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開放資料專家座談會 記錄
---
時間:3月18日(三)上午10:00
地點:高雄市苓雅區四維 3路 2路 8樓(四維行政中心-資訊中心會議室)
高雄大學徐教授建議
1. 資料應用上面有分星級,等級比較低的比較少人使用,幾乎都沒有人下載,那就不用增加行政人員負擔,就不用放上去,只有量沒有質,應該強化星級比較高的資料,加強品質,像是日期格式、欄位描述等等
2. 從使用者考慮,如果 API 要會寫程式的人,有很多平台、套件只要 API 夠清楚就能夠直接撈回資料,應該設想哪些人會使用,找到會用的人,提供他們這些資料的資訊,像是工商資料不知道能夠開放到什麼程度,像是廠商的狀態,要到網站逐層翻閱,如果有 API 就可以延伸 APP 等應用,提高使用意願,同時民間透過廣告收入維持應用程式營運
3. 蒐集資料能否轉為主動,過去到訪特殊生物中心,他們建立一個 app 蒐集動物在哪裡出沒,讓民眾拍攝照片上傳,只要看到就上傳,同時會包含許多位置資訊,因此知道動物的分佈情況,不用特別去調查,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找到生物足跡,像是蜥蜴就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了解,數量夠多還可以知道密度,進一步找到防治的方法,這是民眾可以主動提供,不知道高雄有沒有類似這樣的東西,也許是人文等等有意義的資訊
4. 開放的資料集,有些應用比較特殊,像是停車格收費,像是民權路有多少停車格,每個月的收入、什麼時段會收最多,這代表我要停車累積資料,可以有 app 查詢哪個時段在特定區域是超載的情況,停車券我今天要繳費,上面有停車時間,可以知道格子被佔用多久,假設有 100 個格子,可以平均出來停車格效益
樹德科技大學蘇院長
1. 開放資料一開始在張善政推廣,希望政府機關拿出壓箱寶,藉由民間的力量去加值,開放資料像是下水道工程,一直開放也不知道要開放到什麼程度,目的應該放在高使用率,但這就有資料品質的問題,以前有請學生做一個特定城市危險路口、時段的調查,高雄相關資料都是全國的,到高雄市的平台會希望找到高雄的資料,資料的品質跟精準度,也許該有一個審查的制度來增加資料的品質,提高使用意願
2. 也許高雄市政府可以舉辦一個簡單的活動,也可以搭一個大活動做一個主題競賽,鼓勵資訊相關專業人員可以利用,前幾名可以透過簽約跟這些專家合作,每個寫程式的人都會希望軟體被使用,這是一個很好的推廣
3. 資料的時效性問題,像是公車站牌多久更新一次,這麼多資料是否能夠更新到最新,有個學生開發水情報資料,透過監測站資料展示大爆溪資訊,有些資料時效性很重要,我也很想資料垃圾車什麼時候到哪裡
4. 80% 使用資料都是少部份資料集,這很合理,大家都希望繼續使用
5. 剛剛提到開會有一些流程,當會議決定了要開放後,會議決議後要多久時間內開放,剛剛沒有聽到這個部份的說明
6. 如果要推廣資料的使用,像是高雄教育局、大專院校等等,教育部鼓勵大家做運算思維,適度使用高雄市政府開放資料融入課程,讓學生學習過程就可以使用這些資料,一開始不用那麼多點,可以請老師做推廣,做跨領域、跨局處的開放資料,這比較長期,提高資料使用度與面向
kiang
1. 下載量不要作為 KPI ,應該要以衍生的應用與透過應用觸及的民眾數量作為基礎
2. 熱門 APP 退場,與民間業者共生而不是競爭,保留互補性的應用
3. 開放資料協調會議與開放資料小組,應該比照開放資料諮詢委員制度,希望民間代表可以過半數,或是運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眾開講功能,讓民間可以參與意見討論
洪國峰
1. 資料集的品質問題,像是兩千多個資料集,很多是同樣項目但不同年度,未來可以整合在一起應該會比較好運用
2. 推動開放資料很容易面臨各機關阻力,減輕各單位處理資料的負擔,像是環保局裁罰污染業者,資料一開始就設定好開放權限,民意代表或民眾調閱資料就可以快速產出
3. 資料準確度問題,跟資源投入有關聯,像是交通事故資料警察常常很概略的記錄,這些資料應用不易,長遠的規劃希望能夠納入考量
4. 市府應該要有更高層級的人參與
5. 評估績效應該聚焦在擴散度、影響力,應該要有一個評估方式讓公務員了解自己執行業務的價值
中心劉主任回應
1. 資料星級低的下架問題,主要是因為國發會評比,希望國發會可以調整評選標準,如果可以改為江先生提到的觸及率,讓公務人員可以朝這個方向處理,我們還是比較希望把心力放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讓資料發揮價值,有些東西還是得應付,如果每次評比都是最後一名也是會被抱怨,有些無奈的地方,至少我們真的有心把資源放在需要的地方
2. 業務次長建議做開放資料應該跟民間做些專案性的合作,可以提高資料使用價值,也可以讓公務人員感受到資料開放的效益,現在各局處很多的確為了開放而開放,就是遵循上面的指令,後續希望透過一些計畫,像是開放資料朝 API 方式開放,一開始會聚焦在三星資料,這對程式開發者會比較有用,避免利用的人下載後還要處理
3. 黑客松我們舉辦過,但我們想要先回頭檢討資料品質,比如西元年跟民國年、性別欄位等等, 1999 也有道路資料、養工處也有,但是資料對不起來,這些工作要先做好民間才能夠衍生應用,只是這會需要很長時間,像是是否要直接改原始資料,或是透過 ETL 方式處理等等
4. 資訊中心的位階不高,現在有科技資訊推動會任務編組進行跨局處整合,目前副市長擔任召集人,研考會跟各局處都在其中,也希望邀請民間專家參與其中,進一步促成產官學的合作,有一些我們都在努力中,但會把建議帶回去做修正
5. SOP 有三關,自己評估、協調會由研考會等單位舉辦,目前各局處開放資料都以個資為由回絕,因此會透過這個方式說明,也希望帶入民間應用者,會議決議建議開放但行政單位不開放,最後再往上給科技資訊推動會,下面有個開放資料小組,兩個專家學者參與,比較少的委員去做審核,如果機關堅持不開放最後就是簽給市長
6. 機關不開放會抵抗多久,開放資料推動小組也可以考慮納入民間委員,不一定要委員會委員才能擔任小組成員,有些建議會納入計劃案深入探討,最終會開出一個專案給市府簽辦,給市長頒布實施,經過市長簽核後實施,應該會比資訊中心自己推動好很多
7. 我們也希望透過自動的程式,不要機關自己下載另存新檔等人工操作方式,未來可以透過 api 機制定期透過內部資料庫透過 ETL 開放出去,每個月只要簡單做些修改即可,內部也有些獎勵機制,如果開放資料有人用等等指標,最多人用的三個人會有獎金,記功嘉獎大概只跟警察等等有關,所以會透過獎金獎勵,希望促成像口罩地圖那樣的公私協力成果,逐步讓市府的 app 退場
8. 很多方法目前都不確定,未來會針對各種行動方案推動,如果有比較好的成果就會嘗試投入更多資源
小畢
1. 民眾不知道資料窗口,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面對面溝通機會,既然行動都希望 api 化,通常接觸到的都不是實際的人,可能會排除一般民眾使用資料,要先解決開發者端的需求,才能夠讓資料觸及更多民眾
2. 很多資料是使用者,除了 pdf 比較難處理,很多資料工具還算成熟, api 化需要評估一下真實的方向,是不是會讓市府承擔更大成本
3. 市長信箱回饋量不清楚狀況,但很少人透過市長信箱回饋,大部分透過資料平台入口回應,溝通者的角色是開發者,開放 1999 轉述會有很多溝通落差,會收到大量無法理解的請求
4. 國發會 join 平台可以讓外面先打一架,像是邀集 30-100 個人連署,直接進入市府處理,或許只有一個人的意見,應該要納入更大的需求
5. api 要完全面對開發者,像是 github 上面可以開一個高雄市政府的組織,在上面跟開發者互動,用開發者的溝通模式去跟開發者溝通
6. 資料品質問題,我在公司也是開放資料部門,熱門資料第一名是垃圾清運路線跟時間,如果 api 化,隨便一個資料進入點,一個小時流量就超過現在下載數累積量,這會需要更大的資料處理能力設備,也可以帶出更多開放資料的效益,對應的營運成本
7. 儀表板使用微軟的方案,持續 api 化如果沒有延續性會衍生後續的抱怨
8. 資料提高品質是好事,目前資料連續性問題,同一個資料集沒有做很好的 nomalize ,像是頻率、持續提供等等,像是違規停車資料只有 104-106 年,相關應用做出來就沒有後續,截斷應用後續價值
9. 除了 pdf/圖檔 外,程式很多都可以處理,很多上面標示 csv 但下載卻變成 Excel ,造成處理不易
10. 公開網頁提供的資料跟開放資料集不太一致,就不一定要到開放資料平台下載,可以先確保開放資料平台有個別局處的所有資料,這也許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11. 資料從 end point 就可以帶出一些意義,現在的樣貌很多都是擔心被人爬資料,如果不怕人家爬,可以採用商業 api 發展方法,對資料的使用幫助比較大
黃宇新
1. 如果開放資料對象是一般民眾,其實 pdf 也可以,如果對象是工程師,那麼資料品質與 api 就很重要
2. 資料在處理時要區分給人讀的與給機器讀的差異
3. 民間花很多時間處理 pdf 轉換為 csv/json 格式,如果可以有個方式收回這些格式資料運用會比較好
4. 開放資料先廣而深,一開始釋出大量一星資料,看資料熱點進行深化,資料熱點才是民眾需要的
5. 適時引進商業力量,我們在寫程式要有需求分析,資料熱點是一個很明確的需求分析,如果能夠把商業力量引進,跟工程師面對面討論產出 api 就相當夠用,不一定要四星、五星
6. 熱點資料希望至少往三星資料,希望有定期的更新頻率,我們在爬資料很簡單,但一直不知道資料什麼時候更新,會讓程式簡單許多
7. 一直很重視需求分析,像是 1999 打進來的問題與需求,可以適時公佈這些資料,讓開發者知道民眾的痛點進而延伸應用,商業介入才有辦法活化
8. 政府應該把力量放在比較冷門的應用,可以賺錢的就給民間廠商去用就好,不太需要儀表板之類的展示
中心劉主任回應
1. 資料集是不是透過 join 方法蒐集民間連署,或許可以得到比較多需求資訊
2. 原本 OD 平台就有反應資料需求的版面,數量不多,所有在上面反應需求但最終得到資料的是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用這麼複雜的程序,回應公務人員的保守,只靠資訊中心真的不夠
3. 知道很多開發者習慣晚上作業,但有機會還是希望大家來當面討論,初步對公務人員保守心態會有改善的機會
4. 如果大家索取資料的結果都是零,那麼後續的推廣都會無效,資料在公務員手裡,如果沒有開放的心態,開放資料就很難做好,開放的心態影響很大,個人認為問題還是在人,因此我們希望安排更多面對面討論的機會
5. 很多管道不會觸及真正的駭客、高手,只是希望建立互相溝通與資訊交換的平台,有些共識建立後或許就不用那麼麻煩,現階段剛開始會需要一點推力來讓保守思維可以有機會衝撞,這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建立更多面對面溝通的機會,我們也會把這些好的意見帶回去繼續思考
6. 是否要做 api ,現在大部分資源會放在府內資訊的匯流,如果這些 api 在府內系統用量高後就可以延伸到開放資料,如果連內部都沒有使用率大概也不會有人用
7. 我們還是要適度傾聽民間的需求,像是 api 規格、架構可以有些討論,民間需求希望透過 SOP 開放出去,資訊中心有些專案在背後支撐,力道會多放一些在內部資訊系統,現在很多資訊系統在跨局處還在用光碟做資料交換,府內沒有打通會變成為了 api 而 api
8. 我也不知道哪個方法比較好,有些方向我自己也會懷疑,需要一兩年的執行,加上外部力量的協助與督促,定期檢討哪些方法可以發揮效果,就可以往那些方向去走
研考會
1. 贊同應該透過應用數量作為評比的確可以建議國發會,適度檢討評比方向
2. 資訊中心過去在開始準備很多,有些嘗試可以先做看看再修正,或是非正式的方式,過去的經驗在處理特色公園議題,先去了解需要處理的議題,找出來之後要有人去列管這件事情,列管也要適度公開,至少對於參與的人公開
3. 主任的壓力會很大是過去都是請各局處配合,有可能是經費問題,像是警察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手持設備,不一定要讓每個任務達到完美,至少處理階段讓大家知道,像是特定瓶頸或是問題,也許未來在特定問題被解決後可以延續下去
4. 一些資料從一星提升到三星,不一定要把目標設定到這麼高,所有民間意見都完成不容易
5. 今天的報告內容架構是對內討論,對外不容易產生互動,也許可以不用這麼正式的會議,像是約個地方喝咖啡發想一下,從議題去推想原則會比較容易,從原則推向議題不容易
6. 資料來源認同小畢的建議,初步的資訊需求來源應該從六都可以做什麼、專家學者可以做什麼開始,一般民眾提出的意見不是那麼專業,不容易清楚敘述問題,收納這些意見處理起來比較困難,初步應該減少議題處理量,有了好的 case 再擴大,找圈內團體一起討論,像是現場大家知道的人開始
7. 過去做公民參與,問題經常是在政府不知道怎麼跟民間團體建立合作模式,江有做公園網站匯集大家的力量,利用這個程式借助大家力量去找到特色遊具,我也只能介紹給公園團體,對於政府來說要跟江先生合作,很多是標案委託,民間業者之間如何回應互動需要思考,臉書社團也可以考慮
8. 處理開放資料需要有一個單一窗口,像是全民督工民眾會打電話進來直接抓一個承辦處理,民眾反應意見會馬上知道要找誰,這個人至少可以快速把意見提供給適合的窗口
法制局
1. 如果要跨局處整合開放資料,要有內部規範處理程序,需要訂出行政規則,讓各局處接觸到相關需求後透過這個規則進行簽辦流程
交通局郭高分
1. 民眾關心垃圾車會大於公車很多疑問,公車的使用民眾一般比較關心,市府也有一些公車 api ,沒有帶出這些應用的使用量
2. app 是不是政府開放 api 就好,我們也一直內部討論,像是 app 改版要很多預算,業務單位表示不能直接丟給民間維護,民眾會抱怨沒有官方版本
3. 停車格路段的資訊,會帶回去給停管中心研究
4. 蘇委員提到公車資訊,更新頻率是 15 秒
5. 交通事故肇事也是要跟警察單位索取
資訊中心
1. 資料沒有在平台裡面,公車絕對比垃圾車多
2. 接下來法制作業一定處理
3. 大家寶貴的意見我們都會深入處理,計畫原本有一個開放資料咖啡館,讓大家提供相關需求,這或許會比較好;民眾會透過很多方式反應意見,過去沒有特別列管,未來會透過統一平台列管進度,希望未來進度都可以回到同樣地方,這當然是檯面上的工具,老實說還是希望大家有機會交流一下
4. 一般人的確不太會下載開放資料,我們還是希望面對面大家溝通閒聊,力量做不到還會往上反應,我也會有相關的請求可以促成公私協力促成成品,公部門也可以促成效益,公務員最怕記錄寫入公文書,會很小心
5. 公民咖啡館會找大家有空的時間,如果先進有來市府也歡迎來跟我們交流,今天如果沒有請各位來很多事情還是我們的盲點,大家今天反應的意見會盡量納入計畫中
徐老師
1. 開放資料跟開放原始碼有關,針對公車查詢系統市府交通局要不要自己開發 app ,政府單位要做資安檢測等等,也許就直接做成開放原始碼應用,有人感興趣可以組成一個團隊去維護,也許是老師帶團隊去維護這個程式,開放 api 就不需要做資安認證
資訊中心
1. 開放原始碼我們也很想做,我們跟民間廠商問過,開放原始碼一定要增加成本,他們用了很多自己專屬的程式碼,收費會比較高
2. 台北市前局長還在的時候,像是 ivoting 原始碼,結果找了兩次 code review 還是不敢做開放原始碼
3. 現在還在進行評估
黃宇新
1. 府內會透過 api 串接,個資的問題會在開放時遇到,針對去識別化有沒有考慮從源頭開始
資訊中心
1. 兩三年前就做了一個平台上架 api ( https://api.kcg.gov.tw/ ),現在已經可以局部授權,初步有導入資安憑證,假設 A 機關連線戶政系統必須帶入自然人憑證,我們需要知道誰在什麼時間點讀了敏感資料,為未來的 mydata 做準備,很多資料是民眾寄放在政府,民眾應該有權力要求市府提供資料,或是轉發資料給民眾授權的單位
2. 某些 api 有個資欄位,有些會需要進一步驗證,民政局、地政局很在意這些,府內還是會有安全機制,未來會持續擴充,像是單一登入會有四個等級安全機制,今年會進一步規範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