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應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的研究生 1.您與g0v團隊成員在建置口罩地圖時,經歷了哪些協力過程?期間的挑戰有哪些?最後如何迎刃而解? > 這有點大哉問,建議可以參考[過去訪談內容](https://g0v.hackmd.io/@kiang/covid19-interviews/),看看有沒有不足的地方再進一步補充[name=kiang] > 您在專訪中有提到,公部門由於對開放資料的相關技術理解較少、層級節制的體系、遵守法規、擔心被民眾批評等因素,皆會影響政府開放資料的意願與品質。想請問您與團隊在口罩地圖的開發過程中,如何應對與處理這些因素?[name=david] > 我是一個人開發,當時其實有上百個可以稱為口罩地圖的創作,很難視為是單一團隊。當時公部門的溝通是 au(唐鳳) 進行,透過政務委員的高度相對沒有阻力,就希望未來可以不需要這樣由上而下才能促成。[name=kiang] 2.您認為「口罩地圖」的資訊呈現方式,如何使口罩實名制的運作更加符合民眾期待? > 主要是在地圖上呈現各藥局即時庫存,讓民眾不至於撲空[name=kiang] > 您與團隊在設計口罩地圖時,參考了那些人們在使用網頁應用互動介面時的習慣或行為?[name=david] > 在口罩地圖之前我就有像是所得地圖、登革熱地圖的創作,過程中依據使用者反應逐步調整與累積,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論或參考標的。[name=kiang] 3.您認為在資訊社會下運用數位科技公民參與,如何以創新的方式,增強看似傳統的口罩實名制物資管制措施的實施效果? > 其實在業界這些都不算什麼創新,只是因為政府單位不容易在使用體驗上面投入足夠資源,能夠維持這次合作分工應該是最好的作法[name=kiang] 4.您如何評價口罩地圖就疫情初期提升防疫物資分配效率方面所產生的效果? > 我們處理應用比較不會去看上層的資源分配效率情況,大概要從衛福部那邊去探討[name=kiang] > 您是否有收到使用者的回饋?可以請您分享這些回饋對口罩地圖在防疫物資分配上所扮演之效果的評價嗎?[name=david] > 可以參考作品頁所[列舉的新聞報導](https://kiang.github.io/#projects) [name=kiang] 5.認為公部門應採取怎樣的態度,與以數位科技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進行互動? > 主要希望公部門可以在資料提供上給予更開放態度,讓民間可以自由發揮應該是最好的合作方式[name=kiang] > 您在專訪中有提到,身為口罩地圖的開發者之一的唐鳳政委,由於同時具有程式設計專業與公權力,因而成為官民兩端的溝通橋樑,有效促成口罩地圖的上線運作。由於目前唐鳳政委已離任公職,故想請問您在後唐鳳時代,公部門應如何維繫與以數位科技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間之互動機制?) [name=david] > 現況是有些停擺的,就希望過去努力在各單位播下的種有機會發芽茁壯[name=k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