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MD
    • Sharing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More (Comment, Invitee)
    • Publishing
    •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Invitee
    • No invitee
    • Options
    • Versions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Export
    •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 Gist
    • Import
    •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Menu Sharing Help
Menu
Options
Versions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Export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Gist
Import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Back
Sharing
Sharing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Note Permission
Read
Owners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wners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More (Comment, Invitee)
Publishing
More (Comment, Invitee)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Permission
Owners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Invitee
No invitee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Like BookmarkBookmarked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tags: web3 --- # Incentivize n0body 第三次會議 解釋:Incentivize g0v 與 n0body PFP 前期的共同會議 時間:2022/11/8 週二晚上九點 會議連結:https://meet.google.com/dpb-spzg-nty 參與者: Noah thekelvintw fewa110010 Ricky SUKI Jacky 維人&珮杏 tofus(Terry) 雨蒼 ## 前情提要 - 此為 Incentivize & n0body 前期聯合會議(之後慢慢分工分頭做 - 坑主: - Noah, Ricky, Isabel ### 提案框架 1. 如何定義貢獻 2. 如何記錄貢獻 3. 如何審核貢獻 4. 如何獎勵貢獻 - 探討機制失控之穩定控制機制? ## 提案 ex. 提案人 1. 如何定義貢獻:fjda;sfieo;ajfd;safhiopeqw;ofi 2. 如何記錄貢獻:fjda;sfieo;ajfd;safhiopeqw;ofi 3. 如何審核貢獻:fjda;sfieo;ajfd;safhiopeqw;ofi 4. 如何獎勵貢獻:fjda;sfieo;ajfd;safhiopeqw;ofi 提案連結 ## 提案1. by R00t —— 客製貢獻評估系統 ### 背景: 每個人對於「貢獻」的定義都不相同,且對貢獻的「參考點」都有不同的考量,所以「找到單一一套規則去套用在所有人所有種情況上」是不實際的。例如A可能關心一位貢獻者在「創意想法」方面的貢獻,但B卻覺得「創意想法」不重要而比較在乎貢獻者在「實際能動的程式」方面的產出。再者,C可能以上兩者都關心,但在「實際能動的程式」貢獻上多在乎一些,所以在考量「貢獻量化」時,後者權重會高一些。所以,與其找到一套「單一通用」的貢獻「定義審核」制度,不如提供一套客製化的系統,讓欲評估貢獻的使用者可選擇所關注貢獻之「參考點」組合(文字產出、視覺產出、實際程式產出、建設性想法提出、參與活動……等)以及一套符合自身邏輯的「貢獻量化演算法」(貢獻次數總和、貢獻加權總和、貢獻加權平均……等),最後系統再跟據以上設定計算出對評估者「有意義」的結果,系統更提供「檢視原始貢獻數據」以便評估者查詢目標貢獻者的完整「貢獻紀錄」。 ### 如何定義貢獻: 提供評估者一系列貢獻種類,讓其選擇自己在乎的「參考點組合」,再選擇一套適合的「量化演算法」,最後系統在根據各參數設定計算出對評估者「有意義」的結果。由於「參考點組合」以及「演算法」係由評估者按照自身邏輯做設定,所以允許了每個評估者都可以對貢獻進行「客製化定義」。(多元定義概念) ### 如何紀錄貢獻: 可將每個人的貢獻分門別類紀錄到數據庫中,在評估者設定完相關參數後,系統會檢索資料庫中「相關類別」及「查詢目標」的貢獻紀錄以計算結果。 ### 如何審核貢獻: 系統將提供相關功能允許評估者調閱目標貢獻者完整的「原始貢獻紀錄」備查,而評估者則可以透過該數據進一步「審核」貢獻的「有效性」,如對某數據存疑則可回報相關情況以做進一步「大眾審核」之類的動作。 ### 如何獎勵貢獻: (還在想,也許可串接成就機制……某組貢獻參考點搭配某種量化演算法計算的結果達到某條件則獲得相應成就及獎勵……等) p.s. 本人已經著手開發了基於上述原理的系統,近期可能會提出來供大家體驗相關的「流程」及「UI」當作本提案之PoC,敬請期待!以上供大家參考,本人在會議上不再贅述,僅提供QA(如果有在線)! ### 討論 Q/A - Q: 誰決定參考點組合?判斷重要度標準機制? - Root RE: 大家一起決定,提出來各種貢獻類別,系統用戶 - Q: 系統用戶? -> 任何人都能提,所有的人都可以評分,每個人都可以自訂評分項 - A: (請參考底下SlackQ/A之解釋) - Q: 類似徽章或POAP的概念嗎? A: 這方面好像是@Charlie所提案的吧?不過會議上有人提出「成就徽章」好像不是這麼實際,好像沒用好會有些反效果之類的!我的部份現在是提出以「Tasks」驅動的「自動紀錄貢獻」的方案,請參考Slack Q/A之解釋! - Q: 每個人評分項岔開太多,這樣要怎麼處理? A: 如果筆者所謂的「評分項」是指「貢獻類別」的話,這就是所謂「篩選器」的主要原理與功能!每個貢獻所屬的類別不同,「評分項篩選器」旨在幫助評估者快速篩選出擁有「特定貢獻種類」的潛在貢獻者,並套用一組合適的「貢獻量化演算法」以計算出「直觀可理解」之結果,而非僅僅套用「單一演算法」至「所有貢獻類別」。也即,每個人都會有一套不同「評分標準(評分項+演算法)」以快速尋找特定人才以及建立與對方的信任(以特定演算法量化的直觀結果做參考)!這其實是個"diversity"的概念! - Q: 不確定如何快速測試 PoC 確立機制模式? A: 這部分交給我來worry!我有在開發基於敘述原理的系統做為PoC,畢竟有個實際東西出來方便演示! - Q: 貢獻系統的宗旨目的是為 super-charge g0v,那如何避免 outliner 帶歪 - 坑主是主要 - 缺人、缺對的人、缺持續貢獻的人 - 想要給坑主經營貢獻 Pool,讓貢獻者 - 坑跟坑之間的連結,記錄視覺化 - 對外有個分數可以辨別好的貢獻者 - 例子:美國軍人回鄉有身份優待認證 A: 我認為所謂"outliner"的問題在工程師圈內叫"hacker, who hack the system's vulnerabilities to do something that the system's designer not desired to happen",也就是所謂的「惡搞」系統,讓系統失去部份或全部原本該有的作用(super-charge g0v),而這是任何系統都無法完全避免的!我得引用圈內一句名言或真理---沒有系統是安全完美的,任何系統都可能會有或大或小的漏洞可以鑽,我們只能初期把系統的原理盡可能全面向都考慮到,剩下的只能等到實測過程中暴露出來時即時的補丁!而資料庫的歷史備份等配套措施也要做好,以便遭駭系統可恢復到被「惡搞」之前的狀態,這方面是工程師(們)該worry的事了!當然前期的原理建立身為各領域的大家也能集思廣義,爭取各面向都先考慮到! ### Slack Q/A Q1: 演算法方向? A1: 所謂「演算法」是指如何「計算貢獻的一個量化結果」,對評估者「有意義」的結果,以供其參考!演算法可以有很多種都有適合套用的情況,細節部分可能是「統計學」範疇了,先討論系統性做法!因為每套演算法適用情況不同,而每個評估者也會選擇套用不同演算法以計算出他可以「直觀理解」的結果,所以系統性做法是提供「多元演算法」,也就是一系列可被實作出來的演算法供其做選擇,而非硬是要「用同一套單一演算法」主宰所有人所有種情況,這是不實際的! Q2: 假設所有人都設置了自己的過濾器,要怎麼尋找不同功能的人? A2:這就是「過濾器」的主要功能,讓要找人才的人(通常是坑主)可根據專案需求或特定方面貢獻人才(如坑主需要找到在「實際會動的程式」或「實際可demo的介面」……等方面有過貢獻的人才)設定「客製過濾器」以快速篩選目標人才!否則無「過濾器」情況下就像公司hr拿到了「空白履歷」或「無學經歷履歷」般,不知道對方的背景要怎麼選人?!這是一個信任機制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 Q3: 貢獻資料哪裡來?怎麼做儲存?實際沒有什麼人會主動填寫貢獻! A3: 這方面可以用Tasks機制有效解決!坑主或有需要找人幫助的共同貢獻者可以提出Tasks出來,且在設定Tasks時會一併把相應「貢獻項/貢獻目標」清單也列出。而其他貢獻者在接受並完成Tasks後,系統會自動把相應「貢獻紀錄」儲存到數據庫中以便日後檢索。此方案解決了貢獻需「主動提出」的問題,但相信也會有少數熱心人士會為別人或自己「主動提出」貢獻,這方面系統也許可保留相關功能,如事實再次證明沒有人用可以再移除…… Q4: 誰審核貢獻有效性?大眾是誰?大眾不來參與怎辦或如何激勵參與?在沒有context下如何審核? A4: 這就跟上提有著同樣問題,就是較少人會主動參與對貢獻的「提出」或「評價」!那就改以較被動的方式!一樣是Tasks機制可有效解決此問題,在Tasks提出時,相應的「貢獻項/貢獻目標」清單的設置本身就具有「預審核」作用,畢竟是坑主或Tasks提出者親自設定也就基本認同了該一系列「貢獻項/貢獻目標」的有效性,甚至可以進一步設定相應的「分數」或「加權」。當然如果其他人對Tasks所設定的「貢獻項/貢獻目標」有疑慮也可以做回報以便與Tasks提出者甚至大家(同樣對該設定有疑慮者)做討論,而貢獻者接了Tasks並完成後申請Tasks提出者審核成果完畢的話基本就是同意相關設定了(此時系統就自動把「貢獻紀錄」存進數據庫以便日後檢索),在Tasks被完成成果審核前仍可就實際情況與Tasks提出者討論相關設定,考慮到一開始設定與實際情況有出入! ## 提案2. by Noah #### 定義貢獻 1. 貢獻者參與小松/會議 2. 貢獻者參與大松 3. 貢獻者工作受到同團隊夥伴的事後認可 4. 貢獻者工作受到坑主事後認可 5. 維持社群能量熱度(貢獻分數可能較低,分享資訊等) #### 記錄貢獻 1. 小松/會議常態 Mintkudos 2. 大松 Mintkudos 3. 特殊 emoji/meme/gif for 工作認可 4. 一般 emoji for 熱情認可 5. 大小松 Mintkudos 與不同 emoji 各有不同分數,分數可由社群定期投票決定,以做動態調整 6. 總貢獻分數會 decay,以保持最高分的是『現在』的貢獻者(未來 Benjamin 會進行試算) 7. 只有團隊內夥伴給的 emoji 算數,mintkudos 則統一坑主發放 #### 審核貢獻 1. 上述的貢獻皆是『事後』給予,已內含了審核過程(ex. Peer review) #### 獎勵貢獻 1. 坑內統計 Mintkudos 及 emoji 數量,計算群內獲得比例,該坑獲得的分數便照比例分發(比例計算也同時可以避免偏高傾向) 2. 坑之間的分數發放則以坑主互評彼此專案作為依歸,同樣依照比例發放 #### 其他想法 1. 有考慮坑主的連帶機制等,目前覺得團隊會內化將分數發給坑主,不需要額外做 2. 持續性與差異化都有考慮,但怕太複雜 3. 3m0ji, may the f0rc3 be with you 等迷因可進行設計(謝謝 da0 learning 的靈感) 4. Onboarding 應該要被鼓勵或獎勵(DAO疤貓 PFP?),但應該分開計算 ## Ricky 提案 本提案基本上是一個啟動期的方案,著重的並非是真的能在貢獻上做到公平公正與有意義的結果。而是在於能先讓 incentivize-g0v 能先啟動起來,並廣為人知,所以其中設計較多的「宣傳點」。未來可再推出第二版甚至第三版,屆時可以更具體來做精細的貢獻設計。 既然我的假設是宣傳 g0v,所以核心一定是較高比例質性的故事,同時為了讓這件事更加輕鬆的讓傳統 g0v 人能參與,提議是透過 Slack 頻道 + Slack 機器人來做到這件事,而不只是單純用 emoji。 #### 如何定義貢獻: 任何人只要做了對 g0v 有利的事情, 他就可以給自己公開發一篇文,或者是別人對他做的事情公開發一篇評論文或感謝文,一旦有關此事的發文發出來,就算做貢獻紀錄,假設有 100 分。 感謝他人的是他人會得到 100 分,在 slack 上要能清楚指明對方 slack ID。 #### 如何記錄貢獻: 一但發文出來,就需要到特定的 slack 頻道, 或使用特定指令呼叫 slack 機器人,此時 slack 機器人就會統計對於這個文章的 emoji 數。根據 emoji 數,會取得一個基本貢獻值,例如一個人發文有 100 分,取得 10 人點選 +1 emoji,所以得分到 110 分(也可以是平方,突顯網路效應)。 #### 如何審核貢獻: 每個月,或是每雙周,會舉辦一個 g0v 回顧會,根據這段時間有被紀錄之貢獻,大家一同針對這些貢獻進行評分,區間可以是 80% 100% 120% 三個選項,具有審核權的是歷史上曾經拿到 500 分以上的人。(初期可放寬到所有人) #### 如何獎勵貢獻: 根據雙周回顧會評分結果,如果有人的貢獻總得分是 100 (基礎分) + 50 (按emoji), 然後經過回顧評分 120% ,那他最終貢獻值為 150 * 1.2 = 180 分。 所有操作盡可能的在 slack bot 中完成。 #### 後話 這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提案,讓貢獻紀錄的過程中同時能激勵 g0v 宣傳能力,建立 g0v 內部 POW 在 g0v 網路中廣播的能力,同時也能作為 g0v 對外宣傳的素材。 當然,也可以想見這個提案能有很多挑刺的地方,這正是貢獻難以評定的原因,我依然建議先做再說,你需要透過實驗數據來修正,中間只要確定沒有踩到 g0v 紅線即可。 - 貢獻好的會有在 g0v 要有在內部擴散的能力,有認同、共識 - 減少 - CDAO 定義貢獻爭執問題? - 一開始大家可以各自提出 - 寫程式能力專業、寫文章專業互相不了解,各有 - 最後大家還是會想要用市價來衡量 - 之後有 Project Holder 可以有衡量權 tofus(Terry): 提議討論 SPEC 縮小 Scope,比照處理資訊認知流程架構: 1. Analyze 分析辨別資訊 2. Record 記錄資訊 3. Summerize 整理資訊 4. Prepare and disclosure the information 呈現資訊 縮小 Scope : Maybe just attending meetings 雨蒼: 有點難切開,如何討論激勵系統可能會是原理根本 Suki Liu: Noah: 短期目標: PoC 測試,搜集社群回饋反應 長期目標: 幫助坑主激勵貢獻者,促進貢獻 Super Charge g0v ... Terry 這段案例我聽不太懂 記錄不了 IG Mint?? > 喔這方面我可能沒有說清楚,其實就是在 OpenSea 上面 mint 一個 NFT,然後送給大家給大家做分享(然後 NFT 裡面好像可以設置一些特性,我在想這個方案可不可以在記錄方面貢獻一點資料)-Terry ## Charlie提案 這是在初期對於貢獻沒有明顯共識時,或許能嘗試的roadmap,藉由kudos的特性,逐步凝聚貢獻的定義。 這份初稿不是很完整,希望藉由討論、Q/A,逐步完成。 [Kudos 貢獻系統](https://da0.notion.site/Kudos-fdc8d7d632f84c0f8315f7fc15e44103) ### Kudos 貢獻系統 #### What - 吸引更多公民參與 - 對於公眾議題有興趣想要貢獻時,卻望而卻步的他/她,能融入社群。為他們消弭進入的門檻、打造貢獻地圖,逐步發揮影響力。 - 促進交流 - 在公眾議題上討論是不可或缺的,在討論過程中能消除分歧的想法、凝聚共識、創造新的想法。 - 激勵、表揚貢獻者 - 在公民主動參與對於特定公眾議題產生興趣時,這群(勇士)就有了初始動力去貢獻。但是在貢獻的路上,或多或少會碰到一些挫折,這套系統希望能在他需要時給予激勵與鼓勵,並在完成成果後給予表揚。 - 尋覓人才、尋找資源 有問題、有想法、有具體作法時,想尋求幫助、想尋求工程師、想尋求設計師,卻不知道從何開始找人。 #### Why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a3f7ad41569054e6bf8c18d76571a4e6.png) 在初期對於量化貢獻還沒共識時,且對於公眾議題公民參與的DAO應著重於表揚,而不是量化比較,kudos是一個很好啟動的工具,對於各個類別、不同的目的可以提出相對應的Kudos。凝聚多元的想法(kudos)後在進入設計投票權重的階段。 - 消除進入門檻 - 藉由完成簡單的onboarding process後,頒發勳章,讓您覺得「我是g0v、XX專案參與者」 - 促進交流 - 設計好玩的互動Bot,取得神秘的勳章。 - 人才履歷、DID - 因為有勳章,您的過往的貢獻都能被看到,在尋找人才時也能當作一個履歷 - 凝聚**貢獻**的定義/想法 - 藉由社群成員各個提出重視的勳章,匯集想法後投票出 #### How ![](https://bit.ly/3UGL6OK) ##### Core 目標對象是整體社群成員,主要目的激勵社群活躍、想法交流。利用emoji、發言次數(較容易量化)激勵成員 ##### Pods(對內) 對於不同坑有不同的目標和種類,主要目的除了活躍坑的討論還有完成計畫。因為是多元的目標,外人也能對於坑內貢獻程度量化,這邊頃向坑內peer-to-peer,並輔導設計分階段目標。 ##### Pods(對外) 定期舉辦回顧會,量化專案對於社會影響度、使用人數。 ##### Kudos 設計方向 - 可量化:(初期) - 利用slack bot 自動記錄,給出勳章。簡單快速,讓大家都有參與感~ - Strategy - 🪨**固定性目標勳章**:設定目標讓參與者有方向。 - 首次發言、發言次數達 100 次、在 5 個坑都有發言 50 次以上 - 首次參與大松、參與大松 5 次 - 使用 emoji 次數達 100 次 - 一起共筆 10 次 - 在 slack 裡叫出庫洛魔法使🗝 - 🏃🏻‍♂️**持續性勳章**:激勵參與者持續的參與貢獻。 - 連續參加5次會議 - 連續參加大松3次 - ⏰**限定時間性勳章**:刺激參與者能參加某些活動或在某段時間達成貢獻。 - da0 零週年會議 - 2022 年最高發言成就獎 - 🧗🏼**水平差異化性勳章**:不同級距化的設計,鼓勵資深貢獻者能往下個 Level 去。 - 發言次數 100、200、500、1000 次 - 🌶不容易量化:(中、後期) 1. 分享想法、提出需要幫助、提出想做專案 (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例如使用[emoji💡]投票評估是否是提出問題、想法的人…* - 超能力勳章🚀 2. 專案完成度(To-Do)、使用人數、對於社會的影響力(新聞報導、fork次數…) *例如固定時間舉辦社群大會,對於最近專案的成果、影響力做投票…* - 新聞報導獎🙌🏼 3. 專案小組內的活躍度、貢獻度。(工程師交流橋樑) *可由專案組長自行評估,但須設立檢舉與救濟單位…* - 獨特專案勳章👩🏻‍💻 4. 連帶貢獻的獎勵 5. … #### To-Do - Guidelines for making kudos - 社群成員Kudos呈現 ![Untitled](https://da0.notion.site/image/https%3A%2F%2Fs3-us-west-2.amazonaws.com%2Fsecure.notion-static.com%2F6f2de08f-3aed-4ba6-a658-0e3a3ecd36a2%2FUntitled.png?table=block&id=8d9abd9c-f0bb-4a0a-8a05-4eb29bc652fb&spaceId=239e9182-7720-4035-90c3-dba973277fe9&width=1060) - 英雄榜 #### Kudos遊戲化 [Kudos 投票清單](https://da0.notion.site/1bee2adf3c2544ecad9537c36e953e46?v=bf3b684b21a04796a6519857b35223fd) ### Ricky 發太多會太瑣碎,麻木話 最好能在 Onboarding 揭示好貢獻成長路徑,預示成為成功貢獻者的路徑 ### Terry g0v 不是很社會化有很多資源的地方,有很多徽章不是像其他的可以有什麼特別權力優待(我們沒有資源 回頭來到本質我們主要是 Impact Hub 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加速發揮自己的 不是 focus 在社群上,而是回到個人在貢獻發展累積方向 > Echo: > 劉維人: g0v的孵化器吸引力很重要 孵化器的人跟專案終將是會消失的 但消失了之後依然是g0v > 黃彥霖: 孵化與開放本身 > 完成了什麼 https://aray.g0v.tw/ ### Charlie - 有分門別類的勳章制度,可以加速識別貢獻 - 量化勳章的意義在於,證明曾經在某個專案貢獻 ## 維人&珮杏提案 #### 我們的假設: - 人們參與志願性專案,除了解決事情的成就感以外,主要是想被記得 - 有意義的東西,都能說成故事 - 貢獻主要是讓沒有參與專案的人,更能認識你做了什麼 #### 我們的推論: - 貢獻的主要功能是協助傳唱 - 貢獻很可能必須是敘事元素 - 好用的敘事元素,是你平常就會用來描述的方式 #### 我們的貢獻系統:吟遊詩人系統 如果你看到一個成員做了很酷的事情,或擁有很重要的特性,會讓你想介紹,**你就填類似這樣的句子** 「XXX在OOO專案§§§」 「OOO專案竟然§§§好棒」 同坑或異坑都可以 **如果別人的敘述也讓你想用類似方式介紹,你就在他的句子下面按+1** 是否記名待討論。目前偏好記名。 - 獨一不變的詩句的傳承 #### 貢獻系統的主要效果 以句型協助凝聚共識 讓宣傳與紀錄時有更多關鍵字 讓平常轉述,以及架橋者介紹時,節省認知資源。方便建立人際網絡。 #### 此系統應對惡用&浮濫的機制 實名制 & 語言的語意 #### 此系統應對派閥化的機制 接受派閥化。因為人類是敘事的動物 部落終將合作 #### 子系統應對基礎建設被忽略機制 如果基礎建設是無法套用既有模組的,只能請大家記得講述 --- # 各式雜談觀點發言 ## 豆泥 & 維人 總結四象限 坑內:戰鬥部隊 - 坑內運作邏輯:有領導系統決策機制 坑間橫向交流:部落聯盟 - 坑間 g0v 對外部:眾志成城 - 外宣機制,對外不是需要代幣系統 - 可能可以是外面傳頌的成就感回饋系統 - 機制人員 - 寫故事 (如 Disney - 翻譯 - 畫畫 - 羊皮紙 > 古騰堡 - 手抄聖經 > 印刷聖經 - Ex: - HC: 逐字稿打完有芳名錄 - Cofacts: 每週三坑主打貢獻名單致謝 g0v 內部,可以有代幣系統:大外宣 - 媒體內部有代幣經濟,內部經濟循環,但可以對外募資引入動力 ## 雨蒼 - Echo 關注失敗者經驗比嘗試複製成功者路徑好 ## 王睿麒 反方 我稍微當個反方, 嘿嘿: 1. 成功故事我認為這有倖存者偏差, 沒看到的地方可能是 g0v 95% 系統性的 lose 掉的人 2. 更加質性/客製化/抽象性的描述, 我認為執行成本很高, 現在我們或許能挺得住, 但是否考慮 g0v 人員的流動 核心就是我們是否要以機制解決激勵問題, 還是我們永遠都是case-by-case 呢, 只要藥用機制, 就會存在需要對於某種 success path 的引導 ## Terry 提議題: 如果社群突然暴增,如何應對? RE by 雨蒼: - 一直以來就都有各式 g0v 生態平衡歷程議題: - 之前就有因唐鳳爆紅過,到處 fork 給 HK - 來的人以為可以免費得到工程師,但其實都吸引不到 - 人來來去去,最後來去留下的,知道無常奉獻 Re-Emphasize 宣言: 無人代表 g0v https://hackmd.io/@billy3321/ryOq4liZs 成果被瞟竊議題: 有發生直播長文吵架 ## Anderson Any lessons or worthing copying from gov 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 https://grants.g0v.tw/ RE by Noah: 簡單說,還是不適合合一起做,那邊有些複雜 ## 附件 Meet 會議留言 Root晚上9:00 我打字回覆 黃彥霖晚上9:01 Hihi Noah Yeh晚上9:03 https://g0v.hackmd.io/@da0/main/https%3A%2F%2Fg0v.hackmd.io%2F%40da0%2FryTgKjHHj Noah Yeh晚上9:06 https://g0v.hackmd.io/@da0/ryTgKjHHj 劉維人晚上9:06 話說我們今天才想到自己的提案 來不及列上去 等最後再提出好了? Suki Liu晚上9:09 done 劉維人晚上9:10 看完 Root晚上9:11 大家一起決定 提出來各種貢獻類別 系統用戶 誰都可以提出來 Root晚上9:12 你是指哪個部分? 各自決定 每個人在乎的點不同 所以才要客製化 Root晚上9:13 是 以麗莎白說得對 以個人為單位 黃彥霖晚上9:15 這樣是徽章或POAP的概念嗎? Root晚上9:15 評估者對另一貢獻者採用某種評分策略 得出對評估者本身有意義的結果 Root晚上9:16 而不是全都套用同一評分機制 這就是我講的資本弊端 黃彥霖晚上9:18 Root 是不是不方便開麥? 想聽Root講一遍自己的理論結構~ Noah Yeh晚上9:18 對 root 說他不能開視訊 Charlie H晚上9:18 +1 Root晚上9:19 分數只是參考 也可以搭配投票機制 去審核原始貢獻數據 Root晚上9:21 我有在開發了該原理的系統 當作PoC 近期可能釋出讓大家體驗 有個實體東西出來比較好理解 Root晚上9:22 目的是了解他人經歷 知道誰貢獻了什麼 專案找人推坑比較容易 Root晚上9:24 我的系統提供坑主較容易找貢獻者 讓貢獻者的經歷更容易被看見 比較好信任彼此 Terry Wang晚上9:27 覺得我們做這個專案最重要的事情在於向坑主以及其他參與者呈現他們想要的資訊 Terry Wang晚上9:28 其實資訊處理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以下是我們要做的幾件事情: 1. Analyze 2. Record 3. Summerize 4. Prepare and disclosure the information Root晚上9:32 嗯 同意 Root晚上9:34 這就是「每個人對貢獻定義不同」 黃彥霖晚上9:34 落差草原 Root晚上9:36 一個信任機制 Root晚上9:38 互相搭配 Root晚上9:39 Noah可以再解釋一下本坑 初 中 長期的目標? 劉維人晚上9:40 對 不同子系統很可能彼此連動 Root晚上9:41 引用的機制 Root晚上9:43 Noah Root晚上9:46 要有大家都認同的成就 Root晚上9:48 我是最近加入g0v 這方面我最近可以再分享 g0ver認同 Root晚上9:49 要如何激勵 王睿麒晚上9:53 其實這很有趣, 我以前也是這樣想, 但我的實務經驗是有 POAP 其實並不會覺得我是一份子, 真正覺得會是一份子是他在 g0v 看到一個能連續 suceess/win 的路徑的人才會真的覺得是一份子, 多巴胺系統並不會鼓勵你吃到冰淇淋, 而是獎勵你找到能每天吃到冰淇淋的方式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degen score, degen score 是一個 web3 項目, 他查你的交易和你買賣的defi東西, 評估你到底有多degen(=defi玩家), 這分數大家會share, 原因是你證明你自己是很會玩defi, 而且看到自己和其他 degen 的落差, 還需要努力多少, 而不是你已經玩了多少defi 黃彥霖晚上9:56 英雄 > 代幣 英雄宣傳機器 宣傳機器對內代幣化,對外英雄化 黃彥霖晚上10:07 羊皮紙 > 古騰堡 手抄聖經 > 印刷聖經 劉維人晚上10:09 g0v的孵化器吸引力很重要 孵化器的人跟專案終將是會消失的 但消失了之後依然是g0v 黃彥霖晚上10:10 孵化與開放本身 > 完成了什麼 Terry Wang晚上10:13 https://aray.g0v.tw/ Terry Wang晚上10:14 記錄分數的目的主要在於讓自己在社群內的貢獻能夠被自己以及外界的人所理解,而不是讓自己在社群上往上爬 (那沒有任何意義,同時這個 idea 沒有很 g0v) 黃彥霖晚上10:16 維人可以講荷馬史詩XD 黃彥霖晚上10:17 外面看得懂,裏面很開心 文學:英雄史詩 藝術:內隱語言 政治:政治宣傳 林雨蒼(雨蒼)晚上10:18 https://xkcd.com/927/ Terry Wang晚上10:19 當社群地位在社群中出現,可能會阻礙新參者(比方說某個天才國中生)與資深優秀人才合作的機會,g0v 最浪漫的那種 chemical reaction 就很難發生 林雨蒼(雨蒼)晚上10:22 你可以把Quote印成衣服穿在身上 爽 劉維人晚上10:22 沒錯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直接捨棄了獎勵系統 林雨蒼(雨蒼)晚上10:22 大家都喜歡的就做成衣服 劉維人晚上10:22 我們假設獎勵系統會從外界自己出現 林雨蒼(雨蒼)晚上10:22 賺的錢分潤給發言者(喂 Terry Wang晚上10:22 沒錯! 劉維人晚上10:22 (喂 Terry Wang晚上10:23 \MG/ 劉維人晚上10:24 宣傳機器要敘述並不容易 所以我們先幫他寫句子即可 林雨蒼(雨蒼)晚上10:24 https://www.amazon.co.uk/Types-People-understand-Binary-T-Shirt/dp/B07G9S21LR 像這種衣服 劉維人晚上10:24 喔我超愛10這句話 Terry Wang晚上10:24 有沒有可能讓一個獨立雜誌寫 g0v 各個坑的故事 (我認識幾個) 把故事具象化 Terry Wang晚上10:25 讓大家都看得見 劉維人晚上10:25 歷史中 在戰場跟社運界 被傳唱是極大的激勵效果 Terry Wang晚上10:26 比方說中共歷史課本上的各種二戰故事lol 還有蘇共風格的厚塗插畫 林雨蒼(雨蒼)晚上10:26 繪圖示意圖: https://www.code4japan.org/news/code-for-japan-summit-2017-report Terry Wang晚上10:28 故事是重要的 不然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就不會那麼賣座ㄌ 劉維人晚上10:29 我們未必需要從˙g0v內部給激勵 因為激勵總和有限 外部給的激勵沒有這個限制 林雨蒼(雨蒼)晚上10:29 不過缺點就是這應該最後也是POAP到處飛 不過好玩呀,好像也沒啥關係(?) 黃彥霖晚上10:29 日本人好扯 劉維人晚上10:30 還好 敘事的語意跟POAP不同 Terry Wang晚上10:30 覺得故事是傳遞資訊很好的一個方式 林雨蒼(雨蒼)晚上10:30 我有問到可能有人會畫 劉維人晚上10:32 是 但網絡社運初期就有這種超越時空的魔法連結 而網絡社運初期的特性就是張愛玲的"ㄟ你也在這裡嗎" 黃彥霖晚上10:32 劍與魔法的社運世界觀 Terry 說的其實就是一種史詩 劉維人晚上10:33 巨型是 "XX在OO專案 讓我看到我竟然不是自己一個人" 黃彥霖晚上10:33 Ricky 在da0-learning 專案言之有物,觀點透明清晰,值得看看! 劉維人晚上10:34 >/////< 黃彥霖晚上10:34 >/////< 你晚上10:34 是說現在科技好像可以 人像 + AI 關鍵字 就可以簡單畫圖 XD 黃彥霖晚上10:35 坑內(戰鬥部隊) vs. 坑間(部落聯盟) 對內(眾志成城) vs. 對外(大外宣) 劉維人晚上10:37 大同意 但 妞妞: 故事無所謂成敗 鬼: 希臘最高的藝術成就是悲劇喔 黃彥霖晚上10:37 Ricky: POAP 通膨 失敗的坑,一定超動人 劉維人晚上10:39 妞妞: 一期一會 黃彥霖晚上10:39 我手上有台灣第一個網頁手稿(的圖片)! Root晚上10:39 請發! 還有那個網路協議的圖 劉維人晚上10:40 對!!!!! 明明做了很有意義卻失敗 其實更像徽章(我們稱之為疤痕 對吧) 王睿麒晚上10:40 我稍微當個反方, 嘿嘿: 1. 成功故事我認為這有倖存者偏差, 沒看到的地方可能是 g0v 95% 系統性的 lose 掉的人 2. 更加質性/客製化/抽象性的描述, 我認為執行成本很高, 現在我們或許能挺得住, 但是否考慮 g0v 人員的流動 核心就是我們是否要以機制解決激勵問題, 還是我們永遠都是case-by-case 呢, 只要藥用機制, 就會存在需要對於某種 success path 的引導 黃彥霖晚上10:40 刀疤貓 林雨蒼(雨蒼)晚上10:41 歡迎反方 劉維人晚上10:41 大歡迎~ 黃彥霖晚上10:41 Ricky 寫的非常關鍵 就是質化vs.量化 質化如何永續 量化如何supercharge 彼此之間的tricky問題 劉維人晚上10:42 +1 質化跟量化各有無法解決的缺點 Root晚上10:43 應該是要讓大部分人可以有成功的道路 而不是少部分人的成功 林雨蒼(雨蒼)晚上10:43 同意! 黃彥霖晚上10:43 完全同意! 劉維人晚上10:43 所以最後還是得想每個坑 分別比較重視持續還是supercharge 黃彥霖晚上10:43 hybrid 貢獻吟遊系統 劉維人晚上10:44 每個坑各自不同 而且即使相同坑 不同成員就不同 林雨蒼(雨蒼)晚上10:46 其實我不擔心爆紅耶,我只擔心來太多奇怪的人 Terry Wang晚上10:46 沒錯! 劉維人晚上10:46 喔話說 成員暴增的話 量化的扭曲風險高於質化 林雨蒼(雨蒼)晚上10:46 劣幣會逐良幣 劉維人晚上10:46 暴增的時候 質化問題主要是民粹化 但量化也會有民粹化問題(因為馬太效應) Terry Wang晚上10:47 這個問題就相當於: 「我們準備好向大家開放 g0v 這個桃花源了嗎」 林雨蒼(雨蒼)晚上10:49 https://hackmd.io/@billy3321/ryOq4liZs 劉維人晚上10:50 恩 這種時候反而質化反而比較能抵靠掠奪 當然,我們完全同意倖存者偏誤問題 (直銷因為直接要吸金 所以必須報喜不報優 但即使沒這問題 人類本身就有寶喜不報憂傾向 這需要額外制衡 例如增加過程中的報告 Root晚上10:52 能把今天留言做記錄嗎? 林雨蒼(雨蒼)晚上10:53 旁邊留言請複製貼上記錄共筆XD 劉維人晚上10:55 謝謝大家~~~ Root晚上10:55 你們的收斂會議要錄影公開透明

Import from clipboard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t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has been removed or transferred.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Create a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Sign in via GitHub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日本語

Documents

Tutorials

Book Mode Tutorial

Slide Example

YAML Metadata

Resources

Releases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Versions

Upgrade now

Version named by    

More Less
  • Edit
  • Delete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with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