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製造」簽書會會後繼續聊

Slido遺珠

Q1. 致昕提到,大家都是真相製造鏈的一員,那我們對於這樣的自己,應該如何應對?

回應:

方欣:我覺得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是,保持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不同意見的人,也鼓勵所有人用同樣的態度面對。因為要追正確的資訊追不完,而且也很容易疲倦。但至少在面對不確定真偽的資訊時,能保有一定的邏輯去審視判斷,而非因為與自身同陣營就輕易相信。如果能形成一個心思開放的群體,應該就能減少很多對立與衝突:3(sorry我是第一次寫共筆,不太確定這樣的格式是否OK)

Isabel:加入下列專案或利用下列工具

立蛹:2020報導者年度報告,總編輯李雪莉寫下:「『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是她的信念。」我想身為真相製造鏈的一員,即便位置有上游、下游之分,掌握到的資訊資訊也有所不同,但竭力地找尋證據、追求真相,是我們能做的,接收訊息後也不隨意轉貼,思考後查證再查證,審慎使用自己的發話權。若是發現自己在接收資訊後,情緒有極大的起伏也要特別留意,很有可能自己正落入陷阱中,需即時釐清跳脫。

Q2.「社會溝通」跟「政府帶風向」的差異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條件可以方便判別?

Isabel:這問題++。幾個可以觀察的點:揭露資訊的加工程度?提供多少客觀事實基礎供給公眾判斷和檢視?有沒有未經處理的開放資料可以供查核和分析?

Q3. 現在許多長輩都一直說1450和網軍,好像用資訊科技做社會對話快要成為不可能了⋯⋯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

Q4. 假新聞與新聞自由之間會同時存在衝突點嗎? 身為記者的你,會如何教育大眾去辨別與釐清?

Q5. 假新聞很容易製造分化,但分化製造後互相貼上標籤,比方說1450、4%,好像人們慣性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文章(可能也是演算法導致的),從公投之後,其實越來越懶得去實現這種溝通成本,想問問未來可以怎麼做?

Q6. 對於不閱讀超過三行的人而言,要怎麼讓他們了解錯誤資訊的錯誤之處和正確版本的重要性? 常常被說太難懂,還是繼續相信錯誤的版本。

Q7. 到底「反串」會增加還是降低溝通成本?(這裡指的是諷刺、嘲諷、明顯要讓閱聽眾看出來的說反話行為,並非到反對立場方假裝臥底)

Q8. 我們討論真相 希望影響更多人 但我們還是在社群的框架之下 這個擴散的期待是不是只是在加固同溫層 真的有用嗎?

Q9. 對同溫層來說是「假新聞」或「假資訊」,對異溫層卻可能是投射希望的真實,我發現(想像中的)同溫層內部也經常出現任意貼標籤的行為,將不理解、不認同的劃歸為「假新聞」。請問致昕如何去梳理這些對「真相」的認知差異,或者對你來說所謂的真相真的存在嗎?經過這段漫長的採訪與書寫過程,讓你對社會溝通有什麼不同的想像?

Q10. 剛才說這本書只是一個起點,那致昕對整條路接下來的想像是怎麼樣的呢?

Q11. 最近有時候闢謠的留言或發言,會被流傳假訊息的社群檢舉為違反社群規範而刪除 即使是純粹引述事實而不加評價的發言也會 這種現象怎麼應對比較好?

Q12. 能否分享一下…主導法國選舉事後的訊息爬梳是官方還是民間? 真相曝光後, 對法國的政黨與民眾, 是否有改變大家對假新聞的看待方式? 或政治上的後續影響?

Q13. 在社會中,往往最後攻擊的就是弱勢族群,在網路假訊息的環節世界中,在資訊上越弱勢,反而更容易成為攻擊族群,比方說以近期的疫情來說,其實更容易去撼動社會的成本,想問致昕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Q14. 資訊戰、認知作戰這個詞感覺最近都被弄臭了,定義變得很模糊,甚至研究本身已經變成了募款的一部份(沒有不好,但是可能陷入惡性競爭)。真不知道以後該怎麼健康地討論這個主題,致昕不知道有什麼建議?

Q15. 根據你們的經驗,「利用選擇過的事實陳述」、「利用偷換概念」、「利用帶有偏誤的概念」來誤導受眾,怎麼處理比較有效?

Q16. 如果「資訊操弄」如同武器跟其他技術/產業一樣不具價值判斷,只跟誰使用這樣的技術有關,社會是否仍應該有類似戰爭法這樣的規範/共識,去區分可以進行跟不能進行的行為差異?

Q17. 最近發現查資訊的難度提升,google algorithms 讓正確有用的資訊更難查證,作為一般大眾,平常查證的方法,除了google 還有什麼?

pofeng: 付費取得報導, 我有買 “端傳媒+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合訂優惠) , 也有定期定額捐報導者
aiko:免費的防詐資源其實很多,願意看網頁報導可參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長輩經常用LINE可使用趨勢科技防詐達人

Q18. 被人看見,假新聞的滋生來自病毒式的轉發,在這樣的世代,關鍵字製造,以及真相被密集的製造,以及,真相雖然只有一個,卻有多面向的詮釋法,正面詮釋,反面詮釋,要是知道真相是一件稀有的事,如何讓每個人都有「疫苗」?

Q19. 執政黨常用小編、迷因等方式傳達宣導事項,被質疑卻也可能說「大家都在做」,我們可以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nonumpa: 雖然沒有回答到問題,但幫補充 g0v summit 2020相關的議題,或許可以幫助討論

心得

(歡迎在這裡分享心得)

參考資料:

OCF 2019 PTT Public Opinion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