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MD
    • Sharing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More (Comment, Invitee)
    • Publishing
    •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Invitee
    • No invitee
    • Options
    • Versions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Template
    • Save as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Export
    •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 Gist
    • Import
    •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Menu Sharing Help
Menu
Options
Versions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Export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Gist
Import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Back
Sharing
Sharing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Note Permission
Read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More (Comment, Invitee)
Publishing
More (Comment, Invitee)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Permission
Owners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Invitee
No invitee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Like BookmarkBookmarked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柯文哲的教育處方箋 改變國家就要改變教育,柯文哲總統參選人為台灣教育開出處方箋,希望推動「13年一貫」,並減輕師生壓力。在928教師節這一天,我們也期許照亮教育環境進步的方向,讓師生都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教育對學生而言,本應是自我實現的途徑,然而當今教育現況卻是「講求多元,但讓學生超級混亂」,政府只談願景、沒有方法,好比2030雙語國家政策,師資和教材跟不上,更遑論推行,還有種種大撒幣政策,全為選票考量,治標不治本。 根據調查,全台灣有3成中小學教師感到不快樂,原因正是教育體系整體失靈,教師疲於應付108課綱,還要達成各項政策KPI,學習歷程檔案也變為軍備競賽,令教師與學生同樣壓力破表。這些困境已經成為國家危機,需要徹頭徹尾的改變。 政府決策理當與時俱進、對症下藥,柯文哲誓言全面改善台灣的教育,提出以下主張: ➊ 13年一貫(5歲開始),延長義務教育 ➋大學入學化繁為簡,簡化學習歷程 ➌分科考試,納考國英數 ➍學生減壓,不再一試定江山 ➎雙語師資,公費培育 ➏雙語教材,免費提供 ➐關注弱勢,教育平權 ➑智慧教育,提升學習效率 ➒午餐專法,營養滿分 ➓高教改革,公開透明 台灣的未來、產業的升級,原動力就是教育,柯文哲針對義務教育、雙語教育、師資培育、智慧教育、營養午餐、高教改革,認真且務實提出解方,期盼減輕師生負擔,讓學生快樂學習、充實成長!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24e4c52a03dccc1edbbfd1a382077d87.jpg) ## 13年一貫,延長義務教育、簡化學習歷程 柯文哲主張「教育平權、13年一貫」,義務教育從5歲幼兒園開始,一路延伸到高中職。 幼兒園方面,政府將負擔公立、非營利、準公幼費用,私立幼兒園則補貼差額。高中職部分,則將修正《教育基本法》、《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並將偏鄉、澎湖及金馬地區列入優先試辦區域,預計2030年推行至全國。 現行108課綱產生許多亂象,「修課紀錄」與每學年至多6件的「學習成果」、10件「多元表現」,讓學生與家長都高喊吃不消。 柯文哲提出取消上傳修課紀錄、下修每學年需要上傳的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至多」件數到3件與5件,更把上傳時間從現在的3年,改為高一下學期至高三上學期2年,藉此減輕學生負擔。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5c9b6d234744a29d2d09d3a10322fd8e.jpg) ## 分科考試納考國英數,不再一試定江山 現行高中升大學分為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大學分發等3種管道,其中部分大學分發的「分科測驗」會直接採用學測國文、英文成績,形同一試定江山,無形中增加考生壓力。 柯文哲主張,自2026年起分科測驗應納考國文、英文,讓學測考試失常的學生還有第二次機會。此外,大學端也要落實參採學習歷程,避免各校在採認上出現差異。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c68fba74d75317e05a660cf3e3e58ffd.jpg) ## 雙語師資公費培育,雙語教材免費提供 台灣要與世界接軌,雙語教育不可或缺,但這項政策並非一蹴可幾,也絕非喊口號就能實踐,師資是其中成功關鍵,我們必須先務實面對台灣雙語師資不足的問題。 柯文哲主張,透過多元管道培育雙語師資、現職教師培育轉任雙語教師、政策引導各大學培育雙語師資人才等多管齊下,補足師資不足問題。 柯文哲也提出全面免費提供國中小數位及實體雙語教材,並推展高中職國際文憑及學分課程,不僅弭平偏鄉資源落差,也能增加學生主動學習意願,加速雙語國家發展。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ffe28ed8b015a0276fca91aefbe7396b.jpg) ## 關注弱勢、智慧教育,提升學習效率 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就強力支持推展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方案,如今他要將台北經驗,帶到全國實現。 柯文哲主張成立「早期療育委員會」,整合教育、社政及衛生機關等人力資源,及早介入身心障礙嬰幼兒的治療、輔導與教育。此外,每8位學生就配置1位護理師或呼吸治療師,以利完整照顧身心障礙學生。 教育是弱勢翻身的最後機會,我們不能讓沒有辦法使用網路的人,在教育上失去競爭力,因此柯文哲提出「AI智慧校園」的概念,補助中小學「一師一載具」、「一生一平板」。 有鑒於AI人工智慧的迅速崛起,柯文哲認為,必須在國中小課程中將程式設計列為「必修第三語言」,同時推動AI人才培育計畫,為未來預先做準備。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5d6c8ab1ef89cbfea8d0e20585c3c283.jpg) ## 午餐專法,營養滿分 營養午餐是國中小學生的共同回憶,事關學生健康,柯文哲主張制定「營養午餐專法」,確保午餐品質,更要明確規範營養午餐的價格級距和補助經費來源。 透過每週至少補助學生午餐有機蔬菜或有機米2次,還能推動「契作」,帶動台灣農業升級。 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經濟或社會弱勢學生,將每餐補助提高至75元,吃得更好、負擔更小。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d410a4ea25ea549593de1df5536e72a6.jpg) ## 高教改革,公開透明 香港有4所大學名列世界百大、新加坡2所,然而台灣卻沒有任何一所大學進入百大,究其原因,在於台灣對高等教育投入的經費,僅佔國內GDP的0.39%,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少了不少。 「台灣高等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要把教育當作產業升級很重要的前置工作。」柯文哲主張高教經費應該上調至1%,並為教師加薪,此外,在少子化的現在,應務實面對學校退場的問題,除了資訊公開透明,更要輔導私校合理轉型。 ## 記者會影片與逐字稿 {%youtube Vj9TV3J47i8 %} 好 現在時間是10點鐘 感謝大家今天來參與我們的教育政策 發表會 那謝謝各位媒體朋友的與會 以及線上收看 直播的好朋友們 今天一起來跟我們討論 整個教育界遇到現在的現狀 以及我們的 柯文哲總統候選人會提出他的教育解方 那當然大家也知道 在108年課綱改完 之後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 學生碰到的問題 是 很多人都在討論的 那也包含是 像是 學習歷程檔案變成軍備競賽 那很有錢的人可以把家庭的資源都投入 但是卻造成的是 出現了階級的差異 再來是說 為了要讓學生 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 跟反而會讓這個現狀 出現強者更強 弱者更弱 號稱是開放多元 但其實現在很多時候都有 標準答案才可以得分 那 所以這個是不是也是出現了困境呢 今天我們邀請了現場非常多的專家 以及教授們 還有我們的柯文哲主席 一起來跟大家探討我剛剛所說的現狀 以及我們要提出的解方 首先是容我來 先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與會來賓 那我們的 來賓當我唱名的時候 麻煩幫我們跟前方 的媒體朋友打聲招呼 首先我們邀請的是 臺北市教育會榮譽理事長葉青芪 葉理事長 理事長好 好 接下來是我們的 臺北市高中家長聯合會監事長莊孟峰 監事長好 再來是我們的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 同業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 理事長好 再來是我們的臺北市立大學 名譽教授劉春榮 教授好 以及我們的南華高中董事長何焱銘 董事長好 再來是我們的前台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 也是我們的顧問 局長好 再來是我們的民眾黨立法委員張其祿 張委員好 接下來是我們的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 主席好 好 在這個記者會一開始 我們先來邀請 我們的貴賓 能夠先來針對我們的這個現行 的教育體制 以及我們可以從家長教師 的層面來觀察 那我們是不是先有請我們的 臺北市教育會榮譽理事長 葉青芪 葉理事長 能夠為我們簡短地來做發言 有請 各位現場線上的貴賓以及各位 記者 媒體 先生 小姐 大家 早安 大家應該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吧 今天是教師節 那教師節為什麼我會請假來到這邊 因為我是一個教育現場的一個觀察者 我對於臺灣的教育我還是有期待的 大家記不記得在前一陣子在七月初的時候 在韓國有了有一個叫做學校 老師在學校輕生的這個問題 那依我的觀察這個風氣在臺灣也在慢慢的發酵 發酵當中 推動兒少權利 的提升是普世價值 我完全的支持 但是目前的實施方式 我是覺得有意見的 政府不能只用宣示方式 只負責當好人 把問題 丟給教育現場的老師跟家長 來做一個處理 請問大家 你們知道 師對生的管教 跟師對生的霸凌 差異在哪裡嗎 這件事真的是會動搖教育現場的 以剛剛韓國的事件為例 他們的國會 在這 短時間內 馬上去做一個修法 他裡面有提到 據媒體報導 叫做 不得將教師的正當生活指導 視為兒童扶植法第17條的規定 裡面的身體心理虐待行為 同時也提到 家長也負有對孩子 生活指導的 義務 所以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要好 老師絕對不能少 這件事情我對柯P是有期待的 為什麼呢 我拿三年前的疫情 在台北市發生為例 我在柯P身上看到的是 政府資訊公開透明 第二個 行政的執行力 還有第三個 對未來的擘劃 大家常常會說台北市是一個天龍國 但是天龍國所多出來的每一份資源 都是家長的期待 也是我們的優秀的議員在監督的一個部分 那以酷課雲那個疫情中的線上來講 台北市創造出了一個酷課雲的平台 那這個平台呢 除了台北市在用 我們也把它分享出去 到其他各個縣市 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15個縣市 甚至還有海外的學校 這在在的顯示就是 我們除了自己好 還要把我們好的經驗 分享給 其他的縣市 我也期待 柯P 能夠 將台北市的經驗 讓他自己能夠跟上一層樓 能夠分享到 台灣 其他的各縣市 謝謝 感謝 謝謝我們的葉青芪理事長 他特別提出的是 今天剛好是教師節 這個對於師資上面的培育 以及從台北出發 這樣子的經驗分享 謝謝理事長 接下來我們是不是邀請我們的 台北市高中家長聯合會監事長莊孟峯 莊監事長 來也幫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有請 各位貴賓 還有各位現場的媒體朋友 大家好 我是高中聯合會的監事長莊孟峯 那過去 其實現在來講就是 經歷過過去 這個8年的臺北市教育的改革的力量 一直到今年教育局新的 團隊進來 那我真的是非常肯定 過去我們臺北市教育在給學生 給教師 給 教師 家長很多很多的 新的不一樣的感覺 那我也參與在 其中也6年的時間 看到 臺北很多地方 從校園的硬體到 軟體 都一直的在進步 那過去 因為也一直擔任會長的職務 所以一直都跟教育局是相當密切的合作 關係 那也 有感受到 剛剛我們 青芪理事長 說到就是 除了有硬體軟體之外 那教師的資源 的分配 跟家長孩子的擔憂 是不是 能夠用臺北的經驗 讓整個 國家都能夠更往前邁進 我想 這邁進一定是對我們百姓是最好的事情 那我只能說過去真的臺北市的進步 家長是最直接有感受到的 其實我自己以前就曾經在 柯市長任內的時候 我們有一個酷課雲的 會議 我就已經有提到 其實酷課雲 這個東西 其實他是一個國家應該去推動 的東西 他應該是要用國家的資源去做 的事情 但是我們臺北市居然用臺北市的錢 去做了一個酷課雲的事情 然後在疫情之間 能夠讓很多的縣市 藉由我們的酷課雲 然後去得到很多教學的資源 那其實 等於說臺北市一直在做一個國家 應該做的 一個最前面的 領頭羊 那後面怎麼樣去 跟隨 怎麼去改變創新 我想是我期待的 就今天是教師節 要祝福教師節快樂 謝謝大家 好 謝謝我們的莊副監事長 尤其現在是這個臺北市 應該是首善之區 我們應該要從臺北市的經驗 要帶往全臺灣 那當然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 柯文哲主席今天就非常負責任的要提出 我們的教育的政策 大家可以看到像我們的 這個PPT上面 用比較一個比較可愛的方式 用這個 壽司師傅柯P上菜有13年一貫的政策 那什麼叫做13年一貫呢 接下來我們是不是 就邀請我們的柯文哲主席 來針對他的 這個教育政策進行說明 我們有請柯主席 麥克風 好 今天的主題13年一貫 目前我們國民義務教育是一到 是九年 所以向下一年 向上三年 加起來就13年 下一張 這目前我們教育的情況 我們要講多元 但系統混亂 表現在哪裡 入學 表面上是很多元 多元入學 可是搞到家長學生都非常混亂 然後只講願景沒有路徑 哪一個你知道 2030雙語國家 設定一個目標 阿可是你師資也沒有準備 教材也沒有準備 阿這喊口號 再來齁 只會撒幣 治標不治本 最典型就這一次這個 私立大學學生一年補助3萬5千塊 當然這個政策一定可以增加選票 這我也知道 問題是齁 如果未來十年我們有 40 家大學要倒閉 請問每個私立大學學生給他3萬5千塊 會改變這些大學倒閉的命運嗎 不會嘛 好 阿所以 這個就純粹 就是說 他沒有在解決問題 他只是 純粹用選票考量 好 那我們來講講看 我們對教育 不管在未來四年或未來八年 我們的建議 當然出菜嘛 十道菜 這個我們一樣一樣來說明 第一個是這樣啦 我們目前義務教育是 從國小 國中 國小到高中 9年 6+3 9年 其實我們現在幼稚園 坦白講我們去做研究 5歲就有去念幼稚園的 大概在95%的上下 所以坦白講跟100%的也沒有差太多 所以我們就主張說 既然95%的都已經去上幼稚園了 5歲的學生 那2、3、4就比較低 那這個要改成100%的不太困難 另外一個是我們國中畢業有升學 不管是高中還是高職 大概在台北市是98% 所以老實講這也跟100%差沒有很多 所以事實上我們往下一年往上三年 跟目前的現況並沒有差太多 只是把法制化以後 增加一點經費就可以解決 那一樣啦 這個 有些法令還是要修改的 教育基本法 國民教育法跟強迫入學條例等等 那我們的態度是這樣 我們那個 我們在往上延伸是寫準 準的意思就是說 學費免啦 但是還沒有到強迫入學的程度 所以我們把它叫做準義務法 如果是幼稚園的話 這個我們就主張是強迫入學 這個叫義務教育 其實算起來 目前在以台北市為例 我們幼稚園分四種 公立的 非營利 準公共化 還有私立的 其實目前在各方面本來有的補助 扣掉以後 大概現在念公立幼稚園每個月還要再多加一千塊 如果是念非營利兩千 準公幼三千 那我們這個念私立學校 以前是13660 後來改成25000 大概一年補助五萬塊 現在算起來 如果把這些本來家長要負擔的 全部改由國家來支出 大概一年增加15億 所以坦白講 要增加一年的義務教育 沒有想像那麼困難 因為本來就補助相當多 現在只是說把這個家長要負擔的 再全部由國家來負擔 我還是主張革命分階段 如果要實施這個13年義務教育 當然要先立法 我想公式應該沒問題 公式大概是簡單 剩下就是立法處理 然後幼稚園會比高中容易 所以幼稚園先做 一樣啦 我每次說 這個不管做什麼事情還是要試辦 所以這種離島 發動比較容易 先做做看 因為也是這樣啦 我們要優先支援那個比較 比較偏鄉地區的 所以離島啦 發動先作 那最後再全面推廣 再關於這個108課綱 這個多元入學的問題 坦白講 本來的想法是說 讓這個學生不要太累 不過搞到最後是學生更累 那天一大堆報表 這跟我在醫院的經驗一樣 那評鑑你知道 我發現評鑑越多 我們都花很多時間在做報表 反正沒有時間照顧病人 所以同樣的 我們也是主張 目前這種多元入學 有些要改的 第一 修課紀錄不用再輸了 他有本事考上 考試成績好 你管他怎麼修課 所以這個就不用了 然後這個學習成果本來是每學年上傳至多六件 現在改成至多三件 上傳時間三年改成兩年就夠了 因為高一上去搞不清楚狀況就不用了 所以從高一下到三上 反正三下很多都已經在考試了 他也不用再去準備 所以就從三年變兩年 然後這個多元表現的上傳件數 本來是每學年至多十件 改成五件 我倒認為是這樣啦 如果你需要時間去認識一個人 一年五件大概也夠了 反正兩年加起來也十件 讓我們知道說這個學生在多元表現如何 所以我們是主張降低學生的負擔 那 這課綱是這樣啦 實施以後 大概很多問題啦 其實抱怨還蠻多的啦 你看看 認為師資遇到困境87% 認為這個學習歷程檔案有困難的 92% 認為政府配套不足的82% 然後認為這個108課綱實施有困難的82% 所以是這樣啦 應該是在如果有機會當選 第一步應該是把教育現場人全部找來 不管是家長啦 老師啦 校長 對108課綱有不滿的全部列出來 因為大家都不滿嘛 但是還要很詳細說哪些地方不滿 然後再把他分門別類再去做解決 所以顯然108課綱上線兩年以後 應該要改的地方還很多 那這個是目前升大學的狀況 繁星入學校排名加學測 再來是個人申請學測加甄試還有學習歷程 最後就是比賽考試直接看分數 目前有三個入學的方法 問題在這裡大學分發 你是先考一個學科能力測驗學測 結果那個國文英文那個分數 在下一次的這個分科測驗 他沒有另外再考 他就直接用 這就很奇怪 我們不是希望說那個考試就說 你不要一試定江山 這就很奇怪 你為什麼用第一次考試的分數 來決定第二次考試的分數 所以理論上應該如果要考的話應該是 就給他 這個上面如果學測學測分科測驗 該考的還是考 所以我們主張是這樣 過去這個分科不再考國英數B 這個沒道理 你這樣就變成一試定江山了 再來是頂大商學院要考數學甲 其實壓力更大 因為他跟自然科就一樣考數學 所以應該是數學乙還是要加進去 所以結論就是說 如果我們真的是希望說不要一試定江山 那目前這個制度就很奇怪 怎麼用第一次考試的成績 第二次補考直接挪到第二次來 蠻奇怪的 特別在國文跟英文 那所以結論是這樣啦 分科測驗要採納國英 不過這樣啦 任何一個大學聯考制度的改變 都要三年前通知 你不能明年要考今年才通知 這樣這個大家沒辦法作業 所以這個我們的主張 只要有幸當選 馬上去修改 就算我們宣布了 也是三年後才實施 然後這個學習歷程檔案 我們覺得應該落實 不用寫那麼多 paperwork 所以再來是雙語 我去過新加坡實際訪問過 新加坡的教育部長跟我說 新加坡推雙語教育花了28年 一開始我也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要那麼久 其實後來我就慢慢理解 推雙語教育真正難的是師資跟教材 教材還簡單 你只要編出來一體共用 問題是要培養那麼多的師資 哪裡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的 所以當年在講2030雙語國家 這就是典型的喊口號 但是沒有實行的路徑 不過這樣啦 現在因為AI的出現 也許不必用到28年 速度可以快一點 不過不管怎麼樣啦 師資還是雙語教育能不能成功的關鍵 所以我們這個雙語教育要推多快 取決我們雙語的師資可以訓練的多快 那我在不久前也講過一個笑話 這個雙語教育也不要到著火入魔 那個用英文教國文的實在是太奇怪了 這個還是怪 所以這樣啦 多元管道培育雙語的教師 不管是公費啦 或者是教師甄選啦 還是現職的老師 培育再轉任成雙語老師 各式各樣的這種 另外一個是大學 從頭開始培養雙語教師 所以結論是這樣 雙語教育 我也主張要推 我覺得台灣要跟世界接軌 我也主張推雙語教育 但是要務實 就是說 你師資要先培養嘛 你師資都沒有培養 你怎麼去推雙語教育 最後就變口號 所以2030這個雙語國家 坦白講這個目標現在看起來就知道做不到 那當然是這樣啦 如果有AI的幫忙 那也許也用不到28年 不過以台北市的經驗 我要卸任的時候 才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學校 236個學校 有78個學校在實施雙語教育 你看看我們都花掉6年了 所以這個雙語教育的推動 還是要務實的去推動 先決定師資的可以培養多少 再決定怎麼導入 那另外一個是 剛才講過 全面免費提供國中小一到九年級雙語教材 這裡面講到數位 因為最近去參加那個 那個均一教育基金會的一個座談 我也認為AI的出現會讓雙語教育更方便 因為你念英文 他聽完以後會自動幫你矯正 會再念一遍 還可以指出你哪個地方念錯 這的確是相當大的進步 另外一個是這樣 也是我們在台北市長任職期間的一個經驗 我們如果要跟國際接軌 我們就主張這種雙文憑制度 或是外國的學程 所以這個我們要擴展這個 特別在高中階段 國際文憑跟國際的學分課程 這個如果用政府力量來推動的話 也會更有效 就是說讓我們的 高中跟國外的學校 建立更深的連結 那另外一個是弱勢教育 這也是我們在台北市當時在做的 我們在幼稚園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希望 公共化是70%的 但是有一個是100%的 什麼你知道 就是那一種 身障兒童 身障兒童去念幼稚園 所以這個應該要用國家的力量來幫忙 就這個 那個就 儘量由國家的力量來幫忙 另外一個是這樣 我有去那個 那些學校看過 你知道 你很難要求說老師 你知道 照顧那些身障的學生 他要幫忙抽痰 還要放鼻胃管 沒有道理 所以 我們當時的制度 每8位學生 配置一名護理師或呼吸治療師 不然的話 那些學生要去學校上課 沒有一個老師敢收 因為壓力實在太大 所以該給的這種護理的支援 還是要給 所以這種身障學生 這個要給 要國家的力量100%的去支持 然後該給的這種醫療的支持 要給他 那數位教育 這也是我認為我們在台北市的時候做得最好的 每個學校都有光纖網路 每個教室都有Free Wi-Fi 還加三個Internet的Port 然後再加上85吋觸控螢幕 然後每個老師都有平板 然後又有教室裡面有電腦 國小三年級以上全部有Mobile device 不一定叫iPad 因為你要用那個Notebook也可以 更正確的說法叫Mobile device 就移動式裝置 為什麼要做這個你知道 特別是我們在臺北市當時 我們拍了一萬一千部的影片 從國小 國中 高中 你知道 高中 高二 所有的每一個課程上面都有影片 那我們是希望說這個影片將來會更進步 它不是只有 那個叫 一鏡到底 它是個有互動的 還可以分簡單的 中間的 比較難的 為什麼這個很重要 你知道 凡是不能使用網路的學生 他在這個社會是沒有辦法競爭的 教育本來是窮人翻身的最後機會 所以我們一定要確保教育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而在現在不能使用網路的學生 在這個社會是沒有競爭力的 所以我們要比照像臺北市過去的做法 在最短的時間內 每個學校都有光線網路 每個教室都有Free Wi-Fi 有85吋觸控螢幕 國小三年級以上都有Mobile device 每個老師都有Ipad可以用 然後再建構全國統一的酷課雲 理論上酷課雲這個工作 不應當是由台北市政府來做 應該是用國家的力量把它做起來 但是也不是國家百分之百去做 公私協力是更好 因為就我們過去的經驗 找均一教育基金會還有學習吧 來一起合作 那課程更活潑 所以這個 智慧教育 它是要確保教育作為窮人 翻身的最後機會 這非常重要 所以這一定要實施 另外一個比較特別 我們說雙語教育 其實要面對這種 這種新產業 新教育 新社會 我們是主張三語教育 就是國文 英文 還有一個叫什麼 程式語言 這個在我們台北市有在試驗過 我倒覺得這個很重要 未來的世界 你知道 人工智慧的出現 我們一定要對這種程式語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所以我們將來不僅要推雙語教育 更重要 我們要推三語教育 那這個其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 技職教育的問題就是要加強這個產業合作 就是實習的場域等等 另外是這樣啦 既然我們在國小國中階段 營養午餐是一個 反正現在每個學校都有 既然它是一個每個學生都有的 乾脆就把它立法 該規範的規範 比方說我們要導入什麼4Q一章啦 還是什麼有機蔬菜 每週至少兩次 另外好處是這樣 因為透過契作 也可以帶動台灣農業的升級 我們也希望 學校營養午餐 它本身有一定的消耗量 而且它是可以排班的 很容易用這種契作的方式 確保農業穩定的生產 所以我們主張說 既然營養午餐是一個 每天都在做的事 乾脆就把它立法 給它更好的保障 所以我們會要也利用這個機會 帶動台灣農業的升級 所以我們主張說有機菜 有機米 一個禮拜至少兩次 然後我非常反對說 我知道有一些縣市營養午餐完全免費 我也不贊成 所以我們還是主張說它是一個 而且我也反對說完全不給它漲價 價錢把它釘死 為什麼你知道 一分錢一分貨 還有一句話 不要錢的最貴 所以通常完全不要錢 品質很難控制 價錢把它鎖住 品質也很難控制 所以應該設定一個範圍 它的價格級距 我們可以 允許它有一個級距裡面 由家長自己去決定說 他們小孩子一餐要多少錢 當然是這樣 我們弱勢學生 當然是國家會負責 所以我們一開始說75塊 就是說 大概應該最高不要超過75塊 75塊以內看你怎麼去走 那如果是弱勢學生的話 國家會補助 所以我們希望制定一個學校午餐專法 既然他這個每天都有的事 為什麼不把它立法 讓他更有保障 更有制度 這個講一個我們很嚴肅的題目 台灣在游錫堃當行政院長的時候 曾經有一個五年五百億的計畫 所以當時我們台灣大學 勉強有擠進世界前一百大 可是到今天你知道 香港有四個大學是在全世界排名一百名內 有時候看評分的方法 有時候還那個城市大學擠進去 所以香港有四到五個 新加坡有兩個 新加坡大學跟南洋理工大學 台灣號稱是世界經濟體排名二十到二十二之間 竟然台灣沒有一樣大學 在世界排名一百名內 這個會非常嚴重的 影響台灣未來的產業升級 為什麼你知道 越高科技的公司 他花在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就研發部門的費用會越高 我相信台積電已經超過7%了 就佔很 一般比較傳統產業 只要是比較有規模的至少還是2% 我們來看看我們目前台灣 在高等教育 台灣整個GDP 0.39% OECD就是已開發國家 平均是1% 如果我們在高等教育給的錢很少的話 你怎麼期待說將來台灣會有什麼研發啦 創新啦 那台灣的產業升級會有困難 所以我們要面對這個問題 台灣沒有一個大學在全世界排行100名內 台灣在高等教育的投資是嚴重不足 所以我們這個要把它 要把這個教育的部分當作是產業升級 一個很重要的前置的工作 那當然是這樣啦 也不用發明啦 不用自己什麼新的概念 既然已開發國家是1% 我們的目標就以1%為範圍 為目標開始去前進 至少比現在0.39%要增加很多 所以第一個 高教的支出要提高 再來是這樣 坦白講大學老師薪水太低 每次開玩笑說 當你只有香蕉的時候 你只僱得起猴子 所以這個大學老師薪水這麼低 你怎麼期待他會有多偉大的創新 再來就是這樣 我們明明就面對少子化 如果我們除非說我們就很開放 外國學生大學生來台灣讀書 不然的話 我們的確目前大學的容量遠超過我們學生的數目 所以怎麼辦你知道該退場就退場 但是退場要這樣合理公開透明這樣就可以了 目前這個私校退場很多機制我覺得太違反人性 因為他捐出來他一停辦等於大部分財產要充公你知道 有違反人性 所以是這樣 我們還主張說 私校退場就很合理的把他輔導 只要做到公開透明 該退場就退場 這樣也讓學校減少以後 效率可以提高 那經費再增加 或許這樣可以讓台灣的產業轉型 會更有力量 所以結論 我們剛才講了一堆 把它綜合起來就這十條 第一條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變成十三年 往下是一年 往上三年 那三年是用準義務教育 因為他還沒有強迫入學 但是原則上是學費就沒學費 那往下幼稚園那個就真的要辦義務教育 我認為執行上不會太困難 因為都已經超過95%是這樣做 在大學的升學考試 本來是希望多元入學 就搞得實在大家太累了 所以簡化了 把它簡化掉 大部分都減一半 那這個大學考試 既然不要一試定江山 那就該從國英第二次該考的還是考了 那雙語師制你知道 雙語教育我們原則上還是推動 但是要務實 如果你老師都準備不夠 你怎麼硬要推國家雙語教育 是有困難的 所以我們也希望說 不要每天喊口號 更重要的是要實行的路徑 所以這個雙語師資 我們整個國家雙語政策的推動 取決於我們對雙語老師的準備 當然AI的出現 會讓這個速度再快一點 那關懷弱勢這個 跟智慧教育是併在一起 過去我們的教育 都太注重前面10% 其實更重要的是後面10% 所謂的短板理論 這大家都曉得 所以弱勢學生 我們也贊成用國家的力量 100%的去cover 另外一個 智慧教育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 因為網路已經變成是人權了 沒有辦法使用網路去學習的學生 在目前的社會根本沒有競爭力 所以必須用國家的力量 在校園完全建立免費的網路系統 包括硬體 軟體 還有這種所謂的 線上學習 這個地方要用國家的力量來建立 那 營養午餐 既然是每天都在吃的 乾脆就給他立專法 也比較有保障 那最後是這樣 高等教育 你知道 我覺得台灣的高等教育 已經面臨一個 需要很嚴肅去思考的題目 我們不可以說 台灣做一個國家 你知道 竟然沒有一個大學在全世界排名一百名內 這個不行 這一定要 應該是資源集中 然後資源再增加 因為這牽涉到台灣未來二三十年 產業升級的根本 這是我們 所以今天我們提出的 十項教育政策 好 謝謝大家 好 感謝柯主席 負責任的提出了我們的教育政策 而且其中呢 是包含這個 義務教育 然後還有我們減輕家長學生的負擔 以及這個用科技的方式來協助 未來也要達到 教育平權 並且納入智慧教育等等 那在這個時間 容我再補充介紹一位我們 剛剛抵達的貴賓 我們邀請的是台北市 高中聯總會長許麗吉 總會長跟我們打聲 招呼 歡迎您到現場 好 針對剛剛這個我們柯文哲主席提出來的教育 政策 我們現在也希望說在場與會貴賓給我們 一些回饋 那我們現在是邀請貴賓幫我們 掌握一下時間 一個人幫我們掌握3分鐘 是不是首先邀請我們的臺北市立大學 名譽教授劉春榮 劉教授來為我們分享 有請 柯P還有我們記者們朋友們大家 早安 我在高等教育裡面有30年 也做過教學工作、行政工作 對高等教育投入也相當的深入 那我剛才聽到柯P這樣講 我其實很高興 因為大學裡面最大的困難 應該就是錢不夠 所以我們大學只能夠低標的運作 那我們低標的運作主要困難在哪裡 就是我們錢不夠 我們錢有多少呢? 我們現在投入高等教育的錢有724億 你聽起來好像很多耶 724億耶 那其實只有佔我們GDP的0.39 剛才柯P所講的0.39嘛 如果我們提高到1倍 到1 那多出來的錢喔 大概有900億左右喔 900億左右可以做很多事情耶 比如說學校要轉型發展啦 國際化啦 老師的薪水要增加啦 還有課程要多開課 學生選課的有多元的機會 這個都可以做到耶 所以其實1%的GDP的高等教育的投入是相當的重要 我覺得這件事情應該是做對了 這是第一個回應 第二個回應就是 我們在國際教育裡面可以做的事情 其實國際競爭力裡面 我們比較少做到的事情 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錢 有錢以後可以做的事情 第一個就是 其實我們可以把握現在半導體 我們國際領先這個趨勢 半導體裡面我們會在美國 在德國 在日本設廠 很多國際的重要的科學家 到我們這邊來 其實我們可以跟他合作 把我們的高等教育裡面 讓他轉骨 我們講說讓他轉骨 把他提升 翻幾番過來 這是第一個我們可能要認真做的 其實最近有一個消息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八月份的時候 Purdue 大學有跟政大合作 他還要比一個C 你記得這件事情嗎 這其實是充分的應用這一個 我們在半導體裡面的優勢 那第二個剛才柯P有提到說 我們學校有機會退場 我覺得退場是一件事情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利用這個時間 把我們的頂尖大學提高 荷蘭只有14所大學 荷蘭 它仍然是國際很高科技的國家 我們半導體裡面的紫光 非他不可 那我們有沒有機會利用這個時候 把經費提高的時候 我們在頂尖大學這個校數 我們現在比較少 那我們其實有150幾個學校 但是我們頂尖大學太少 另外我有一個建議 AI能不能趕快引進校園 那我們現在有點怕他 AI好像 會影響到我們 AI趕快讓他進來 大學應該把AI的課程 AI的技術 AI的討論都放到 大學裡面來 他可以做什麼 他可以幫我們翻譯啊 他可以跟我們做brainstorming嘛 我們的腦力激盪啊 他可以我們不做的事情交給他做嘛 這個AI可以做的事情太多 我們不要怕AI啊 把AI趕快引進來 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嘛 另外最後一個 就是我們要趕快增加 國際學生、國際老師在大學的比例 國際學生、國際老師在大學的比例 其實是我們QS評大學排名裡面的重要指標嘛 那我們為什麼不趕快做呢 這個部分我覺得我們可以 在有錢以後趕快來做這個事情 那以上我是對剛才柯P所報的教育政策 來做一些回應 謝謝 好 謝謝 謝謝我們的劉教授 提出了這個相關於AI以及師資上面的討論 接下來我們是不是有請 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 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 來幫我們分享一下營養午餐的相關問題 是 柯市長 那也為了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市長 我還是習慣稱呼市長 市長在臺北市 市長任內8年 對學校午餐其實相當關心 從食農教育的部分 他鼓勵學校在學校 設立小田園 讓孩子親近土地 瞭解植物的生長 那再來是訂立 剛才市長有提到 臺北市是首創 全國22縣市訂立學校午餐調整的機制 讓家長來參與學校午餐的定價 不凍漲 讓學校午餐的品質相當提升 那再來是成立 臺北市成立了有機青菜的 平臺 以目前來講 臺北市目前一週吃三次 有機青菜 一次有機米 這部分其實是一個相當 好的政策 也可以協助農業的一個發展 那再來是環保 我記得市長在8年前他剛上任的時候 有一次 我記得在一場座談的時候 他提到說 環保 學校環保這個議題其實相當重要 所以他在學校禁用一次性的餐具 像瓶裝水 這個紙餐盒便當 那時候他跟我講說 他要怎麼做 他要由內而外 由公而私 公部門要先做榜樣 這句話我謹記在心 那我先介紹我們自己 我們這個產業是專門 服務學校午餐的一個 一個公會 每天服務將近200萬個學生跟老師 是一個風險極高 利潤極低 而且備受關注的產業 我們需要午餐專法 臺灣22縣市有22個版本 22個版本 欠缺完整的規劃的結果 就造成 一國多制的亂象 鄰近的國家 像日本跟韓國 分別在1954年 跟1981年 訂立了學校午餐專法 台灣沒有 產業也贊成 訂立專法 確保午餐品質 明確規範 學校午餐的價格 及補助經費的來源喔 但在設專法之前 我們建議未來的政府 一定要跟產官學 充分的討論 而不是複製貼上 日本跟韓國的經驗 台灣有台灣的特色 訂立午餐專法 勢在必行 再來其實我也要提到 藉此機會提到 最近 學校午餐的議題備受關注 備受矚目 但我要說 學校午餐從業人員都相當的努力 相當的認真 堅持把餐點做到最好 是需要 大家的掌聲及鼓勵 那我也勉勵一下我們的現場的第一線的人員 只要不灰心 不斷的努力 唯有做得更好 努力向前 才能維護午餐品質 藉此機會向 第一線的午餐從業人員 像營養師 廚師 廚工 跟你們說聲辛苦了 最近真的是我覺得委屈了 謝謝 謝謝 謝謝我們的陳理事長 的確我們在立專法之前 的確要先跟這個 業界第一線要來進行討論 接下來我們邀請的是南華高中董事長 何焱銘 何董事長來幫我們分享 有請何董事長 時間有限 各位貴賓 我今天非常榮幸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教師節來跟我們的 各個方來的貴賓能夠分享我們的感覺 南華高中是一個25年前我接的學校 其實我真正管理這四年而已 在這四年裡面呢 我第一次有跟公部門接觸 就是我們的柯市長跟曾局長 我讓我感動的一件事情就是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南清政 我相信柯市長在很多場合提到這個名稱 南華高中何其有幸 每一年柯市長都會特別花一個下午的時間 到南華高中來看這一批在高中 既沒有就學也沒有就業的孩子 而且沒有媒體朋友 也沒有太多的幕僚來跟隨著他 這讓我感受就是 他真的在注意到這個弱勢孩子 也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關注弱勢 這些孩子經過我們輔導以後 有專人輔導以後 一年後他們不是就學 就是 引薦到我們認識的企業 我們持續追蹤他們 發現我們這三四年來已經輔導了將近40個這樣的孩子 如果讓他 沒有人協助他在這個社會裡面 他會是一個社會的問題 所以這件事情是我非常認同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柯P跟曾局長推動的 青衿計畫 這是在三年前啊 非常特殊的場合裡面我接到這個訊息 我是藉由九九文教基金會 全球的網絡 因為我們總共有二十幾個國家跟我們有連結 我們動用了所有我們可能動用的師資 然後甄選了台北市將近 累積將近千位的高中學生 來一起協助這些國中弱勢的孩子 我們不敢講有非常好的成就 但是我們發現當他們經過會考以後 確認以後 覺得他的人生還充滿著希望的時候 我們就覺得一切是值得的 我跟各位報告一下 公部門沒有辦法提供所有可能想到的資源 我曾經答應過柯P跟 曾局長 所有在這個過程裡面延伸的必要費用 由我個人捐助 在我剛剛進來之前 金門高中 正在 報名全世界二三十個國家同一天檢測的AMC測驗 金門高中告訴我 我們孩子只有20多位 我們不符合條件 設立考場的條件 我們可能要飛到台灣來考 因為 這個是我們教育部很重視的學習歷程的一個代表 我當下在離開之前 我要到這個現場告訴我的工作人員 金門高中就留在金門考 所有延伸的費用一樣由我董事長來捐助 我覺得我們在期待公部門協助我們的時候 協助的時候我們 有能力的人應該站出來 協助公部門 這是我一貫的政策 非常謝謝有機會來 介紹這個事情 我們期待未來 柯總統 如果你就任的時候 希望 拔尖跟扶弱同步 對這個社會 會有更大的貢獻 謝謝各位 好 感謝感謝我們的何董事長 我們的未來一定要公私協力 一起讓教育變得更好 接下來我們是不是先請這個台北市 高中聯總會長許麗吉 許總會長幫我們簡單說幾句話 柯主席 與會的貴賓 以及媒體朋友大家好 我是臺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的總會長 那針對柯主席剛剛提的教育議題 我當然首先表達真的很肯定 因為其實我一直在關注這個教育議題 三位候選人提出的政見 我常常都會覺得 有些人提出來的東西 根本就是脫離現況 已經搞不清楚現在孩子跟家長的期待 那就多元 大學多元入學這件事情 我還是要強調一件事 我們曾經在現任六十幾所 家長會長去問了孩子的感受 超過七成的孩子覺得 現在的升學制度 讓他們覺得很累 家長覺得很累 那為什麼這樣的多元 沒有辦法符合到多元的精神 學習歷程檔案固然是一件其中的因素 但我覺得這個政策或許立意良善 但是推動的時候 沒有如我們公部門的單位預期的好 所以變成是一個 孩子在升學管道中被綁架的一個工具 因為對他們來講 這個不是紀錄歷程 這個變成是他們多出來的一項 更負擔更重的功課 所以我覺得這個部分 當然未來一定有檢討的空間 再來剛剛提到分科測驗 我還是要強調 我們大學的 入學管道仍然保持了 我們的特殊選才 繁星推薦 申請入學 考試分發 沒有因為教改這四個方向改變 或者途徑改變 但是 不夠獨立 考試分發就應該只有考試成績 來進行分發了 為什麼還要被他的學測 國文英文給綁住 而且 居然他們的母數比例是不一致的 國文英文 用十萬考生去換算四十五積分 而他其他物理 化學 生物 歷史 地理 居然是跟兩萬多人去做母數的比例 這兩種不同的制度下還要加總 這已經造成孩子嚴重的負擔 所以我們目前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問問補教界 是不是從111考照開始之後 補習班出現了一種重考班 叫做三月早鳥班 因為當他學測成績在哪到之後 他就決定他要重考 因為國文英文 他沒有優勢 這真的是我們希望對孩子好的嗎 這真的符合了多元精神嗎 我想這個是有很大的檢討空間 再來午餐的問題 我還是要回應到我們高中家長的期待 我自己擔任家長會長到現在 已經邁入六年了 我們從六年前就不斷的在爭取 高中高職的營養午餐也應該要補助 我們不斷的對教育部喊話 對農業部喊話 因為不斷告訴我們 這個是 農委會補助的 不是教育部的錢 但是很奇妙 為什麼獨漏高中職 尤其現在是12年國教下 為什麼高中職不補助 好 學費補助我曾經問過 對 它是符合這個兒童國際公約 我們要跟國際接軌 我們要照顧兒童 但是國際公約裡面定義的兒童是 0到18歲 所以我們希望這個政策不要再獨漏高中職了 補學費 是保障教育權 但是 吃得好 吃得飽 孩子才能身心健康 現在太多孩子有身心健康的問題 讓孩子吃得飽 吃得好 他願意來學校 我想學費這件事情才會有意義 不然你空給他學費 他都不來學校 沒有意義 所以這個我非常贊成 我也希望未來我們柯主席如果擔任總統 一定要幫我們落實這件事 就是說立法 立專法 希望能夠照顧到的是符合國際公約 0到18歲 謝謝 好 謝謝 謝謝我們的許總會長 接下來我們先請我們這個立法委員 張其祿張委員 同時也是我們的教授學者出身的張委員 來幫我們做分享 好 那個本黨柯主席 那各位媒體先進 那個大家這個早安 我這邊很快速的 因為今天是教師節 也先祝全天下的老師 教師節愉快 昨天我其實早上也同一個時間 跟台大葉丙成教授已經開過一個記者會 我們全國有7成的老師 這個壓力指數是在10到 這個就是從1到10分 如果是壓力指數的話是7分 那3成的老師是極度的不快樂 坦白說我也不會很預期 未來我們的老師會很快樂 我自己已經在教育界服務20多年 也領過這個 教育部的20年資深教授的這樣子的一個 東西 那同時我也在整個 就是立法院教育跟文化委員會上個會期 擔任召集委員 我必須直接還是要跟各位 報告 現在臺灣 整個教育政策 我必須直接說 就是整體的系統失靈 從國教一直到 高教 整個就是整個徹徹底底的大問題 其實這從國教這個端上 我們很坦白講 為什麼那些老師這麼不快樂 我們光講這些 不管課綱的問題 多元入學的問題 考試的這些問題 加諸在這些老師身上的這些壓力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 確實的這個問題所在 到高教這一端 其實這些私立的學校 其實現在在沒有政策的狀況下 其實就只有一條路 就是倒閉 各位可以去想像 我們去年才生了13.8萬人 假設我們有12萬人 能夠順利的都入大學好了 一個學校只要招2000人 未來全台灣最多只有60個學校可以存在 那問題是我們現在有100多所 這個大學 所以這些問題其實如果今天都沒有一個系統性的去解決 其實就是會完蛋 我必須直說 剛才我們柯主席也講到 高教老師或者競爭力的問題 我必須直說 剛才我們才看到數據 T.H.E. 的這個全世界的這個排名 台大是152名 這 能像話嗎 5年500億花了多少預算 當時說 要拔尖 有成就嗎 什麼都沒有 這才是我們真真實實 看到的問題 也同時也跟各位報告 老師的這樣的一個薪水 公立學校助理教授 其實就是跟一個20歲 的讀完警專的警察 一開始出來的薪水是一樣的 所以以後我們到哪裡去找優質的這個老師 的人 不瞞各位說 其實我自己在上個會期 擔任教文召委的時候 第一個工作 就是推動老師的這個加薪 如果大家有看到 這一次所有的老師從明年起 他學術研究加給加15% 這個也是我過去第一個跑去爭取的 也包括 這次軍公教整體加薪4%等等這些 所以事實上我們整個這個高教的這個 就是整個的預算 其實完全是不符合一個先進國家 在教育 上的這個投資 那更不要說過去這些 不論 我們非常混亂的這些政策 雙語政策 甚至我最後一個跟各位報告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 連國防的這個一年的 役期 都還要教育部去配合 以後的大學 變成念三年 這大學的現場是非常之為混亂的 所以這整個就是我必須直說 就是整個從國教到高教的系統性的失靈 所以我們確實需要的是一個什麼 徹頭徹底的 這個翻轉 這是今天我想是本黨我們柯文哲主席 這邊也提出了這樣子十項的重要的這個政見 的這個基礎 所以真的其實教育真的再不改 其實這才是真正我們的亡國的危機 以上 謝謝 好 謝謝張委員 最後我們一分鐘邀請 這個曾燦金前局長 幫我們說幾句話 K-12 十三年一貫 這是重大的教育制度的變革 不是即興式的 淺碟式的 選情的大撒幣 假如說我們樂觀其成 這個向下延伸一年 如果能夠順利在2026年來上路的話 這會成為亞洲最先進的國家 我們真的非常期待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謝謝 好 謝謝 謝謝曾燦金顧問 接下來我們邀請所有的貴賓 一起來到我們的 桌子前面 那我們的工作人員遞上手牌 我們要來進行大合照 那移動的時候小心 腳步 因為前方的位置稍微比較狹小 那因為呢 我們桌子前方比較容易讓媒體 朋友們來取景 好 那今天呢 也很感謝大家 今天的參與 這個我們提出來的教育政策 不管是從AI 不管是從教育的年限 或者是我們要減輕家長學生負擔 我們都非常負責任地提出要有這個實行 的路程 而且並且都要跟第一線來做接觸 好 我們靠近一點 來 靠中間一點 大家才可以 都有畫面喔 好 來 我們往前看 好 我們是不是先讓前方這個平面的媒體朋友 先看一下 所以我們大家的視線可以先看 前方的這個平面媒體朋友 好 OK嗎 有沒有人還要補畫面 有需要的幫我舉個手 好 沒有的話 我們的視線往後方的電子媒體朋友 先看中間 好 再看向大家的右手邊 右手邊的媒體朋友 再幫你的視線往左手邊的媒體朋友 再稍微往前方看 好 有沒有人還需要補畫面 好 沒有的話 很感謝大家今天參與我們的 教育政策記者會 那我們是不是先請其他的 來賓 我們在台下休息 因為我們現在要進行的是媒體聯訪時間 那我們是請這個主席柯文哲以及我們的 張其祿委員 曾燦金顧問 還有我們總幹事 珊珊 一起來到台前接受大家的媒體聯訪 那其他的貴賓 我們在台下稍作休息 好 那待會兒我們是先進行本主題的提問 好 那我們的麥克風準備好 大家都就座之後來 有沒有人要先針對主題提問 幫我舉個手 然後我們的麥克風會移動到前面 品毅 品毅那邊有 主席想要請教一下 因為你今天主要都是在談高中職以下 那想問一下就是說 你之前有主張大學學費調漲 這個部分還是沒有變嗎 那未來是不是也會有類似相關的政策 還有另外一個就是 你剛剛有提到雙語教育的部分 因為你如果覺得就是現在有AI的話 不用到28年 那你認為台灣如果就是在你的這個政策之下 有什麼時候可以達到所謂的雙語國家 第一點 雙語教育的推動 通常是這樣 就是說師資的充足決定你推動的速度 我只是在講說2030雙語國家 當時只有目標沒有路徑 這是不對的 新加坡要花28年 那是因為他要訓練足夠老師去取代 不過當然AI的出現速度會變快 但是AI會多快 你現在問的我不知道 因為那個AI本身還在進步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 學費政策是這樣 我是主張鬆綁 但是這樣 我們就是國家保障弱勢者去念大學 他需要我們政府去補助他 由政府來補助 而不是把所有的學費全部壓低 這個一聽就知道邏輯不對 所以是這樣 政治要務實 不要為了一時間討好選民 那如果做起來對國家長期發展是不好的 好 還有下一題嗎 來 主席這邊兩個問題提問 因為您剛才有提到說 在延長義務教育的部分就要花15億 那另外您提到了三語教育 以及在雙語教材免費提供的部分 包含了午餐專法 這些都需要錢 那您自己有估算過 在您這個10個方針裡面 到底要多花多少錢 然後以及說這個錢要從哪裡來 然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說 因為您剛剛還是有提到說 在108課綱的部分 您上任之後會再集思廣益 可是您今天針對的 比較是針對多元入學的方案 在進行微調 那如果是針對108課綱 其實現在 非常多 就是老師是認為說課綱有問題的 那您上任之後 有可能進行課綱的調整嗎 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所以通常我們要處理一個政策的時候 要先確認問題 隨便講一個例子 那個屏東這次大火災 到底問題是什麼 所以通常把問題搞出來就要很久 所以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說 這應該要召集教育現場的人討論 但要把問題釐清就要花時間 再來你們要講錢的問題 其實目前這些大部分都是一個法制 比方說午餐專法 本來就有在交錢 本來政府就有在補助 所以要增加不多 所以像幼稚園你知道 現在都大概95%的5歲都有在念 那個高中高職在學的 本來就已經接近 也是95%以上 所以事實上 它主要是法制化 其實增加的錢不多 他們估算大概往下延伸一年是15億 往上延伸三年大概再加 比目前還要再加20億 那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甚至讓外界有這種去中國化的質疑 主席在歷史課綱的部分有沒有什麼樣的看法 如果當選後會怎麼樣去推動想法?謝謝 這個就是讓大家來討論 所以是這樣,我每次說不要以為我們政治人物在領導潮流 其實很大的成分是我們被潮流推著走 所以有時候就是既然有爭議大家來討論 而不是說就關起門來自己搞 不是你繳的稅金嗎 不然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好 還有其他媒體朋友有問題嗎 來幫我舉手喔 那我們可以開放教育以外的問題了 好 民視秀姨嗎 主席 因為昨天給黨員的一封信曝光 那其中有一條是說 有疑慮者要接受調查 那是針對黨籍幹部的部分 那外界比較好奇說 那高虹安算不算在內 那 另外就是網紅四叉貓有質疑說 那基金會 的人算不算在這個規範裡頭 第一點 我們不需要為任何一個網紅去回覆問題 這第一個不值得 但是我在這個地方跟大家表明一個態度 台灣民眾黨是這樣 有問題我們就會解決 其實真正做一個負責任的團體 其實剛才講到說 看那個問題 那個要解決其實要時間 所以一般來講那種說什麼馬上就切割啦 發布新聞 那都是短期操作 我隨便講一個 當年我們遇到那個錢櫃大火 如果是一般的行政首長 反正 媒體應付過去就算了 你看看我們從中央法定要怎麼改 臺北市自治條例要怎麼改 到那個檢查 後來就聯合稽查的APP 可以馬上線上 因為這也防止吃案 防止事後篡改 全部做完 花一年半 所以是這樣 我要相信 台灣民眾黨不是說它不會犯錯 我認為一定會犯錯 但是我們要有改正的能力 我認為一定會犯錯 當年在明尼蘇達大學外科的時候 給我最好的教育 你知道我們當年在明尼蘇達大學外科的時候 每個禮拜六早上八點 全外科集合 然後把這個禮拜開刀開死掉 開出併發症 一個一個上來報告 然後大家檢討完以後才開始放假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文化 所以從明尼蘇達大學外科到台大外科 一直到台北市政府 我都秉持這種 反正遇到問題 確認問題 一個一個把它改正掉 好 我們再三題 來 下一位 秉鈞 主席想要請教就是延伸剛剛那個給黨員一封信的問題 因為您裡面有提到說就是如果有問題的話 可以寄到主席信箱有專人會處理 不過過去你的幕僚金牌林他就提到說 其實如果有問題的人就是你的親信的話 你反而會解決這個提出問題的人 他還提這個蔡壁如當作例子 然後另一個部分就是最近藍白和的議題延燒 會不會擔心說民眾會覺得藍白和是 就是權力的分配而不是理念的結合 第一點我們那個主席信箱我們會指定專人處理 其實老實講我有空我都會 他們是第一線先screen過 然後寫個摘要 然後會印出來會到桌上 所以事實上我還是有看 只是有時候常常會拖一個月才看 因為那個實在是有空我才會看 所以這個倒也不是問題 藍白合是這樣啦 還是那一句話 他應當是一個價值理念的合作 或是議題的合作 因為當你說直接赤裸裸還是在講權位分配 他很難得到人民的支持 所以就算合也沒有達到他的政治效果 這一點是我比較清楚的 好 中視 好 請 主席 兩個問題要延續一下剛才藍白合 就是說其實在中時新聞網的民調說 侯柯配的支持度是40.2% 領先賴蕭配7.6% 但柯侯配是38.4% 只有領先賴蕭配4.8% 那怎麼看這份民調 會不會覺得現在民調都是在以侯柯配為主 那另外也要再請教一下主席對藍白合的態度 因為有傳出說你昨天在內部會議談到國民黨開的條件 不當副手跟這個不看民調 你好像蠻生氣的 有罵去死吧 那主席你昨天的態度是怎麼樣 第一點我剛才講過 政治上當然政黨都可以合作 特別是我們如果台灣要邁向內閣制的國家 這種文化要慢慢養成 我還是目前我們這種 目前我們這種選舉制度 我每次說台灣目前的政治 取決七個人的選舉 就是一個總統加六都 因為六都佔台灣人口70% 這七個人的選舉 他都有一個特色 贏者全拿毫無制衡 完全沒有辦法制衡 所以我常常說這個叫民選皇帝制 這個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是好辦法 所以也許台灣慢慢要向內閣制的方向去發展 當然沒有辦法一次到位 所以在過程當中還是會跌跌撞撞 只是我們知道說為了台灣的長治久安 應該是往這個方向發展 所以藍白合你把它弄在一個角度來看 但藍綠也可以合 綠白也可以合 所以慢慢的就是說 不要用這種兩極對抗去激化國家內部的壓力 所以結論是這樣 聯合政府 你看我們這次喊出來的口號 對內叫聯合政府團結台灣 一開始 但是這聯合政府怎麼建立 我們的確是需要時間摸索 但是過程當中我也覺得會有跌跌撞撞 昨天有記者在問我說 哪有來跟人家 合作的條件就是我們不要做民調 然後我要當正的 奇怪 當時一聽就說這哪一門子的合作方式 所以這個大概是這樣 你另外一條是什麼 民調是這樣 它都會 其實我最近早上在討論 為什麼我的民調 手機跟桌機做出來會差這麼多 難道我們台灣現在這兩個族群 它的族群的特色會不一樣嗎 這個真的要好好做研究 我覺得蠻奇怪 如果做桌機 我的民調就掉下去 如果做手機就上來 所以老實講我現在都要先看說這個桌機手機是各佔多少 是50比50還是7比3 3比7 還是全部桌機 真的這樣啦 學術研究歸學術研究 我常常說怎麼研究 投票投出來就知道 好 最後一題健身 主席想請問一下 10月開始要開打3種 公費疫苗 然後基層醫師有批評說 一邊打針 一邊送快篩 禮券 是史上最混亂 那主席 因為有當過市長 也有督導過相關業務 有沒有 什麼建議 那另外是主席最近是不是 身體有點欠佳 您講話的時候有些咳嗽 鼻音 會不會擔心體力不佳影響到接下來的方面 不會 我一輩子都這樣 我常常說 我們是那個 我這樣講太開玩笑了 看到血就醒過來 外科醫生的特色 那個這樣啦 其實你剛才講那個問題 我在當市長的時候我們在試 那個叫那個里長的那個 E 化 其實我們不管在學校打疫苗 或是說在里長打流感疫苗 其實要 E 化 你 E 化來你知道 但有個東西要解決啦 同意書 我是主張說刷健保卡就算同意書 但有時候他們還說健保卡還會 有些東西還要再想想看 但是我覺得 E 化可以讓整個國家效率變高 你要打疫苗 多多多多 打哪幾個 點一點 有沒有領快篩 領幾個 下一個 速度就變快了 但是其實台灣在疫情當中 馬後炮反省 我們最大的敗筆是沒有利用那三年 進行國家的數位轉型 因為我去新加坡看了一下就知道 哇這下差更多了 所以這樣啦齁 這也是我對民進黨的批評 就是說正事不幹 你知道齁 每天都是大… 他只有 政策只有大撒幣政策 不然就搞出那個奇奇怪怪的東西 老實講那顆雞蛋 你知道齁 我說那個真的是 冰山這一角 從那個雞蛋就知道 天啊這系統爛光了 還有一個可以證明民進黨爛光的 叫林秉樞

Import from clipboard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t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has been removed or transferred.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Create a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Sign in via GitHub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日本語

Documents

Tutorials

Book Mode Tutorial

Slide Example

YAML Metadata

Resources

Releases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Versions

Upgrade now

Version named by    

More Less
  • Edit
  • Delete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with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