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ntea 討論會 #0

因為第一間房子提案即將進入實做階段,原本在 Rentea Tuesday 討論的合作租屋組織,開始有了具體可以操作的東西。趁著這個時間點,讓我們來討論大家想要怎麼合作、基於哪些價值,又要一起做出什麼吧~

合作的基本精神,在於民主討論和共同參與,雖然下面已有各種稍具形狀的提案,但也歡迎各種想法,在這個階段出現,找出共識。希望這次的討論,可以確立參與者都認同,而且想要共同實踐的合作價值,跨出合作租屋的第一步。

討論時間與簽到

  1. 時間:06/19 (六) 14:00 - 16:00
  2. 線上會議網址: https://meet.jit.si/rentea-tuesday
    • 建議使用 Chrome 或手機 App 開啟,較不容易斷線
    • 更多視訊會議秘訣,請參見 g0v 視訊會議小秘訣
  3. 報名:有興趣的人,請在這邊簽到,就會收到文件更新通知
    • ddio
    • PN
    • Aniii
    • 仲庭
    • Sue Sue
    • Peace
    • hkazami
    • claire
    • renovirtony
    • chihao

議程

  1. 三個關鍵字自介
    • 今天有新朋友老朋友,所以還是很快自我介紹一輪~
  2. 前情提要
  3. 想要的合作經濟、合作租屋組織,要長什麼樣子
    • 包含價值、運作機制、財務、成員招募對象與方式、加入、退出等等
    • 接受專案的條件,分租(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呢?
    • 第一間房子,要怎麼合作
  4. 各自有興趣的坑
  5. 後續各步驟、時程,怎麼做才不會讓組織實驗、專案進行打架?

討論紀錄

前情提要:第一間房屋
地點:永和民有街的舊公寓
合約:房東已經清楚溝通
日期:2021/7/15

Rentea
目標:

  1. 嘗試創造安全長期舒適的租屋模式
  2. 實踐組織內民主的過程,分享實踐的經驗與心得
  3. 希望可以創造租屋市場的新選擇
    此次簽訂3-5年承租老舊公寓的合約,與房東達成共識可裝修,墊高的成本由組織(合作社)共同分擔工作與風險,幫助成員改造居住空間,成本則由該成員分擔在房租攤提歸還。

ddio原始提案討論

  • aniii:如果出比較多錢的人,有比較多的決定權嗎?
    ddio:剛開始的時候建議共識決來決定,如果人少都無法達到共識,那後續就更難以討論。
  • Peace:實際上從經驗估計可能會有 1x 人入社。入社費不見得是重點,但可能貢獻比較是一個門檻

    • 作為初始社員,想要做什麼的動機也很重要
  • 仲庭:兩千元的入社金,從初始會員來說可能太低了。組織初始社員需要很高度參與的人,可以考慮不同的名稱來區分組織成員。讓組織成員可以有不同參與程度。區隔出真正共同投入的核心圈圈,會比較有效促進共識決的品質,如果初始核心社員過於發散,可能難以有效推進專案與經營組織。

  • ddio:不同身分的名稱會發生甚麼事情?
    仲庭:譬如以合作社法來講的話就是準社員和社員差異,或是以前某農業獨立媒體有「贊助會員」圈圈,投入資金,支持組織,不會參與共識決。兩千元像是外圈的金額,但共識決的成員應該是內圈的人。

圈圈(?)

  1. 組織事務決策
  2. 提案的權力
  3. 參與專案執行
  4. 知道組織資訊

「入住」是第 0 圈嗎?XDDD chihao
入住比較像是「提案」的權力,提案不見得一定是入住,例如如果是傢俱出租就沒有所謂入住 ddio
我覺得拿自己的居住生活投入某種社群實驗(?)⋯真的蠻厲害的 XD chihao
chihao 想知道有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在哪些圈圈⋯ (thinking…) <-- 不過這個比較像閒散的開放參與模式,也許不適合 coRentea 也不一定 XDD

會員擇選機制要如何進行?如何證明(或者說闡述?)自己認同rentea的核心理念? aniii

兩種以上權力結構

  1. 入住者的權力關係如何維持空間,在跟大組織之前維持意見的交流
  2. 組織與專案的關係
  • 可以再討論是否需要如此強的合作經濟,corentea目前只有借貸的關係。
  • 目前的專案裡面只有兩個人,相對於分租公寓七八個人,不會有太多糾紛,跟組織的關係比較少。
  • 準社員與核心社員的機制,兩者不同在決策權力的有無差距。
  • 無論是何種組織架構,無礙於合作形式。
  • 若是以創造更好的租屋居住類型,那這個組織應該要思考更多的,應該是如何提供更好的租屋服務來滿足需求。
    (ddio補充脈絡:原本是在想服務,但因為沒有做過,所以想像過的服務都不確定是否可行,所以後來才會決定現在來先做第一間房)

老吳:組織形式與第一間房子既然沒有密切關係,或許可以分開談

  • 先湊到錢做第一間房子,第二間再來思考是要合作社還是其他組織例如共生公寓

CoRentea = 提供更多的服務,讓一般人也可以更舒服的居住⋯(⋯)

這個方案有做過什麼使用者研究,了解關鍵需求嗎
(ddio 憑聊天室的印象打的,不確定確切對話出現在什麼時間點)
Kanail

ddio:以下兩個討論方向(但以下有三點)

  1. 第一個服務發展好?
    • 組織和提案人的關係是什麼?何時可以影響?
    • 只要不虧錢,或只虧一點錢當學費, OK lol Claire
  2. 第一間房子的權力架構是什麼?
    • 這樣才能具體討論
  3. 組織的權力架構與關係?
    • 因為每個服務的權力關係不同,所以如果要進入架構討論,還是要釐清服務的內容
    • 第一個服務發展好,從這個服務來想像組織架構。

=> 結論 先發展 安全租屋裝修服務

  1. 圈圈
  2. 財務
    1. 投入門檻
    2. 流動性
  3. 如何申請服務
    1. 申請人和服務之間權力、開放性
  4. 新坑
    • 紀錄過程

這裡有坑!https://g0v.hackmd.io/AElUJEIZQVCIPN8VeN0_vg

  • hkazami:實作(不當統包的話)、財務、合作坑皆可,資金投入可想像33~50%
  • Aniii:有限度資金投入,有興趣合作坑
  • Claire:偏重裝潢協助,像是地板、廚房,了解如何整理出舒服的空間,幫忙聯繫,財務比較難
  • Chihao:實作,像是漆油漆、紀錄發展專案的痛點(甘特圖)
  • 老吳:錢、法規與組織形式,實際執行有點懶
  • 仲庭:財務與會計面我可以一起規劃討論,等處理到太複雜的難題時我可再轉介其它財會專家
  • Peace:財務、實作、合作坑、服務與商務模式規劃

ddio
基於目前的參與意願,還不用討論圈圈,區分參與者權責,有出錢或出力的,都一起參與決策,討論新的組織怎麼進行。

peace
第一間房子的服務可以怎麼複製,第二間可以實作。至少討論兩間房子的資金。

結論與待做

  1. 執行「第一間房子」,並藉此發展出可以服務其他人的「安全租屋裝修服務」為目標,設計能夠長期營運此服務的核心參與者、服務申請者、外圍參與者、投資等的機制
    • 先不想「可以做各種專案、提案的組織怎麼設計」,而是先做出「可以提供安全租屋裝修服務」的組織
  2. 下次進入第一間房子x安全租屋裝修服務的實際分工、初步財務規劃的討論,確認參與者對整體方向有共識,以及協作方式

相關討論資料

歡迎自行增補相關資料,新聞或專案都可以~

  1. Rentea Tuesday 在去年關於合作租屋組織的討論
  2. 正在進行中的第一間房子提案
  3. ddio 基於第一間房子提案,提出的合作經濟組織驗證點子
  4. 街區組織研究報告:可參考p17-63和p85-92,描述了以社群居住需求為本的各類經濟事業組織模式,例如:居住服務特性、以修繕勞務入股、融資策略(儲蓄互助社)、技術串聯與知識推廣
  5. p14 開始的合作社營運實務和今天的討論有關 by 仲庭(但勞動合作社和合作共租的組織差蠻多的,僅供參考XD)

Loading embed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