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剛好 - 目標族群定位研究

本文以 CC-BY-4.0 授權釋出

小聚資訊

  • 隔週一的晚上 19:30 - 21:30
    • 11/21
    • 12/12
    • 2023/01/09
  • 聚會地點:
    • 線上,語音使用 Google Meet
    • 協作使用 Miro 看板
    • 需要會議邀請的人,請私訊你的信箱給 ddio

活動規劃

ℹ️ 長租剛好涉及多個領域的協作,包含設計、住宅政策、包租代管商業模式,也和合作經濟、開源文化有關,大家都有各自的擅長,但也一定有不熟悉的領域。

如果在討論時,有任何聽不懂,或覺得模糊的,請不用害羞,務必讓其他人知道,讓大家可以一起跨出下一步。

由於發現啟動會議的結論,可以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詮釋,所以今天先來決定要做的那一種,以及細部的規劃吧~

決定要哪種方向:

  1. 整理 Rentea 過去的經驗中,從中找出可行的服務模式
    1. 從訪談 Rentea 參與者開始,將 Rentea 的經驗整理得更有架構,加上其他團體的經驗,建立可能可行的服務假設
    2. 初期較輕鬆,是可以在短期內做完的事情
  2. 針對「願意花成本參與非典型租屋修繕的房客」、「願意將房屋長租與讓人裝修的房東」為目標,進行使用者研究,找出可行的服務模式
    1. 從第一間房子的經驗與結論出發,設法找到潛在的使用者,並進行研究
    2. 由於使用者還不太明確,需要較多的探索

相關的設計工具:

  1. 討論時即時補充

參與者

  1. ddio
  2. Stella
  3. pn
  4. aniii
  5. Claire
  6. YC
  7. peace
  8. Chloe
  9. Kanail

專案資源

  1. 2018 至今的 591 出租資料
  2. 有自己發包裝修、自行修繕、簽長約的經驗
  3. 專業知識
    1. 服務設計 Stella
    2. 城市規劃 PN, aniii
    3. 包租產業現況 ddio
    4. 合作經濟 peace ddio
  4. 倡議與議題團體友好:
    1.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擅長居住政策、社會住宅政策,自己在推廣合作住宅的同時,也承辦了新北的一層合作租屋實驗
    2. 崔媽媽基金會,以租屋週邊服務(法律、搬家評鑑、普及教育等)、弱勢租屋為主,今年也開始了弱勢二房東計畫
    3. 相信世代,以台北青年共居為主的實驗計畫,持續徵集公寓裝修,並以合理價格供青年入住,也有在做居住相關研究。
    4. 主婦聯盟合作社、主婦聯盟基金會,主要推共同購買與友善農法,社員多為中產婦女
  5. 商業包租代管公司:
    1. 玖樓(創辦人們),有不少公寓包租、整棟包租、包租房客社群經營的經驗
  6. 其他社群:
    1. 台北市社宅青創戶,動能較強,願意組織社宅與社區的一群(?)人
    2. 新竹陪養皿共生公寓
    3. 台中楓生共居公寓(共居方案討論中)

活動紀錄

01/09

  1. 使用者(利害相關人的樣貌)

12/12

  1. 小結:
    1. 租屋通常被描述成買不起房的次要選擇(像是薪水不夠、買不起),但目前資料還沒看到「買房的壞處」 Peace
    2. 長租的人是誰?在社會扮演怎麼樣的角色? Peace
    3. 身為邁入中年、婚姻的人,會被長輩問買房、育兒規劃,會有壓力(之前沒這樣想過),從資料上看來,這應該也是個普遍的現象,買房不只和是否買得起有關,也跟人生階段有關。但如果長租可以回應這些問題,像是「照顧下一代」,或許是(行銷)可能的方向 Peace
    4. 想要再多找的資料:
      1. 租、買的抉擇 Stella
    5. 對象應該要針對誰? Stella
      • 目前資料還有點模糊,主要針對青年
    6. 覺得有這樣的討論很重要,因為不只是反應弱勢,而是反應青年的居住需求,才有辦法說,我們需要怎樣的法規、倡議。我們就是青創戶啦 PN
      • 我們比社宅青創戶更有動機啦 aniii
    7. 租屋問題牽涉很廣,不只是屋主和租客,也和房屋狀況、產業結構有關,環環相扣。當我們開始改變其中一件事時,是不是其他東西也會開始被影響?覺得接下來要調查的東西,會和「不存在的想像,像是長租」有關 ddio
    8. 要討論管制時,是不是從法人(沒聽清楚?)開始,再往下到個體戶房東? aniii
    9. 討論下來,TA 可以是長租、中產,也有收入(房租)的基礎。接下來想要辨別,我們跟社宅、OURs 在談的方向,有什麼差異? Claire
    10. 可以多收集一些問題,像是「為什麼開始選擇買房」、「租得不快樂的人」,開始建立使用者的輪廓,再整理國內外的方案,就是不錯的進展 Claire
    11. 無法買房,階級無法翻轉,用長租的話,可以回應這些問題嗎? Chloe

11/21

Stella

  1. 整理 Rentea
    1. 從比較大的光譜看
    2. 先收集資料文獻,像是居住市場裡有哪些環節,有沒有哪塊是我們不熟悉的,協助之後訪談順利進行
      1. 從報導、故事、經驗開始,用「人事物」分類,標注重點
      2. 從「想了解什麼」出來,標注這些重點的分佈狀況,從素材豐富的區域開始,找人研究看看
    3. 接著假設使用者樣貌
    4. 再來定義訪綱、受訪者
    5. 最後得到 persona ,像這樣
  2. 使用者研究
    1. 從 ddio 開始,做比較質性的研究,以及資料收集,像是這樣居住型態的使用者,收集後,分析出類型,進行訪談
      1. 比較模糊的問題,會習慣先從質性開始,確定方向
    2. 整理訪談後,整理出問題,再來針對這些,提出服務

Chloe

  1. 要做大的話,第一種比較穩,因為就不會只是 ddio 的 persona,只是要比較花時間多訪談一些人才能找出 pattern, 篩出我們需要的 Personas
  2. 也需要談談我們想要設定怎樣的 filter

ddio

  1. 收入中等(30% - 70%)的人,如何住在有尊嚴的空間裡,讓租屋成為一種選擇,可以租屋一輩子

    為什麼租屋應該是選擇的一種?

  2. 我們的假設可能是:如果你再活___年而且沒小孩,長租划算很多 chloe

    沒小孩就不用考慮遺產繼承問題,自己過爽的就好 XD

  3. 長期租屋對我來說是把居住和財務規畫分開,比較有彈性。 Ddio

租屋比買屋划算的看法:

  1. 出處需要,需要更完整的脈絡

買屋比租屋划算的看法:

  1. 出處需要,需要更完整的脈絡

  2. 為什麼國外的人會選擇長期租屋?

框架,確定尋找素材時,要找哪邊

  1. 收入中等的人
    1. 極端值的資料也還是可以納入,當作參照,了解差異與原因,或許之後也能套用
    2. 社會福利當下限,用所得前 10% or 20% 來當上限,參考租金 ddio
  2. 想要長期租屋的人
    1. 現在租屋就不是長期的,很難會有這樣的人
  3. 在台北不背房貸但想要住得好的人。這樣可以從選擇不背房貸的人動機搜集
    1. 也可以從居住品質的定義來研究
  4. 想要在一個城市半定居,工作了一段時間,會住三五年的人
    1. 開始決定要長租或買房
    2. 可能的類型(有點廣,好像不是明確的線)
      1. 正在等預售屋的人
      2. 或是一年一年續約的人(房子沒什麼問題、室友沒什麼問題,不一定有預期長租)

        但因為現在沒有其他選擇,所以「有沒有意識到可以長租」,不能用這件區別

    3. 排除的類型
      1. 跟室友不合的人
  5. 居住在城市的人,大台北都會區,北北基桃
    1. 在台北工作的人(?)
    2. 遠距工作的趨勢會不會影響這個假設

      來查查夜間手機訊號統計 ddio

結論

方向確定是「整理 Rentea 過去的經驗中,從中找出可行的服務模式」,我們會先從文獻整理開始,從符合討論框架的內容中,收集的文獻、經驗,幫它們分類,來找出居住經驗中,重要與需要被處理的問題,並藉此設計解法。

選擇第一個方向的原因是,相較於直接進入預先假設好的使用者輪廓,從較廣泛的經驗開始整理,比較可以看見整體的居住現況,不用被目前的實做經驗限制住。

回家作業

在 12/05 前,請大家針對上述的框架整理資料:

  1. 收集資料文獻,像是居住市場裡有哪些環節,有沒有哪塊是我們不熟悉的,協助之後訪談順利進行
    1. 從報導、故事、經驗開始,用「人事物」分類,標注重點
      1. 標注你關注的內容(而不是詮釋)
      2. 標著者名字
    2. 從「想了解什麼」出來,標注這些重點的分佈狀況,從素材豐富的區域開始,找人研究看看
  2. 看完其他人分享的文獻,協助分類、分群,也可標注你覺得的重點
  3. 成為「文獻」的條件
    1. 只要可以提供討論的脈絡的就可以,可以是討論串、研究、報導,但重點是要有前後文、脈絡,可以讓其他人理解
    2. 包含上述框架提到的,包含國內外
    3. 下下週先分享一輪,至少要做到決定,第二輪要收斂去哪裡
  4. 寫在這個 Miro :邀請連結
  5. 文獻時間 : 近3-7年,最久不要超過10年 (2015-2022年)

背景資訊

  1. 長租剛好啟動會議
  2. 啟動會議時的 Miro 討論頁面

Loading embed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