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 CC-BY-4.0 授權釋出
讓 Rentea 社群找到可以執行的方向
ddio 有因此改了幾次討論時間,讓討論間隔比較久
ddio 可能是允許低度參與的好處?
討論卡卡的
潛在原因
像社科人習慣挑重要、觀點完整的文獻
但設計師需要的則是廣泛,能夠理解現況的文獻(所以有重複內容的文獻也很重要)
Claire Cheng 感覺上,大家對於怎麼收斂的想像也不同,線上溝通又對於釐清收斂操作更添困難
Claire Cheng我真的以為目前資訊收集的夠多了,剩下的要等訪談再進一步驗證耶(汗)
簡報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ziJ5dJA7UunnvQJrdRwqaJMN4gsK2HI_6_wcQsP2Z88/edit#slide=id.p
目標:讓評審、小學校了解專案現況,包含發現、困難、檢討與未來方向
長租剛好 - 永續租屋模式的市場研究
recap, why & how
what we found
failure & reason
next step
讓租屋成為台灣的居住選擇
建立協作的支持網絡
重新設計租賃權益
目前重新調整協作流程中
討論中的調整方向
想釐清一下這個專案是研究案嗎?成果是市場圖像描述,還是更實際地提出一些服務形式?
是研究案,以服務設計的方法進行,規劃是先收斂出使用者的類型後,在透過服務假設來驗證可行性
好奇在收攏之後所得出的十種租客類型是什麼?
見 Miro ,目前是根據參與者的經驗出發提出,尚待收斂
這個研究是偏向質性研究,不知道這個選擇的原因是?可不可以用量化來執行?
因為想要提出的是,所得中位數也可負擔的租屋服務,並不存在在既有市場中,所以選擇先以質化進行,從已知的社群、資源著手,進行研究
建議可以選一些特色區域、成員感興趣的地區先在這個範圍內搜集資料。
會以雙北都會區為目標
好齊內容產製的方向,例如會不會涉及到契約怎麼談、房東房客的關係、不同房東房客角色的關係。並且如果要注意不同角色的身分別,後續契約的內容是不是可以範本化,讓最後的專案研究成果可不可以導出一個公版。
第一間房子已經累積不少個案解法,在長租剛好中,想要延伸出通用的解法與觀察
好奇有沒有,以及建議後續可以跟政策部門和倡議團體的溝通。
有與芒草心、崔媽媽保持聯繫
詢問這個專案跟「租得起」這個概念的連結。
專案的研究前提,是所得中位數也能負擔的租屋服務
Loading embed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