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的族群文化政策 每個族群都是台灣重要的家人,柯文哲總統參選人提出「共融多元,族群文化」政策,珍惜客家、保障原民、友善新住民,促進理解與共融! 台灣擁有豐富的族群文化,新住民廣義來說近200萬名,還有逾58萬名原住民,更有19%民眾認同自己是客家人。柯文哲認為,只要住在台灣、認同台灣,就是台灣人,每個族群都需要推廣、保障,甚至做到平權。 新住民包含移工、外籍配偶、新二代等,首先要面對語言藩籬與勞動、醫療的不平權,還有自我認同、標籤化與歧視等壓力。此外,8萬名逃逸移工,衍生「黑戶寶寶」問題,都亟待政府祭出對策。 #文化力 將是台灣發展的超能力,柯文哲提出3大政策,期盼打造共融社會,發揚族群特色: ➊ 珍惜客家 鏈結全球 ➋ 夥伴、自治、保障 建構原住民族新地位 ➌ 友善、平權 新住民 無論身份背景,客家人、原住民和新住民同樣認真打拚、造福社會,柯文哲希望守護語言及文化,將特色發揚光大,也讓每個族群得以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共同推動台灣進步向前!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2da235282680aa98ddf2b7225209b607.jpg) ## 珍惜客家,鏈結全球 客家文化、語言正在流失,柯文哲提出4大主張,希望將客語、客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串聯節慶、藝文與學術活動,讓台灣成為全球客家中心。 ➊落實《客家基本法》 柯文哲認為應確切落實《客家基本法》,全方位深耕客家文化,讓「客語時代化」,結合科技、網路流行等貼近民眾。 ➋建構客家產業聚落 柯文哲提出「一庄一節慶」的概念,結合地方創生,開發節慶文創帶動觀光,同時每年舉辦國家級「客家藝術節」。 ➌數位賦能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存續出現斷層,柯文哲希望透過數位化保存客家文化,並結合山歌、戲曲與傳統技術,賦予客家文化新生命。 ➍台灣成為全球客家中心 台灣是客家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以此為起點定期舉辦學術論壇、企業聯盟,並肩負「和平使者」的重任,將台灣變身成全球客家中心。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80021e62b6bf7452770e66a2c692be3c.jpg) ## 夥伴、自治、保障,建構原住民新地位 根據原民會統計,全國原住民族人數約佔總人口2.5%,其中近5成居住在都市地區,柯文哲主張「夥伴、自治、保障」,建構原住民新地位。 ➊提升行政單位層級 柯文哲主張將現有「原轉會」法制化,賦予其調查權,處理土地爭議、種族歧視、人權侵犯等問題,同時提高「原民會」位階,擴大原住民族籍公務員任用,強化原民個人優惠保護措施等。 ➋立法保障「夥伴關係」 為了強化國家與民住民族的夥伴關係,柯文哲提出現有16族成立全國性「族群民族議會」,再於745個部落成立自治會議,得以為自身權益發聲。 ➌建構智慧化資料庫 柯文哲主張建立「原住民族語音資料庫」及「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資料庫」,保存並推廣原住民語,完整登錄原民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 ➍協助平埔族正名 全台平埔族人數超過50萬人,柯文哲認為應以平等原則研訂相關法規,保障其語言、文化、集體權利與參政權,並恢復平埔族應有的地位。 ➎友善就學就業環境 結合NGO與企業,運用社會資源與人力,減少學習落差;企業方面,尊重原民專長,提供實習就業機會。 ![](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g0v-hackmd-images/uploads/upload_174d28251af1f968853ca3689164681e.jpg) ## 友善、平權 新住民 台灣廣義的新住民多達199.5萬人,包含配偶、新二代、移工、大專境外生等,是台灣第四大族群,可惜法律沒有與時俱進。 ➊速推《新住民基本法》 柯文哲主張,加速推動《新住民基本法》,比照客委會、原民會,成立「新住民委員會」,統籌多元服務。 ➋增設新住民單一窗口 為了解決新住民語言與文化差異適應性問題,中央與地方應該新增單一窗口,一站式服務解決多國籍的多元問題。 ➌完善教育權、多元職能輔導 強化課後輔導,協助新二代弭平學習落差,同時鼓勵其學習母語。此外,也要提供多元職能輔導,讓新住民可以在職場上發揮語言及文化優勢。 ➍保障身份、文化平權 不論原國籍為何,所有新住民取得身分證的年限均為4年,同時優化婚姻移民面談機制,強化國人「文化平權」教育。 ➎保障司法人權與醫療平權 柯文哲主張,增進司法文書的多語化,強化資訊鏈結、降低家暴風險。另外,凡取得居留權即可參加健保,保障新住民醫療權。 ➏多元文化、豐富台灣 柯文哲提出,挑選新住民重要民俗節慶擴大辦理,同時豐富台灣特色。 ➐跨部會處理失聯移工 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針對失聯移工、黑戶寶寶研擬解決方案,保障其身份權,醫療權及就學權。 ## 記者會影片與逐字稿 {%youtube DLAdpdpqKrY %} 那我們現在呢就要來 請我們柯主席 要來講解一下我們的 多元族群的政策 不過呢之前我們先 來賓我們可以先移駕 到我們座位前面 那我們現在就先來歡迎柯文哲 柯主席來負責任的 來向各位全國同胞 來發表我們多元族群的政策 今天講三樣 原住民 新住民 還有客家政策 這個我們對臺灣人要有一個新的定義 如果不用這個新的定義 永無寧日 因為歷史上 臺灣就是一個移民社會 從四百年前開始 一開始是原住民 後來有西班牙荷蘭人 後來明朝鄭成功進來 當然就把這個閩南人帶進來 再來是客家人 在閩南人當中 漳泉械鬥 這個大概有讀過歷史就知道 所以在過程當中很多衝突 但是慢慢的在衝突當中 他們又在進行融合 後來又日本人來了 到1949年所謂的外省人來 現在新住民 如果在臺灣四百年的歷史 人種這麼複雜的話 如果每一次都要分不同 我覺得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不管是228 或是以前那個我們在 我們年輕的時候 你看我們花了多少的時間 去磨合那所謂本省人 跟外省人的衝突 所以我每一次認為說 臺灣既然是一個移民社會 它也是一個事實 那應該怎麼處理 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選舉的時候 那個口號你知道 共融社會 國家治理 一開始講共融社會 所以我們對臺灣人 要有一個新的定義 住在臺灣認同臺灣喜歡臺灣 他就是臺灣人 所以對我來講你知道 馬偕就是臺灣人的一個代表 那這是目前的這種分佈 特別是這樣 廣義的新住民其實加起來 除了我們第一代的新住民 問題是第二代已經出來 而且已經50萬了 還有一個我們不要忽視 臺灣有70幾萬的移工 這是我們目前整個 臺灣生產力很大 所以這個廣義的新住民 包括嫁來的 生下來 還有移工 在整個我們的人口結構 他是用自我認定當標準 自己認為是閩南67% 自己認為是客家19% 自己認為是跟新住民有關8% 到現在為止 自認為是外省人還有5% 原住民是2% 所以我們在 我們要開始講這個 儘速完成 反族群歧視法 的立法 因為臺灣實在是種族太多了 所以最近包括新住民的爭議 其實在某一個程度上 太這種族群的歧視 所以應該我們國內要來 真的要坐下來討論 如果為了臺灣的長治久安 如何防止這種歧視的問題 所以我們主張要完成一個 反族群歧視法的立法 來尊重國內各族群 當然這裡面有三個是比較重要 客家、原住民跟新住民 我們就一一來講 從客家開始 客家 我們以前有訂客家基本法 所以這個就是把它做好 把它落實 另外一個是這樣 客家語如何在臺灣社會維持 它一定要時代化 什麼意思呢 如果有一些年輕人 在玩電競 或是網路用語 他有開始用客家話 這個語文才能夠生活化 才能夠時代化 才能夠存有下去 如果一個語文 只有在那個 那個義民祭才拿出來用 平常都沒有在用 這個語文還是會消失掉 所以我們要讓客語時代化 讓它可以變成一個網路的流行 偶像劇有在用 這才有辦法有效的傳流下去 所以我們要讓年輕人使用客家語 要給它進入 注入新的生命 當一個語言變成好像博物館化 只有在博物館使用 一定會消失 沒辦法維持 然後目前台灣大概有70個客家莊 所以如何讓每個客家莊 一莊一特色 一莊一節慶 因為有特色 變成產業 然後有活動 這樣文化才能夠傳達下去 所以比方說客家藝術節 台灣瘋客家 所以像客家藝術 每年能不能用國家力量辦客家藝術節 特別是如果有辦法的話 不要固定在一個地方 客家莊讓輪流辦 然後讓這些 不管是戲曲、山歌 客家現代語言、客家語文 讓它可以傳播下去 所以有時候活動還是很重要 活動還真的 這也是我們以前在台北市 辦白晝之夜 或是台北燈節的概念 就是每年在不同的地方 辦一個大型的活動 讓那個地方的特色可以展現出來 所以我們有70個客家文化重點區 一莊一特色 一莊一節慶 最好是能夠展整個在地產業 讓它變成產業化 因為坦白講 沒有賺到錢 任何文化活動要維持都不容易 那也許是我特別熱愛數位化 所以認為客家文化要保存 你不數位化很困難 為什麼你知道 你總要有一個地方說 它可以學客家化 網路的學習 所以資料 從客家文化 客家語 客家歷史 一定要變成資料庫 要數位化 這樣它才有辦法流傳 所以其實不管原住民 新住民 甚至到客家文化 其實網路的使用 網路資料庫 這是通通都要 這基本要 所以這個是一個 利用現代的科技來保存文化 這是一個目標 像這個 全球客家學術論壇 如果用國家的力量 辦一次 每年一次叫學術論壇 每年台商有回國的時候 特別把客家人找出來 全球客家 臺商論壇 類似這樣 企業家聯盟 任何活動 還是要每年辦一次 沒有辦 它不容易維持 我們看看原住民 原住民是這樣的 原住民現在已經58萬 佔人口的2.5% 我後來看過 你知道 台灣總人口在下降 可是原住民的人口有在上升 所以這個是 他們也沒有少子化的問題 那比較特別的是 現在原住民有一半已經搬到都市來 所以不是我們想像原住民都在山上 現在一半已經到都市來 那就全台灣16族的分布 所以是這樣 在總統府有個原轉會 原住民轉型正義委員會 不過應該讓他有實質的功能 不是每隔幾個月大家找來泡茶喝 泡茶喝茶是沒有用 所以應該讓原轉會地位法制化能夠有用 另外是這樣 行政院固然有一個原住民委員會 問題是原住民的問題 常常不是只有原住民 比方說他牽涉到 像我最近去台東 那個土地問題一下牽涉到榮工處 一下子牽涉到國產署 要牽涉到林務局 所以理論上如果要讓原住民能夠有效運作 應該是指定一個政務委員 來兼原住民委員會的主委 因為這樣他還可以跨部會去協調 如果純粹就是原住民 他很多問題都不是原住民自己 原住民委員會自己可以解決 所以我們會同意 會主張說 找一個政務委員 來兼原住民委員會的主委 也讓他有整合其他部會的能力 那當然這個錢什麼那個要處理 那最後 一樣原住民資料庫要做 還有強化國家跟原住民的夥伴關係 原住民族的地位權利 另外一個平埔族 這是一個大問題 這個平埔族如果要視為是原住民的話 這個立法 還是在政治上怎麼處理 這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這個原則上是可以推動 另外就是如何協助原住民 就業就學 我們來看看實際的要做的 第一個原轉會法子法 剛才講過 這在總統府裡面 但是我們要讓大家能夠真正 法治化 可以來處理土地爭議、種族歧視、人權侵犯 等等的問題 另外原住民委員會位階給他提高 因為原住民的工作 常常不是單一個原住民委員會可以解決 另外 這個部落 應該是我們十六個族群 因為每個族群自己有族群會議 然後在地方有部落的會議 這也是落實原住民對自治的這種要求 這應該做到 那一樣 本人非常熱愛 E 化 我認為不保存 不出幾年全部都會消失 所以這些原住民的語言 文化 歷史 你不 E 化給它保留下來 以後連教的人都沒有 所以我要成立一個原住民語音資料庫 原住民文化資產資料庫 這個都要花錢 不要像數位典藏 要花錢 現在不做 再過幾年連想做都沒辦法做 因為東西都不見了 那另外一個是平埔族 這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平埔族恐怕加起來有超過五十萬 所以如果要把平埔族也視為原住民的話 在政治上是一大工程 所以這個是一個可以討論的題目 不過我們主張是這樣 順勢而為 就看看大家的想法 我們也是樂觀其成 最後就是整個原住民的協助 從學校、NGO、企業怎麼去做 像我們那個 我在當市長的時候 台北捷運公司就很特別會鼓勵原住民的員工 然後他每年會辦原鄉的什麼營 就是說讓在台北捷運公司工作的這些員工 然後他們可以回到他們的家鄉 然後帶小朋友來實習 在捷運公司裡面實習 我就覺得這個還不錯 所以這個企業也是可以建立一個平台 所以像北捷在處理這個我就覺得不錯 他利用企業的能量跟原鄉連結 讓原鄉的小朋友將來找工作 找什麼 他有一個平台 新住民 我剛剛講過 新住民就58.9萬 其中陸配36萬 然後外籍配20萬 港澳還有2.2萬 我加起來已經58萬 這就是有人在說 如果我們今天58萬的原住民 有原民會 原住民委員會 這個也58萬 為什麼他們沒有一個新住民委員會 好good idea 其實我在當市長的時候 已經開始在台北市政府有在做 一開始那個 我說這樣 我們先在民政局裡面 成立一個叫新住民科 後來我最近有打電話去問 聽說自從本人下台後 那個計畫就被suspend了 本來以前原住民就是一個 類似一個什麼會議 完全沒有組織 我本來想說在民政局 底下先設個新住民科 如果以後有機會再從 再比照原民會 成立一個新住民會 這應該要發展 它明明就佔人口58萬 而且是這樣 這是他本人就58萬 如果把他的小朋友算下去 把他的老公算下去 我這個就100萬以上 這佔台灣人口一個很大比例 所以這個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 你看新二代就50萬 還有一個台灣特有的 我們的移工其實加起來有80萬 有做工的 可是大家要不要忘記 那個看護工還有好幾萬 所以總共加起來是80萬 還有更可怕的 其中還有另外有8萬沒有身分證的 不曉得躲在哪裡 你看這全部加起來多少人 哇 早就接近200萬了 所以它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好 我們來看看 它有哪些問題 一大堆問題 從母語的問題 你說媽媽是越南的 這個越南語怎麼教小孩子 大問題 還有一點 這個來台灣滿有趣的 等一下會講 你如果從越南嫁到台灣 前六個月不能申請健保 這是很奇怪 然後如果你越南來當移工 前六個月可以申請健保 我是不懂為什麼會這樣 然後文化一定有差異 衝突難免 新二代一大堆問題 認同 歧視 甚至跨國轉學的問題 還有一點家庭暴力 這還是有 因為他來這裡人生地不熟 很容易被欺負 社會的歧視 勞動權的不平等 還有這個 學歷認證的問題 我知道現在很多大陸學歷還是不承認 所以這也是大問題 那怎麼辦 要做這些事情 我們一個一個來講 第一個 還是要推動一個新住民基本法 凡事要有法律 我是非常主張 如果58萬的原住民 就可以成立一個原住民委員會 這個明明就超過58萬 如果把第二代還有那些移工加起來 加進200萬 理論上更應該設一個新住民委員會 在行政院底下變成一個一級機關 然後這一定要有一個新住民發展基金 來做一些財務的調度 其他就是 一樣啦 單一窗口很重要 台灣總要有個單一窗口 讓他有問題可以問 所以不管是新住民的語言 生活資訊 訂個APP 所以中央與地方要增設 新住民單一窗口 一站式的服務來解決多國籍多元問題 還有一點 我們有原民台 有客家台 其實想想看 既然影音平台不是花很多錢 也許可以用國家的力量 開始來建立原住民的影音平台 新住民的影音平台 因為事實上客家跟原住民已經有 所以新住民做一個影音平台 好像也是蠻合理的 其他轉學的問題 第二代上學的問題 還有文化平權反歧視 最後就是職能的輔導 其實可以做的事情還是很多 所以我每次講說政治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 它就是每天有問題 我們幫它解決掉 這個這樣 我倒覺得這樣 以我的態度 不管對陸配還是外配 一致就好 公平就好 所以沒有理由 為什麼我們現在對陸配跟外配 特別給它不同的待遇 這很奇怪 有的要四年才可以領身分證 有的要六年 以前是十年 更長 這個是一個很被批評的 他嫁到台灣來 就先把它當作是來這裡幹特種行業的 面談的時候就有很多刁難 我倒覺得這是態度的問題 正常就好 不然一來就覺得他來台灣幹什麼壞事 不需要這樣 所以婚姻移民面談機制應當比較文明化 最後就強調一個文化平權 其他這個 保障司法人權 醫療平權 這個也是個大問題 這個你看 還取得居留權可參加健保 現在是這樣 移工一來就有健保 新住民要滿六個月 你問我為什麼 我也想不通 所以這個應該要改 最近那個陸生要納入健保 也是已經正在討論 我覺得那個也是沒有道理 所以我覺得是這樣 不管他是陸生還是外生 標準一樣就好 不管他是外配還是陸配 標準一樣就好 好 那最後就是這樣了 我覺得既然他來了 把他的文化帶進來 也可以豐富台灣自己的文化 這是我在當台北市長的時候辦的很多 菲律賓的面具節 泰國的潑水節 回教徒的開齋節 還有東南亞 像越南、泰國他們有一個很特別的活動 水燈節 在我任內我在台北市都在辦 我倒覺得是這樣 把各國的文化帶進台灣 它也豐富台灣的文化 對我們來講也不是壞事 總是一個多元開放 也是個政治價值 那這個一定要解決 目前台灣有超過八萬名 沒有身分證的外勞在台灣 這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的管理有多爛 然後歷史好多年沒有辦法解決 我記得2017那我為了要辦世大運 我第一次去參加國安會的會議 當時他跟我說五萬 沒有想到說2017是五萬 現在變成八萬 表示說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而且越來越嚴重 你想想看 這些人沒有身分證 就很奇怪他生病去哪裡看 我後來問起來是 他就借別人的身分證去看病 我說那病歷怎麼寫 好像這表示說 常常是這樣一個不合法 就引發很多不合法 他借別人的身分證去看病 那本病歷就很奇怪 這不是在製造醫界作假病歷嗎 所以一大堆問題 所以醫療權、就學權 這個就是典型的擺爛 所以這個我認為做一個有為的政府 怎麼會放任台灣有超過8萬名沒有身分證的外勞 這個應該要積極解決 這一定要跨部會 跨部會專案小組 像這個黑戶寶寶就是很特別 他跑走以後沒有身分證 萬一他懷孕是那個小孩子 後來在當市長的時候 我為了這個還蓋了一個宿舍專門在收他 後來其他縣市聽說台北有 其他縣市全部都搬來 都送來 送來又不能把他趕走 所以就越蓋越大間 這個還是要解決 但是我當時還是同意給他蓋 為什麼你知道 他就已經生出來了 這小寶寶怎麼辦 他媽媽要打工也不見 所以他變成托兒所 托嬰所 托兒所 所以是這樣 我每次說政治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 它就是問題要解決 以前這些黑戶寶寶很慘 不曉得藏在哪裡 總是我們給他弄一個比較合法的地方來處理 好 這個簡單講一下 台灣是一個多元的族群 為什麼我們在2024在這種總統大選的時候 我們會把共融社會國家治理 共融社會特別拿到一個標題來講 因為如果不解決這個的話 很容易造成台灣內部的衝突 而且我認為那是不必要的 所以如果把特色變成優點 而不是把特色變成缺點 這是我們在處理這些多元族群的時候 很重要的一個思想 好 謝謝大家 好,謝謝柯文哲柯主席 那也感謝大家來參加我們共融多元的台灣 讓我們打造美好的新台灣 那我們現在稍微來換場一下 請各位貴賓可以移駕到我們的前面的桌子這邊來 今天也有非常多我們重要的貴賓 還有很多多元族群的這些代表 來到我們的記者會現場 讓我們一起為珍惜客家、寶藏原民、友善平權新住民 一起來努力 也謝謝大家這麼多重要的貴賓、各族群的代表 來加入我們一起打造共融多元、美好台灣 那現在是不是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今天重要的貴賓 首先我們感謝我們競選團隊的總幹事黃珊珊 黃總幹事 還有我們台灣民眾黨秘書長周台竹 周秘書長 民眾黨原民會主委梁明輝、梁主委 原民會副主委林秋霖、林副主委 還有民眾黨客委會主委張清俊、張主委 還有我們國立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江明修、江教授 還有我們前台北市府原民會主委陳秀惠、陳主委 還有我們台灣新住民黨黨主席麥玉珍 歡迎 還有我們新住民代表 也是未來即將成為民眾黨 擔任民眾黨新住民委員會主委的 徐春鶯徐理事長 歡迎 還有我們台灣之光南賢天南老師 還有我們民眾黨提名新北市的立委候選人 李友宜 好 那我想今天非常多的貴賓來加入我們 我們首先先邀請這個江明修 江教授 來為我們分享一下他對我們多元政策的看法 OK 主席還有在場的貴賓還有在場所有的媒體朋友 大家早安 我想大家可能心裡面有個疑問就是說 為什麼多元族群這個議題本身 是這次是柯P的最重要的政策 我想說如果說剛剛大家詳細來整個走過一遍以後 我們可以感覺到說有兩個因素 是台灣必須要往前走的時候 更美好的社會裡面 族群的問題這個門檻是一定要跨過去的 而我們也看到說柯P提的每一個政策 包括新住民 包括原住民 包括客家 所有包括甚至將來的平埔族等等 都是具有一個從國際視野上來看的看問題 比如說我們今天看台灣的問題的話 因為台灣更美好的社會的建構的時候 我們不能忽略到國際的這個角度 所以說就我自己手上的 剛剛這個聆聽還有之前的學習 我發現到說單單就以客家的部分的話 我自從擔任客家學院院長以後 事實上我對這個議題本身的熟悉度 我看了各黨各派還有很多學者 有關這方面的主張 我都覺得說都是非常好 然而我覺得說再美好的理想都是要落實的 今天為什麼客家的這個部分 我覺得這每一個主張都是務實而且是可行的 就因為它有在國際的角度上連動 比如說在最後的時候有談到說 客家作為一個國際和平的一個天使 大使 又談到說國際進到台灣以後 它不是說只是標榜一個族群的優秀 每一個族群都是非常優秀的 為了台灣更美好的未來的話 我覺得說每一個族群的優點、特點 我們都是需要加以珍惜 所以每一個政策裡面 包括說從中央的部份 一直到地方每一個具體的做法裡面 從產業一直到文化到語言的復甦 還有包括說我們非常引以為矚目的 就是我們的數位化這個部分 還有包括說要把語言跟文化跟時髦 還有時尚連結在一起 這個部分我都覺得都有它的特色 但是我覺得說 簡單來說的話 我看到的是 台灣的國際跟國際社會的連動 還有跟地方的社會的這樣的一個成長本身 它是在建築在一起的時候 不是尊重某一個族群 而是讓所有的族群本身 都在台灣這個社會裡面 都可以有一個平等的立足點 然後受到非常好的一個珍惜 從原住民到新住民 一直到客家一直到平埔族到福佬 每一個族群都能發揮它自己的所長 那我想說 最後我要強調的一點是 今天柯P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覺得並不是說 他有特別怎麼樣了不起 我是覺得說有一點很重要的地方是說 他是務實理性的在看待問題 他是想要解決問題 而且他能拿出對策出來 比如說很多人都提供很好的願景 我們常常講的就是騙取選票 可是我們看柯P在從政十年來的經歷的話 我相信他可以帶領台灣走到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然後他能跨越很多很多的障礙 把這些障礙發展成我們真正往前再走的一個 更好的一個立足點 今天我們選擇柯P 我們相信柯P 因為我們相信台灣 我們相信台灣可以貢獻整個國際社會 也相信國際社會可以跟我們台灣一起聯手 讓我們這群這群美好的人民 這兩千多萬的美好人民的很多的成果 我們的努力 我們的奉獻 透過柯P的勤政 透過他的能量 透過他的視野 帶我們走向一個台灣的2.0版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一個社會呢 什麼樣的一個世界呢 那就是所有的族群互相的珍惜 然後我們在整個社會上 我們每一個語言 每一個文化 每一個背景 都被共同的來尊重 這就是一個多元共同的一個美好社會的未來 謝謝大家 謝謝 謝謝江教授很專業的分析 我們下一位來邀請我們過去也是市府團隊 很認真的同仁一起跟主席打拼的夥伴 台北市的原民會主委陳秀惠陳主委來分享 大家都看過齊柏林導演 呈現在國人面前 原來完整的臺灣長怎樣 可是幾年來 臺灣已經充滿環境威脅的地方 什麼原因 因為這個國家不認識原住民族 剛剛柯P未來的總統所改變的主張說 臺灣人要重新定義 其實原住民 你如果用歷史長河的史觀來看 當然平埔族 就是在明鄭時期就開始同化 三百年 所以他是原住民 加上到現在十六族 這個國家定義的族群 所以原住民族是四個世紀怪獸 變成今天全面崩塌的民族 第一個是西方現代化 第二個是國家化 第三個是資本主義化 第四個是網路入侵以後 2000年人人手上有一機 人人各個是皇帝 所以整個原住民的認知世界觀 也都是這樣的方式 全面的崩潰 所以2016年8月1號 當蔡英文總統說要向原住民道歉 整個臺灣的市民說 她是做什麼事情 為什麼要跟人家道歉 什麼原因 因為我們一直沒有 長遠的史觀來理解這個民族的發展 所以大家不知道 這個社會虧欠原住民什麼 所以你在台北 你問他說 阿伯,原住民住幾樓 原住民是什麼東西 你跟他說 番仔 四樓 我們到現在在很多語言的使用上面 充滿這種偏見是事實 去年有一個原住民 為了 死番仔 而跳樓自殺 今天我們所有對加分政策還在辯論 這個不是原住民笨 而是你從來不理解 他的傳統知識的威力 你懂得欣賞這個差異的民族 臺灣的資產不得了 所以你要貢獻 臺灣能不能走出這個醜小鴨小小 不要因為人家大國 我們就貶抑自己 事實上臺灣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島嶼 是豐富的 是混雜的 是拼湊多麼多麼美麗的 還原美麗島的族群 所以今天我們很高興 柯總統已經看到說多元 多元不是很多東西擺在一起叫多元 是觀念的民族 認同、理解、接納、尊重、欣賞 謝謝 謝謝陳主委 謝謝非常感謝他熱情的分享 各位國人同胞 我們今天看到民眾黨 作為一個新興的政黨 柯文哲作為一個 在野最強的總統候選人 我們今天很認真也很負責任的 向各位國人同胞 來報告我們多元族群的政策 共融多元美好臺灣 讓我們大家一起迎風前行 接下來我們要進行的是 媒體聯訪的環節 請各位媒體朋友如果要發問的話 可以先到我們旁邊這邊來 有那個有線的麥克風 工作人員再幫忙協助一下 我們第一個要發問的是 中視的國豪 國豪 那個工作同仁幫忙遞一下麥克風 國豪在哪裡 主席,首先想先跟你請教關於這個藍白合的進度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這背後有什麼轉折或者是壓力嗎? 這個大概是昨天最大的消息 臺灣在這超過半年 希望政黨輪替的民意一直超過60% 特別是我最近開始展開這個環島之行 到那些基層去就可以感受到基層人民 心中的不安 還有對戰爭的恐懼 所以我們在想說 我們如何呼應這60%以上希望政黨輪替的民意 當然政黨有它的主體性 所以我們也很努力地去試圖要贏得這場選舉 但是一直到現在 不管是三腳都還是四腳督 因為我們發現不在野整合很難贏 所以如果不在野整合 大概就是 賴清德會贏得這場選舉 然後超過60%的民意會落空 那也因為這樣才有出來這個藍白合的這種討論 那我的立場是這樣 要合作當然是可以 但是不要變成密室政治分贓政治 總之要有一個規則 那個規則是大家理論上吞的下去 那昨天是這樣 也因為有馬總統見證 我當然的想法是這樣 因為時間也不夠了 所以人家從現在才開始做那種 新的民調也不太容易 所以我才同意說那可以 那最近的民調如果有做的 我們也可以納入 從11月7號到11月17號 這段時間如果做的民調結果我們都可以接受 當然我們也要保證說那個不是亂做的 所以我們在說那是三方 就馬總統那個算是見證 然後雙方各提出一個 在社會上可以被認可的民調統計專家 也可以做最後把關 那到事實上 因為我也看過數字你知道 其實我們民調上是一直都是領先的 所以我當時也說好那我可以接受 那人家說那你那個讓你知道 那我的態度是這樣啦 如果在統計範圍 統計誤差範圍內 就算我贏了 但是可以在科學上可以被認為說沒有差別 我說好這個我可以讓你 但是如果我們統計誤差範圍以外的贏 還是要當作贏 但是我在想就是說我們是君子 我在想說 因為這是朱立倫提出的 他都到後天 到明天晚上24點截止 我在想說這一兩天會不會出現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民調 不過這還好 因為雙方都有提出統計專家 總是要有一個長期在做的 有公信力的 你不要出現一個民調公司 以前從來沒有做過民調 現在突然冒出來 這個就有問題 不過我覺得是這樣 我的為人 我們還是相信專業 相信科學 所以既然我們可以找出三個有頭有臉的民調統計專家 那我們就信任他的專業 給他來做一些screen 來做一些評估 大概故事就是這樣 是 主席 那還想要再請教 因為剛剛賴清德受訪的時候 他表示他砲轟這個藍白合是公然的權力分贓 還說侯柯都不適合擔任領導人 他更不允許親中的政權 拖著台灣走回頭路 還說是他自己這一組 才是最能守護台灣的國在安全 您認同嗎 這是這樣啦 其實民進黨 除了 拉中共來當啦啦隊以外 它也沒有什麼選舉的辦法 當然是這樣啦 我們不敢說我們是 一定是什麼 什麼台灣最好的選擇了什麼 但是 但是賴清德為什麼認為他是好的選擇 欸 新潮流幹的壞事 哪一件你是不知道 啊你 你為什麼從來都不講話 高端疫苗的時候 你在哪裡 在我眼中你只不過是一個共犯結構裡面的一個小分子 所以你也不要裝可愛了 對了 大家違建拆了沒有 人家黃國昌跟我說 他去申請那個拆照 他拆那一天 他一定要浩浩蕩蕩的 把媒體全部找去拍 我媽媽也拆了 違建也拆了 黃國昌是整個房子要拆掉 因為他佔了國有土地一部分 問題是房子整個蓋下去 他沒有辦法只拆一半 所以他變成要全拆 賴清德 你的違建沒有拆 你的房屋稅 地價稅 什麼叫傲慢 什麼叫雙標 你就是代表 你怎麼會認為你是適合成為一個 法治國家的領導人 早得很 好來 下一位 下一位記者朋友 華視的 喻柯 主席您好 想要請教一下 因為剛剛有提到說民調的部分是由馬前總統來推薦其中一位 那主席你認為這個公平性是可以接受的嗎 而且是前陣子的民調 侯柯配都有領先的優勢 馬前總統推薦的一位民調專家 這樣子的立場 因為他是國民黨籍 那你認為這樣子有公平性嗎 我跟你講 因為馬前總統後來推薦我看過名單 他是那個政治大學 那個選舉研究中心的主要 也是學者 我倒覺得是這樣 在這個世界上 因為這種很多人在注意 在看的 的學者 也不太會大家 砸掉自己的招牌 所以我也相信說如果是 馬英九總統推薦出來的專家 自然我們也查過 他真的是 一個學者 還是一樣 我們要建立一個 尊重專業的社會 這第一點 所以專家我沒有特別意見 還有呢 主席你願意做出 這樣子的讓步 是不是希望可以藉由取得 一些部會的行政權 讓民眾黨不會走向 泡沫化 聯合政府在華人的歷史 甚至在台灣從來沒有實行過 也沒有經驗 一個完全DNA不同的政黨 如果形成一個 一個完整的政府 帶領國家往前進 坦白講這也是要 試驗 要努力 這是這樣 只是說在北歐 在西歐 有很多國家它就是聯合政府 我們今天只是不熟 所以老實講像聯合政府在 簽選舉 在選舉前 合組聯合競選委員會 在當選以後 建立聯合政府成立委員會 對他們來講 甚至要簽法條 簽MOU 對他們來講是蠻自然的 只是到現在為止台灣這些法規都沒有建立 但是這樣 我覺得國家終究是要往前走 我個人還是思考了很久 我覺得台灣還是 如果可能的話 還是用內閣制 目前這種總統制 我看起來只有李登輝可以用 其他人太困難了 只有相信個人 我們還是要相信制度 這是我個人的政治理念 好來下一位 台視的淑強 主席 兩個問題請教 第一個問題先跟您請教 就是因為其實您昨天也有講到說 就是你這個決定其實很多幕僚都不知道 那其實現在黨內很多人包括 像是珊珊姐 陳智菡都先後傳出要請辭 那甚至有柯粉要求退錢 那甚至我也聽說好像18號有可能會有一波 如果你敗了之後有離職潮 你自己覺得你到底怎麼樣挽救你現在黨內低迷的氣氛 第一點喔 的確啦 這個也是在選民結構上 台灣民眾黨一個很大的特色 它就是 就是台灣民眾黨的黨員結構或支持群眾 你知道 它大學以上是85%的 60歲以上只有3% 所以基本上它是一個年輕高學歷的政黨 你要叫這一批人去投國民黨真的是很困難 這個是事實 所以 不過是這樣啦 到現在為止 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們看過民調都是 都是柯文哲贏 所以為什麼 為什麼大家要有信心 要有信心柯侯配會贏 所以是這樣 接到電話請大聲的說出 唯一支持柯文哲 唯一支持柯侯配 第二個問題就跟您追問 因為你我看你的IG有發一個影片 希望來催票 那但對比朱主席在日前 其實公開喊出請主流媒體快做民調 那事後兩三天後其實就有一些 大家可能認為偏侯的媒體 發布了侯柯大於柯侯的民調 你覺得這一切是有一個預先的佈局在嗎 就這樣 我們當醫生的缺點就是 我們每天看到都是病人 病人不會騙醫生 不過回到真實的社會 發現好像不是這樣 所以我最近常在研究說 為什麼醫生不適合從政 醫生很少聽到謊話 病人騙醫生要自討苦吃 問題是在真實的社會奇怪 我發現去當市長以後就發現 不太容易聽到真話 所以這是我們的缺點 但是我還是這樣 我還是保持寧可說心存善念 不要一開始就把別人想說 這要做壞事情 這要做什麼 當然的確是有 但是我還相信 這個社會絕大多數還是善的力量 要這樣想 不要緊張 統計數字上看起來都是 柯贏很多 到現在為止 除非這兩天突然出一大堆 奇奇怪怪民調出來 但是我也說我們有三個民調專家 有頭有臉的民調專家 他總不能說 這個公司從來沒有出現過 現在怎麼突然做了一千份出來 這個當然就有問題 因為時間關係 我們最後一題 TVBS 品宜 主席想問一下 因為你昨天也承認 昨天的決議 你是沒有跟你其他幕僚討論過 等於是你一人決議 既然這樣子的話 為什麼你還要跟幕僚 這樣子的討論 你們是一個政黨 你這樣子一個人決定 那現在也傳出就是說 其實有很多幕僚 對昨天的決議都很生氣 那也有傳出說 像是珊珊還有智菡 他們有跟你來提離職 那是不是有這樣的事情 那是不是也可以請珊珊還有智菡 也可以回應一下 哇 你要點名那個當事人 我昨天那個說 不要哭是指你 不是指陳智菡 對啊 好啦 沒有 我跟你講 這個我也在反省 因為一開始我們 其實一開始我們在之前就講過說 如果民調統計上沒有差別 我們也願意這樣 不過當時是講柯侯、侯柯 因為我們知道這個 柯賴、侯賴 所以這個我們事先 因為民調已經看半年了嘛 所以知道這個領先相當大 其實是讓統計誤差 這個也不怕 不過事實上柯侯配跟侯柯配 那個會被抹平掉 就是說這個跟柯賴、侯賴對賴蕭 跟那個柯對賴、侯對賴 鑑別度差很大 所以我也同意,一開始說如果鑑別度縮小的時候,就不應該再這樣 不過是這樣,我覺得是這樣 因為是這樣,有時候 我要跟你講,我這次去南部,繞一圈,就發現 老百姓怎麼會 內心非常不安 所以我當時在想說 如果沒有考慮個人 考慮一個 讓老百姓可以心安 一些小小的退讓是可以的 不過我也知道年輕人 你要叫年輕人投國民黨很困難 這個還要用力說服才有辦法 我來回答一下 第一 我沒有請辭 我今天下午忙著研究最近的民調 第二 晚上有記者問我的事 我一回答他說沒有 所以我想這個是一個謠言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製造這樣的 對不起 我希望所有的人 都應該在這兩天 全力的支持台灣民眾黨 還有在家裡守電話 接到手機不要拒訪 最重要是要支持柯侯配 選出最強的候選人 台灣民眾黨所有的幹部 都一樣的心情 所以我覺得這種謠言 就停在這裡 現在接下去的是要打一場勝選的仗 市長 不好意思主席 我還有一題就是 想問一下你昨天去找了郭台銘 那你是有說服他加入你們的整合 那你也有在電視節目上說 你要帶著侯友宜去說服他 那請問有這件事情嗎 因為郭辦那邊他們昨天 似乎有講說你有跟郭台銘表達 一個就是說你好像對昨天的決議 你是有後悔的 是有這樣子一回事 還有一個就是說你昨天在節目上 也有說AIT打電話來關切 是不是有中國介選這件事情 先回答後面那個題目 其實我們在今年 二月有專任黨主席以後 當時就特別聘那個周台竹 來當那個秘書長 其實主要目的是這樣 如果我們真的要成為一個執政黨 就必須跟周邊重要國家 要有建立良好關係 所以從今年二月到現在 我們幾乎AIT是每個禮拜都在聯絡 各自從那個處長、副處長、政治組 各個level都長期在聯絡 那我也跟那個AIT處長也講過 我們保證在台美關係上 維持一個基本原則叫no surprise 就是我們不會突然出怪牌 所以也因為這個理由 我也跟他們講說 有任何問題就打來問 我們有任何新的變化也會通知你們 所以昨天對那個AIT來講 他一定會來問說 你們是在幹什麼 今天這個跟國民黨說談合作 所以我倒覺得以AIT的立場 打電話來問是正常的 因為這個本來就要 既然美國是台灣重要盟邦 一定要維持良好關係、良好溝通 避免這個叫誤解 我覺得no surprise是當時 我在美國的時候 跟美國高層有答應說 原則就是no surprise 作為我們的外交原則 那上一題是什麼 郭台銘是這樣 我認為是這樣 在野如果真的要整合 就全部整合 不管怎麼樣 他還是有10%的實力 我也知道說 他跟國民黨的梁子實在是結得太大 所以已經是到了那個 這個不是組織對組織 這已經到個人對個人了 不過我覺得是這樣 我的態度還是這樣 我也跟他講說 如果我們真的在野 雖然我們都說 政黨輪替是一個目標 似乎是大家有時候 放下個人之間的一些 我會努力勸他 等他心情好一點的時候 你有跟他說沒有後悔嗎 不是啦 也不是後悔啦 就是說 當然我的幕僚說 你為什麼要讓這麼多 不過還是那句話 我們希望台灣是安全的 希望台灣是平安的 這個不要講得太偉大 這個就是 啊不然怎麼你有更好的方法嗎 所以我當時在想 所以我當時在想 我也跟他們講說 如果 我說我們當然不喜歡民進黨這樣胡搞瞎搞 但是你們國民黨要幹我也是不放心 所以以後在政府當中 凡是監督的 我最好說那一部分全部給我 防止你們貪汙腐敗 不然走著民進黨換國民黨上去 結果不出一年又亂七八糟的 我倒覺得是這樣 我們需要 以我當台北市長的經驗 外部監督很困難 還是要內部監督 我隨便講一個例子 我們新北那個議員陳世軒 戰鬥力很厲害 他查侯友宜的請假紀錄 新北市政府不給就是不給 你有他辦法嗎 後來發現我們台灣的政治制度 行政權獨大 所以我發現我們議會 真正對行政部門的牽制的力量很弱 沒辦法 所以有時候還是要建立一個 內部制衡跟監督的力量 這也是 因為台灣常常是這樣 我要跟大家講就是說 當然這種外科醫生的邏輯 就是說如果你講不出更好的方法 那麼現在這個爛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這個 在這個階段 台灣何去何從 這是我認為一個折衷的辦法 好 謝謝各位媒體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