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
1
1

2024 Summit 議程組工作備忘錄

構想:

議程的決定希望能夠分成三個部分:open call、社群軌、unconf,希望能夠在兼顧社群參與多樣性的同時,避免部分議程內容遭到邊緣化,並達成議程組引領議程的目標。

Open call 工作內容

Open call 工作內容包含議程主題、議程投稿、議程決定。

議程主題

議程主題希望可以讓社群的大家投稿與投票決定。

  1. 主題投稿機制設定
  2. 主題投稿時程
  3. 投稿截止整理
  4. 主題投票
  5. 投票結果公布

議程投稿

讓大家投稿議程:

  1. 議程投稿機制設定
  2. 議程投稿時程
  3. 投稿截止整理

議程決定

決定的過程會包含:

  1. 議程委員決定
  2. 議程委員約開會
  3. 議程委員確定議程
  4. 議程委員排議程

社群軌

社群軌是希望以panel的方式進行,由數個專案或社群一同組成一個時段的數個議程。

  1. 社群軌投稿機制
  2. 社群軌投稿截止
  3. 社群軌投稿決定

Unconf

Unconf 比較接近現場報名的方式

  1. Unconf 報名機制訂定
  2. Unconf 注意事項

相關聯繫

決定議程後,接下來就是聯繫並準備相關資訊。

與資訊組的聯繫

  1. 提供網站與售票窗口相關資訊

與現場組的聯繫

  1. 編寫工作手冊
  2. 安排現場工作
  3. 招募現場志工

與設備組的聯繫

  1. 確認場地狀況
  2. 設備安排

講者聯繫

  1. 通知其投稿上了
  2. 告知注意事項
  3. 要求提供檔案

討論

2024-04-25

討論的結果: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H4-XxanyDrIOm9UBxqlLQg1rggWZ7QcKJX5crTy5hCk/edit#gid=1103406242

各種決定類型可以包含之內容
open call:lecture, workshop, roundtable, conversation
unconf:lecture, 閃電講
社群軌:lecture, workshop, roundtable, conversation

Action list:
找哲輔詢問一下人數的分配狀況。

20230502 討論

一個有趣的提案:利用 g0v social 來設計投稿系統

可以討論一下可行性。

社群軌可能遇到的困難:不一定有社群軌可以佔滿三個小時,特定的議程形式不一定適用於全部議程。
解方:

  1. 把社群軌的時間變成是讓初心者了解社群的機會?
  2. 對外開放:依然會遇到社群軌能量的問題
  3. 把要邀請的社群列出來,然後在大松或小聚的時候去詢問意願。
    reach out 想要找的社群,利用表單+大松實體接觸來確認社群。
    目標:以專案間的對話為主,或許可以問以婕tagging? 問題在於如何推動社群主動參與?
    公布機制、主動reach out 合作可能性(先準備好相關資訊)

    表單:先自己開,等summit相關的drive再移動過去

社群軌內容的可能性

行動 list:

  1. reach out 社群的資料準備 peter
  2. reach out 社群的表單 yellowsoar
  3. 找人
  4. involve summit 2020 的人 pm5

20230509 討論

Peter 中研院的公共空間多(不用加錢)創造了既有場地外的 unconf 空間,所以雖然只有四軌,但是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20240516

受眾:

行政事項:

g0v summit 2024 社群軌既議程五四三調查
(註:以下所述社群等同於 g0v 社群相關的專案)

議程形式:speech panel roundtable workshop

主題徵集(必填)

  1. 你希望在本次的summit聽到什麼樣的議題(至多五項)?

專案與社群軌名單(必填)

  1. 在你知道的g0v專案中,你有沒有特別想聽到哪個專案的分享?
  2. 呈上,請列出您希望從該專案聽到的分享題目?
  3. 針對該專案,您有希望可以聽到的與其對話的專案或內容嗎?
  4. 請列出您希望有人分享,但不確定哪個專案可以分享的題目?
  5. 如果專案與社群軌有主題,請列出您希望看到的主題(至多三個)?

Unconf形式(必填)

  1. 對 unconf 的期待?

議程委員調查(必填)

  1. 請列出您認為議程委員應具備的條件(至多三項)?

== 只針對有在slack群組內的問題==

姜太公釣魚 (選填)

  1. 您是否有主持一場議程的意願?
  2. 您是否有加入議程組的意願?
  3. 您是否有協助籌辦 g0v summit 2024 的意願?
    == 若填是的話會導引到詢問聯繫方式的問題==

以上問卷的表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rK_YmbGZvibhX2sqAxzwqapeMnQ1-Z9h5ugfAhG7D_kIFEg/viewform?usp=sf_link

發放範圍:
2024summit 群組、2020summit群組、general、g0v 後勤中心社團、粉專跟twitter、g0v social

#g0vsummit2024

組內討論事項

專案與社群軌形式

  1. 對於單一專案是否有足夠能量主持一個半小時的議程或活動,您有多認同?(一到五)
  2. 您認為專案與社群軌進行多久後應適當休息?
    考慮社群軌可能有多種形式,您認為社群軌的場地人數上限是多少?
    您認為單一場地從第一天接力進行到最後一天的形式有多適合社群軌?(一到五)
    您認為同一時段全場地同時進行多場議程的形式有多適合社群軌?(一到五)

在整個 summit 議程中,您認為多講者對談形式的社群軌議程適合進行多久?
呈上,您認為多講者對談形式的社群軌議程,在 summit 議程中應該有個場次?
呈上,對於多講者對談形式的社群軌議程,您認為與談者應以多少人為限?

Unconf

報名形式採用現場報名或線上填表單?
是否要有閃電講?

議程委員

請列出您推薦且有空閒的議程委員人選(至多五位)?(議程委員將負責評選出 Open Call 議程的講者,但不參與社群軌的評選與運作)

20230523


20230530

食物中毒等事件的緊急程序:各組都需要參與

下週來做討論:

20230606

時程:330天,2023年5月4號

上週狀況:
現場三人,線上兩三人

議程組日程表格更新與公事

新成立頻道 #summit-2024-program

任務串:

區分不同軌議程間要不要連播的情形?

召集人:希望是女性,有經驗,有時間,有外語能力

議程委員
理想:8/12定案

主題搞定+call for paper
理想:9/10

形式:
https://g0v.hackmd.io/KEy-PzFPQRa9bxNJi4harA
投稿 / 申請:
open call:

社群軌:

Unconf:

問哲輔能否進來聊天 / 議程組產生委員的紀錄

要跟pm5 討論

  1. 直播部分的討論
  2. keynote Speech

20230613 會議

open call 投稿機制

決定主題:

目前表單內容:

針對主題的內容

監督政府、區塊鏈、個資保護、網路時代的同理心(?)
資安、區塊鍊、個資保護
資訊架構
民防、避難、救災、隱私、斷網生存、公共領域服務設計
自然界監測、訊息鏈
交通、勞保、原住民保留地、居住正義
民防、資訊安全、開放教育
DAO組織、g0v 基礎建設
民防、區塊鏈、人工智慧、各國的數位發展、開源應用政府案例、多中心的政府與公民合作、環境議題
防治數位/網路性別暴力
已實用化的去中心化應用

根據提供的項目,以下是三個共通的主題:

數位治理:包含監督政府、個資保護、資安、區塊鏈、資訊架構等議題,涵蓋了在網路時代中建立有效的治理機制和保障公眾利益的相關主題。

公共服務與社會福祉:包含民防、避難、救災、斷網生存、公共領域服務設計等議題,關注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的提供,並強調在數位時代中保護隱私和維護個人權益的重要性。

創新與協作:包含開放教育、DAO組織、g0v 基礎建設、人工智慧、開源應用政府案例等議題,強調在數位時代中的創新和協作,鼓勵公民參與和多中心的政府與公民合作,以推動環境議題和數位發展。

請注意,"網路時代的同理心"並沒有在其他項目中被提及,因此無法將其作為共通主題之一。

CHATGPeTer:
目前討論點:

數位治理的進化與挑戰|資料驅動的創新與社群協作|草根與開放的公民社群如何回應政治與科技產生的極權|數位時代的同理心

下一步:放在 slack 上的討論

大家好,議程組今天晚上,針對目前已經收集的問卷結果以及我們希望結合的主題方向,整理出 放在贊助與企劃書的主題 如下:

數位治理的進化與挑戰|資料驅動的創新與社群協作|草根與開放的公民社群如何回應政治與科技產生的極權|數位時代的同理心

議程組希望能夠收集大家對於上述主題的回饋,希望大家能夠用回覆的方式刺激更多更好的方案產生

政治與科技極權的起源與解方

疫情後的數位治理
科技浪潮下的創新與協作
全球政治變遷下的公民科技趨勢
~~

~~隨意發想:
疫後的復甦、重整與回顧 |如何在科技與社會的典範轉移中連結在地與國際|多中心、開源與去中心的互動|

~~有關專案:
台灣公民科技社群 “零時政府”(g0v)是一個致力於透明政府、開放政府和公民參與的社群。以下是一些零時政府在台灣推動的專案:

政府資訊公開:零時政府的成員致力於收集、整理和公開政府的資訊,以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他們開發了平台和工具,如公共工程監控系統、國會表決查詢系統等,讓公民能夠更容易地獲取政府相關的資訊

選舉相關專案:零時政府致力於推動選舉的透明和公平。他們開發了各種選舉相關的工具和平台,如選舉捐款追蹤系統、立委投票指南等,以提供公民參與和監督選舉過程的資訊。

社會議題與開放資料:零時政府關注社會議題和公共利益,他們致力於應用開放資料和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例如,他們開發了環境監測系統,讓公民可以監控空氣品質和水質情況,並提出相關議題。

~~市民參與與公共參與平台:零時政府致力於推動公民參與和民主參與。他們開發了公民投票平台、公民議程平台等,以提供公民參與政策制定和決策過程的機會。
~~
開放教育與數位學習:零時政府推動開放教育和數位學習的發展。他們開發了數位學習平台、課程資源分享系統等,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和開放,讓更多人可以獲得教育機會。

這些專案代表了零時政府在推動透明政府、公民參與和科技應用方面的努力,他們致力於建立一個更開放、民主和創新的社會。

當然,以下是一些台灣公民科技社群 “零時政府” 的其他專案:

區塊鏈技術應用:零時政府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在透明性和資料安全方面。他們開發了區塊鏈相關的專案,如去中心化身分驗證系統、區塊鏈投票系統等,以提供更安全和可信的數位交易和資訊傳輸。

數位民主化:零時政府致力於推動數位民主化,鼓勵公民參與政策制定和決策過程。他們開發了數位民主工具和平台,如公共議程平台、電子投票系統等,以促進公眾參與和意見表達。

開放政府合作:零時政府與政府部門合作,推動開放政府的理念和實踐。他們參與開放政府相關的專案,如開放資料政策制定、數位治理和政策協作等,以促進政府的透明度和效能。

社會創新和共享經濟:零時政府關注社會創新和共享經濟的發展。他們參與相關專案,如社會企業創業加速器、共享資源平台等,以推動創新和共享價值的社會模式。

科技教育和社群建設:零時政府重視科技教育和社群建設,他們舉辦各種工作坊、研討會和社群活動,以促進科技素養和社群合作精神的培養。

這些專案展示了零時政府在不同領域中的多元努力,旨在透過科技和公民參與推動社會進步和民主發展。~~

徵稿機制 to do list

議程內容審稿機制:@議程委員

議程內容確定機制:@議程委員

社群軌名單:大松討論

COC 治理機制

20230627 會議

to do list:
要確認大松招人內容:組員

確認議程委員:

大松ppt要呈現的資訊:

  1. 招募議程組與議程委員JD
  2. 討論議題:
  1. summit的調查表單
  2. 招募做網站的人*1

確認議程委員召集人:billion(08/12-09/10 密集開會決定paper)
12/10-02/03 審稿 – 可以全線上完成
議程委員各自找人,把需要的人的JD整理好,就可以自己找。審稿約四位
JD:
1.中英文文字閱讀順利流暢
2.理解開源社群文化
3.具有協作經驗
4.可以在08/12之後固定時間上線開會討論
(會避免4人皆單一性別組成)

++ peter
請大家推薦

徵稿機制出來

預計招募的人力與工作內容:
1人:對外發布 > 丟給 media 組的東西
1-2人:協助委員會進行會議與資料管理
1人:協助會議紀錄、管理表單

跟media討論

企劃書:

  1. 企劃書需要寫確定日期,要等到之後才會定稿

審稿機制

7/1 Todo List

  1. 企劃書主題讓大家討論,最好是能夠定稿

目前討論點:
數位治理的進化與挑戰|資料驅動的創新與社群協作|草根與開放的公民社群如何回應政治與科技產生的極權|數位時代的同理心
保留第五個主題給從技術出發解決或繞過實際困難的專案、案例或行動,例如 1922 系統 yellowsoar

  1. 跨組會議(與media組 / 場地組)
  2. 徵稿機制(就現有的流程、表單要提供的資訊、日程表)
  3. 投稿的方式:討論群投稿的方式 / 表單收集
  4. 針對投稿機制的CoC討論

CoC討論:針對投稿者內容上如果是具有潛在冒犯可能性的安排,在CFP / 社群軌機制上的討論與提醒

具體案例:有投稿者投稿了自己覺得有趣或吸引人的主題或內容敘述,但是該主題或內容敘述具有一定程度的冒犯性。

兩個層面:投稿時即可看出,以及要到現場發表時才可看出的

8/12 前:
CFP 跟社群軌徵稿機制設定完成
表單做好
主題設定好(企劃書要用的主題)

議程委員是否要公開徵選?

20230701 大松討論

議程委員人選推薦

bil
目前確定的人選:
Paul
Coldplay
ddio
lisa

討論議題

主題內容

  1. 數位治理的進化與挑戰(暫)
    • eID / 個人資料保護 / AI 科技規範 / 數位平台規管
    • 期待台權會及其他NGO、政府部門都會來
  2. 資料驅動的創新與社群協作
    • 資料都上太空了,你還在殺豬公 pm5
  3. 草根與開放的公民社群如何回應政治與科技產生的極權
    • chihao 我覺得:反制威權的同時保持開放(不要讓自己也變成一種威權)(g0v 本身)
    • 民主韌性
  4. 數位時代的同理心、涵容性、多元性
    • chihao 期待:網路上的聆聽及溝通技巧、反極化的方法
    • pm5 好像是涵融、多元性
    • CoC 相關討論
    • 能動性與自主性
  5. 技術與議題的交鋒
    • chihao 我覺得:反正就是其他 XD
    • ipa 黑客真的能夠解決社會問題嗎?

保留第五個主題給從技術出發解決或繞過實際困難的專案、案例或行動

chihao 「科技」也許比「技術」更寬廣 XD

ipa 提問 - 「數位治理」是政府還是民間?「數位治理」的定義或解讀也有很多種,可能造成 1. 沒有人提案 2. 提案了但失焦
peter 民間可能放在 2.

isabel許願 - 過去四年,g0v 很多能量是在教育、 web3、公私協力相關,希望有主題是可以涵蓋這些能量的。不只放在社群軌的原因是,希望能讓社群外關注這些議題的投稿,而有交流和激盪的機會。

isabel建議 - 看到之前討論議程時有提到,觀察 g0v 社群這四年來的轉變,反映在選題上,我贊同這點很重要。

徵稿機制

  1. CFP:表單上要放的資訊、流程、具體日程
  2. 社群軌:表單上要放的資訊、流程、具體日程

CoC

案例:有投稿者投稿了自己覺得有趣或吸引人的主題或內容敘述,但是該主題或內容敘述具有一定程度的冒犯性。
若投稿時就可以看出的話,我們應該要怎麼處理?相關的說明如何撰寫?
若現場發表時才有相關的內容出現(例如演講時用了非常冒犯的笑話)
今天的時間有限,希望先就 1. 達成結論。
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還有哪些潛在案例會需要我們思考的,我們會紀錄下來以供後續討論!

有投稿者出現以下狀況,要怎麼

  1. 討論結論

活動中出現性騷擾相關事件時

  1. 通報機制
  1. 處理小組組成

與媒體組的運作流程

參見:g0v summit 宣傳機器流程

關鍵議題:提供文案還是提供資訊?

組之間傳遞訊息:共筆+slack channel tag 負責人

治理機制:發文排程表

工作流程:

  1. 議程組先就資訊內容達成共識
  2. 把資訊丟給媒體組:維護共筆的重要性

會希望不要先著重於形式(共筆與否),而是先決定協作方式,再讓媒體宣傳找到跟調整適合的資訊傳遞方式。
舉例而言,SITCON 是用文案表單+郵件清單寄給所有組員提交需求,HITCON 是用 GitLab issue tracker 開 ticket 等等。
SITCON 從籌備到年會後大約會發 80 ~ 100 篇文。 RSChiang
同意,那等新手導覽結束後,我可以跟你討論 [name=peter]

議程組組員招募

20230704 議程組例會

議程:

  1. 主題確定
    • 2023-09-05 要確定
    • 分主題的目的是讓大家知道 summit 在意哪些議題
  2. Open call 表單內容
    • Open call = call for paper, CFP
    • 是否需要像 2020 summit 可以讓提案人動態滾動修改 Open Call 內容?
      • 要有人可以架網站XD
        • 2020 網站其中一位貢獻者是 ddio
        • 今年還沒有人跳坑~
        • 因為 2023-09-10 開始 Open Call,因此七月或八月有人跳坑會很棒
      • Pros:大家不會第一次就把 CFP 內容填完,給提案人空間修改,提升投稿意願
    • 不公開顯示於議程欄位
      • gender,僅供議程委員參考
  3. 通報機制表單內容

主題及關鍵字

1. 數位治理的進化與挑戰(動員戡亂零時名稱) Nerd Politics v.s. 數位治理

關鍵字:eID / 個人資料保護 / AI 科技規範 / 數位平台規管 / 數位性暴力 / 數位主權

- 期待台權會及其他NGO、政府部門都會來
- **keywords**: 
- [name=Paul] AI 應用規範(merged 到 AI 科技規範)、平台管制(merged)、個資隱私保護、數位性暴力、digital sovereignty 數位主權

07/11 討論:
- 數位治理改成 nerd politics
- what’s nerd politics?
- by [insert name]
- 詞彙產生背景:某些人認為能夠僅用技術解決政治或社會問題,但技術人(nerd)更應該積極參與政治或社會,改變傳統觀念中技術人不會參與的印象
- resourse: The Rise of Nerd Politics: Digital Activism and Political Change
- https://www.plutobooks.com/blog/four-spaces-nerd-politics/
- CLAMP: computer, law, art, media, politics
- 相關討論:做工的沒有人 - 社群治理為何重要在「反抗滅絕」訓練「協助者」大軍
- The problem with nerd politics by Cory Doctorow

決定:Nerd Politics v.s. 數位治理
由上而下 or 由下而上 dochi?
ministry of nerds? we have a nerd as a digital minister!

2. 資料、人工智慧與社群協作
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工人智慧驅動的資料創新?
人工智慧、智慧工人

關鍵字:開放政府 / 大數據(資料治理) / 群眾外包 / 地圖資料 / 開放課程

- [name=coldplay5566] 政府開放資料
- [name=bil] 開放政府、大數據、地圖資料、疊圖、開放課程
- [name=Paul] 數據分析(merged)、數據科學(merged)、群眾外包、資料治理(merged)(跟1. 中的個人資料保護的區別 by peter),這個標題的理解需要大家 alignment
- [name=pm5] 就標題而言,「社群協作」會比「資料驅動」更當代,就以贊助而言可以有「AI」會更順利
- [name=yellowsoar] disfactory 專案算這個主題嗎?
- [name=bil] 兩個其實都會有

3. 草根、開放、多中心的公民社群如何回應政治與科技的極權

關鍵字:社群治理 / 數位韌性 / 公民倡議 / 數位民防 / 開源精神

- 民主與極權的對抗,在科技上的影響,公民科技社群怎麼看、怎麼應對?
- [name=chihao] 我覺得:反制威權的同時保持開放(不要讓自己也變成一種威權)(g0v 本身)
- [name=Paul] 
- **keywords:** 
- [name=coldplay5566] 數位治理究責、政府委外的數位問題 
- > 這個感覺是 1. XD [name=peter]
- > 應該是1.,我寫時茫了XD[name=coldplay5566] 
- [name=bil] 公民倡議、市井小民如何發揮政治影響力、言論自由、不實資訊
- [name=Paul] 數位韌性(民防、海底電纜)、開源精神

4. 基於同理心、涵容、多元性的數位基礎建設

關鍵字:網路禮儀Netiquette / CoC / 數位兩極化 / 數位DEI(多元共融)/ 數位素養

- [name=chihao] 期待:網路上的聆聽及溝通技巧、反極化的方法
- [name=pm5] 好像是涵融、多元性
- [name=Paul] 或許教育可以納進來這個 section,可以放在 description
- CoC 相關討論
- 能動性與自主性
- 提問的智慧
- **keywords:** 
- [name=coldplay5566] 數位與參與式民主、社群網站的社會影響
- [name=bil] 公民參與、看見性別議題、為什麼要有COC、多語、語言平權
- [name=Paul]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數位素養教育(包含數位落差, merged)、bipolarization 數位極化、Netiquette(自己提出來自己覺得很怪)
- [name=peter] 數位DEI? epub and accessibility

5. 技術與議題的交鋒

關鍵字:SDG /社會企業 / 數位轉型 / 創新創業 / 教育 / 非營利組織

- [name=chihao] 我覺得:反正就是其他 XD
- [name=ipa] 黑客真的能夠解決社會問題嗎?
- **keywords:**
- [name=coldplay5566] 永續發展目標(SDGs)、社會企業
- [name=bil] 為議題創造工具、社群治理的困難在哪裡、技術如何改變農林漁牧/傳統產業
- [name=Paul] 教育(????)、ESG(CSR inclued)

保留第五個主題給從技術出發解決或繞過實際困難的專案、案例或行動
已經於7/1 完成

chihao 「科技」也許比「技術」更寬廣 XD

ipa 提問 - 「數位治理」是政府還是民間?「數位治理」的定義或解讀也有很多種,可能造成 1. 沒有人提案 2. 提案了但失焦
peter 民間可能放在 2.

isabel 許願 - 過去四年,g0v 很多能量是在教育、 web3、公私協力相關,希望有主題是可以涵蓋這些能量的。不只放在社群軌的原因是,希望能讓社群外關注這些議題的投稿,而有交流和激盪的機會。

isabel 建議 - 看到之前討論議程時有提到,觀察 g0v 社群這四年來的轉變,反映在選題上,我贊同這點很重要。

ky 時差有點難,先在這邊列幾個對主題的提案:pray:
公民科技如何協助民防(可邀烏克蘭專案?)、AI 應用

CFP 徵稿表單的內容:

要放的資訊:(議程組製作表單時要考量的)

  1. summit 時間、地點
  2. 徵件的關鍵字主題
  3. summit 的說明
  4. 表單的資訊結構
  5. 可允須登入,作為暫存表單資料的欄位,但不是必要

    ddio
    有人會對「一定要 google/slack/github 帳號」才能提案有疑慮
    google 表單可以把「綁定 google 帳號」設為非必要
    這個 google 表單可以做到不須登入嗎 peter

要問的資訊:

  1. 投稿人稱呼:
    • 本名
      • 需標註不會公開
    • 暱稱
  2. 性別:男性、女性、雙性、非二元、不想說
  3. 聯絡方式
    1. 信箱
  4. 可參加時間:僅週六、僅週日、皆可
  5. 使用語言:華語、台語、英語、其他(須說明語言為何)
    • 我覺得語言欄位的目的,是讓我們知道要不要、能不能準備相關會議資源,像是口譯,所以重點不是清單有多多元 ddio

    • 口譯組是否能徵到人?
    • whisper 有辦法即時翻譯嗎?
      • whisper 可以翻譯語言:華語、英語
  6. Open Call 表單是否要蒐集年齡?
    • 優點:可以 promote 提案人世代多元程度
  7. Open Call 表單是否要蒐集國籍?
  8. 參加形式
    • 現場
      • if 提案人為外國籍,可能要處理簽證
    • 遠距
      • if 需要 panel,需要確認與談人語言、口譯資源、現場設備及議程助理技術能力
    • 預錄影片
      • 該位提案人無法參與 panel
  9. CFP 議程與 g0v 的關聯?

可以參考的資訊:2020 summit 徵稿表單資訊

感謝 ddio~

仔魚補充上屆檢討內容
稿件與 g0v Summit 的關聯、公開審稿、
區分不同類型的稿件:選 panel discussion 強制輸入 2+ 個講者,否則不給過、選 workshop 強制填寫適合人數、所需器材、流程大綱等

Todo List

  1. 議程委員:主題 brainstorming 諸議程委員
  2. 表單上要問的資訊、是否必填、公開與否 諸議程委員
  3. 軌數的討論 peter
  4. CFP 徵稿機制 yellowsoar
  5. 社群軌徵稿機制 peter

待討論事項:

  1. 議程有幾軌:slack 群組上投票,詢問大家的意見 peter

20230711 議程組定期會議

延續

20230718 議程組定期會議

20230725 定期會議

社群軌討論:

目前提案的主題如下:

reach out+投稿:希望可以盡量留位置給社群的專案

參考:2020 summit 企劃書的基調演講
台灣數位政委唐鳳
以黑客身分進入政府,擔任台灣政府的「數位政委」,從開放政府,社會企業,到 SDGs,「唐鳳」好像已經成為動詞。就職至今四年,此時此刻的唐鳳,在想些什麼呢?

香港運動者論壇【尚待確認】
2019 年 6 月,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憑藉著「無大台」、「兄弟爬山」、「核爆都唔割席」的街頭抗爭、工會組織、消費反抗,持續推動「五大訴求」。台灣、香港的連結因為這場運動變得更深,兩地的公民社會,怎麼攜手向前,持續對抗中國極權的侵略?科技又如何成為公民抗暴的武器,或極權者的滲透武器?

武漢肺炎區域防疫論壇【尚待確認】
2020 農曆年間,「武漢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隨後傳播至東亞鄰國,以至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政府、民間各自做了什麼?又如何合作?科技如何協助防疫,或對防疫工作造成威脅?

參考的邀請專案文字:

Web3-da0 專案的大家午安,我是g0v summit 2024 議程組的 Peter!這一次的 summit 除了 Open Call 外,議程組也設計了以社群專案為中心的社群軌主題panel,希望藉此讓 summit能夠涵蓋過去四年社群所關注的重要主題與發展的專案。經過週二的會議討論,我們設定了數個主題,其中一個主題「web3」,我們希望能邀請Web3-da0 專案參加!

獲邀參與的專案將可以在 summit 上擁有1.5小時的 panel 時間(議程預排可以參考此份連結中的議程預排分頁),可以依照專案參與者的想法來安排活動,呈現與主題相關的內容。如果對於主題、形式與內容有疑問,皆歡迎回應或到 #summit-2024-program 參與討論~

如果專案經過討論後有意願想要參加,可以先回覆以上訊息,等之後詳細的表單資訊出來之後我會再放上來!

日期:2023/05/04

跨國的問題:

OCF回信

Hi 家瑋,

OCF 可以與社群聯合簽署邀請函,但 OCF 不會幫社群、講者跑申辦流程。

意味著我們要找一個人跑流程
有一份共筆:紀錄跑流程的資訊與進度

整體過程大致如下:
講者/社群調查當地台辦需要的申辦文件
社群擬定好邀請函內容(如有需要,OCF 可提供去個資化的邀請函供社群參考)
OCF review 後,由 OCF 執行長與 summit 社群負責人聯合簽署邀請函
由外賓持邀請函至所在國家的台灣辦事處申辦簽證
若有其他文件的需求,外賓再向社群提出
舉例來說,我們過去大多是幫研討會邀請國際講者,
議程組會和講者先聯絡好講題(來台目的)、來台日期時程、行程場地位置等,

確認相關資訊

並擬出包含上述資訊、講者介紹、社群介紹的邀請函

CFP 表單上的內容

讓 OCF 執行長過目後由研討會總召和 OCF 執行長共同署名並寄發
基本上是以研討會做為邀請主體

另,針對您的提問簡單回覆:
邀請函底稿及所需文件清單 (By Case)
因為申辦過程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建議越早開始越好。依據近期經驗,COSCUP 講者有兩個月申辦完成、但中國籍講者兩個月則遠遠不足。請見諒 OCF 畢竟非外事單位,無法保證能順利申辦的安全時間。建議社群預留緩衝時間,儘早申辦
是,不同國家申請台灣簽證的難度不一,各國台灣辦事處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目前中國籍人士尚未正式開放入境,中國籍外賓非常難進入台灣,請社群留心

這封信同時副本至基金會信箱 hi@ocf.tw ,以便同仁知悉。
後續信件往來也麻煩您副本給 hi@ocf.tw

如有其他問題,也歡迎來信或來電
感謝

Best,
冠中

網站的問題:
議程跟網站溝通的問題

原始檔案內含該屆工人、參與者個資,所以我弄了份無個資的版本出來:
https://airtable.com/appQNLhnScu8RzjMC/shr6ehPlXhnc5bh29
包含 Hackmd + Airtable 的文件說明,可以看這裡
https://g0v.hackmd.io/@ddio/summit-2020-articles/%2FSphmcJemS5CyIuwa1KtN2w

20230801 定期會議

下週會議討論:

  1. 社群軌更新
  2. 跨組會議的內容
  1. 網站問題
  2. 時程問題

跨組會議內容

口譯能量預估(會影響外國講者邀請與CFP)
- 等到CFP後再來盤點
- 先不在這一次的跨組會議進行

社群軌更新

rentea:下一次小聚討論,方向上想要做
sch001/jothon:有跟我確認相關資訊,持續追蹤
web3-da0:上週的例會有說明,會持續追蹤
數位民防、cofacts、學生社群、公私協力:要請 yellowsoar 協助或交接給 peter處理。

時程問題

20230808 會議

  1. 表單內容實作
  2. 社群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