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松前講座

防衛松網頁:https://defense.tw/
社群頻道:g0v slack #civil-defense
頻道加入方式:https://g0v.hackmd.io/@daisuke/ryjkbFyuS

第二場|躺著也中槍!資訊砲彈下老百姓的生存之道

時間:2023.07.16 週日下午 14:00-16:00
地點:青平台「下一步」空間 / 台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18號5樓
報名資訊:https://g0v-jothon.kktix.cc/events/defense-2

◼️ 講者:
-陳廷豪(馬祖文化傳播交流協會 成員)
-游知澔(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共同主持人)
-劉致昕(《真相製造》、《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作者)
◼️ 主持人: 侯宜秀(g0v 揪松團輪值主席)

自我介紹

  • 講者:陳廷豪
    • 在馬祖四五年
    • 從在地居民角度分享狀況,提海纜斷掉原因以及目前怎麼做
    • 並非政府部門(沒有內線消息),從民間角度搜集資料報告
  • 講者:游知澔
    • IORG
    • 會分享用華語資料庫做的資訊環境研究
    • 整理在俄羅斯侵烏的當下,歐洲的事實查核報告
  • 講者:劉致昕
    • 在烏克蘭紀錄了 10 個月的戰事發展
    • 紀錄侵略者如何發動入侵、被入侵者做了哪些反抗的事情,打開協力的想像空間
  • bil: 練台語
  • Mrorz
  • Sean: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 瀚源:參加黑熊學院的課
  • 阿茂:沃草的記者
  • ichieh:Generative AI
  • chewei:揪松團志工
  • (沒聽到)
  • 配得:學生
  • (沒聽到)
  • 琬芹:剛上大學
  • 文心:還沒大學,剛考完分科
  • 小侯:國中生
  • David:聽到資訊戰就來。MozTW 志工。

  • ddio:剛凱道場勘回來 (?)
  • 阿定
  • 王萱

廷豪

  • 台灣到馬祖的電纜(台馬電纜)有兩條,在 2/2、2/8 分別斷掉。
  • 3/31 才修好,斷了 50 天。
  • 馬祖只剩下微波系統
  • 桌電連不上網路;LINE 要傳 15min 才能傳,圖片傳不了、無法視訊。
  • 醫院、機場、公部門會優先使用微波的頻寬。
  • 軍方有自己的系統(不清楚細節)。
  • 一般民眾影響最大,無法溝通等。
  • 馬祖的軍公教比例高,所以大多數人的上班並未中斷;但其他產業就會受到影響。
  • 2、3 月是觀光淡季,好在發生在 2、3 月。
  • 馬祖人發現,使用中國的網卡可以連到中國的網路,所以有些在地居民會透過中國親友送中國 sim 卡來連線。
  • 中華電信馬祖門市,因為收訊比較強,所以會有民眾到那裡的門口上網。
  • 醫院公部門輪流使用,但一般居民衝擊最大。

斷掉的原因?

  • 並非第一次斷掉,過去 6 年斷掉 27 次。原因:漁船(底拖網船、船錨、抽砂船)
  • 只斷一條問題不大,兩條同時斷掉就會有很大影響。(這次就是兩條在同一星期中同時斷掉,前所未見)
  • 幾乎都是中國船隻造成,無法判斷是「蓄意破壞」,因為沒有目擊證人,只能透過定位系統或登船檢查
  • 如果發生在海巡範圍外,6000公尺外,就很難追蹤
  • 每次斷掉維修費非常高,每年維修費六千多萬
    • 不計成本的在修
    • (商用)海纜會公開座標,告訴大家說不要弄斷海纜
  • 國際學者認為是中國在進行操作

改善的方向

  • 大多數是中國船隻進行
  • 今年在討論如何修法保護,但馬祖過去的立委沒有在做
  • 今年選舉年 + 斷太多次,民眾討論變多,有下面的保護方向:
  • 列入關鍵基礎設施,修法保護(刻意破壞無期徒刑、或罰一億)
  • 多建一條海纜,讓兩條同時被破壞的機率降低
  • 加強微波系統、低軌衛星備援
  • 國內自己買海纜維修船

知澔

https://iorg.tw/s/23716

  • 因為今年有在跟日韓交流,特別做了日韓文的名稱。
  • 2019 成立,關心台灣資訊環境。線上很難講國界,因此研究主體為華語與漢字的文本。
  • 藉由大量資料科學及資料研究,公開報告分享給大家知道資訊環境如何影響日常生活與投票行為
  • 關心訊息的可信度、藉由被傳播構成資訊流通
  • 過去針對資訊環境,大家會覺得只是交換資訊的地方,近年比較重視資訊空間的操弄。也會分享學者的研究。
  • 也會在意資訊空間的管理 (governance)威權環境如何影響台灣資訊環境
  • 研究方法:大量(10M per day)資料搜集 - 華語資訊環境資料庫(剛取好的名字:)
    • Youtube, news, … 中國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各式新聞機構
    • 從資料找主題(topic modeling)熱度、如何討論主題的「論述」、不同背景立場的人在不同角色怎麼討論,進行細部研究、紀錄、分析。
  • 今天的 focus:有關或無關戰爭的論述中,「連結不當」的。
    • 可分三類:侵略正當、抵抗無用、戰情混亂(在戰前與戰爭中混淆戰情)
  • 各個案例見投影片
    • 都是實際案例,有連結
    • 台灣還沒實際開戰,有一些開戰後的(烏克蘭的)實際案例會連到國外的事實查核
  • 最後覺得還沒有結論,但有問題與大家討論
    • 不確定性的耐受度:要能接受資訊環境中,有些東西可以是不確定的。若無法接受,很容易被電視上的、講得很武斷的名嘴影響。

劉致昕

  • 紀錄這個世代的戰爭是什麼樣態?現在的戰爭與之前的戰爭是不同的。
  • 站在入侵者的角度,入侵他國來讓自己國內穩定,會做哪些事情?
  • 作為一個被入侵的國家,如何察覺入侵正在發生、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 蘇聯瓦解之後,烏克蘭就一直試圖脫離和防衛俄羅斯的入侵
  • 不希望講到戰爭,只 focus 在軍事行動,而是從經濟協定、教育課綱等等,都是可以被影響的象限。
  • 最常被外國智庫問的是:台灣人到底有沒有抵抗的意志?
    • 外國人自己政策的制定、資源配置、與 funder 甚至是與自身選民的溝通,都需要這個資訊。
    • 因此那些看似戰爭無關的東西,因為會影響台灣的抵抗意志,所以也會影響外國的資源配置。

  • 戰時的情況很多元:
    • 大多人繼續上班,但有些人城鎮全毀、還在清除地雷。
    • 城市是否被佔領?是否在邊界?還是處於與歐盟的邊界?型態都不同
    • 仍然正常的城市裡面,會用其他方式(照片)提醒大家戰爭仍然在發生
      • 例如往生者的照片紀念牆
  • 開戰前 7 天:軍事行動的正義性、合理性:俄國官媒
    • 歐盟偵測到不實訊息增加,因此向烏克蘭提出警告
    • 2/16~24 有 60「波」的假訊息
    • 2021/7 普丁七千字長文,鋪陳為何「需要出兵」
  • 若拉長時間來看,也有看法認為烏俄戰爭是建立在資訊與認知作戰上的戰爭
  • 不同戰爭階段、雲端資訊操弄的論述不同
  • 開戰後,虛實整合:
    • 資訊作戰會想盡辦法進入在地網路,破壞裂解在地反抗的可能
    • Eg:假裝喝醉的人倒在門口,探聽避難處所、互通訊息的群組,進入群組後會散佈不實的謠言
    • Eg: 故意回報在某某地方看到敵軍,吸引烏克蘭軍人前往該地,然後在該地進行下一波空襲
  • 佔領區內的情形
    • 基地台被破壞,收不到來自烏克蘭境內的訊號,但加強來自俄羅斯的信號
    • 會收到大量假訊息。ex: 赫爾松佔領區裡的人接到勝利遊行的消息,但照片裡的人其實都是從克里米亞裡的運進來拍照,來在一天內到處遊行、拍照。
    • 目標:讓你絕望
    • 削弱佔領區抵抗的意志:最先消失的警察、軍人、政治人物、NGO、在地有名的商人
    • 最後辦一場假公投展示給全世界。
    • 有一些過往從俄羅斯搬過來居住的家戶,縱使戰爭開戰之後,聯繫俄羅斯方的親友,親友仍然會認為戰爭的樣貌並非如倖存者所描述。
  • 各群體社群在戰爭期間的行動
    • LGBT NGO,提供社群的庇護空間,也需對抗俄羅斯對於反同的論述,論述內容誘使社會大眾對於 LGBT 群體的做出排擠與歧視
    • 基輔廣場革命後所形成的酒吧經營空間
    • 一對從佔領區逃出的父子,透過每日的例行直播,提供觀看社群一個日常聚集的線上空間,這對於民眾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 0629.com 總編輯的案例
    • 原本是寫學生、地方新聞
    • 開戰後,6 萬人讀者群組變成回報 Mariupol 真實狀況的地方
    • 傳出的資訊用於反制俄羅斯「假闢謠」
      • 一個劇場空間被俄羅斯媒體描述成軍事設施,遭到轟炸,600 多人喪命,倖存者透過管道描述實際上劇院空間成為當地的避難所,並非如俄羅斯媒體所述為軍事設施
      • 俄羅斯媒體指控紐約時報一張頭版照片 (救難人員抬著擔架搬運一位孕婦離開被轟炸的醫院) 為造假、人員為模特兒等,在地的醫護人員則闡述婦幼醫院的真實運作情況,以反駁俄羅斯媒體對於照片的指控
    • 開戰前,當有相關風聲的時候,地方媒體詢問該地區的首長、議員,詢問他們「若真的發生戰爭,你會做什麼?」這些訪談內容,對照開戰後,市長不見了,開戰後的行為等,可以看到前後的關聯性

Q&A

  • ichieh ask 廷豪:馬祖人在斷網事件發生時,會多一點對中國的警惕嗎?
    • 馬祖人的認同:確實比較地域主義,認同是「馬祖人」,但出國會說來自台灣。
    • 覺得沒有針對中國比較警惕。
    • 政府這裡沒有宣傳海纜斷掉的原因。
    • 可能我國政府比較謹慎,不願擴大事端;另一方可能是因為抓不到事端。馬祖人對中國政府敵意也比較弱,沒有一直去批評。
    • 馬祖的縣政府、立委、議員也都沒有批評中國。
  • ask 致昕:如何面對中國在攻打台灣、蓋台台灣信號的時候,要如何應對?
    • 覺得也可以問廷豪。
      • 史上第一次兩條同時斷掉,那這次在地人有沒有新的討論?如果政治人物都沒有發聲,那這個討論能怎麼開始?
    • 已經有討論低軌衛星等,防止訊號被斷掉或被其他人掌握。
    • 但對媒體環境的滲透,並不需要戰爭時才發生。
    • 什麼時候才要開始這個討論呢?不太確定台灣人有沒有在在意。當國內記者寫了「生化戰劑」的報導,國內的記者有在在意嗎?難道要等到飛彈掉下來,才要正視這個問題嗎?目前還沒有看到媒體自律的檢討出現,國內讀者可能要開始發聲。
    • 廷豪回答:斷網期間,因為馬祖人無法上網、平常發表意見的平台都連不上,也不知道要怎麼觀察。
      • 可以觀察陳雪生立委。他 2/16 的時候開了一個記者會,說中央政府沒有照顧馬祖人,馬祖人是二等公民。重大的民生問題,沒有放在「兩岸健康永續」上面。
      • 同一個時間民進黨團回覆,表示陳雪生沒有批評中國政府。
      • 中央政府也因這次斷網事件,提出增加資源:多一條海纜等等措施。
      • 地方上的討論,維持陳雪生的基調。
      • 2/19 連江縣縣長、陳雪生立法委員,到中國訪問(是過去就約好的,不是因為海纜斷掉才去的)。不過本次也跟中國談兩個點:(a) 跟福州建海底纜線。(b) 跟中國政府新四通(加上通「橋」)。
        • 致昕補充:通常這類外交行程與內容,都是事前透過籌備、雙方確認內容,所以對於"臨時動議"將馬祖與福建設置海纜作為聲明結果,值得追究。
    • Isabel 回答「要等飛彈掉下來才正視嗎」:好奇有沒有監測機制。
  • Cofacts bil、Mrorz 分享:
    • 以新北幼兒園餵藥案為例,當判決出爐後,反而開始有「因為將此案簽結,所以簽結之前的民間輿論與關注,就會被指控為因為選舉而對於新北市政府的操作」,可見各種事件都可能會與政治操作連結
    • 中國的社群媒體平台內容,例如抖音等,夠熱門、或刻意傳入,也會傳進 Line 群組訊息中
    • 短影音,比起文字,很難被檢索,也就很難被監測,但比起文字,也更有內容傳達效果
    • Cofacts 也會蒐集「被轉傳的疑似訊息」,被公眾瀏覽的次數

小結

  • 廷豪:馬祖出現在台灣的時候都是觀光旅遊。消費是對在地是好的,但兩岸與政治上需要更多關注,也需要更多媒體記者的關注。
    • 上半年《報導者》有關注大量龍蝦與鮑魚走私,利潤為數十億。
    • 地方貨船不開、有政治與利益上的分配等等。
    • 在這個台海情勢下,多關注馬祖一點,也會帶來更多資源。
  • Chihao:會持續公開分享到 iorg.tw 給大家。
    • 廷豪提到之後,會把「馬祖」列為關鍵字來觀察。
  • 致昕:關於外國人的「台灣人有沒有抵抗意志」的問題,民眾要理解維繫民主需要 effort、要一起理解自己選擇後的代價。
    • 做選擇需要正確的資訊,這會影響大家的抵抗意志。
    • 公民專案一個都不可少、而且也不可以只有一個。不需要英雄,需要多元的一起合作。

第一場|日常生活轉為戰時避難生活的生存之道

時間:2023.7.8 10:00-12:00 AM
地點:NPO HUB (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二號4樓廚房)
活動資訊:https://g0v-jothon.kktix.cc/events/defense-1

主題:數位民防|講者:蘇紫雲

建立數位碉堡
國際參與:一美元原則(支持台灣的參與感、跨領域的效果)
歐盟反制混合戰的戰略:IT、社會運動者、社會科學研究者、神經科學家(機理反應)

Information Warfare
Cyberwarfare

先談個體安全:戰 v. 逃
每個基地台建立100-200瓦太陽能瓦

強化人員避難:
一般防空洞:地下室停車場(12層樓到7樓就引爆了),因此是安全的。
Q:地下室需要儲存什麼物資?
第二儲存點可以應急:公司、汽車。
野外求生:APP? 緊急時的指引?濾水的做法等等

黑客松分散出去有幾百個數位碉堡

澄清:國軍要改革但不需要過度批評

  • 抗彈板:有用嗎?瑕疵品?
  • 刺槍?不是落伍是體能訓練,英國刺槍的例子,訓練身體記憶的功能
  • 打掃:拔草:美國拔草的例子
  • 固定式射擊:所有軍隊第一階段都是固定式射擊訓練(美軍、新加坡)
  • 踢正步:法國各部隊有各種不同的踢正步方式(軍隊禮儀)
    要探討以上這些佔所有訓練的比例?如何對抗偏頗的訊息

主題:戰爭的時候我們能做什麼|講者:Puma 沈伯洋

不可能2300(萬)人都在做防衛
平常就是做生活的工作
防衛的心開始
沒有防衛的心,技巧就沒有意義
有很強防衛心的人不足
第一階段就是防衛心的建立。

各國會從文化部、教育部、國族意識的建立,但第一階段其實很困難,會需要:

  • 對台灣的認識:對台灣文化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
  • 對敵方的認識:中國決策單位、解放軍有多強、武器

但講民防時很少講前面這塊,目前很多都是談技巧的傳遞,與教科書上的順序不同。
可能是因為時間不夠,所以兩邊併作。

對台灣跟中國的認識

培養 Resilience = Willingness 是在 planning 的階段。
Resistence 是下一個階段。現在 Resilience 不足,卻已經有很多人在談 Resistence。

黑熊:國軍人數乘以 10

網路上闢謠、作戰,是在戰爭前到戰爭完成都要做的

解放軍部分佔領部分、策反(如雲林、花蓮採克里米亞模式公投)非暴力抗爭手冊
除了國軍之外要做什麼?
如:戰爭中被佔領區的 underground 組織(提供資源)
找人、找錢(部分國家的民防手冊會說,戰爭期間可能會跟犯罪集團合作,戰前就要跟參與者做溝通)
不同階段有不同事情要做

全域作戰:

  • 情報單位
  • 執法單位
  • 國軍:我國資通電 vs 非常多的中國駭客(官方公布10萬):
  • 特殊單位
  • 民間團體

情境:

  • 物流:便利商店、教堂、廟宇等。要將特定器材寄放在那裡。
  • 醫療
  • 網路上
    • 烏克蘭有 20 多個回報消息的管道(有點太多)
    • 後面有人 verify(加入經緯度)後放在 eyes on russia,15min 更新一次
    • 如疫情記者會。在上面的才是真的(verified),其他都先當作假的
  • 闢謠:把正確的消息告訴大家
    • 對於國際了解有幫助,但國內可能沒時間看
  • 伺服器?
  • 俄羅斯假資料:先到報稅APP再進入回報
  • 有無辦法立刻定位?需要練習,廣泛社群。公開情報搜集。
  • 回報敵軍武器:非常危險。實際回報的人約一萬多人,要懂資安、反追蹤,回報後懂得隱藏自己

QA

  1. 基金會已經在做地點辨識志工,數位典藏
  2. 事實查核工具箱:圖片反搜,可以合作。
  3. 現代軍事影像辨識是非常重要的技術
  4. BBS 是否會在頻寬上比較適合?
    沈:可能須分群只有部分人可使用,但還是需要原來的網站以便對外。
    蘇:回到過去。簡單網頁和架站技巧。法規:戰時對社群媒體徵用(法國)。
    數位碉堡:去中心、行星式、架構可以做到。外商公司已經在演練、可操作性是第一層,跟政府的部分是第二層。
  5. 以洗腦對抗洗腦可行嗎?有牆,Engage 海外的小粉紅(如:打貪,民國史,美國議題),理論上進攻會是最好的防禦。但可能有倫理的問題,抹黑。
    分平時和戰時,緊急狀況時有不同的處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