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遠距教學」線上一起談:教育與雲端的距離(2020 零時小學校:第二次工作坊 Sch001 Workshop II) tags: edu description: 「遠距教學」線上一起談:教育與雲端的距離(2020 零時小學校:第二次工作坊 Sch001 Workshop II) image: https://i.imgur.com/Jy17oCn.png --- # 「遠距教學」線上一起談:教育與雲端的距離(2020 零時小學校:第二次工作坊 Sch001 Workshop II) ![](https://i.imgur.com/Jy17oCn.png) *Icon made by [Flat Icons](https://www.flaticon.com/authors/flat-icons) from www.flaticon.com* :::danger **為確保連線順利,請預先報名以利主辦單位統計人數:[自我介紹 Self-introduction](https://meet.jothon.online/event/show/Sch001_WS2)** ::: ## 零時小學校:第二次工作坊 Sch001 Workshop II - 時間 Date:2020/04/19 (日) 13:30 - 18:00 (13:15 登入準備) `GMT+8` - 地點 Venue:線上 Online - 連線大廳 https://meet.jothon.online/meet/show/Sch001_WS2 - YouTube 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0jMVxhxWM - 活動主頁面:[2020 零時小學校:第二次工作坊 Sch001 Workshop II](https://g0v.hackmd.io/@jothon/sch001/%2F%40jothon%2FSch001_workshopII) - 活動形式 Patterns of event:演講 speech + 工作坊 workshop - 預計流程 Run-down `GMT+8`: - 13:15 上線準備,暖身 Ready - 13:30 開始 Opening - 主持人介紹今日遊戲規則,播放自我介紹 - 13:40 短講與對談 Short Speech & Talk - **「遠距教學」線上一起談:教育與雲端的距離** - 13:40 鄭婉琪(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 - 14:00 盧諭緯(前數位時代編輯總監) - 14:20 Q&A 歡迎預先用 [sli.do #59289](https://app.sli.do/event/7lmge8qr) 提問! - 15:00 休息換場時間 Break - 15:10 提案 Proposal - 每人 8 分鐘,採事先登記制 - 15:30 協作 Hacking - 分組協作與討論(一直到 17:30) - 17:30 行動方案討論 Action Item - 每組 8 分鐘 - 18:00 工作坊結束 End ## 講者資訊 鄭婉琪(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 https://yubai.group/latest-news/%E7%BE%BD%E7%99%BD%E7%BE%A4%E5%AD%B8%E8%A8%88%E5%8A%83/ > 從教育到學習的典範轉移—透過協作與個人行動改變 > > 更多的線上學習資源,更多的網路分享,讓每個人的好奇、學習、期待與人的連結以及嘗試錯誤不斷成長的場域,拉上了雲端。 > > 這些雲端上的學習,不是現在突然出現。這十多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成為日常訊息溝通管道,更早就已有線上課程被設計出來。然而,因為武漢肺炎擴散於全球,封城停課,讓線上上課、線上學習從正常上課時的非必要,變成停課時的必要。 > > 原來的習慣被打斷了,20世紀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原始服膺於工業社會、國家主義的制度,可能更能轉向21世紀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育制度。大規模被迫停課,讓教育這件事,無論是在底層結構或在發展動力上,都已改變了。 > > 然而,即時嚮往與認同以學習者為主體,即時現在有了這樣的歷史條件,在文化面向,卻不是能一蹴可幾。文化是透過實踐累積出來的,在這個學習創新的路上,還需要一些公共結構的設計,一些思想的傳播,一些實踐方法的分享,才有可能看得到自主學習成為一個社會的日常。 > > 今天我將在這樣的背景下,談在社會層次、個人層次,有哪些需要思考與行動,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參與及協作。 盧諭緯(前數位時代編輯總監) https://www.parenting.com.tw/ > 因應疫情,從國外知名大學到台灣本地高中,開始啟動一連串停課不停學的線上學習潮,由線上學習延伸相關的教育科技應用,開始受到關注,我會從比較偏產業一點的角度,提出目前對於台灣現況的三個觀察。 零時小學校 Sch001 https://sch001.g0v.tw g0v 揪松團 https://jothon.g0v.tw/ ## 紀錄 ### 鄭婉琪(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 1. 線上學習資源彙整 2. 使用經驗分享 3. 分課題做討論,長出自學文化 4. 新時代自主學習論述 5. 能有更多參與,改變台灣社會對學習的認知與行動 羽白群學 高中和國中小都有帶自學 高中會先給老師的文本或影片(預錄),同時也用 Notion 開共筆,把每天的任務寫在上面,共同檢視需要完成的事項,也可以用這個帶學生分組討論,看到每個學生關注的面向都不太一樣 如果這些事情有社群的人可以一起來做平台,應該可以推廣給更多人 關於專題學習 例如像是 IG 經營 就可以搭配各種學習資源,像是 Hahow 的課程 然後心得跟問題就寫在共筆上面,可以用來釐清問題跟討論 這種自我學習的動能不只是老師在教學 一般大家想說自主學習或許是國語數學之類的 但對我來說自主學習是更多學習方式的思考 如果一些線上學習資源有一個入口可以一起收 做些分類和使用者經驗的整理 這樣就會有比較多活的東西可以使用 對使用者來說 假設我是媽媽,如果想要帶小孩自學 這時候他就可以透過線上平台,看到其他人的經驗 我今天講的比較是學習跟雲端的距離 大概是這樣 ### 盧諭緯(前數位時代編輯總監) #### 關於台灣 EdTech 的三個觀察 最近的疫情帶動教育產業的發展 我的分享就會比較偏向這個部分 ##### 教育科技 V 學習科技 教育者中心 我們在這一波停課不停學之中 可能還是在談教育體系內的老師如何幫學生備課等等的事情 學習者中心 台灣現在比較少以學習者為中心去做資源的整合和系統化的學習 還有以科技工具輔助去做討論 師生協作 未來我們怎麼去思考師生協作? 比較大的挑戰是方法工具和流程上去做建構 例如現在流行的直播上課 好像缺少了一些 SOP 讓老師跟學生去實行 透過線上課程之後,老師跟學生要怎麼去做後續的學習 高中以上可能比較沒有這個問題 小學可能就面臨教學之外很難讓學生可以跟上 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思考老師需要搭配助教 ##### 科技化 V 產業化 在使用變多之後 就會有產業或者是非營利的組織出現 過去台灣教育科技遇到的問題 往往是因為公部門標案的情況 讓很多東西在沒有標案之後就停擺 像是我覺得很好用的電子聯絡簿 如果你需要很多工具 我們怎麼讓這些工具可以永續的發展? 目前比較多還是從上而下的管控 政府方面 台灣教育政策演變 從電腦平板到智慧校園(酷課雲) 政府標案常常包給大學 如果老師或研究生不做 就很容易斷掉 長期下來沒有穩定的發展 商業沒有辦法發展嗎? 假設採取使用者付費的概念,要如何兼顧偏向弱勢 像這一波直播潮流裡面,很多偏鄉學生家裡沒有網路或適合的電腦 或者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學生,這樣就需要很多台電腦,負擔很大 ##### 政府力 V 民間力 平台 數據 課程 現在平台大多破碎 很多老師不知道要怎麼辦 誰該把平台做好,政府還是民間? 數據怎麼應用? 教案有討論的機制或平台嗎? ##### 打開教育的想像力 - 學校轉變為學習中心 學校可以發展特色課程 - 學習協作社群的建立 零時小學校和更多平台 - 使用者付費的思考 有沒有可能類似健保制度,讓學校有更多分配的自主性 ### Q&A - 怎麼設計自學課程? 婉:分兩類,一類是學校課程,一類是自己的發展,讓自己成為有獨特價值的人。第二類就像是高中會有認識自己的議題。Medium 是很多資源的平台,裡面有特別多的經驗分享,像是設計師。在考大學之前,很多人不敢這樣用。但是在科技社群很常需要自學。 E:對我來說自學比較像私塾,學生如果需要協助,有沒有 mentor 或系統化的方式去依循。對我來說系統或平台真的不容易。 I 這個之後是不是要有人來幫忙 婉:對,像我就是課程架構師。根據個人的需求去做架構跟找資源。 E:我覺得現在老師的角色有很大的轉變,之前是知識的傳遞者,之後可能是輔助者或 mentor。 婉:我們可能要先有一些示範,然後再進去學校。 - 比較需要活動身體的課程要怎麼在線上執行? E:線上是實體活動的輔助,所以不一定要完全複製。 婉:線上有很多資源,很適合自己找符合自己需求的。 - 零時小學校可以在 EdTech 生態圈的哪裡? E:我是放在社群這塊,可能本質是社群,但是實際上做出來的東西可以橫跨很多面向。 婉:我覺得 g0v 是有社運/社會改革色彩的社群,我覺得像是有很多人想做學習創新,這是個人無法做到的,很需要有一個雲端的地方讓這個文化長出來,讓資源可以分享,例如像是 Medium 就有很多內容,我剛剛就有說做瑜伽之後可以上去分享學習經驗,那如果親朋好友也想要學習,就可以一起跟上。另外像是學校系統的話,g0v 相對就是民間,可以持續做有公共性的事情,相對來說就是政府標案常常無法永續的做一件事情。 I:這樣我覺得零時小學校可以做的就是工具建立、數據挖掘、社群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