。目前已在德國各地成立約 30 個開放知識實驗室。參與者強調透明、開放數據和公民參與,並致力於運用自身所長打造理想的城市與生活,參與者除了自主運用既有的開放資料做出實際應用,也自主動手製作硬體,運用科技與協作解決社會問題。此外也期盼透過改進民間與政府的溝通與合作,促使更多人受益於開放和免費的數位化。 而青年黑客(Jugend Hackt)是由德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KF)和媒體教育協會(mediale pfade.org – Verein für Medienbildung e.V)於 2013 年共同發起的非營利計劃,提供想用技術改善世界的青年免費參與的平台。透過在德國不同地區舉辦黑客松、在地工作坊、線上社群等活動,以及與 Goethe Institute 合作,與日本和韓國進行的國際交流計畫等方式,參與青年將在志工導師的支持下,開發數位工具、解方原型,解決社會、環境、政治等問題。過往發起的專案包括捐贈免費 WiFi 的灌溉系統、警告監控攝像頭的手環和為視障人士設計的音頻電腦遊戲。期盼能培養年輕人負責任地使用科技的意識。 * The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Germany: https://okfn.de/en/ * Code for Germany: https://okfn.de/en/projekte/codeforde/ and https://codefor.de * Jugend hackt: https://okfn.de/en/projekte/jugendhackt/ and https://jugendhackt.org/ :::info 資料來源: 1. The Federal Government. "Boosting Digital Literacy for All Ages." Bundesregierung, 22 Feb. 2021,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en/service/archive/initiative-digitale-bildung-1860892. Accessed 22 Oct. 2024. 2. Germany Trade & Invest. "Nat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to Meet Digital Learning Challenge." Germany Trade & Invest, 4 Nov. 2021, https://www.gtai.de/en/invest/industries/digital-economy/national-education-platform-to-meet-digital-learning-challenge-746636. Accessed 22 Oct. 2024. 3. Digital Skills and Jobs Platform. "Germany - Digital Strategy 2025." Digital Skills and Jobs Platform, 13 May 2022, https://digital-skills-jobs.europa.eu/en/actions/national-initiatives/national-strategies/germany-digital-strategy-2025. Accessed 22 Oct. 2024. 4. IU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2022). 德國數位教育現況報告 (Digital education in Germany. A status report.). https://static.iu.de/studies/digital_education_study.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