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
是接納,在自覺與意義中,全力成長。
快樂像…
如月亮,看似遙遠,轉個念頭,就能捕到。《我的學號是爸爸》
像健康一樣,人們總說希望自己健康,但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已經算健康。 《祝你今年快樂》
快樂是接納,要耐心
是真幸褔(eudemonic happiness),特點是自覺、意義、成長和接納。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是人間至品。《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
是自己的責任。《幸福丹麥流》
是一種漫長的耐心。《快樂的死》
是抉擇,在此抉擇內,還要有一份相輔且思慮清楚的意志。《快樂的死》
是偶然發生的自我接納。《給自己一個擁抱,給希望一點時間》
是主觀感受,要自覺
是一種很主觀的內心感受,不是外人能夠判斷的。《找回專注力》
是以不同的觀點看待同樣的事物。《正念》
是反映出我們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後的感想。不是反映出我們實際的幸福程度。 《金錢心理學》
是「主觀福祉」,是日常感受到的正面情緒及對整體生活的滿意度。快樂不是放縱或無謂的追求,不是自私,也不是掛著一臉笑容,假裝一切都很美好。 《更快樂的1小時》
是「主觀的幸福」(subjective well-being)。正向心理學的創始人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界定樂觀是「知道不好的事情不會永久存在,而好的事情會回來。」前者是現在的情形而後者是對未來的態度,這兩個看法都非常的重要。 《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10個讓大腦保持健康和活力的關鍵原則》
是難以取悅的主人,尤其是別人的快樂,就更難了。人得被制約到毫無疑問地接受快樂,否則替他們製造快樂可比追求真理難多了。 《美麗新世界》
不是純粹理性的產物,它離不開感受,也就是英語裡的“gut feeling”(直接翻譯過來是「腸道的感覺」,指的就是靈感或直覺)。你會發現,人生的快樂是身心綜合的產物,既離不開大腦的快樂,也離不開身體的快樂。而且,和大家想的不一樣,是透過身體的快樂,我們才會找到身心均衡的快樂。《不合理的快樂》
是意義,要經驗
是體驗。《不思量的藝術》
是試圖實現快樂的過程。不在於快樂本身。《把壞日子過好》
是欲望被滿足與新的欲望形成之間的空檔。《原子習慣》
是現實減掉期望。是因為事態比預期中更好。不是因為事態發展多好。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是當出現的事物超乎自己期待時才會感到喜悅。當期待已久的事物出現時反而沒那麼高興。 《大腦革命的12步》
是存在,也就是「在」的觀念。《不合理的快樂》
是身體各種感覺的總和狀態。《人類大命運》
是我們培育自身智慧與悲心所得的結果。不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尊者達賴喇嘛開示成佛之道》
是成長,要上道
是成長。當我們有所成長時,就會快樂。快樂不是美德也不是愉悅。 葉慈
是創造性活動的伴隨現象。不是行動的主要動機。《自我的追尋》
是覺得自己時時刻刻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獲得快樂無需走到終點,當下就能獲得快樂。 《一行禪師談生命真正的快樂》
是從一個人的「稟賦」(endowment,指一個人擁有多少)來計算,還要考慮到稟賦的「變化」。 《奇幻熊在網路釣魚》
快樂不是…
不是你可以占著不放的東西。《與生活和好》
不可能是在未來。這非關信仰。《不思量的藝術》
快樂的人
快樂的人普遍更願意與人來往,身段柔軟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暢銷新版)》
快樂的人是自成天地的;他們呼吸著不同的空氣,受不同的重力法則所控制。 《門徒》
快樂的人會依賴他們過去試過且可用的正向經驗來判斷事情,而比較不快樂的人通常對事情抱著較懷疑的態度。 《真實的快樂(全新改版)》
面臨困境時依然能感到快樂的人,有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光明與喜悅的能力,親近這樣的人,我們也會感到快樂。 《佛陀之心》
快樂的人比較願意為別人設想,比較有生產力,比較樂於助人,比較可愛,比較有創意,比較能恢復活力,對他人比較有興趣,比較友善,也比較健康。《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快樂的人並不總是快樂,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事實上,真正快樂的人對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感到更加平靜,而不是欣喜若狂。這是因為快樂的人本質上就是可以學習和改變的。他們不會故步自封。他們明白生命需要成長,而當成長停滯不前時,不適就會開始出現。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地變動和不斷地進化。《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
快樂能…
作為報酬,利誘自己。《沒有別人,怎麼做自己?》
讓腦分泌大量多巴胺,並隨之提升動機。《別再錯用你的腦,七招用腦法終結分心與瞎忙 (暢銷紀念版)》
讓人迫不及待想跳脫思考框架、想探索創造、想做更多好玩的事。成年人的嬉遊包括智力和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但年輕人則以偏重體力的社交活動為主,有助發展體能與團體技能。《情緒的三把鑰匙》
快樂的方法
從一個快樂事件中盡量擠出最多的快樂。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10週年紀念版】》
來源是一副健康的身體和一顆溫暖的心。《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快樂的根源就在我們心中,不在於金錢、權力,也不在於地位。我有些朋友是億萬富翁,但他們很不快樂。權勢和財富並不能帶來內心安寧。外在的成就無法為內心帶來真正的歡喜。我們必須向內心探看。《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基石是正念;快樂的基本條件是我們察覺自己是快樂的。 《橘子禪》
是無論我們身在何處,無論在什麼時間,我們都可以享受陽光,享受彼此的存在,享受我們能自在呼吸這項奇蹟,不必到其他任何地方旅行,在當下此刻,我們就能觸及這些事物。 《橘子禪》
培養能夠帶來快樂的想法,並且避免會讓我們受苦的想法。 《心念的力量》
快樂的生活並不能更長或更短。當下快樂就是快樂,僅此而已。死也不能阻礙什麼,它只是快樂的一場意外 《快樂的死》
把原本深藏的痛苦與不快樂勾引出來。每種上癮症都有後遺症,其止痛效果都有失去作用的一天,當它不再有效,你所感受到的痛苦會遠甚於從前。 《當下的力量(全新紀念版)》
重點是要懂得謙卑,要懂得讓自己的心順應每天的節奏,而非硬要求每天的節奏順應我們的期望。 《快樂的死》
內心寧靜、擁有經濟生存能力及最重要的世界和平這三者的組合。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我覺得有必要培養一種普世責任感,也就是對所有的人都抱持深切的關懷,不管其信仰的教義、膚色、性別、國籍或種族。 《達賴喇嘛教你認識自己》
快樂的泉源就在,當下你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裡面。無論處於何種境地,只要盡己所能全力以赴,就能讓那裡散發出金色光芒。 《退休禪心態》
快樂與其他
快樂要認同,悲傷要緩衝,憤怒要結果,焦慮要行動。《順勢溝通》
與償債能力息息相關。《快樂錢》
除了和財富有關,也和人的習慣、比較心理有關。《不合理的快樂》
和痛苦都是循環的一部分,兩者密不可分,必須一起處理。 《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與自信可以消除一個人內心的恐懼,沒有什麼可以勝過它們。 《心流(繁體中文唯一全譯本,二版)》
快樂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體;生命整體有意義、有價值,就能得到快樂。不只是「愉快的時刻多於痛苦的時刻」這麼簡單而已。 《人類大歷史(增訂版)》
是能和對自己重要的人好好相處,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休閒,覺得在工作中有貢獻、有成就感,休假的時候能夠和家人親友好好相聚。 《船到荷蘭自然直!》
快樂的相反是什麼?悲傷嗎?不是。就像愛與恨是一體的兩面,幸福與悲傷也是如此。因為快樂而喜極而泣,正是一個完美的例子。愛的反面是漠然,而快樂的反面則是──這才是關鍵──無聊。 《一週工作4小時【全新增訂版】》
是無論我們身在何處,無論在什麼時間,我們都可以享受陽光,享受彼此的存在,享受我們能自在呼吸這項奇蹟,不必到其他任何地方旅行,在當下此刻,我們就能觸及這些事物。 《橘子禪》
快樂是因為醉狂而帶來個體的解放,痛苦是因為個體生命失去而發出彷彿是死亡的哀鳴。(《酒》§1;KSA1,P.558)這種奇怪的經驗,揭示希臘人一套深刻的生命觀:他們對生命悲苦的高度敏感。 《尼采:從酒神到超人》
快樂有真實的或虛妄的,因此我們必須探察其本質及超越執著。真實的快樂是有益的,能讓自己與他人得以成長;虛妄的快樂雖然能帶來暫時的愉悅,幫助我們忘掉痛苦,但並非長久有益的,實際上反而是有害 《佛陀之心【增修新版】(三版)》
快樂的出現從來不會不合時宜。但在現實中,我們卻常常為是否接受它而顧慮重重、躊躇猶豫。我們想先弄清自己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感到高興和滿意,然後又擔心精神的愉悅會打擾我們嚴肅的反省和深切的憂慮。 《孤獨通行證》
快樂和痛苦既然是如此的糾纏不清,任何人如果要想要獲得其中之一樣盡可能多一些,那麼就必須接受伴隨而來且數量相當的另一樣;任何人如果要想享受「天堂般的歡樂」,那麼就必須準備好迎接「地獄般的痛苦」 《尼采如是說【尼采四傑作精選集】》
不再是個人的事,如果對方不快樂,我們也不會快樂。幫助對方化解他的心結,也會為我們自己帶來快樂。太太可能造成先生的心結,反之亦然,而如果他們兩人繼續讓對方產生心結,總有一天,快樂終將不再。 《橘子禪》
快樂的本質存在著一大矛盾:人在關心他人而不只是自己的時候,反而最快樂。簡言之,帶給別人喜悅,也是讓自己感受喜悅最快的方法。達賴喇嘛說過,每天就算只花十分鐘為他人的幸福沉思,也能使人一整天愉悅──連咖啡都省了。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快樂不可能是永恆的。但是我們的心靈一直在追尋永恆的快樂,追尋某種可以持久、可以延續的東西。追求延續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種墮落。但是當心靈擺脫「我」時,就會有即時即地的快樂,不需要你去尋找,快樂就會來到。在這樣的快樂之中,沒有收集、沒有囤積,也沒有儲存。快樂不是你可以占著不放的東西。《與生活和好》
快樂的結局是一種對解放的渴望。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