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使用者 1900 萬人,有 95% 行動裝置用戶,因此有一些責任
公正選舉行動日主要重點在以下三塊
感謝政府部門及公民團體這一年提供的幫助!
我們的承諾 最具透明度的台灣選舉
境外勢力主要打擊對象就是民主,有計劃有目標的攻擊,從政府來說,會與平台、事實查核、NGO 各方合作, FB 不只是聚焦在假訊息,還有媒體素養的培養。
政府有提出相應的作為,在防治假訊息的配套中希望可以在立法院會期中通過,有法規可以遵循
目標是讓他人難以透過 FB 干預選情,並讓用戶仍能在過程中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步驟
FB 為 2020 提出的措施
政治廣告透明度,主要提到政治廣告平台
粉專建立時間、是否改名過、小編所在地
可以點入廣告了解為什麼我會看到這則廣告
政治議題廣告僅限有身分驗證過的人才能下(台灣官方認證的姓名及身分),希望是在台灣的台灣人才能下廣告在台灣
資金來源揭露:廣告帳號限在台灣、揭露廣告出資者(名稱、地址、電話等等)
廣告資訊:廣告期間、廣告金額、觸及人數、地區及組成
檔案資料庫資訊保留 7 年,供所有人查詢的功能
廣告檔案庫報告:目前僅在有強制執行政治廣告的地區能夠出報告,目前有美國、加拿大、烏克蘭、歐盟等等;亞太區是新加坡近期開始執行;台灣目前是推廣期,將來也會強制執行
電腦公會法務長(黃益豐)、政大傳媒學院教授(陳憶寧)、政大選研副研究員(俞振華)、事實查核中心(陳慧敏)、Max
facebook 希望我們的事實查核也可以經過國際認證(IFCN),因此有與台灣的事實查核合作,因為台灣的事實查核目前已經過認證
M:在台灣,最有判斷話語權的就是事實查核中心,FB 會降低錯誤資訊的觸及率,對於媒體和產業公會的腳色應該擔起哪些腳色?
俞:選戰打起來,是會擔心選舉勝選但民主倒退,事實查核中心的回覆即使被謾罵但還是有一些遏止的效果,我們調查顯示,若是議題上的立場不同是好的,但若是情緒上的爭執是會傷害民主的(例如願不願意讓小孩與跟你立場不同的家庭結婚這樣的情緒),期望各選舉的團隊都可以注意並堅守一些原則
寧:媒體的責任中,小編要吸引流量,但他仍要用適當的字句正確理解新聞,這樣是衝突又辛苦的,目前年輕的學生對於小邊的工作是很有興趣的,身邊的學者對於小編的責任及行為規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
黃:我們推動網路治理的自律,每個平台都不同,因此很難有一體適用的規則,因此推動的是自律,平台依據自己的功能去做防護機制,但訊息到底是真是假很難判斷,因此也鼓勵他們與事實查核平台合作。接下來回歸到使用者,期望平台與使用者溝通,對於數位素養的建立。台灣多是中小型平台,無力對每則資訊審閱,因此要讓使用者能夠自己判斷資訊的真偽,平台的付出會讓社會有更多的正面影響
敏:若你發現最近貼文觸及下降,要找誰?若違反臉書使用守則、或是欲張貼文章是有長期協同作假的內容農場或網站,是 FB 這邊的審核機制。目前事實查核的部分是不查核政治人物的言行,因為言行是激烈來回的交鋒,因此我們查核的是與事實有關的部分,可以用硬事實驗證的部分。我們優先處理與政策相關或是與公眾利益有關的部分,言語的矛盾我們是不處理的。
M:對於給予錯誤訊息正確的改正提醒,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會說你本身就是在造假,在 emotional 的狀態下要怎麼讓民眾在政治議題上有理性的溝通,能夠達到較高品質的民主呢
俞:emotion 這塊是選舉最重要的動員武器,因負面選舉動員能力比較強,很常被拿來使用,但很可能是動員到極端值,可是在目前負面選戰紛飛的狀況下,這樣會讓你贏得選戰嗎?選戰是動態的,隨著媒體識讀素養的培養,這也許不是個好戰略。素養是需要長期培養的,但在短期候選人情緒動員的時候,需要思考要用哪種方面去動員,大家自身要有一些規範,仇恨言語是個 cheapshop(?),但好的競選廣告是可以讓人未來可以持續查詢到甚至流傳的。目前 FB 的廣告資訊庫提供查詢功能就可以保存這些好的壞的
寧:2018 地方選舉是有用正面選戰勝選的案例,當然總統選戰層級不同,不過可以考慮情緒動員的選擇是哪些,在投票的剎那情緒驅動的選擇可能會比想像的低,現在台灣選民的素質也許不同過往,不因激情而動員投票,這樣的人數應以下降,情緒上的動員不全都是壞的,但除了憤怒、悲傷,是否有其他的故事可以說
黃:數位素養是 long tern,不能因為一場選舉就停止,未來還有很多的選舉,作為一個平台我們還是期望平台可以提供讓人家主動澄清的廣告,而不是平台去判斷。另希望台灣判斷也是需要增加
敏:各大平台都在辦類似的假訊息打擊查核的活動及政策,我們也持續辦工作坊做事實查核,目前台灣民眾對於訊息的不實有敏銳度,讓一線民眾一起來提報各種不實訊息,後臺查核才開始運作,這次的選戰也是個很好的場合,展現出平台的各種機制,及民眾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