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MD
    • Sharing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More (Comment, Invitee)
    • Publishing
    •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Invitee
    • No invitee
    • Options
    • Versions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Template
    • Save as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Export
    •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 Gist
    • Import
    •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Menu Sharing Help
Menu
Options
Versions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Export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Gist
Import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Back
Sharing
Sharing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Note Permission
Read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More (Comment, Invitee)
Publishing
More (Comment, Invitee)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Permission
Owners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Invitee
No invitee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Like BookmarkBookmarked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tags: 災情整合平台, Taroko, 太魯閣, 脫軌 --- # 20210406 16:00 太魯閣號事件 運安會記者會逐字稿 :::info ⬆️ 上層:[太魯閣號列車脫軌事故災情整合平台](https://g0v.hackmd.io/@jothon/20210402TarokoCrash/https%3A%2F%2Fg0v.hackmd.io%2F%40jothon%2F20210402TarokoCrash) ::: {%youtube AzIW_i8IuEQ %} ### 運安會主委楊宏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辛苦大家。 我們運安會同仁經過 4 天不眠不休,甚至還有同仁輪值在現場,所以我們有第一線的同仁在蒐證,有後面的 supporting logistics 在後面彙整資料,那我們一直在加班,所以我們覺得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除了我們有專業的調查的能量技術之外,我們也集合了最多的人力,在最短的時間,希望在事故的重建,能夠早一點呈現給我們的社會民眾。 那各位知道,0402 等一下各位看得到,哪一個時間點,9:28:47 我們的太魯閣就停格了,這個是令人傷痛的一刻。我們運安會的同仁,第一個時間大概有 20 幾位就直接到現場去。我們也看到很多在付出的,專業的同仁,所以等一下我會簡短的跟大家致謝,我們看得到什麼東西。 今天各位了解,我們不是在做事實資料的發布。我們是在最短的時間,裡面現在有的資料,精確到 0.1 秒的狀態,讓大家知道發生什麼事、發生的程序怎麼樣。事故發生前,他是什麼狀態,然後發生之後,工程車有點是身首異處,所以工程車的樣態,我們現在有明顯的照片,也可以讓各位來充分了解。 那裡面的照片,各位也可以看得到,我們第八車的司機員,我們面對的第八車的右側,司機員那邊,損害最嚴重,他究竟為什麼損害這麼嚴重,大家可以看出一個端倪。 看出一個端倪,不代表我們已經進入到分析階段,而是我們從可以看得到的 70%、80%,趕快把它呈現出來,讓我們不管是受傷的民眾、罹難的旅客背後的家屬,早一點看得到這整個過程,他的親人遭遇到什麼狀況。 等一下簡報我會先開始,李綱委員是鐵道專任委員,他會跟我交錯、比較詳細的跟各位做說明。 現在開始要進入,事故的整個簡述。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f1a6e8e3c8d132a924cc423083dcc873.png) 這個簡述在上一次初報的時候,最後的 update 在 28 分 47 秒發生的狀態,跟現在這邊給各位看到,在隧道裡面,跟隧道裡面南端第八車、第七車,然後六根七是分離的,各位看得到的資料,都經過我們詳細的工程,把它做同樣的尺度,所以他等於是滿真實、同樣比例的呈現出來,他究竟歪斜多少,因為各位會看得到,我們用 3D Lidar 建制出來 3D 的數位資料,呈現給各位看得就這樣的完整。然後,我們也讓各位了解,工程車被撞,他的貨斗跑到哪裡去、他的視野輔助系統提供了什麼東西、他的引擎跟吊臂分離了,工程車的車頭被擠壓到哪裡去。 所以對我們第一線的調查官來講,鉅細彌遺,這個資料彙整,今天有機會呈現讓各位了解。 我們最後的罹難人數 50 人、受傷 211 人,這邊讓各位知道,第八節車廂是全部脫軌,哪邊是嚴重變形,他的示意圖在這個地方。這等於是前提讓各位看,我們後面會解釋得更詳細,發生事故前是怎麼樣、發生事故後事故的狀態。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994931df03c1e57e0c07283f48a0d309.png) 這邊各位看得到,發生在 48 分 47 秒,我們在 0956 即時接獲通報,他非常急速的來通知到運安會,我們的人員,第一批的 10:30 就到現場,上次我們也跟各位報告,我們的人員有住在花蓮的、有在南方澳的,他們即時就到現場去了。然後呢我們分五梯次,有 20 個人陸續到花蓮現場,我們從樓下的空勤總隊,得到最好的協助跟資源,今天後面也會讓大家知道,運安會的出動,背後是一個行政團隊的往前走。 我想這些照片各位有任何興趣的話,可以在 QA 提出來,不是關鍵的話我可能會跳比較快。 後面請各位看一下我們的調查進度有哪些東西。這一方面比較技術性,我們就請李綱委員接手,後面我會再接進來。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1db1abd55bbfe243a303d79631a624e9.png) ### 李綱委員 就由我來跟大家做調查進度的報告。 這次我們總共出動了,包括鐵道組、公路組、運工組、運安組、那事實上也有包括在地的水路組的組長,在花蓮就地來支援。我們在現場,在不干擾救災的第一時刻的狀況之下,我們跟他們整個救災團隊,包括後面花蓮的地檢署我們來合作,包括我們扣押的一些證物。 我們目前取得的,包括太魯閣 408 號列車的記錄器、行車記錄器也包括各位所熟悉的 TCMS 車輛的、列車行車控制的電腦,主要是因為他有兩節、1 車跟 8 車的駕駛室,我們把 1 車 8 車,在殘骸裡面陸續取得,但有些因為記錄器晶片還是破損,所以有一部分我們還在想辦法修復。今天各位所得到的資料,有一些資料是我們目前所取得、能夠解讀出來的。 包括列車的影像,大家很關心的包括駕駛所在的第八車的儀像,我們都有順利的解讀出來。 還有一個是這個事件的主角之一、就是工程車,他是一個,10 噸多的車輛,他有一個吊臂、那麼車上的記錄器,我們也在殘骸當中,事實上我們是在第三天的時候,在一個很不容易的情況之下,非常微小、他破損所以記錄卡也都彈跳出來,我們只取得其中一片關鍵的,這裡面有記錄滿多的資料、滿完整的,等一下主委會報告那個部分。 我們也在第一時刻,運工組把無人機到場,我們也有手持式的,在隧道、在車廂做 3D 建模。 勘查這邊,我們有路側邊坡、軌道、列車車輛,我們在依邊救災過程,甚至有一些大體被擠壓的情況之下,我們要想辦法配合台鐵把車輛拖出來,那光達 Lidar 掃描,這個部分也是在會內比照航空調查的 SOP 的做法,那包括 360 的攝影建模。甚至到現在,台鐵還有在想辦法把第 7 車廂跟一部分的第 8 車廂還卡在隧道取出,那取出我們還是得在現場做最後一階段的 3D 攝影掃描。 那麼這個證物裡面,我們跟檢方的合作,因為這個證物都有查扣編號紀錄,他是借我們運安會調查使用,包含車上的記錄器、包括現場所取得、甚至是有一部分關鍵證物像吊帶這些固定裝置,跟這些工程車輛有相關的,有一部分是在破碎的第 4 節車廂,我們是昨天才、又有半台在列車上面取得這部分的關鍵證物。這些資料裡面也有包含我們去取得他們這個工程的合約、這個契約,甚至他的維修,他在原廠的維修只有到 2009 年,之後就不是在原廠,這次我們也有在放假期間,我們剛好找到 Hino,情商他們這些有經驗的來協助我們。 監理資料我們也掉出來,還有列車出事之前的兩班的列車的行車紀錄器,我們也取得來做交叉比對,來看工程車什麼時候出現、他的時間點。 另外,行車電報這些資料我們當然都有取得,還有我們做訪談,目前還有一部分的受傷的人在醫院,我們還在訪談。那麼工程車駕駛,我們之後,大家都提到我們都有在做訪談當中。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e312e838684a3abaf6bc0ce0a582fcb1.png) 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無人機在第一時間到場做空照的建模作業,那這個就是,記者可能都清楚,這邊有一個斜坡,那這個地方是一個疑似,這邊的邊坡可以看到植被已經被破壞,那麼其實我們可以從取得的現有資料,知道他這個車子,等一下會知道他翻滾下來的角度,等一下都會補充說明。 在這個現場我們還做了滿多殘骸的位置標地,來做事故的重建跟模擬分析。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a670fe47833cc3aed84fb27903b2dee4.png) 這個是在整個隧道裡面,可以看到說第七車的車尾,這個是第七車車尾,這是第六車的車頭,所以他們其實斷裂了,所以有一段的距離。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ded250b5d632924d8e49b9f113d3ecd6.png) 那麼調查的初步發現,目前我們找到跟她同一型號的,同款的工程車,這個不是事故車輛,是跟他同款,他上面有個吊臂。這個車子他們的煞車其實都有改裝過,我們是根據訪談 Hino 原廠技師,他包括手煞車都是經過改裝。 那麼這是我們從這個他之前在監理單位這邊,做這些每年的檢測,我們會看到一些資料,我們也同步取得。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eefe167113fb78adda8ac38373ce3bcd.png) 接下來是有關於取得的最新進展,我們同時也去想辦法找到,到底這一部出事、肇事的可能在,在工程車他進出現場的時間點,那麼我們在這個路段,大家如果熟悉,它是由北往南跑,出事意外地點,入口是從這邊,由南往北開,這邊有個斜坡下去。所以出事地方其實是在右半邊。 右半邊是面向太平洋,鐵軌是在這個坡度的下方。 我們去調了蘇花公路上面,剛好也有找到影像,記錄器,我們透過公總這邊有找到。我們看到這個工程車是在 4/2 早上 8:49:59 左右進入工地,他的車上載了很多輪胎。各位如果有在現場看到說,現場的邊坡有放了很多廢棄輪胎,事實上他當天早上是載了很多輪胎進入現場。 目前所解讀,看到工程車的資料,顯示其實在現場不只一輛車子在作業當中,工程車、這輛有吊臂的,是其中一部。當天並不是完全沒有其他人員跟車輛的狀態。 那麼在 9:20 ~ 25 的時候,我們就看到其他車輛往工程車前進,這是我們影像所截取看到。 大家比較關心在這,9:28:50 ~ 9:29,可以看到這邊有很明顯的煙塵,這個下面就是鐵軌,我們大清水隧道那邊鐵軌,可以看到這整個煙塵浮上來,那個就是列車已經撞擊到工程車之後。不單是這個影像我們會看到,事實上在我們列車上取得的影像也會看到有這樣子狀況。在工程車上也有資料可以做交叉比對,主要我們是想做時間同步,因為不同相機不同時間。 那麼在 9:33:16 左右,會看到這個車輛,我們看到事故之後,這是因為這個螢幕看不清楚, 我們看到現場、剛好這支攝影機拍到這個現場,還有其他車輛在移動當中,除了被撞的工程車,另外還有其他的車輛在移動,甚至裡面還有停放摩托車,還有吊車,剛才有提到。 所以這張就由主委來跟大家說明。 ### 運安會主委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c11b6bfd2277a065e7dac07ef04871c3.png) 這張影片,我相信大家都會很感興趣,因為他幫我們解答了之前我們覺得很疑惑的事情。 剛剛李綱委員讓各位看到,我們擷取了哪些記錄器,另外的影片、上面的影片是公總即時的跟我們合作,找到一些關鍵的事證。這些影片,讓我們在同步之後,我們也會告訴各位,這不工程車滑到鐵軌上的時候,離我們太魯閣號碰到他還有多久,其實就是一分多鐘,我們粗估。所以跟各位報告的一分多鐘,就是接近,但是我們還要有更精確的資料把它還原到秒,我相信這才是我們在運安會的基本態度。 這上面告訴各位什麼事情?各位看到黃色的就是我們的工程車。第一時間工程車的位子在這邊。 我們給各位看得這個圖片雖然是示意圖,但我們已經把他標定到該有的精度,所以你看得到他的位子、他的方位,這是經過我們校準過的。 第一個時間點,他在坡頂靠近輪胎的區域,旁邊各位看得到有一個怪手在作業,這個是我們很明確驗證的資料。 再來這個工程車就往下開,這邊還記得這邊是不是有一個工人的鐵棚,你會看到鐵棚,所以他彎過這個鐵棚之後, 這個工程車,各位可以看得到,他的角度有點偏,他偏的結果代表他卡到樹叢,工程車卡到樹叢。這個 1、2 是我們精確掌握到的角度、位置。 那抱歉 3 剛好沒有那個資料,可是 3 到 4,結果他會滑到鐵軌上面,先前有跟各位同仁報告過,滑下去的工程車,他的車頭正對著和仁隧道的出口,所以他跟後面的太魯閣其實是 head-on,頭對頭的、向著前面的,後面的照片有。 所以從 2 到 5 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到發生什麼事,他就從這個地方,因為這邊有滑落的邊坡,那個留下來的光禿禿的位置非常清楚。當然我們這邊還有採集到其他證物可以印證是沒有錯的。 他滑下來停留在這個位子,總共離太魯閣衝上他的上面,有一分多鐘。 我們只能把數據呈現給大家來了解,至於為什麼,那個是後面分析的事。 所以這一張圖,各位大家有疑問的話,我們 Q&A 一定會給各位做適當的回應。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796fd4d56be06babb42e1ec8317816e0.png) 這一張圖我覺得這個資料說明了很多事情,特別重要的我們去看緊急煞車,他的時間點 092844,我們太魯閣的司機跟他的助理司機員,在 092844 出現了,從 TCMS 出現了一個 fault call (音),然後 092844 代表他一出仁和隧道,就發現的間隔,所以這個我們還要後續去對照。 接下來各位看得到,45 46 47 停格了,但這邊都是緊軔的,所以他用手動全煞車,去處理現在太魯閣往前走的狀態。 另外各位可以去看 125 出仁和隧道,允許的速度是 130,所以我們的列車都按規定行使。 這邊的數據還跟各位報告,這個是代表才剛開始煞車?不是。這個叫 fault call(音),ATP 開始產生錯誤訊號,這代表有些系統壞掉了,他開始有一些系統壞掉了,他代表他前面已經開始產生煞車,所以這個不是煞車的開始點,千萬各位不要把他解釋,我們的司機員去煞車只有 28:44~47,no! Before that. 這個是我們從系統的了解,可以跟各位報告的部分。 那我們會繼續更精確的解讀,我們正在做這些事情,因為這個 TCM 系統,是由日立 Hitachi 原廠提供的,他現在提供出來的軟體比較粗略的,我們正在要更進階版的軟體,所以到時候我們整個調查事故的事實資料的時候,下次再呈現的話會更完整。所以今天因為大家非常關切,我們就不等到那些精確的都通通出來,馬上先呈現出來。 這個數字大家可以先參考,等一下的 PDF 檔,這些東西都會在各位的手裡面。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d6510831d36c847b657261c854f21008.png) 那我們把剛剛的整個做動情況,允許的速度是 130,在新和平隧道車速多少、最末筆車速變 121,他的確有煞,但就是不足以讓他煞停,還有到 121。所以那個做動,老實講整個太魯閣號他還沒有辦法再幾秒之內降速到足以減少傷害。但是可以看得到,司機員做了哪些必要的事情,而且他確實有去維護、嘗試著最大的努力,希望這個列車不會有後續的災難,但是很不幸。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dd8c81e86b8c452deb70357c94c41a65.png) 我們再往後面看,這整個列車 8 列,他的總重量有 358 噸,我們換算過了、把多少旅客通通算進去了,工程車大概 7.5 噸,也就是說工程車的重量相對於 8 節的太魯閣,只有 2%。所以今天我們 60kg 來講的話,2% = 1.2 KG,所以你就很容易有個感覺,今天路上有一個障礙物 1.2 KG,你去踢他,他是不是就,很有可能你就把他踢開而已,這邊讓各位開始去理解到,這個隧道究竟對這次嚴重事故,他發生了重大的影響,至於多重大,他的次序,我們後面的分析會一件一件 present 出來,今天是讓大家了解面貌,但還沒有辦法到非常非常的完整。 這邊有影片,請各位看一下第 8 車 CCTV ,從和仁隧道裡面出來,各位來看一下司機員看到什麼。 就是工程車停留在那個地方。所以那個剎那,就是我們太魯閣號停格的時候。 這張圖特別給大家看,左邊在隧道口,北隧道口的左邊,他被摩擦、被剝落了一大片,相對於右邊他是保持完整的,這樣很容易了解到,在這個事故的次序上,我們的太魯閣撞到工程車這個障礙物之後,他出軌,工程車等一下看到他的狀態,他的底盤、車頭、引擎、吊臂整個分離了。也就是說,除了底盤之外,其他的東西是被我們第 8 節車廂衝撞、帶著往前走,他走到什麼地方,後面會有影片給各位看。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57931bb3a81c8de3c9ba88940781c45f.png) 工程車具體的照片已經放大的,各位看得到這個工程的吊臂他是向後的,那工程車的頭,白色的部分,是向前的。那前面捲了一堆灌木跟草,所以這個是最真實的狀態,在軌道上面呈現最真實的狀態。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4d661a1a65282f88f4ff122b849477be.png) 我們再往後面看一下,我們從具體的環境,就看得到這個斜坡在什麼地方,我們工程車稍微偏了 10 度、10 幾度的位子,他的白色部分就車頭,而且是向上,對著我們這邊何仁隧道的出口,所以這樣大家就很清楚整個環境是怎麼樣一個狀態。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449d35ecf0ebfd47eb618bb5d6e55900.png) 我們後面再來看一下,各位可以看得到 1,列車駛出仁和隧道出口,各位有看到那個影片,從黑的然後變成是白色曝光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bbbc5fe11e38d967485367e51795dee3.png) 然後 2 的部分是開始緊軔紀錄出現,我這邊可以把對應的照片給各位看。在這個時間點,43.6,我們的司機員是不是可以看得到工程車,這個是我們關注的。43.6 有沒有看得到,因為撞到的時候、到他停格是 44.7,當然不代表 43.6 的時候還沒有煞車,我剛剛也解釋過了。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99645e833727b0f45bfb9a255f2e3dd0.png) 我們再看下一個事情,列車撞擊工程車在 45.5,我們做事故重建是一點一點往前推,他對應的照片就是從第八車 CCTV 撞到的瞬間,他的時間大家可以看得到的,我們把他截圖下來的狀態,就會很清楚。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5b5c7ea6adca26398b143a87d9f921c0.png) 他撞到清水隧道北口,撞到的狀態,他已經傾斜了有沒有,我 CCTV 因為我第八車傾斜了,所以拍出來的照片就顯示他傾斜了。傾斜多少度,我們工程單位正在做數位化把它還原。 所以各位就很清楚看得到, 1 時間點、2 時間點、3 時間點、4 時間點。這個大概都只有精確到 0.1 秒,我們後續會做到 0.01 秒精度出來。 這個李綱委員可能會補充,你要補充嗎? ### 李綱委員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bc19d807282d0bd6855ab58219c4f7b1.png) 因為事實上我們把我們現在所能讀到的 TCMS fault call (音) 的資料,剛剛主委有提到,這個是他有所謂的 faulty condition,有一些系統有問題,那這個資料是我們目前讀得到。 那這邊可以看到說,當下有緊急在煞車,有 Air break 的,還有例如說,他有一些門自動有開啟的做動,還有 VCB 是屬於真空的系統,這跟我們的電纜,因為我們前面的表有顯示,等下記者會拿到,電纜有被拉扯到,就造成說有這些 fault call 可以被讀到,但現在我們還沒有原廠給我們更完整的解讀,讓我們知道說到底在什麼時間點,司機做了哪些控制命令,這個還有待原廠提供更完整解讀軟體,這個部分只是在補充說,如果各位記者拿到資料,可以看到說當下可以配合這個螢幕做顯示,可以交叉比對一下系統的狀態是什麼。 ### 運安會主委 好,謝謝我們李綱委員。 那既然李綱委員跟各位提到 TCMS,等到我們事實資料報告出來的時候,各位可以期待我們完整的東西會像普悠瑪一樣,他有 ? ? ,然後會把司機員上面儀表板的料,全部呈現在上面。也就是說在哪一個時間點,司機員的儀表板怎麼呈現,出現什麼,這個問題就會很詳細地呈現在大家的。所以你可以當外面的第三者,也可以把自己當成司機員,這個還原是多重的、多面向的。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1bc8c633581406218dd8576dedb5109a.png) 那這個已經看到到第四,接下來我們給各位看,他衝撞到,我們這邊要讓各位看一下,衝撞之後整個狀態是什麼。 這個第 8 車已經到清水隧道的裡面,這邊也讓各位看得到,他離南口還有 1783 米,還滿遠的,那他從北口開始算 320 公尺,也就是說他撞到北口的隧道口,繼續往前,可能搖擺、可能左邊撞右邊撞,最後經過 320 公尺,全部停下來。 所以有部分的列車還在外頭,這個時候我們的工程車,這個是工程車的照片,他的車體被撞,在南口靠右側,這個照片很容易顯現出來,那我們在這邊表示的相對的示意圖在這裡,距離他被撞了之後,距離隧道口 10 公尺,那原來他的位子呢,距離大概 40 幾公尺,所以他被往前一撞,往前大概推了 30 幾米、身首異處,被推成好幾塊。那我們也讓各位看得到,在北口西側,會看得到吊臂,所以我們的調查人員,會把這些東西詳實地記錄出來,不只他的位置、他的照片、他的狀態,那這邊讓各位看得到,工程車的車頭他的位置在第四車的西側,他已經是一團廢墟。那這邊特別給大家看,從第八車的前面拍下來,我們的第八車司機員所在的位子,他受到損害的狀況,的確有半個車頭以上都被削掉。所以這樣的話,會讓大家更完整的看到事故發生後的狀態。 所以這邊我們重建的資料等於跟各位做了 1 2 3 4 這樣子的,依照時間次序,裡面的工程資料有什麼,讓各位去了解。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8e16494dfd5a4a553811affcca750609.png) 那在這個時間點,我請李綱委員跟我代表會裡面,跟我們太魯閣上面罹難的家屬,還有旅客,我們致上最沈痛的敬輓。 我們希望這些罹難的家屬,rest in peace。因為這個時間點,太魯閣的列車,很不幸的停格了。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9bdf056eded2cbd92c358c5f278c9fe3.png) 那最後,我要在我們的同仁,在第一線的同仁,讓大家知道他們在前面第一線工作的時候,有哪些背後的 logistic 支援的單位。這是我們同仁,我們都有很明顯的背心,可以看得到在現場怎麼作業。 我們同仁能夠即時的到事故現場,我們大部分的同仁,20 位都是搭空勤的直昇機,各位知道空勤直升機總部就是在我們樓下騎樓,所以我這邊要高度的向空勤總部致謝,當我們的飛機在南口降落下來之後,還有一段距離,可能有 10 幾分鐘的車程,我們的執行長他也特別安排空軍的車輛,來載運我們的人員,另外我們工路組的組長,仁松曾組長、還有鐵道組的林組長林沛達,他們幾位分別會跟公路總局協同作業,然後鐵道組的會跟台鐵,一起把重要的數據、他們有的軟體,大家都是不分你我,所以剛剛呈現出來的東西,藉這個機會跟大家報告,背後都是有很多的行政團隊所努力才能呈現出來的。 那我們也看到,令人敬佩的醫療團隊,他伴著我們的團隊,進進出出殘骸,我們的團隊也忍著那樣的燠熱的天氣,還有面對很多的屍塊,大家都忍著淚水,來希望把安全的問題能夠即時的找得到。我們對警消也高度的敬意,他們表現出來的專業,還有慈濟,撫慰人心的,我們的團隊,也都深深的感受到。 我們李綱委員還有補充,因為李綱委員到第一線去。 ### 李綱委員 這邊小補充,因為我們救災,同時又要做事故調查,其實是在很混亂的情況,所以我們工作同仁在現場都很辛苦,甚至做到半夜兩三點、晚上沒飯吃,這邊有秀慈濟,是因為我們同仁跟我們講說,還好慈濟有給他們便當,不然他們其實是沒飯吃。還有包括像,夜間工作很漆黑,這邊需要大型的探照燈,頭一兩天是新北市的搜救總隊,後來他們撤離,就換花蓮的搜救總隊,我們也情商他們,感謝工務組組長,前面兩晚都帶隊跟他們奮戰到兩三點,然後清晨六點多就開始,配合台鐵拖救車子的作業,所以我只是稍微補充,要完成這樣的事情,其實是非常多單位在同心協力。 ### 運安會主委 好,我們馬上要進入 Q&A。 > 以上大致聽打到 45:40 ([民視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IW_i8IuEQ)時間軸) > 後續 QA 請有志之士接手 [name=mrorz]

Import from clipboard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t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has been removed or transferred.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Create a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Sign in via GitHub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日本語

Documents

Tutorials

Book Mode Tutorial

Slide Example

YAML Metadata

Resources

Releases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Versions

Upgrade now

Version named by    

More Less
  • Edit
  • Delete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with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