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參與者體驗設計 image: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4a40b76e9f2b876ceb9ace46d7742ae4.png) --- # 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造平台 參與者:Tofus(使用 ChatGPT) ## 動機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高中生、關注社會議題的一般人,在初次提案的時候這麼喜歡造資訊交流平台(包括 Tofus),交換個人資訊、活動資訊、學習資源之類的?開放課程平台、學習歷程檔案找隊友平台、大學課程評價平台、獎學金交換平台、學習資源交換平台、留學資訊交流平台、學習經驗交換平台...etc,數不勝數 ## ChatGPT 答 現在的大學生、高中生,以及關注社會議題的一般人喜歡建立資訊交流平台,可能主要有幾個原因: **社會互動需求:** 這些年輕人和一般人常常希望擴大彼此的影響力,透過分享資訊來建立聯繫和互助網絡。平台提供了一個讓人們交流經驗、學習資源,以及彼此激勵的空間。 **解決資訊不對稱:** 社會議題相關的資訊往往分散或難以取得。創造這些平台能有效彙整重要資訊,減少資訊不對稱,並促進更廣泛的參與。 **自組織能力的展現:** 大學生、高中生和一般人通過這些平台展現自組織的能力,能迅速回應社會變化、整合社群資源,從而推動更具影響力的行動或活動。 **共享學習資源的需求:** 尤其在教育和學習領域,年輕人對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有很高的需求。這些平台能讓不同背景的人分享他們找到的學習資源,促進社群中的知識交流。 **參與感的追求:** 透過創建和參與資訊交流平台,年輕人和一般人能感受到在社會運動或議題上的實質參與感,增強他們在集體中的存在感和歸屬感。 總的來說,這些平台的建立是社群合作和共享文化的體現,反映了年輕人和社會組織對於連結、互助和共創價值的強烈需求。 ## 問:他們的動機到底是什麼?算是一種沒什麼求什麼的概念嗎? GPT 答: 可以這麼說,這些年輕人建立資訊交流平台的動機,有時的確反映出「沒什麼求什麼」的概念。這種動機通常是源於以下幾個原因: **缺乏可獲得資源:** 當這些群體面臨資源不足的狀況時,建立交流平台成為獲取資源和支持的途徑。他們可能在現有的教育、社會參與機會或資訊獲取上感到不足,於是試圖透過自發性的資訊共享來填補這些不足。 **集體力量的信念:** 這些群體相信通過集體的力量能夠達成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因此,當他們感到自身力量不足,卻又希望能有所改變時,建立平台就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他們想通過合作來彌補個人的限制,獲取他們所缺少的資源、經驗或支持。 **相互激勵和共鳴:**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身邊的環境可能不支持他們關心的社會議題,他們很難找到共鳴。於是建立交流平台成為一種自我滿足的方式,他們希望能找到和自己一樣關心公共議題的夥伴,一起討論、一起學習和成長,從而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認同和支持。 **對改變現狀的渴望:** 當他們面臨現實中的種種不足或困難時,創建平台是一種能夠直接行動的方式。這樣的行動不僅是為了解決當前的困境,還是一種向外界表達對現狀不滿的方式,期望透過集體的力量帶來某種改變。 總體而言,這些行動背後的動機往往是基於需求與渴望:==對於現狀的不足感、對於聯繫的需求、對於支持和資源的渴求==。也就是說,這些年輕人的確在某種程度上處於「沒什麼」的狀態,正因如此,他們才主動去「求什麼」,通過創造平台和互動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滿足自己的需要。 ## 寫一個 persona,探討一個想要建立資源交流平台的高中生在想什麼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4a40b76e9f2b876ceb9ace46d7742ae4.png) **名字:** 小明(18 歲,高中三年級) **背景:** 小明是一名來自台北市公立高中的學生,平時成績中上,對社會議題和教育不公平特別敏感。他的家庭屬於中等經濟水平,但他注意到周遭同學有許多人來自不同背景,有些人家庭資源豐富,有些則相對不足。他特別關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看到有些同學因為缺少補習和學習材料而在學業上處於劣勢。 **需求與動機:** 小明的動機源於對社會公義的追求,以及對身邊同學困境的關心。他相信教育應該是公平的,每個學生都應該有機會獲得所需的學習資源。因此,他萌生了建立一個資源交流平台的想法,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同學們能夠彼此共享學習材料、心得,甚至是各種課外活動的資訊。小明覺得,大家共同努力,可以彌補那些由於經濟差距而導致的教育不平等。 **目標:** 小明的主要目標是打造一個讓同學們互相幫助的空間,這不僅僅是共享學習資料,也包括情感上的支持。他希望這個平台能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與他人同樣的學習資源,從而縮小成績差距,並且也希望同學能夠在壓力大的高中生活中找到一個能夠交流的地方,減少競爭感,增強彼此之間的連結。 **內心的矛盾與挑戰:** 小明對於創建這個平台充滿熱情,但他也有不少顧慮。他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來開發這樣的網站,擔心這個平台最終會沒有人使用。小明也覺得,自己只是個高中生,或許缺乏影響他人的力量,這讓他對於是否真的能做出改變感到猶豫。但是,看到同學們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時,他覺得自己不能只袖手旁觀,這驅使他不斷想辦法去找資源、找支持,無論是向老師尋求幫助,還是與朋友組隊合作。 **價值觀:** 小明非常注重公平和合作,他相信即使是小的改變,只要能真正幫助到身邊的人,就是值得的。他渴望為大家創造一個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學習的環境,減少因資源差異帶來的隔閡,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對他來說,這個平台不僅是學業上的幫助,更是讓同學們感受到團結、互助精神的一種方式。 ## 看起來一般不會技術的人在想到用科技工具解決問題的時候都很直覺地想到平台呢 GPT 答: 是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對於大多數不具備技術背景的人來說,「平台」這個概念似乎已經成為了科技解決方案的代名詞,尤其是在需要整合資源或促進交流的情境下。 這其實反映了幾個常見的思考模式: **資訊集中和易取性:** 平台具有將多方資訊匯集於一處的特質,這對於解決問題非常直觀。當遇到社會資源分散、資訊不對稱等問題時,創建平台可以讓資訊集中,增加易取性,從而解決找不到資源的困境。 **社群連結:** 大多數人對平台的理解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一個社群聚集的地方。當人們想要解決某些問題、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時,自然會想到搭建一個能夠連結彼此的虛擬空間。平台能提供互動機制,讓人們更容易協作。 **已有的成功案例:** 現在很多人熟悉的應用(如社交媒體、電商、教育平台等)都是平台模式的成功案例,人們已經見識到這些平台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巨大影響力。因此,即使不是技術專業的人,在想到如何用科技解決問題時,也很容易直接聯想到建立平台。 **需求的模糊化:** 對於那些試圖用科技解決問題的人來說,需求往往是模糊的,可能並不具體到某個功能或應用。他們只是知道需要一個能連結人們、促進交流的工具,而平台正好是最容易想像的一個「工具箱」,它不僅功能多樣,還能根據需求靈活擴展。 總的來說,「平台」成為了科技解決問題的直覺選擇,是因為它結合了資訊整合、社群互動的能力,而且現代人也已經習慣了平台模式的成功,容易產生一種「以平台為解決之道」的思維定式。這種想法很自然地從實際需求出發,想要找一種可以匯集資訊並促進交流的手段,平台於是成為了第一選擇。 ## 「平台」作為一個 design pattern 作為一個 design pattern,「平台」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性: ### 1. **雙向網絡效應** - 平台的成功依賴於兩方或多方的活躍參與,這些方可以是供應者和需求者、創作者和消費者等。當某一方的數量增長,平台的價值也會相應地增加,吸引更多另一方的用戶,形成正向的循環增長效應。 ### 2. **去中介化 (Disintermediation)** - 平台通常通過消除傳統中介,讓供應方和需求方直接連接,從而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這種連接創造了一個更加透明、即時和直接的互動環境,提升了交易或交流的速度和可信度。 ### 3. **使用者生成內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 - 平台依賴使用者本身來生成和分享內容或資源。使用者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 (Prosumer),這使得平台的運營成本相對較低,並且能保持內容的新鮮和多樣性。例子包括社交媒體、共享經濟應用等。 ### 4. **規模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 - 平台在規模擴大時,其邊際成本下降,能夠為更多使用者提供服務,而不用大幅增加基礎設施或其他運營成本。例如,當用戶數量增加時,單位用戶的運營成本往往會降低。 ### 5. **開放性與多樣性 (Openness and Diversity)** - 平台往往鼓勵多方的參與和貢獻,無論是提供商品、服務還是內容。這種開放性允許來自不同背景的使用者加入,促成多樣性的生態系統,進而擴大平台的吸引力和覆蓋面。 ### 6. **標準化的介面 (Standardized Interface)** - 平台提供標準化的界面和工具,使參與者可以便捷地進行互動、交易或共享信息。這些介面通常包括 API、統一的交互模式、易於理解的規則等,從而降低進入門檻和學習曲線。 ### 7. **信任機制 (Trust Mechanisms)** - 平台會建立各種信任機制,以促進用戶之間的互動。這些機制可能包括用戶評價系統、第三方認證、行為監管和違規處罰等。信任機制的存在是平台能夠順利運作並吸引新用戶的重要保障。 ### 8. **數據驅動與個性化 (Data-Driven and Personalization)** - 平台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用戶行為數據,來改善用戶體驗並優化運營效率。這些數據能幫助平台提供更個性化的推薦、產品或服務,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提高平台的黏性。 ### 9. **雙邊市場 (Two-Sided Market) 結構** - 平台通常服務於雙邊或多邊市場,並透過雙邊的活躍來產生價值。例如,一個電商平台需要有賣家和買家,而交通平台需要司機和乘客。這種結構使平台成為多方需求和供應之間的協調者。 ### 10. **增強的參與感 (Enhanced Participation)** - 平台鼓勵使用者在不同層面上的參與,例如創建內容、提供反饋、參與討論等。這種積極的參與感是促進社群成長及維持活躍的核心。 這些特性組合在一起,使「平台」成為一種強大且高效的設計模式,能夠促進資源的交換、社群的建立以及各種需求的滿足。平台的成功往往依賴於其能否有效地連結供應方與需求方,並且持續提供價值、降低使用障礙和增強信任感。 ## 剖析 g0v 專案中的平台 g0v 社群中有許多被稱作「平台」的專案,這些平台之間雖然存在差異,但它們普遍都包含一些共同的特徵,反映出平台設計模式在 g0v 社群中的具體應用。以下是對 g0v 社群中各類「平台」的剖析: ### 1. **g0v 社群平台的種類** - **資訊分享平台**:如「台灣社會福利網」等,這些平台旨在彙集和共享公共資訊,讓大眾能更方便地獲取需要的資料。 - **協作平台**:如「Hackfoldr」,它是一個協作式工具,通過共享文檔鏈接等資源,讓參與者能快速找到專案所需的材料,促進即時合作。 - **數據開放平台**:如「台灣廉政數據平台」,此類平台的主要功能在於匯集公開數據並提供使用者檢索和使用,目的是提升政府透明度,讓數據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工具。 ### 2. **g0v 平台的特性剖析** 1. **資訊集中與共享** - g0v 社群中的平台大多致力於解決資訊不透明、不對稱的問題。透過收集公共領域的資料,平台讓社會大眾能更輕易地取得政府資訊、政策內容、社會服務等,這種資訊集中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 2. **降低參與門檻** - 大部分 g0v 平台致力於降低技術參與門檻。例如,Hackfoldr 的使用非常簡單,只需點擊鏈接、共享 Google Docs 等,這讓非技術背景的人也能輕鬆參與專案的進行和協作。這樣的設計反映出 g0v 平台對於「協作」和「平等參與」的重視。 3. **雙向網絡效應** - 在 g0v 社群中,平台的成功依賴於參與者的活躍度。無論是數據共享還是公共參與,越多使用者共享數據或貢獻內容,平台的價值就越高,吸引更多人參與,形成網絡效應。例如「眾議院」這樣的平台需要有更多人來參與討論,這樣才能使平台上的議題被更廣泛地了解和討論。 4. **數據驅動與透明性** - g0v 的平台設計高度重視數據的開放與透明,尤其是與政府數據相關的平台。開放數據讓所有參與者都能查看和使用,這樣的透明性促進了社會對政府運作的理解與監督,同時也讓使用者能基於這些數據進行二次創作。 5. **社群參與與協作文化** - g0v 社群內的平台大多強調社群參與,這與其開源精神一脈相承。這些平台不僅是工具,更是社群成員之間的連結點。無論是開發者、設計師還是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大家可以共同協作,共同改進平台,並且彼此分享想法與技術。 6. **開放性與自組織能力** - g0v 社群中的平台往往具有開放性和自組織的能力,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貢獻、甚至主導某個專案。這些平台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使用者參與,不管是技術開發、內容撰寫還是創意貢獻。這種開放性讓平台能夠在不斷變化的需求中靈活應對,並激發出許多創新。 7. **增強的參與感與社會影響力** - g0v 社群內的許多平台本質上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設計的,例如推動政府透明度、解決教育或健康方面的資源不平等問題等。參與者可以從中感受到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力,而這樣的參與感又進一步鼓勵了更多人投入其中。 ### 3. **挑戰與困境** - **可持續性**:很多 g0v 的平台面臨著維護和持續運營的挑戰,因為這些專案往往依賴志工的時間和熱情來推動。缺乏穩定的資金支持使得平台在長期發展上存在不確定性。 - **參與人數與活躍度**:平台的活躍度需要雙邊市場的平衡,例如需要足夠的數據提供者和使用者。然而,g0v 中一些專案由於面向議題小眾或特定,參與度可能不足,導致平台難以產生預期的影響力。 ### 4. **反思「平台」的適用性** - 在 g0v 社群中,「平台」往往是一個直觀的解決方式,因為它能將資訊和人群集中、降低參與門檻、並創造出協作的空間。然而,並不是每個問題都能用平台解決。對於一些特別複雜、需要深度投入和長期推動的議題,平台模式可能會受到挑戰,因為它的參與者可能並沒有持續投入的意願或資源。 總的來說,g0v 社群中的「平台」們不僅僅是技術工具,更是一種社會實驗,旨在探索開放資料、公共協作、透明度和社會創新的可能性。通過這些平台,g0v 嘗試以低門檻、高透明度的方式促進社會進步,這也反映了社群中強調合作、平等參與和自組織能力的價值觀。 ## 對於高中生來說,你對他們想要造平台這件事有什麼建議? gpt: 對於想要建立平台的高中生,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 1. **從問題出發,明確目標** - 在開始建立平台之前,確保你已經很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平台的目的是為了提供解決方案或促進特定的交流,明確目標可以幫助你設計出更適合的功能和架構。可以從身邊的觀察入手,了解大家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找到真正有需求的點。 - Tofus:先訪問 5 個人,將從中獲得的洞見鋪開當成你們的地圖(可以製作成 persona, journey map 等),再透過量化問卷驗證地圖上的見解與假設,這樣可以有效率地找到真正有需求的點,大概一個就很棒了 ### 2. **從小規模開始** - 剛開始時不一定要做一個大而全的東西,可以從簡單、可行的功能開始,並逐步擴大。例如,你可以先建立一個簡單的資源共享表單,讓同學們分享學習資料和筆記,再逐漸演變成更複雜的交流平台。這樣做可以幫助你逐步理解使用者需求,並讓你的專案更加實際和可行。 - Tofus:想像一下團購班服的流程,其實那就蠻類似平台系統的結構的,所以建立一個平台系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 1. 班長向同學徵求圖稿、發下配色單、並在班會課上發起投票 2. 班長把圖稿與顏色需求寄給廠商 3. 廠商寄回樣品、同時寄回尺寸需求單 4. 班長向同學收取訂金、將需求單寄回並進行匯款 5. 廠商接獲需求單與款項,開始製作班服 6. 將班服寄回班上,班長在台前分發班服,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班服 - 這一整套專注於解決一個問題的流程,就是一個系統(像這個算是班服購買系統),而這整套系統發生資訊交互的地方,就是一個資訊平台 ### 3. **找人一起合作** - 建立一個平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涉及到技術開發、設計、用戶需求研究等各方面。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一起合作,能有效分擔工作,並且多人的合作能產生更多創意與解決方案。同時,團隊合作的過程中你也能學到很多與人協作的技能。 - Tofus: 初期強烈建議找居住在同一個城市的朋友進行協作,同一個學校的話更好。線下協作的效率遠比線上協作來得高 ### 4. **利用現有工具降低門檻** - 不需要一開始就從零寫代碼,可以考慮利用現有的工具。例如,可以用 Google 表單或 Notion 來整理和分享資源,甚至利用簡單的部落格或社交媒體群組來建立初步的資源交流空間。這樣可以降低技術門檻,讓你能更快地驗證你的想法是否有市場需求。 - Tofus: Notion 現在可以建立網頁了,還有基本的表單功能,搭配 email 、電話與紙張應該就可以完美模擬一個平台系統的運作 ### 5. **重視用戶體驗** - 一個成功的平台必須要考慮到使用者的體驗,平台如果過於複雜、難以操作,可能會讓使用者望而卻步。因此在設計平台時,要以使用者的需求和便利性為出發點,讓大家可以輕鬆上手。你可以找身邊的同學試用,根據他們的反饋不斷改進。 - Tofus:以一個設計師的角度而言,重視使用者體驗不代表必須得重頭開發一個全新的服務,使用既有的平台進行流暢的串接也是一種改善使用者體驗的作為 - Tofus: 人們之所以購買鑽孔槍並不是為了購買一把鑽孔槍,而是購買牆上的那個洞 - 同理人們購買 iPhone 並不是為了購買 iPhone,而是為了購買 iPhone 之後的生活方式(例如用 airdrop 傳照片特別方便) ### 6. **建立信任機制** - 資源交流平台往往涉及個人資料和學習資料的共享,如何建立一個可靠的環境是成功的關鍵之一。你可以考慮設置一些信任機制,例如評價系統、標示共享者身份等,讓使用者之間可以對彼此有基本的信任感。 - Tofus: 現實一點來說,校排一的讀書筆記相對於其他班排一的讀書筆記而言就是比較有價值,標示這類標籤有助於和完全不熟的陌生人之間建立信任。不過切記,標籤只是工具,同時標籤無法代表一個人的全部,請注意這類工具的使用 ### 7. **尋求導師或顧問的幫助** - 如果你對於技術或平台運營的方面不太了解,可以尋求有經驗的人的幫助。例如,找學校裡的老師或是社區中的開發者作為你的導師,幫助你理清思路,並提供技術上的建議。有些大學生甚至 NGO 可能也願意協助有理想的高中生,一起推動有社會影響力的專案。 - Tofus: 想找這些人可以直接去 join.g0v.tw 找,這邊的人比較有經驗 ### 8. **測試和反饋循環** - 平台的開發過程中一定要經常進行測試,讓潛在的使用者試用並收集反饋。高中生常常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公開自己的項目,但實際上,測試和反饋是平台成功的關鍵。通過反覆改進,你可以確保最終的成果能真正滿足使用者需求。 - Tofus: 開放文化之精髓: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 東西太粗糙被罵沒什麼,整坨專案卡關悶著爆掉更可怕 ### 9. **了解可持續性和資源分配** - 平台的長期運作需要持續的時間和精力。考慮到如何確保平台的可持續性是很重要的,包括找尋志願者維護平台、尋找資金來源等。你需要考慮到平台如何在你高中畢業後繼續運作,或者如何交接給其他人管理。 - Tofus: 你不可能管那個平台一輩子,同時平台也沒必要存在一輩子(除非它能帶給你被動收入,或是它是必要的基礎建設),Disfactory 也是一個成功的 g0v 專案,但它也已經功成身退,準備下架了。後續的過程紀錄是更重要的,這也是學習歷程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 Tofus: 重點是,要想辦法使人記得你幹過哪些事,如果你現在正在撰寫學習歷程檔案的話。 ### 10. **不要害怕嘗試和失敗** - 建立平台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很多時候你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或失敗,但這些經驗會讓你更了解如何做出一個更好、更有影響力的專案。不必害怕失敗,每次嘗試都是一種學習的機會,也是找到更好解決方案的重要一步。 - Tofus:以前自己跟其他學校的學生做平台的時候雖然做得很爛很陽春,但是這個過程讓我了解到運作一個系統(或平台)需要考慮到哪些結構和功能。這樣的思考方式對於以後想要從事軟體服務業的人來說很重要,學習如何設計或模擬一個平台的運作,我覺得是必要的練習 總之,對於想要建立平台的高中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熱情,勇於探索。同時,從小規模做起、與他人合作、關注用戶需求,都是成功的關鍵。你會發現,這不僅是一個技術挑戰,更是一個社會實驗,是一個能夠激發你更多潛力並產生真正改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