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cofacts --- # 和 AI 一起查《烏克蘭的沈伯洋》一文 ```! 〖作者資訊〗 MrOrz:在一家不太新的新創擔任網頁前端工程師。Cofacts 專案發起人。 ``` ## 網傳訊息原文 **Cofacts 連結**:https://cofacts.tw/article/1sbtaqwr3s9k9 :::spoiler 網傳文章原文 烏克蘭的沈伯洋 烏克蘭的港都敖德薩 最近發生ㄧ件街頭槍殺事件 ㄧ名烏克蘭的極端份子名叫加努爾 在敖德薩街頭遭到爆頭式槍殺 兇手是自俄烏前線跑回來的士兵 加努爾在烏克蘭的角色 類似沈伯洋在台灣的角色 整天鼓吹「抗俄保烏」 加努爾旗下也有很多青鳥 黑熊 太陽花 整天到處出征不同意見的人 加努爾手下有一戶青鳥和黑熊兄弟們 也瘋狂追隨加努爾 深信愛烏克蘭就要與俄羅斯開戰 結果加努爾把他們送去徵兵站 從此在俄烏前線用生命愛烏克蘭 ㄧ干兄弟們陣亡剩下一個 這位火線餘生的烏克蘭黑熊 最近跑回敖德薩卻發現 加努爾不但沒有上前線打俄羅斯 還在後方四處募款發大財 吃香喝辣之餘幫忙小澤抓人充軍 每哄騙ㄧ人當兵還可拿一筆奬金 加努爾還不時發表「烏克蘭必勝論」 但自己死也不肯上戰場 這時回鄉的這位烏軍士兵 幌然大悟他們只是 加努爾騙局下的犧牲品 一時氣憤找到加努爾 立即開槍射殺 看到加努爾倒在血泊中 這位士兵還高喊 「上帝榮光歸於烏克蘭」 可惜時光不能重回 一切都太慢了 ::: ## 分析 ### 傳播狀況 這則網傳訊息在 2025/3/28 11:42 首次被 LINE 使用者回報,在 3/29 下午 1:00 以前,已經在 LINE 上有多次詢問,又有不少網頁瀏覽,確實是正在散播的訊息。 ![](https://g0v.hackmd.io/_uploads/rkWY7NBayx.png) 稍微搜尋一下,發現訊息出處為蔡正元臉書 2025/3/27 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tsaichengyuan/posts/pfbid0258NquQHzYTQw2VLWQQAM9wShRq37SBVt5Fu7hTCn6qYC9krJJL376WbeZSe1uwonl (備份:https://archive.is/AE2Hx )。 ### 爭點分析 是什麼讓人願意散播這個訊息?這些點會是撰寫回應時的重點。 1. 網傳訊息講了一個相信加努爾的士兵,發現被騙之後義憤殺掉加努爾的故事。這些情節張力十足。 3. 網傳訊息把加努爾與國內學者/政治人物/推廣民防的沈伯洋做連結。這讓遠方的故事與國內情勢做結合,會讓此文在特定政治立場的人之間轉傳。 ## 與 AI 一起調查的過程 我選用的是 Gemini Deep research。他會自動檢索並閱讀上千個網站,彙整成一份逐句標記出處的報告。 由於訊息中帶有不少來源不明的情節,若由 AI 多方搜尋與彙整,會對確認訊息是真有所本很有幫助。 結合網傳訊息以及上面的爭點,我給 Deep Research 的初始 Prompt 為: ``` 國民黨立法委員蔡正元在 2025/3/27 於自己的 Facebook 發表以下訊息: \`\`\` <複製貼上原文> \`\`\` 請協助調查以下爭點 - 「加努爾」實際的故事 - 黑熊學院應為舉辦民防工作坊之組織,與極右派加努爾的類比是否有當 ``` Gemini 在我的 prompt 最後生成了一些研究步驟,回應此研究計畫: ![](https://g0v.hackmd.io/_uploads/rkllqv4SpJl.png) 執行後,Gemini 自動進行搜尋、閱讀,以及更多的搜尋: ![](https://g0v.hackmd.io/_uploads/ry-G9EHayl.png) 最後產出的完整報告: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pabTwA8QudfPiQkc7cdEVqU2tE_TVKJH114agYQgbtg/edit?tab=t.0 一些觀察: - 他參考的出處高達 195 個網站,來源滿多元的,從烏克蘭英文媒體到中國官媒都有。 - 產生出處註腳的部分有些 hallucination 的現象,我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 - Gemini 報告指出了事件的精確時間。 - Gemini 也讓我對被刺殺的對象有了初步的理解。 - Gemini 對政治動機意料外的敏銳,而且在這個方面做出解讀與判斷,其實蠻有趣的 XD ### 聚焦故事情節 由於第一次報告裡面並沒有類似蔡正元貼文裡的情節,因此我在同一個視窗內追問。 這次聚焦於故事情節,並且列出希望查證的情節敘述。只是,還在複製貼上時就誤觸 enter,所以其實沒有貼完。 這次,我分別針對行兇者被描述為「烏克蘭黑熊」,與遇刺者做過的行為細節,尋找可能的出處。 ![](https://g0v.hackmd.io/_uploads/SyQZuVUT1g.png) 這次的追問,沒有觸發新的研究,而是重新整理了現有出處。 這次對於行兇者是否是「從前線回來」,有了一個新的敘述: > 他曾是第28獨立機械化旅的一名高級中尉,但在2024年7月被調往後備連,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治療,並未參與戰鬥任務 。自2025年2月22日起,他被視為擅離職守 。 但點開 Gemini 付所附的新聞報導,並沒有看到「但在2024年7月被調往後備連,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治療,並未參與戰鬥任務」的部分。這個情節與蔡正元所描繪的情節有較大的出入,因此希望這真的是有所本,而非 Gemini 的幻覺。 因此,我再次追問出處。Gemini 給了一個沒有在出處名單裡的來源: ![](https://g0v.hackmd.io/_uploads/SynZtEU6ke.png) 我本來以為是 Gemini 的幻覺,但在最後還是試著用「烏克蘭第28獨立機械化旅的新聞中心」當作線索,找出烏克蘭第28 機械化旅的藍勾勾 Facebook 粉專,往前翻到 2025 年 3 月中的貼文,最後還真的找到了這則聲明: ![軍團貼文](https://g0v.hackmd.io/_uploads/SylHd8NU6kl.png) 最後,以上所閱讀到的內容,對被刺殺的加努爾並沒有著墨太深。由於網傳訊息把加努爾與沈伯洋直接對應,我想要了解加努爾更多。我找了兩篇對加努爾有著正反面評價的文章,換到裝有網頁讀取 MCP 的 AI 軟體[^goose],請他直接總結這些資訊。使用華語總結的好處是,我在撰寫華語回應時可以直接引用,不用自己翻譯。 [^goose]: 我用的是 Goose App。我覺得其實不太好用 :P 如果只是要能讀網頁與自己選 AI model,下次我會直接用我寫程式時使用的 Cline 或 Roo Code。 ![彙整爭議](https://g0v.hackmd.io/_uploads/rJWgLNUpyx.png) > 根據這兩篇新聞,我可以為您總結加努爾(Demyan Hanul/Ganul)在社會運動中的主要爭議: > > ### 基本背景 > - 31歲的烏克蘭活動家,於2024年3月14日在敖德薩市中心遭槍殺 > - 為右翼組織「右區」(Right Sector)成員,並成立激進組織「街頭前線」(Street Front) > > ### 主要爭議事件 > > 1. **2014年敖德薩工會大樓事件** > - 參與5月2日庫利科沃廣場的衝突 > - 在親俄與親烏克蘭活動人士的衝突中,造成47人死亡 > - 歐洲人權法院後來判定烏克蘭政府需對此事件賠償 > > 2. **暴力抗議行為** > - 2014年發起「垃圾掃蕩」行動,將政治人物丟進垃圾桶 > - 多次與警方發生肢體衝突 > - 2017年因攻擊警察被起訴(後獲保釋結案) > - 在抗議「夏季劇院」建案時參與暴力示威,對警察使用暴力 > > 3. **激進的反俄行動** > - 強力反對在敖德薩使用俄語(儘管俄語是該市最常使用的語言) > - 激進反對俄羅斯文化活動 > - 阻止俄羅斯歌手在餐廳演出 > - 2022年成功阻止俄羅斯饒舌歌手「Basta」的演出 > - 在俄羅斯領事館前進行激進抗議,包括放置寫有「Груз 200」(死亡運送)的棺材 > > 4. **個人爭議** > - 多次涉及交通事故 > - 2023年遭到毆打 > - 曾被發現持有未經許可的武器和彈藥 > - 警方在其凱迪拉克車上發現30發子彈、手榴彈和防彈衣 > - 此案據報導後來被平息 > > 5. **與俄羅斯的對立** > - 2024年遭莫斯科法院缺席判決 > - 俄羅斯方面曾懸賞5,000至10,000美元追捕他 > - 在生前曾因收到威脅而向烏克蘭警方請求保護 > > 這些爭議反映出加努爾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他的行動手法經常超出一般和平示威的範圍,採取較為激進的抗議方式。雖然他強烈支持烏克蘭民族主義和反俄立場,但其激進作風也引發不少爭議,特別是在以俄語為主的敖德薩地區。 [Gemini 的報告](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pabTwA8QudfPiQkc7cdEVqU2tE_TVKJH114agYQgbtg/edit?tab=t.0)裡其實也指出原文把加努爾與黑熊的放在一起的類比不當,這點亦可納入回應。 ## 回應 **回應種類**:含有錯誤訊息 **Cofacts 連結**:https://cofacts.tw/reply/BenT4JUBYrjt7MSMAjOC :::spoiler 回應全文 烏克蘭社運人士加努爾確實在 2025/3/13 在奧德薩市中心遇刺身亡。不過,網傳訊息把行兇者描述為追隨加努爾、從前線回來的「烏克蘭黑熊」,覺得受騙而氣憤殺人等敘述,並沒有事實根據,應是杜撰的情節。 📰 根據基輔獨立報報導與第28機械化旅發表的聲明,行兇者 Serhii Shalaiev 曾屬第28機械化旅,在 2024/7/13 被調往後備連後,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治療,並未參與戰鬥任務。2025/2/22 行兇者逾假未歸,在 2025/2/23 被視為逃兵並遭到通緝。 ⚠️ 沒有任何報導指出行兇者的動機為何。把行兇者描述為追隨加努爾、從前線回來的「烏克蘭黑熊」,並沒有事實根據。 🐻 遇刺的加努爾確實是一名爭議人物,曾參與暴力示威等激進行為;曾為烏克蘭軍隊募款,但並沒有證據指出其是否從中獲利。加努爾的行動路線,與黑熊學院促進公民「在戰時能保護自我,並避免干擾臺灣社會、正規軍隊及政府整體基本運作」的路線相左。網傳訊息的類比,與實際狀況不符。 資料佐證 【關於行兇者的資訊】 2025/3/16 基輔獨立報 - Suspect pleads guilty to murder of Odesa activist Demyan Hanul https://kyivindependent.com/suspect-pleads-guilty-to-murder-of-odesa-activist-demyan-hanul/ 2025/3/16 第28機械化旅針對行兇者的官方聲明 https://www.facebook.com/28mechanizedbrigade/posts/pfbid02NCoaZPz5vn3M63vgqKXGnunhE36oH7USYiRAZr2x45Bgb7PG9gGS4aQnzrmbmnmKl 【加努爾遇刺與爭議整理】 2025/3/14 The Odessa Journal - Ukrainian political activist was shot dead in the centre of Odessa https://odessa-journal.com/ukrainian-political-activist-was-shot-dead-in-the-centre-of-odessa 2025/3/14 基輔獨立報 - Ukrainian activist Demyan Hanul shot dead in central Odesa https://kyivindependent.com/ukrainian-activist-demyan-hanul-shot-dead-in-central-odesa/ 2025/3/20 BBC - Police detain suspect in Odessa murder of activist Demyan Hanul https://www.bbc.com/ukrainian/articles/cly40zklynyo 【關於與黑熊的類比】 黑熊學院於活動頁面中的自述 https://kuma-academy.oen.tw/events/2g5PJ90R1yM6NYhtjPGoUGmGWYG ::: ### 如何撰寫回應 回頭來看一開始的爭點分析: > 1. 網傳訊息講了一個相信加努爾的士兵,發現被騙之後義憤殺掉加努爾的故事。這些情節張力十足。 > 2. 網傳訊息把加努爾與國內學者/政治人物/推廣民防的沈伯洋做連結。這讓遠方的故事與國內情勢做結合,會讓此文在特定政治立場的人之間轉傳。 在上面的調查之後,我發現把行兇者稱作「火線餘生的烏克蘭黑熊」這件事,其實沒有事實根據,也沒有其他出處,可以判斷為蔡正元加油添醋,把真實的事件扭曲成能做政治攻擊的材料。 因此,要說服讀到原始網傳訊息的讀者,我打算這樣做: 1. 先指出內容哪個部分是杜撰的。 2. 詳細列舉哪些地方與事實不符或查無出處,以說服讀者。 3. 針對政治攻擊的部分,提供不同觀點。 首段做為引子,必須簡短,但又要能讓人想繼續閱讀。針對這類真假參半的訊息。我自己的習慣是: - 先說哪些部分真有其事,再說明哪些地方是加油添醋,這樣比較能讓不同立場的人也能繼續閱讀。 - 把真實人事時地物用最簡短的方式描述出來,讓讀者知道,這篇文回應能提供明確客觀資訊,跟什麼都沒有的網傳文章相比,這篇回應可能更可信。 - 把時間寫在首段的另一個優點是,如果未來同樣訊息再次轉傳,可以讓讀者快速得知很久以前就在傳的過時訊息。 第二段開始詳述證據: - 露出所引述的來源,增加可信度,傳達「相較於什麼都沒給的網傳訊息,筆者的資訊才有所本」。 - 呈現事實之後,要指出以上事實可用於反駁原始訊息的哪個部分,才能把筆者對網傳訊息的判斷,明確地傳遞給讀者。 最後,只要網傳訊息在客觀上與事實不符,我的習慣是**先處理客觀事實,再處理意見**。在傳達出「網傳訊息裡的個人意見、詮釋與情緒」都是基於錯誤或虛構的事實之後,再帶入其他不同意見與詮釋,應該比較能讓讀者接受。 ### 準備資料佐證 我自己的習慣是: - 按照回應段落來編排參考資料。 - 只附上與回應內文有引用的資料。若覺得有其他意見可參考,會另外在最後開一區「延伸閱讀」,但這次沒有用到。 - 如果參考資料太長,我會附上頁碼,或是直接貼出引用的句子。這次引用的內容都很短,很容易找到引用的資訊,所以沒有這麼做。 * * * :::success 看更多查核協作者的分享 ➡ https://hackmd.io/c/B1ul5U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