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MD
    • Sharing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More (Comment, Invitee)
    • Publishing
    •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Invitee
    • No invitee
    • Options
    • Versions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Template
    • Save as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Export
    •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 Gist
    • Import
    •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Menu Sharing Help
Menu
Options
Versions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Export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Gist
Import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Back
Sharing
Sharing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Note Permission
Read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More (Comment, Invitee)
Publishing
More (Comment, Invitee)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Permission
Owners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Invitee
No invitee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Like BookmarkBookmarked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tags: cofacts --- # 關於 / 教學 給網站的使用者,了解 Cofacts 的運作原理,並給予不同角色所需要的入門資訊。 - 幫助用戶了解 Cofacts 是什麼樣的服務網站 - 協助編輯上手訊息查核流程 - 破除對 Cofacts 是特定立場/絕對正確的迷思 ## 草圖 https://www.figma.com/file/ajFwwef2wqv5z4ydl0PgTZ/%5BWireframe%5D-Pages?node-id=717%3A670 ## 入口 #### 首頁加一個 了解更多 的入口 介紹流程中的詳細資訊導到此頁。 #### 導航列頭像 -> 選單 -> 關於 Cofacts 太隱蔽了,可能需要紅點 badge / 頭像挑動等 micro interaction 吸引大家進入。 #### 側邊加 fixed 活動按鈕: - 闢謠英雄缺我不可 - Cofacts 是怎麼運作的 #### 各個介面解說 全站各地會有 問號 icon ,可以導引到對應解說 > 通常「關於我們」這種連結,我會捲到 footer 找唷 > [name=mrorz] ## 共通解說 ### 文字內容 :::info 預計涵蓋內容: - Cofacts 是一個群眾協作的事實查核平台 - 可疑訊息到事實查核的運作流程 - Cofacts 在什麼情境能幫到你 - Cofacts 的使命 ::: **Cofacts 真的假的** 是一個透過群眾協作以及聊天機器人來做事實查核的可疑訊息查證平台,讓每一個不確定真假的訊息,都能透過群眾的共同努力,被好好檢視跟查核討論。 Cofacts 真的假的 透過聊天機器人能 24 小時,不間斷地回應使用者疑惑的可疑訊息;另一方面,我們的網站平台呈現所有被收錄的訊息,每一位無私貢獻的志工都能查核表達自己查到的資料。 Cofacts 是一個公民發起的平台,不隸屬於任何政黨或是政治人物,成果開放由所有人一起共享,讓所有人一起努力,貢獻各自的技能,讓機器人可以為您查證不實訊息的方法。 1.真的假的 希望能提供簡單的方式幫助第一線查核可疑訊息,幫助新聞從業人員,讓記者好好發揮所長。 2.機器人的互動模式,可以保護你的隱私,避免使用者內心的懷疑或是顯而易見的錯誤被他人發現、也不用擔心機器人覺得你「連這個都要問」、「一直問很煩」,機器人可以在任何時間接收你的各種疑惑。 3.帶動媒體識讀教育與事實查核的能力,鼓勵人人做研究,正面面對不實訊息。 **流程:** (User)當你把 Cofacts 真的假的 加入你在社群軟體(Eg.LINE)的好友,你就成為 真的假的 聊天機器人的朋友了,從今以後,你都能把從其他人對話中收到的可疑訊息轉傳給 真的假的。 (BOT)機器人會友善詢問您是否願意把收到的可疑訊息提交到網站清單讓查核志工查證,確認之後,你就能靜靜等候其他人查核的結果囉! (User&Editors)網站清單是公開的,在 真的假的 的網站中,所有人都可以登入撰寫查核回應。我們沒有權力特別大的人決定你可不可以成為查證的人,也友善的相信你的熱心與查詢,能讓好的結果繼續留下來幫助其他人。 (Editors)查核編輯們會以各種方式找資料、也可能親自詢問請教,一一留下出處與記錄,並且把查到的查核結果記錄在網站的可疑訊息上。 (User)收到這則可疑訊息的朋友,也就從此可以得到查證過的資訊了。 Cofacts有獨一無二的通知發送功能,讓你輕鬆查詢過去發出的、但當時還沒有任何人查過的最新可疑訊息,當他們已經被查出來了,你將不再一一苦盼查核結果,能立刻收到查證資訊! - [name=lucien] 流程底下有想做一個互動式的體驗流程 - [name=mrorz] 我覺得影片 (投影片 + 旁白) 也行,像 https://youtu.be/9iS_Fy2iWb0?t=159 到 2'39" ~ 4'54" 這樣 1.加入好友 (@cofacts) (掃描OR code) 2.收到訊息 ➡長按轉傳 ➡選擇cofacts 真的假的 ➡等待回應 3-1.資料庫有回應 ➡BOT回傳 3-2.資料庫沒有回應 ➡BOT詢問是否要加入資料庫 ➡user選擇同意 3-3.user在2小時/2天後收到通知「上次問的A問題,目前有新增一則查核回應」 4.隔了兩天,user覺得有想補充的回應,點入url,準備從網站登入。 5.Cofacts網站login 6.搜尋該則訊息(右上角搜尋框) 7.寫回應 ➡寫資料來源 ➡送出 8.瀏覽其他人的訊息與查核情況 9.對回應按讚/倒讚(填改善) 10.對送出訊息的理由按讚 ➡補充理由 **Cofacts 在什麼時候能幫上忙???** 1.覺得收到的訊息假假的 2.不太信任這個新聞或是連結,覺得很可疑 3.有人問你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幫他查一查(並推薦他加好友) 4.想做不實訊息的研究 5.想吸收新知,看看最近流行什麼話題 6.想幫助不會查證訊息的長輩或朋友,但一個一個查太慢了,就讓機器人幫你查! **使命:** 1.真的假的 希望能提供簡單的方式幫助第一線查核可疑訊息,幫助新聞從業人員,讓記者好好發揮所長。 2.機器人的互動模式,可以保護你的隱私,避免使用者內心的懷疑或是顯而易見的錯誤被他人發現、也不用擔心機器人覺得你「連這個都要問」、「一直問很煩」,機器人可以在任何時間接收你的各種疑惑。 3.帶動媒體識讀教育與事實查核的能力,鼓勵人人做研究,正面面對不實訊息。 > 過去 design decision 文件([EN](https://hackmd.io/@mrorz/SklM4dV9m/https%3A%2F%2Fg0v.hackmd.io%2FZNzzDKzOS1-CUi67EVJwig?type=book) | [TW](https://hackmd.io/@Jqvgv0-WQmKlQ3Lt21pMog/BJxsXEc3g?type=view#%E5%9F%BA%E6%9C%AC%E5%8E%9F%E5%89%87))也有帶到 Cofacts core value [name=mrorz] ### 可疑訊息怎麼被查核的? 互動謠言情境,其實是幻燈片的互動介面,體驗從收到訊息到查核的每一步流程 > 1. 手機 Line 介面,顯示收到一則可疑訊息 2. 轉傳到 cofacts bot 3. cofacts web 列表出現新訊息 4. cofacts detail page 查核 5. 回到 cofacts bot 回傳回應 ### Cofacts 怎麼誕生的? - [name=mrorz] 我覺得不用這項,因為 - 通常會看到這頁的人比較想要知道 (1) Cofacts 網站在幹嘛怎麼用,以及 (2)我們是何方神聖,不會想知道 Cofacts 的生平,那太深 XD - 「我們是誰」如果放光華雜誌的採訪報導,那報導裡有 Cofacts 怎麼誕生的敘述 XD。要放的話我也會從[採訪共筆](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C4HiuXfcRgmWCta_0nZk8VbeSqV2VpK4G7lZv7VkIrA/edit)裡複製貼上 - [name=lucien] 放一個 150字 summary 跟光華雜誌報導如何? - [name=mrorz] 那放下面這段文字~ > 這個專案最核心的想法,就是希望讓「不同的聲音」更容易被看見。 > > 網路謠言相對應的闢謠文章、以及個人意見與相對應得「回覆」文,都是一種「不同的聲音」。 > > 一個人會去相信網路謠言,或許是因為他沒有接觸過不同的聲音,或不願意去接觸不同的聲音。只是,即使一個人樂意接觸不同的聲音,其實門檻還是很高的。 > > 對於已經習慣於查證網路消息的人們而言。若在收到每一種轉傳來的 LINE 訊息之後,都要自己花時間一筆一筆查證,會非常地花時間。協作型闢謠資料庫就像是個共筆,大家查到什麼就寫成回應放進去,之後收到同一訊息的人如果也想要查證,就不用從零開始。因此,對於已經習慣也願意查證、擁抱「不同的聲音」的人,協作型闢謠資料庫能幫這些人少走很多冤枉路。 > > ——摘自交大傳科研究所與 Cofacts 的[採訪共筆](https://hackpad.tw/cofacts-X1i6gJNdsZH) > ### 我們是誰? Cofacts 是台灣公民科技社群 g0v 的其中一個專案,鼓勵開放原始碼、群眾協作與開放資料。發起人 2016 年提案開發聊天機器人主程式,憑藉著大家自主熱心的貢獻,寫文案、開發程式、查證謠言、製圖設計,以社群的熱情與志工的愛慢慢累積成果。鼓勵每個人自發性地盡一己之力,貢獻到公眾領域,讓好的意志與能量繼續在社會上流動。 // 需要放每一個人的個人資訊背書嗎? - 不用唷,但可以放小聚或是黑客松的照片示意。 [name=bil] - 我覺得可以放有團隊採訪的報導唷,有照片以及記者(第三方)的敘述~ [name=mrorz] - 可以參考[這篇](https://medium.com/cofacts/摘掉-公正第三方-的高帽子-cofacts-對陰謀論的回應-bd948d128d6c)『其實 Cofacts 的背後,都只是「沒有人」』這一段,我覺得那段的讀者跟「我們是誰?」的讀者有一樣的動機。 - 其他可用的報導連結收在右側 comment 處 - [name=lucien] 我這邊的目的是要回應抹黑者跟陰謀論者,補上報導似乎可以滿足需求 ## 分項解說 ### 查核者 / 我想協助查核 >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098ed973a018869b27480b01f44773fa.png) > > - 主標 > - 副標 > - 內文 > - 子步驟主標 > - 子步驟內文 > - 圖 #### 0. 覺得查核太難了嗎?從覆核別人的查核回應開始吧! - 副標:想寫出好的查核訊息前,先看看別人是怎麼查核的吧! - 內文:「Cofacts 真的假的」上的訊息查核,是由世界各地的網友編輯,無償自主查核貢獻的喔!但是編輯們的查核成果,不見得就是正確完整的呢!因此,需要網友編輯們來覆核評價,協助篩選出好的查核結果。新手編輯們,也可以從中學習別人是怎麼查核闢謠呢! ##### 子步驟 主標:尋找需要被覆核的回應 內文: 「最新查核」會列出其他志工編輯查核回應,以下不同篩選能幫你篩選出—— 「還未有效查核」:目前還沒有使用者覺得好的可疑訊息,推薦使用。 「熱門回報」:目前很多使用者想問真假的可疑訊息。 「熱門討論」:目前很多編輯查核回應的可疑訊息。 主標:評價別人的查核回應 內文:你可以對其他人的查核回應按讚或是按踩。透過來自眾人的評價,好的查核回應會慢慢浮出水面,被更多使用者看到。在評價的過程中,請留下你為什麼覺得這篇查核是好是壞的理由,同時你也可以點擊「看理由」來觀看別人留下來的評價。 按「查核闢謠」按鈕,可以進到訊息頁面,看看編輯所附的出處。一則查核回應要有用,出處也是很重要的唷! --- #### 1. 尋找需要協助闢謠的可疑文章 - 副標:準備好來自己查核訊息囉 - 內文: 嘗試過評價其他編輯的謠言給予建議後,是不是也想自己親自來查證看看了呢? 首先我們要先去找到需要被查核的可疑訊息,也就是那些還沒被查過、或是過往查證不完整、不正確的訊息,都是社群上急於等待志工查證的訊息。 ##### 子步驟 主標:到「等你來答」尋找待查的訊息 內文: 「等你來答」頁面彙整了被回報兩次以上、而且尚無有效查核的訊息。每則訊息左邊有目前的查核回應數、以及被回報了幾次(亦即有幾個人想知道這則訊息的真實性)。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e9a9828edafc9ee351a1c310b14c4051.png) 主標:篩選有興趣的主題 內文:如果一眼找不到有興趣回答的訊息,那麼試試主題篩選器吧!點一下主題篩選器,就會列出內容含有該主題的訊息。 有些主題與專業比較無關,如「連署、集氣、協尋、捐贈」、「商業廣告」、「免費訊息詐騙」等等;有與公共議題相關的主題,如「優惠措施、新法規、政策宣導」、「性別議題」、「中國影響力」、「農林漁牧政策」;另外,也有留給專業人士的主題,如「跨國互動」、「COVID-19 疫情」等等。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df4c93a44cef30beac67d93599804568.png) #### 2. 分析轉傳進來的訊息 副標:挑選要查證的謠言後,先分析哪裡是需要被查證的部分 內文:這裡的每一則訊息,都是 chatbot 使用者手動回報的,形狀千奇百怪;試試看下面這些步驟,來拆解這個訊息吧。 ##### 子步驟 主標:這在查證範圍嗎? 內文: 所謂「查證範圍」,就是「在 LINE 上轉傳的訊息」。 可以參考看看這個訊息被詢問的次數;如果只有一人,可能是自己輸入的訊息或測試,永遠不會被查詢。此時,就可以把訊息標記為「不在查證範圍」。另外,如果訊息是「商業」廣告,也可以考慮標為「不在查證範圍」;我們不需要幫商家打廣告唷。 :::danger TBA 說明查證範圍 看看有多少人在查 除了標成「不在查證範圍」也可以選擇跳過 ::: 主標:沒頭沒尾?先找回脈絡! 內文:有些訊息特別短、沒頭沒尾的,卻有很多人回報,代表這不是單一使用者亂輸入的。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478e9331bc9975f9393aea02bf51c854.png) 這類訊息在通訊軟體裡,很可能是跟著影片、圖片一起分享的,只是 Cofacts 目前還不支援回報圖片與影片。此時,我們可以把文字貼去 Facebook 的搜尋,看看是不是有人公開分享相關圖文,試著把脈絡找回來。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6ce4fdf6f26a50beb289fa477d4aac20.png) 另外,有一些訊息可能被截斷或不完整。這些可能是從其他 chatbot 轉介過來的文字,因為技術上的字數限制而造成的。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93d4b22fb4ffc06e892a41bd91a4dced.png) 遇到這個狀況,我們同樣可以利用 Facebook 或 Google 來尋找訊息的全文唷。 主標:框出煽情的爭議點 內文:想想看,如果你在 LINE 收到這則訊息,它最能「影響你情緒」的點有哪些呢?這通常就是 LINE 使用者最想知道的部分。以此作為開始點,想想要提供哪些資訊,才能安撫這種情緒吧。如果訊息很長、或者充滿慷慨激昂的個人意見,這樣的分析能幫助你快速抓到重點,寫出 LINE 使用者覺得有幫助的回應唷! 主標:看看其他人怎麼想 內文:如果沒有頭緒,可以參考一下「回報者的補充說明」的區塊,看看回報者是否有分享自己對這則訊息的看法、或甚至是查到一半的資料唷。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669737fec7ea03a938eb0624221e8247.png) 主標:關鍵字、以圖搜圖找相關內容,準備回應材料 內文: 【社群內容打假術】Google教你深度事實查核,人人都是數位打假王 https://newslab.pts.org.tw/news/81 #### 3. 依照格式撰寫好讀回應 副標:查核完畢後,請依照建議格式寫下方便閱讀的查核結果 內文:辛苦準備好回應材料之後,接下來就是寫下你查核闢謠的結果了! 為了讓你辛苦能被更多人看見,請依照建議格式寫下清晰好讀的查核結果,讓聊天機器人或是網站的使用者,能一眼看懂你的查核結果。 ##### 子步驟 主標:選擇回應分類 內文: 請根據你找到的資料,選擇「含有真實訊息」、「含有不實訊息」與「含有個人意見」。 若你找到的資料能說明訊息所說的部分不正確,可以將訊息標成「含有不實訊息」。 若你找到的資料大多也都是其他人的個人意見,只是看法與原訊息不同,那可以將訊息標成「含有個人意見」。 最後,如果你找到的資料說明訊息裡的資訊是正確的,那可以標成「含有正確訊息」。 主標:填寫理由 內文: 選好了之後,簡短寫一下整段訊息裡,含有不實訊息/個人意見/真實訊息的部分在哪裡。這個部分的文字會顯示在 chatbot,建議使用「開門見山法」在第一段指出訊息哪裡錯誤、含有意見、或哪裡正確,若仍需更多說明,可以另行分段闡述。 主標:放上找到的資料 內文:在「參考資料」或「不同意見」欄位,貼上你找到的資料的連結們,就完成撰寫,可以送出囉!。 主標:有什麼範例可以參考嗎? 內文: 《編輯的奇幻旅程》紀錄了過去編輯們分享的案例,大家可以參考看看這些編輯過去面對各種不同訊息時,是怎麼進行分析與撰寫回應的唷! https://hackmd.io/@mrorz/B1ul5U86-/%2Fs%2FSJyNsLIpb?type=book #### 4. 我真的查不到啦~怎麼辦? 副標:別氣餒,把你的進度留在「我想補充」裡,讓大家接力查核! ##### 子步驟 主標:使用「我要補充」功能 內文: 請點開「我要補充」,把目前找到的資料貼進去,也簡短分享一下自己查不到的部分。 在你送出補充之後,「回報數」會增加,吸引其他編輯點入訊息查看,從你分享的補充資料開始,接手你的查證喲! - 相關資料 [name=mrorz] - [手把手教 Cofacts 資料庫](https://hackmd.io/@Mrs9b_V3Q--B7pty19OrwQ/rJ5k5lskb?type=view):主要是在教 UI (舊版) ,以及說明 4 種回應種類 - [文章案例正反教學](https://hackmd.io/@vCOUilciSKCa3bwDlImbAA/SyKNjDUCe?type=view):查核方法 + 撰寫回應。還加上教 UI (舊版) - [編輯奇幻旅程](https://hackmd.io/@mrorz/B1ul5U86-/%2Fs%2FSJyNsLIpb?type=book):查核方法 + 撰寫回應 + 範例教學 - [草稿:撰寫回應小撇步](https://hackmd.io/AJUmZtCQQf23fUss3EvJnA):撰寫回應 + 範例教學(TBA) ### 詢問者 / 我想問 我想確認謠言 >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098ed973a018869b27480b01f44773fa.png) > > - 主標 > - 副標 > - 內文 > - 子步驟主標 > - 子步驟內文 > - 圖 0. 加入 真的假的 LINE 好友了嗎? 有問題可以直接問喔! >加入聊天機器人好友,讓他解決你收到的可疑訊息與詐騙假新聞 內文:掃描QR Code、加入好友@cofacts 連結:https://lin.ee/gZ4CCc0 > - 子步驟主標:成為真的假的聊天機器人好友,盡量發! > - 子步驟內文:,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具備查證謠言能力又支持開放原始碼的聊天機器人,遇到任何可疑的訊息都可以直接發給他。把它當成你最好的朋友加入好友後會有歡迎通知,機器人想要跟你當超級好朋友! > - 圖:QR code 1. 電腦收到可疑訊息,請上網站搜尋 > 在真的假的查核平台網站內搜尋框貼上,總會找到你的訊息。 > - 內文:網站的右上角有一個放大鏡,在放大鏡的旁邊貼上你收到的訊息或是你想到的關鍵字,就可以找到你關心的可疑訊息資料喔! > - 子步驟主標:可疑訊息直接找,加上篩選更精確 > - 子步驟內文:右下角有篩選器、左邊也有小月曆可以設定時間,幫助你找到「最近」的、「指定時間範圍內」的、「最常被問」、「最新回應」,跟特定主題相關的可疑訊息,各種分類任你選擇。 > - 圖:FILTER+月曆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58a0593e3eeeb5c95f862d099bde8643.png) 2. 按讚,提供補充理由,我也好奇想知道 > 有其他為謠言困擾的人留下謠言破解的提示,按讚補充你就能幫助人。 > - 內文:網站內有許多前人(或收到訊息提報出來的人)留下的線索,如果這則線索很有幫助(附上圖片來源、提供查證資訊、提供其他有用的情報),給他一個讚!或是你自己找到了可以幫助大家的情報,按下回報,提供更多有用的資料。 > - 子步驟主標:加上分類,訓練AI > - 子步驟內文:人工智慧的路上需要您的幫忙,按下「分類建議」,讓這則訊息可以立刻經過第一輪處理。並且看看謠言內文,這個資訊你是不可以幫忙查呢? > - 圖:COMMENT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5b070836c67a9ec6e942cab65b540b8a.png) 3. 登入網站 或在LINE 上瀏覽查核 > 登入真的假的網站,歡迎加入最大的事實查核社群!一起為公民科技協力貢獻。 > - 內文:可疑訊息下右邊可以選擇「SHARE」分享這則查核回應,幫助你更多好朋友。右上角選擇登入!你會是下一個等級突破天際的狂讚士嗎? > - 子步驟主標:隨手按讚做功德,上面讚讚、下面讚讚 > - 子步驟內文:看完了查核回應之後,覺得訊息言之有物就幫回應在左下按個讚。在LINE中,機器人也會問你是不是有幫助到你喔,選擇「是」,讓好的回應可以繼續幫助更多人!如果他回得不好,請你幫忙修正他,自己回一個新的。 > - 圖:![](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bcab375a70495af942d569c94c28c7cd.gif) 4. 分享你查到的資訊吧! > 現在開始闢謠,網站內的訊息都在等你! > - 內文:選擇等你來答,施比受更有福,查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有你的幫助,不實訊息都將會被一一擊破!!! > - 子步驟主標:第一步就從選擇「含有不實訊息」開始 > - 子步驟內文:在下面提供你查證到的論述,試著與民眾溝通,為什麼這在你的見解裡是含有不實訊息的,並在下方的資料來源提供出處與你查到的資料,讓大家知道你不是隨便說說,而是跟提問的人一樣「認真」、「誠懇」的面對可疑訊息。 > - 圖:Reply to this message

Import from clipboard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t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has been removed or transferred.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Create a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Sign in via GitHub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日本語

Documents

Tutorials

Book Mode Tutorial

Slide Example

YAML Metadata

Resources

Releases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Versions

Upgrade now

Version named by    

More Less
  • Edit
  • Delete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with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