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

參與者體驗設計 PX Design

文件參與者:Tofus

概述

相較於使用者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 UX),Tofus 認為參與者體驗設計(Participant Experience Design, PX)更適合用來描述社群參與者在開放社群中的經驗(如 g0v)

相對於封閉的組織或社群由權責分明的成員(member)組成,開放社群主要係由高度流動的參與者組成。他們身上不見得背負著明確的責任,但他們會透過參與的方式滿足他們在心理上的需求。除了在如 g0v 社群這樣的開放社群中很常見之外,我們時常可以在大學生辦的營隊、各式各樣的商賽、黑客松、與各種讀書會中發現他們的蹤影。

在 g0v 社群的語境中,參與者體驗設計是一種針對社群活動或專案設計的概念,旨在提升參與者在整個過程中的體驗和滿足感。不同於傳統的使用者體驗設計 (UX),參與者體驗設計 更強調人們在社群或活動中的互動與參與感,尤其是在開放協作的平台上,例如 g0v 這樣的社群。

在 g0v 這樣的協作平台上,參與者體驗設計關注的是如何讓每一位參與者從加入社群到完成貢獻,整個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歡迎、理解自己角色的價值,並且有動力繼續參與。這包含了幾個重要的元素:

  1. 動機建立:透過透明的活動目標和價值說明,讓參與者清楚理解他們的貢獻如何產生影響。

  2. 迎新引導:有經驗的參與者作為「黑客松大使」,幫助新手快速融入並找到適合的專案,確保他們在一開始就能成功完成一些小任務,建立信心。

  3. 參與感設計:設計一些能讓人感受到成就的小回饋,例如徽章或在台上公開的肯定,讓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貢獻被重視。

  4. 互動與連結:創造機會讓參與者彼此交流,例如輕鬆的社交環節或共同午餐時間,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讓參與者感受到社群的歸屬感。

  5. 回饋與改善:提供回饋管道,讓參與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與建議,確保每一次的活動都能有所改善,讓參與體驗不斷優化。

這樣的設計不僅能讓參與者在過程中感到被重視與認可,還能促進更深的社群連結,讓大家在共同創造的過程中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以下是三個參與者體驗設計的例子:

  1. g0v 大松:在 g0v 的大松活動中,設置迎新引導環節,讓新加入的參與者能快速了解社群的運作方式。有經驗的參與者擔任「迎新大使」,幫助新手找到適合的專案並指導他們完成第一個小任務,從而建立信心並感受到歸屬感。

  2. cofacts:在 cofacts 的開源專案中,設計了一套「參與成就系統」,參與者完成不同任務後可以獲得徽章,例如「文檔小能手」或「問題解決者」,這些徽章不僅是對參與者貢獻的肯定,也能激勵他們繼續投入專案。

  3. 零時小學校孵化就賽中的工作坊:在零時小學校的孵化就賽中設計了一系列工作坊,參與者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下學習新技能、分享進展和挑戰,這些工作坊有助於增強參與者之間的情感連結,並讓大家感受到社群的支持與歸屬感。

為什麼不是「使用者」,而是參與者?

這取決於語境中的目標對象角色以及他們與設計系統的互動方式。「參與者」和「使用者」這兩個詞強調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選擇用哪個詞取決於所要表達的概念。


1. 「參與者」的意涵


2. 「使用者」的意涵


為什麼是「使用者」而非「參與者」?

  1. 情境的目標差異

    • 如果我們談的是設計一個產品或服務(如 Polis 平台或青鳥行動的傳播策略),更適合使用「使用者」,因為它強調的是這些人如何與工具或系統互動,並從中獲得價值。
    • 如果談的是一場社會運動或共創行動,可能更適合用「參與者」,因為這些人共同構成了行動的核心。
  2. 強調主動性與被動性的差異

    • 「參與者」傳達的是他們主動參與並投入。
    • 「使用者」則可能僅僅是在使用系統,對群體行動沒有直接的貢獻角色。
  3. 可能可以這樣用這些專業術語

    • 在 UX 和數位產品設計中,「使用者」是一個常見術語,它幫助設計者聚焦於如何讓個體的體驗更流暢。
    • 而在公民科技或社會運動的脈絡下,「參與者」更能傳遞合作與共享的概念。

為何 g0v 需要更多關注參與者體驗設計的人?

g0v 需要更多關注參與者體驗設計的人,因為這能幫助社群在規模擴展、協作效率和影響力提升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以下是具體原因:


1. 降低參與門檻,吸引更多元的參與者


2. 增強專案協作的效率與成果


3. 增強參與者的歸屬感與持續參與意願


4. 提升專案對外的影響力


5. 幫助應對社群的多元需求與挑戰


6. 推動文化與價值的傳遞


結論

參與者體驗設計對 g0v 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因為它能:

  1. 降低門檻:讓更多人輕鬆參與。
  2. 優化協作:提升專案效率和完成度。
  3. 增強歸屬感:促進參與者的持續投入。
  4. 擴大影響:讓專案更容易被外界理解與支持。
  5. 平衡需求:兼顧不同角色的參與體驗。
  6. 傳遞價值:將 g0v 的核心理念具體化。

透過吸引並支持更多專注於體驗設計的人,g0v 將更能發揮社群的潛力,促進社會變革與創新。


如何選擇使用的詞語?

在很多情境下,這兩者也可以共存。例如,vTaiwan 的 Polis 平台的使用者同時也是政策討論的參與者。在這樣的情況下,視情境取其側重,或兩者兼用,以完整描述角色與行為的多樣性。

參與者體驗設計在社會運動中的角色

參與者體驗設計在社會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它關注如何優化參與者的互動,從而提升行動的影響力和持續性。良好的體驗設計能使參與者在加入和參與運動時感到方便、有意義且受到尊重。具體而言:

  1. 提升參與便利性:透過簡化參與流程,例如利用直觀的線上平台或移動應用程式來促進集會報名或資訊傳遞,可以減少參與者因複雜手續而放棄參與的可能性。

  2. 創造有意義的互動:參與者體驗設計關注如何讓參與者感受到他們的投入是有價值的。這可以透過透明的資訊流通、提供反饋管道,以及強調每位參與者的貢獻來達成。

  3. 增強情感聯繫:成功的體驗設計能使參與者與運動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繫。例如,透過故事講述、視覺設計或群體儀式等方式,可以幫助建立一種歸屬感和共同目標,讓人們感到他們是更大運動的一部分。

  4. 鼓勵持續參與:良好的體驗設計不僅著眼於初次參與,也考慮如何讓參與者繼續投入。透過設計持續互動的機制,如定期更新、持續的活動以及個性化的邀請,能增強參與者的持續參與意願。

  5. 包容性:參與者體驗設計強調包容性,確保各類背景的人們都能無障礙地參與。這包括語言的使用、無障礙設施、及考慮不同參與者的文化差異,使運動更具包容性和代表性。

總結來說,參與者體驗設計在社會運動中起著橋梁的作用,使更多人願意並能夠參與行動,並且感受到他們的貢獻對於集體行動有正面的影響力。這種設計對於運動的持續性和擴散有著關鍵的意義。

以下逐條說明參與者體驗設計在「線路松」、vTaiwan 的 Polis 應用以及青鳥行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1. g0v 的「線路松」

角色:確保資訊傳播的流暢性與即時性,降低參與門檻


2. vTaiwan 與 Polis 的應用

角色:促進多元意見的集結與透明化,降低對話摩擦


3. 青鳥行動

角色:強化運動的網路傳播力與集體行動力


總結

這三個案例中,參與者體驗設計主要聚焦於:

  1. 降低參與門檻:提供穩定技術支持(如「線路松」的網路解決方案)或簡單易用的工具(如 Polis 平台)。
  2. 增強情感與社群歸屬感:創造互動與象徵性文化(如青鳥行動的命名和線上動員)。
  3. 放大影響力:設計有效的傳播策略和包容性機制,讓更多人願意參與且感受到參與的價值。

參與者體驗設計之於社會的價值

參與者體驗設計對於社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透過優化參與者的互動體驗,它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協作:


1. 提升公共參與的可能性


2. 增強群體合作能力


3. 推動社會創新


4. 鞏固民主與公民意識


5. 應對社會挑戰的韌性


6. 擴大影響力與持續性


結論

參與者體驗設計的價值不僅在於提升行動效率,更在於構建一個更包容、更協作的社會環境。它讓個體能發揮影響力、增強社群的凝聚力,最終推動社會邁向更民主、更創新、更可持續的未來。

個體無償(甚至付費)成為參與者的動機是什麼、利益是什麼?

參與者無償甚至付費投入參與者體驗設計,乍看之下可能像是在「肥到國家」,但從個體層面來看,這種付出其實也能帶來多方面的價值與好處。以下是可能的理由與動機:


1. 強化個體的社會影響力

例子:在 vTaiwan 中,一些參與者付出時間設計友善的工具和流程,使政策討論更透明、更具代表性,讓他們的聲音不僅被聽見,還可能影響最終的決策。


2. 獲得技能與經驗

例子:一名設計師參與 g0v 的專案,在無償貢獻中提升了開放式專案協作的經驗,這種經驗在未來的職涯中可能轉化為對開源項目的領導能力。


3. 建立人際網絡與社群認同

例子:許多 g0v 成員表示,他們在參與過程中認識了熱心的夥伴,這種人際連結不僅限於專案,也帶來生活中的支持。


4. 彰顯個人價值

例子:一位設計師為青鳥行動設計應援珍奶燈🧋,因此吸引了更多支持者效仿與參與,這種「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可能遠超物質回報。


5. 影響公共利益,間接造福自己

例子:vTaiwan 中參與者的努力使政策討論更加開放透明,這種改善可能對未來的所有公民都更有利,參與者自己也身處其中,間接受益。


6. 重塑權力結構,減少「肥到國家」的感受

例子:g0v 社群本身是一種對傳統政府模式的補充或挑戰,許多專案(如「零時政府」)旨在直接為公民提供服務,而不是依賴政府。


結論

參與者體驗設計對個體的價值不僅在於公共利益的提升,也能帶來技能增長、人際網絡擴展、社會影響力增加等回報。對於那些希望透過行動改變社會、並實現自我價值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將理想與行動結合的實踐。雖然看似「無償付出」,但這種參與同時也在為自己和未來的公共環境投資。


一些研究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