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
tags: summit2024
---
# 基調演講:「沒有人」在「前線」- 劉致昕 | Keynote Speech: Nobody on the Front line
:::info
Welcome to g0v summit 2024 collaboration notes!
Entry Point: https://g0v.hackmd.io/@summit2024/notes
Tap 「<i class="fa fa-angle-double-right"></i>」button on the top left to show agenda in mobile devices.
:::
:::success
:::success
Slido 線上提問連結 Online QA link:
https://app.sli.do/event/dXeb2bBe41ybpSWQ74fvEy
[議程投影片 presentation slides](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hwfEmIu-WkHqnRY3arFubca4rK7D8ap1/view?usp=sharing)
:::
:::success
如果需要即時口譯,請參考行前通知中的 YouTube 連結
If you need live interpretation, please refer to YouTube link in your pre-event notice.
這份共筆裡也有更多的資料可以參考:[多語翻譯須知 Notice on Multi-lingual Interpretation ](https://g0v.hackmd.io/@summit2024/SkhfThZfR )
:::
- 講者 Speaker: 劉致昕 Jason Liu
[TOC]
## 簡介 Introduction
從上次的 g0v Summit (2020) 至今,世界巨變。
此主題演講將以講者親身採訪,來自法國、烏克蘭、德國、台灣的公民科技計畫與坑主的故事,具體描繪公民科技(計畫與社群)如何在時代浪潮之中,被推上各種「前線」。在前 線上的「沒有人」,找到什麼可能、付出什麼代價?而當前線上(真的)沒有人,實踐民主價值的群體、公民,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Significant change has occurred worldwide since the g0v Summit 2020.
This keynote speech will feature stories from the speaker's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civic tech programs and their managers from France, Ukraine, Germany, and Taiwan. It will describe how civic tech (programs and communities) are being facilitated to the "front lines" amid a tidal wave. What possibility and the price paid did the Nobodys discover at the front line? What kind of future would there be for the groups and the citizens who practice democratic values if there is literally nobody on the front line?
## 關於講者
### 劉致昕 JS Liu
劉致昕,記者/作者/podcaster,著有《真相製造》、《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聲音節目《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前《報導者》副總編輯、前美國民主協會亞太區資訊健全計畫顧問,曾為 g0v News 記者編輯。從一篇德國海盜黨的報導,與公民科技、g0v 開始對話,多次隨團參與公民科技、開放政府等國際會議,採訪台灣、西班牙、墨西哥、東南亞和歐美的許多公民科技計畫,在台南開的咖啡店也曾是大松場地,在國際組織裡試著與社群協力完成亞 太區公民科技手冊。跟著「沒有人」的步伐,觀察與記錄公民科技與社群超過十年。
Chih-Hsin Liu(Jason Liu) is a journalist, author, and podcaster. He previously worked as deputy editor-in-chief of the Reporter and an editor at g0v News, as well as as an Information Integrity Senior Advisor at the Taipei Office of the 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In recent years, his publications as an author include “Reality is Business: the Portraits Covering Across Belgium, France, Indonesia, Germany, China, and Taiwan” (2021) and “ War In Ukraine” (2022). He is also currently the host of the podcast “A Break Cafe.”
Inspired by a report from Piratenpartei Deutschland, Chih-Hsin Liu started a dialogue with civic tech and g0v, participating in man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civic tech and open government. He interviewed many civic tech programs in Taiwan, Spain, Mexico, Southeast Asi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Moreover, he made an effort to collaborate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complete the g0v Civic Tech Project & Community Handbook. As a whole, Chih-Hsin Liu follows the steps with Nobody by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civic tech communities over a decade. A coffee shop at Tainan managed by Chih-Hsin Liu was one of the venues of the g0v hackathon.
## 筆記 Notes
### 三個關鍵字
- 麻瓜(不會寫 code)
- 記者
- 買一送十
### #1 麻瓜
- 金曲獎的 lulu 的感覺
- 可以開[午營咖啡](https://www.abreakcafe.com/)讓社群開大松
### #2 記者
- 柏林選舉:採訪德國海盜黨主席
- 十年過去,g0v 狀態很不一樣
### 我為何會站在年會舞台?
- 任職於美國國際民主協會期間協助揪松團完成 [《2023 g0v 公民科技專案與社群手冊》](https://g0v.hackmd.io/@jothon/ctpbook/https%3A%2F%2Fg0v.hackmd.io%2F%40jothon%2Fctpbook)
- 主辦單位希望談談 g0v 社群與台灣在地的扎根與連結
- 回頭來說自己的故事
- INGO 在台灣設立辦公室,這四年全球開始訴說 g0v 的故事
- 這幾年大家的眼光開始看向台灣
- 這場演講作為 summit 2024 的導讀
### #3 買一送十
- 你們邀請了我,但我去採訪了十個資深社群參與者,他們的經驗可能超過十年
-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麻瓜的話,這是一份導讀
- 如果你是專家,這是我跟你們的學習報告
- 如果你是社群成員,這是我致上的100分敬意
故事會這樣走,我們先去巴黎、柏林、基輔,最後到台灣
2017 年是 巴黎總統大選,我去採訪,當時的畫面長這樣。是我第一次跟警察在巴黎街頭一起奔跑。
### 2017 巴黎
那是總統大選的巴黎街頭。青年失業率在當時超過一半,當時總統的支持率 8% 不到直接棄選
後來其他候選人都有醜聞,大家對傳統政治非常失望。(台灣人好像沒有太陌生?)總之當時大家不太滿意
馬克宏當時打著新民主的旗幟,當選。經過 15、16 年的恐攻後,當時氣氛是非常緊張,難民、經濟狀況等,讓選民覺得民主跟他無關,政治人物不代表我
興起新的政治,極右派進入總統大選的第二輪
也出現一群公民科技的方案(slide 右方):Voxe, La Primarie, Regards citoyens / Democracy OS / Le Drenche / GOV App
[【法國現場】一個 600 億開發案的公民參與之旅,及台灣被遺忘的「民主工程」](https://g0v.news/%E6%B3%95%E5%9C%8B%E7%8F%BE%E5%A0%B4-%E4%B8%80%E5%80%8B-600-%E5%84%84%E9%96%8B%E7%99%BC%E6%A1%88%E7%9A%84%E5%85%AC%E6%B0%91%E5%8F%83%E8%88%87%E4%B9%8B%E6%97%85-%E5%8F%8A%E5%8F%B0%E7%81%A3%E8%A2%AB%E9%81%BA%E5%BF%98%E7%9A%84-%E6%B0%91%E4%B8%BB%E5%B7%A5%E7%A8%8B-ac60dcd7c49d) by JS Liu
17 年的巴黎,你看到憤怒、失望,但也看到新型態的公民科技嘗試找到希望
### 2019 柏林
當時是因為出現很多兇殺案,針對政治人物。被憤怒的選民殺了。
去了之後採訪很多收到死亡威脅的政治人物,因為難民政策。當時極端政黨跟很多納粹用語很相關的,AFD,得到很多的選票,創下最高的得票率。也看到直接拿槍上街衝進猶太教堂的事情都在德國發生,當時是柏林圍牆倒塌30 年
公民科技嘗試做什麼?
- my country talk,用交友軟體的方式找跟你政治傾向完全相反的人配對,並調查談完之後的事情,發現面對面實際能改變 **來電五十**
- hoaxmap,在你社區裡的難民謠言,並附上事實查核報告,當你對難民感到恐懼時
當你再次看到在先進的、已開發的民主國家中,當民主面對挑戰、選民感到失望時,公民科技的角色
但另一方面,科技也被其他人所用。網軍開源讓用各自語言散播反當地政府的言論
科技在兩邊用不同的方式被使用,這樣的對抗不斷地誕生
我們看到科技實際使用範例——OECD:使用數位科技創造知情的大眾、擴大民主決策參與提高政府的反應跟可測性,以強化民主
民主很多時候相當脆弱,還在成長
世界上目前有八千個公民科技的專案,
並且有六大分類。這些子項目,
它快速成長,也代表民主需要協助、強化,因為大家都看見了問題。你可以看見,民主需要有更多韌性與強化。
[牆、歧視、假訊息:走進歐洲「恐怖分子溫床」,看見被製造的真相](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iew-reality-is-business) by JS Liu
- [My Country Talks](https://www.mycountrytalks.org/)
- [Hoaxmap](https://hoaxmap.org/)
### OECD
* 使用數位科技強化民主
### CIVIC TECH FIELD GUIDE
[CIVIC TECH FIELD GUIDE](https://civictech.guide/)
* 全世界的公民專案約 8,000 個
* 大量的新的 Project 出現
* 大家都看見了問題
接下來是 g0v 的十位參與者告訴我的故事:
### <ruby>Pathetic dot theory<rp>(</rp><rt>可悲點理論</rt><rp>)</rp></ruby>
by Lawrence Lessig, 1997
市場、法律、社會規範、技術結構互相影響一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
但箭頭可以逆向
### 2022 基輔
剛講的都是常態的民主社會中,公民科技被利用的方式。失去信任、社會分裂等,但當你有一個外來的威脅,影響到民主體的生存,公民科技又可以做什麼?
烏克蘭的採訪中,看到用 3D 列印、開源模型讓大家印出鑲嵌的配件,讓你的無人機可以投手榴彈、物資,可以協助軍隊
被佔領地區,用 google 文件,收集看見俄軍的情報、哪家被攻擊、統計一個社區每個人每天被攻擊的次數、傷亡狀況,各式各樣的數位應用在被佔領區或是交火的地方、後備的地方
不要小看你的 LINE 社群
烏克蘭政府也推出軍民協作平台 [Diia App](https://ux-design-awards.com/winners/2023-2-diia-app)([Diia Github](https://github.com/diia-open-source))
最大的公民科技計畫 ProZorro
烏克蘭廣場革命,希望拒絕經濟協議,雖然血腥收場,但仍擋下協議。但克里米亞、烏東開始承受戰火
發現軍隊很弱,是因為貪腐。希望改善政府的採購流程。
> [烏克蘭民主改革 (上):在貪腐國度裡,用大數據打開政府帳房](https://g0v.news/%E7%83%8F%E5%85%8B%E8%98%AD%E6%B0%91%E4%B8%BB%E6%94%B9%E9%9D%A9-%E4%B8%8A-%E5%9C%A8%E8%B2%AA%E8%85%90%E5%9C%8B%E5%BA%A6%E8%A3%A1-%E7%94%A8%E5%A4%A7%E6%95%B8%E6%93%9A%E6%89%93%E9%96%8B%E6%94%BF%E5%BA%9C%E5%B8%B3%E6%88%BF-5df10365d84b)
> [烏克蘭民主改革 (下):「雜牌軍」聯盟,不在開放政府路上舉白旗](https://g0v.news/%E7%83%8F%E5%85%8B%E8%98%AD%E6%B0%91%E4%B8%BB%E6%94%B9%E9%9D%A9-%E4%B8%8B-%E9%9B%9C%E7%89%8C%E8%BB%8D-%E8%81%AF%E7%9B%9F-%E4%B8%8D%E5%9C%A8%E9%96%8B%E6%94%BE%E6%94%BF%E5%BA%9C%E8%B7%AF%E4%B8%8A%E8%88%89%E7%99%BD%E6%97%97-a5229afa2121)
> 延伸閱讀:[當一座小村落成為俄軍基地(下):有通敵者,也有絕不放棄的人](https://www.twreporter.org/a/russian-invasion-of-ukraine-2022-yahidne-village-)
在戰爭時我再次跟他連上線,戰爭時他被徵召,因為有很多國外捐款進來,貪腐蠢蠢欲動,政府請他進來幫忙,當時是戰爭發生不過半年,他們希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順便調整體質。
- 重建烏克蘭要怎麼重建?鼓勵綠建築?鼓勵全世界最好的廠商來註冊,成為第一波合作的對象?
- 過程需要 debug 也需要 hacking
這是他持續做公民科技的原因。當然在戰爭後很多人的目光投到台灣,讓我們看看台灣的故事
### 2024 臺灣
2013 年分享會到現在,十年過去了,大家經歷了什麼?我要分享我後面那十個人告訴我的事:
- 一切開始是 yahoo tech day
- 讓開源運動的門檻降低,讓更多人可以參與。
- 讓開源不只是技術,更是介入社會議題的方式。
- 找到「還可以做」的事,讓更多厲害關係人一起協作。
### Yahoo Tech Day 第零次黑客松
### 開源不只是技術,是一種介入社會議題的方式
- 透過開源的方式可以把問題的核心挑出來,尋找合作的可能
- 技術人不是在比誰比較厲害,是在看能解決什麼問題
- 非技術人可以找到合作的可能
### g0v 是?「一個生態系」
- 生態系,多中心的社群
- 這次大會每一軌都是一個中心。自辦自己的小松,經營自己的子議題
- 跨了界限變成生態系
- 多中心化
- 小松
- 子社群
- 跨議題
- g0v is more than g0v
- 「想透了,去想像還可以做些什麼、還可以去的地方,是每一本社科書的最最最前端」
### 然後,台灣變成「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有些媒體會說台灣變成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但最危險的地方有 g0v 這樣一群人
很多人覺得自己好像變成一種「傳說」或「迷因」,被外國人傳頌著
但回到現實,要想辦法活下去,多中心化代表混亂或沒有規則
- 沒有全職的人,要怎麼拿穩定的資金,讓事情好好做下去?這些都是坑主們每一天在思考的問題
- 要跟政府合作嗎?跟政黨合作嗎?怎麼合作?
-
其實這些日常瑣碎,都是決定運動的關鍵。能活下去,這才是真正的傳奇。
### 對立、分化、極端化的時代<br> 「關鍵還是團結吧。」
外面環境不斷變化,對立分化極端化
> 就算你自己不貼,別人也會幫你的專案貼標籤,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還能好好談議題、討論社會該往哪裡走嗎?
> 「關鍵還是團結,如果專案是凝聚社會共識、對抗這些外力威脅,對抗分裂的一部分。」
要好好保存這個地方也很不容易。會繼續,是因為他們還「珍惜」。
### 如果<u>沒有人</u>,就是<u>沒有人</u>
選擇自願者,讓自願者來做事
我從頭到尾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可能真的沒有人」。如果沒有人真的沒有人嗎?你們都不擔心嗎?我每次看到他們講沒有人,我都很害怕。
這次訪談我懂了,開源社群的 bonding 來自自己的認同跟投入
> 貢獻是一種愛
>非常非常的浪漫。確認過眼神了。
這次我稍微能夠理解為什麼要堅持沒有人了。你們還在,就代表這裡不會沒有人。
請假一天、投稿、當志工、上台講話,都代表一種對社群的貢獻。
**「只要我們還在、還願意在這裡做任何貢獻,就代表愛。」**
### 「散裝的公民」
沒有人很多時候看起來沒有人,但事情一發生,人就會出現,大家不是一個「包裹」,不會團進團出
g0v 的經驗讓我想到烏克蘭:
- 他們平時參與軍事訓練,一但事情真正發生,集結起來之後,你是最懂那個社區的人、你知道彼此的技能可以做什麼,當你需要起身抵抗時,散裝的公民可以迅速組裝起來,成為一個力量
- 但需要更多的人進來,一起被散裝
### 連續六年,全球民主倒退
極權變得很有自信,它想要打垮你。民主怎麼辦?
### 民主淺薄化VS更深的民主
前線最大的威脅是民主的淺薄化,只剩下口號,政治人物有口號就有選票,人們沒辦法好好討論議題
推薦林秀信老師的[《很深的民主,需要更厚的共同體》](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9032?gad_source=1&gclid=Cj0KCQjwltKxBhDMARIsAG8KnqUpJgVaPiQEKhqwzADqHYzmDOExe10LNecOnBiIB7WQYD9Np-62uDgaAhIsEALw_wcB)
我們面臨到最大的威脅,包括大家的注意力短暫,透過散裝公民,來對抗民主的淺薄化
什麼是共同體——
* 以參與者為中心
* 個人變成詮釋者
* 藉由詮釋過程,可以讓共同體的定義更清晰、意義更多元。
讓公共道德不是抽象教化,而是個人直面生活中時時刻刻的因應,在對立與衝突中不斷地協商與修正才逐漸養成。
不是只是沒有人就是沒有人,或是開源技術等等
### #g0v大松恐將斷炊
這個共同體的開始是這個五萬元,聽起來 CP 值很高,但五萬元(其實是三萬塊)早就用完了,而且台灣不缺危機⋯⋯
([g0v 募款資訊](https://ocf.neticrm.tw/civicrm/contribute/transact?reset=1&id=30))
我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所以這兩天請大家聽各個坑主說他們自己的故事。
### 政府的角色:<br>政治意志<br>持續並有效的政策<br>組織文化改變
怎麼支持公民科技?下一個議程:
在台灣、日本、韓國這三個國家,政府如果要支持公民科技社群發展,他們可以做什麼?
接下來歡迎兩位講者,稍微休息,等等我們再回來。
<style>
/* 調大旁註文字的字元大小 */
rt{
font-size: 10pt;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