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summit2024 提案草稿:g0v 社群算實驗教育的一環嗎
tags: education, 實驗教育, 民主教育, summit2024, g0v-summit, call for paper, 教育
---
# summit 2024 提案草稿:g0v 社群算實驗教育的一環嗎(待定)
:::info
- 還沒確定要投喔,只是草稿,發展想法用
- 歡迎來自各方的夥伴自由貢獻~~~
:::
# 發展中的想法和筆記
## 小學校專案的 finding by Tiff
- 體制內太需要其他舞台,但實驗教育孩子們平常上課就有這機會
- 但相對的,如果實驗教育的孩子們已經在做這些專案,那其實把做的專案拿來提案即可,但我發現,會來提案的,不論體制內外,都不會是課程上的專案,都是主動發起的專案才會過來
- 回到教育核心,主動做的事情才會真正有更高的動力與持續力
- 到了這麼多學校辦課程,會來專案孵化競賽提案的目前沒有,只有一組有持續做,但剛好卡學測無法來提
- 當然並不是說小學校跟體制內學校開課合作沒有意義,而是學校開課的目標在於讓老師學生走過專案歷程,開始有關注力覺察社會議題->解析->思考可以如何行動,要的是這個歷程,但之後是否真的要持續把提案完成,那是第二層次,而且真正把專案完成也不是合作學校的首要目標
>>HighLight 這一句「主動做的事情才會真正有更高的動力與持續力」
>> [name=Drago]
## g0v 社群本身是不是就算實驗教育的一環?
- 前提:如果不談拿文憑與否來討論的話
## 社群有沒有撐起國民教育階段共學團甚至是自學團的空間?
### 家長在國民教育階段扮演關鍵角色
- 假若小孩想要突破傳統教育框架,沒有家長支持很難走去自學或實教體系,或者是缺乏家長全力支持的情況下學生很難走的順利
- 假若一個實際上不完全認同非傳統教育理念的家長,想要把小孩帶去自學或實教機構,依舊會用盡花招,演給別人看都行
- 一個真心想帶孩子脫離傳統教育體系的家長,就算自己辦學校都願意
- 所以公民科技社群,除了多一個讓孩子可以展現自己的舞台之外,在實驗教育體系還有機會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what's keep them away from choosing inordinary path?
- 對於失敗的恐懼
- 社會文化教育個人,使其相信走在體制化的道路上是風險相對較低的選擇
- 因為明確、有安全感、知道自己有一席之地,有較高的機會受益、獲得「成功」
- 尤其在國際政經局勢動盪的情況下,general publics 將更傾向保守的選項
- 社會文化教育個人「不能失敗」「不能犯錯」,只要失敗就會立刻獲得懲罰,沒有進步的機會和空間
- > 但這件邏輯僅適用於原子化的個人,有權有勢之者或許不適用 [name=paul]
- contribute in community does not guarantee those contributor anything concrete
- g0v 社群相對較不體制化,對於年輕新參者的變動和不確定性相對較高
- 對於多數青年及青少年而言,在家庭以外的群體找到歸屬感很重要,這個階段當中,許多生命中的人事物變動飛速、這些青少年在不同的社會關係和群體之間游移不定
- 在許多人際關係的邊界之間徘徊、青黃不接的狀態下,g0v 本身較不體制化的性質,或許比較難成為該年紀新參者的首選
-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數量足夠的同儕,使其相信在這個場域有機會發展穩定的社會關係
- 所以為什麼許多宗教都成立「青年小組」等專門團體
- > but I'm not suggesting to go institutionalize lol, and those description above doesn't apply to outlier or highly agentic individual [name=paul]
>>我小時候也參加過青年團契,長到現在可以理解為何宗教都在辦學。因為宇宙真(實道)理的種子必須從小播種,具備了真理的意識,則不論把這顆種子放在哪種學習環境下都可以繼續生長。而這顆種子所具備的意識還不只是單單只是這一世的學習而已。所以可以觀察到每個人的天賦都是生生世世的累積,但教育者可以做的確實是不斷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陽光空氣水)。
>>只是我有好像有個偏見:我總認為越難的環境所成長的個體越inspiring,所以我不太認為需要給學習者什麼樣的學習環境,而是陪伴者(親師)在場域中直接實踐給學習者看。
>> [name=Drago]
### Bootstrap的挑戰與限制 by Bestian
1. 資源限制:自助的過程可能受到資源限制,特別是在缺乏外部支持的情況下。
2. 知識和技能的局限:自我學習可能會受到個人當前知識和技能水平的限制。
3. 心理障礙:自我懷疑和恐懼可能阻礙Bootstrap過程,需要通過自我鼓勵和正面思考來克服
### 這一場 workshop 的難題
- 要如何避免這一場都是抱怨,而是成為行動的關鍵
- 不是說辨識問題不算行動的一環
- 當然是因為過往這些學生已經習慣被動接受體系的安排,所以會有無力感很正常
- 而是有沒有辦法讓學生可以辨認出自己也可以成為體系當中的行動者
- 或許抱怨也是一種無力者透過發聲來取回自己力量的方式
- 或許透過會前先抱怨也是一個做法?e.g.松前大腸花?
- 只是怎麼引導這股力量往建設性和積極行動的方向,而不是只選擇抱怨是很關鍵的
- 或許也可以直接把這一場當作培養皿
- 有培養成功就很讚
- 沒有成功就繼續努力XD
# 草稿
## 形式
Roundtable 及 開放現場參與者共同討論的 Workshop
## 大綱
- 公民科技要如何成為台灣教育環境和學生未來 career path 當中的變革潛力?
- 公民科技不僅是傳統和實驗教育的 supplement,不再以考試導向學習,而朝向「未來真正派得上用場的學習」、以動機驅動,是打破傳統教育導致學生素質普遍平庸化(mediocracy)的關鍵。並將探討在選擇非傳統路徑時學生和家長的恐懼和猶疑為何,哪些因素可以成為造就改變的催化劑。
## 可以先分享的內容
`under construction`
1. 自主學習促進會可以應邀開設小班式的家長成長工作坊、教師成長或親師混合成長團體,參見[培育課程](https://www.alearn.org.tw/%E5%9F%B9%E8%82%B2%E8%AA%B2%E7%A8%8B)
>>HighLight[培育課程](https://www.alearn.org.tw/%E5%9F%B9%E8%82%B2%E8%AA%B2%E7%A8%8B)裡頭的Slogan:
不去學校,要怎麼上學?
人可以不上學,但不能沒有學習!
無論您在家自學、體制內學校轉型或獨立教育工作者,
我們協助「學習」真實發生~
最後一句:我們協助「學習」真實發生~很厲害
[name=Drago]
>>
> 自主學習促進會上一批的自辦師培課程沒有成班,我認為是供給和需求,沒有對接上的問題。以前我帶過數學的家長成長課程,我覺得家長其實很徬徨,家長成長課程比較容易成班?
> [name=Bestian]
> 我猜想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動力”比老師高
> [name=Drago]
## 預計主持人候選名單
Tiff(~~教育社運咖~~)
## 預計與談人候選名單
- 韓中梅
- 需要傳統體系,且承接最多升學壓力的部門教師來討論
- 上面有參與討論的大家都很適合XD
:::success
resources
- [g0v Open Podcast「從零思考教育」單元](/bPGzpiHETdq5QLesG3ox3g)
- [民主教育 talk 2023.08.15](/y3QGK3AVTgmgqs71Z8TC5Q)
- [【零時小學校數位公民課程教案】教育要民主,我們能怎麼做?](/Jifp09RqSyuUhn9F-wss-g)
- [你理想中的教育場什麼模樣? | RxC Annual 討論](/8S2vaHfyRdyxL0NCSLF-4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