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 政見發表 20231226 {%youtube yWYfLq2XLbU %} 各位全國鄉親的父老兄弟姊妹 電視機前還有在網路上看直播的朋友大家好 我們今天首先要來討論一個國家百年大計 教育 台灣的教育是令人擔心的 因為當前的教育喪失了以下三個功能 第一 無法促進社會階級的流動 在以前 不管你的出身如何 你只要願意努力 你就有機會在這個社會當中力爭上游 但是現在在目前的升學制度之下 窮人家的小孩子 反而沒有更好的機會 第二 無法學以致用 在台灣目前是缺工跟低薪並存 理論上缺工就應該會高薪 怎麼會低薪 這表示說 我們學校教出來的學生 不符合社會企業上的需要 所以這個有學用落差的問題 第三 無法接軌國際 我們台灣的教育國際化程度還是很低 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仍然不足 教改三十年只講多元 系統混亂 在目前的升學制度之下 社經地位比較高的家庭的小孩子 去唸台大的機率 比那些弱勢家庭高了六倍 為什麼台灣的教育不再平權 台灣的教育不再提供弱勢的孩童有一個翻身的機會 雙語教育只講願景 但是沒有路徑 賴清德副總統在2017年擔任行政院長時 喊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 但是師資跟教材並沒有完整規劃 導致基層老師、家長恐慌 我想你自己應該都會承認這個執行不力吧 108課綱上線以後 引起各種混亂 連北一女的老師也在批評 這是一個學生、老師及國家三輸的改革 台大電機學院張耀文院長表示 108課綱新生的基礎學科成績 包括微積分、普通化學都嚴重退步 但是學生的負擔壓力有增無減 台灣的經濟體大於香港、新加坡 可是香港有四家大學 新加坡有兩家大學 在世界排名是100名內 台灣只有台大偶爾進、偶爾不進 這表示台灣的高等教育競爭力是明顯不足的 未來十年 台灣將有四十所大學要倒閉 超過六千名老師會失業 這不是一句做功德就可以解決的 私立大學學生每人每年補助3.5萬元 但是 這個可以解決私立大學即將倒閉的問題嗎 事實上 民進黨在執政上面 在教育方面 最大的問題就是意識形態 大舉介入教育 政治力公然介入大學的自治 因為政治卡管案 我們很難理解 可以讓台灣大學兩年沒有校長 搞掉三個教育部長 無法理解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林智堅的論文抄襲案 在國外 抄襲論文是要下台的 在我們台灣竟然是全黨救一人 然後還跟台大對打 至於其他抄襲的 裝作若無其事 繼續升官 這是品德教育最爛的示範 搶救台灣的教育 搶救被教改犧牲的學生 導師跟家長 我要 一 解決108課綱的困境 簡化學習歷程 學科考試 納考 國英數 不再一次定江山 教育是窮人翻身的最後機會 升學制度不應該反而剝奪了弱勢學生的機會 第二 高教改革 台灣目前高教的支出 佔GDP的0.39% 遠遠不及美國或其他先進國家的1% 因此 我要提升高教的支出 提升教育的薪資 讓台灣可以有更多的大學 進入世界排名百名之內 即將倒閉的40間大學 政府應當全盤規劃 協助私校的團隊轉型 我要延長義務教育 向下延伸到5歲的幼稚園 向上 延伸到高中職的準義務教育 我們要建立12+1義務教育制度 符合世界先進國家的發展趨勢 關於雙語教育 我擔任台北市長時推動雙語教育 它是有具體的時程表 按部就班 師資教材都有進度表 2017年開辦的時候只有兩個學校 到今年就108個學校 穩健的增加 也不會造成老師跟家長的恐慌 雙語教育其實最重要是師資 現行政府對雙語的師資 有想法沒有做法 柯文哲主張多元管道培育雙語師資 包括教師聯合甄審、公費生的培育、現職老師的培訓 還有外籍老師的徵詢 我會免費提供國中小線上線下雙語教材 來彌補城鄉落差 我會關注弱勢提倡教育平權 我們成立早期教育委員會 在整合教育 社福衛生機關 對零到六歲有身心障礙的學童 配合早療 輔導 教育 另外要延續台北市的政策 有身心障礙的學童應當配備給他護士和護理師 這樣才能夠完整照顧 我要建立AI智慧校園 落實網路平權 在這個時代 網路是人權 因此在全國的校園裡面應當有 光纖網路 每個教室有Free Wi-Fi 有85吋觸控螢幕 一師一載具 一生一平台 國小三年級以上應當都要有iPad 我們的酷課雲網路教學 目前在台灣各縣市 還有國外一千多個僑校也在使用 我認為網路教學可以彌平 城鄉落差 落實教育平權 AI人工智慧已經崛起 國中小要納入程式設計課程 高中職 大專院校 要開設AI相關課程與學分 推動AI人才的培育計畫 我會將重高教輕技職的教育政策 改成高教與技職並重 來強化產業銜接 解決學用落差 我會制定國中小的營養午餐專法 來確保營養午餐的品質和食安 那對於弱勢學童 每一餐可以補助增加到75元 談到教育就不能忽視體育 教育等於 體育等於國力 台灣雖小 但是也培養了戴資穎 莊智淵 郭婞淳 王建民等一流的體育人才 還記得東京奧運 奪金的羽球 男雙 李洋跟王齊麟嗎 台灣可以培養這麼多一流的體育人才 但是我們必須讓他享有相對應的待遇跟保障 也要建立完整的運動產業鏈 確保體育的長期發展 柯文哲當總統 培養運動人才以外 更要積極的輔導肌肉運動員的治療規劃 辦理運動人員的特種考試 以加分記點的方式 來輔導他們在公私立機關任職 二 我會成立國家體育發展基金 修訂運動產業發展條例 提高企業對體育的獎勵和補助制度 捐獻制度 三 我會主動爭取2038亞運 以及各種國際賽事 甚至 奧運在臺灣舉行 來增加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2017世大運給臺灣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四 我會提高國家訓練中心整體的預算 國家代表隊從集訓到比賽結束 應當給它全薪 我們要建構一個優質的支援團隊 包括教練 防護員 醫護人員 心理思想師 甚至營養師 要組成一個完整的團隊 提高他們的薪資 並制定一個獎勵制度 來提升國家代表隊在運動場上的表現 五 我會提倡體育強身 全民健身 應當廣設綜合型運動場館 方便民眾在社區就可以做運動 台北市的高齡健康前瞻中心 在社區內提供壯世代適合的運動設施與模組 來強化健康並減少健保的支出 這個成功的經驗可以推廣到全國 六 推展電子競技與國際接軌 事實上電子競技相當適合台灣發展 七 積極擴展運動產業 因為唯有運動產業的發展 才能夠確保台灣的體育可以長期 而且興盛的發展 結論 AI浪潮已經席捲全球 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全面的檢討 不要讓政治的意識形態干擾教育 不要讓錯誤的108課綱減弱我們的小朋友 在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不要讓升學制度減少了弱勢兒童將來出頭的機會 我們要強調高等教育 有計畫的培養高科技人才 因為台灣少子化不會再有人口紅利了 因此我們必須轉向人才紅利 每一個人更好的教育 讓他發揮更大的功能 相信柯文哲 我將帶領台灣在AI浪潮上站穩腳步 讓體育 教育來增強國力 接軌國際 好 親愛的父老兄弟姐妹 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討論一個 攸關國安的人口問題 1970年 台灣出生的人數是40萬 去年13.8萬 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一 預計今年的出生人數還會再創新低 去年出生13.8萬 但是死亡有20.7萬 所以台灣在現階段已經是生不如死 目前台灣的生育率和南韓在拼全世界倒數第一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 不需要外來的侵略 台灣自動會滅亡 這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國安問題 在過去藍綠執政也沒有提出有效的政策 也讓這個問題持續在惡化當中 台灣的人口問題是今天才知道的嗎 像未來十年有40家大學要倒閉 這個是今天才知道的嗎 18年前就知道 當年出生的新生兒有多少 你就可以知道說18年後大一新生會有多少 可是當時的政府還是不斷的讓技職教育 升格成大學 這也造成目前臺灣大學一大堆 也讓這個問題在現階段更難解決 少子化同樣的就帶來高齡化的問題 其實在臺灣高齡化還有一個更麻煩處理 叫做快速高齡化 我還記得2014年我上任臺北市長的時候 當時臺北市人口大於65歲以上是14% 結果我第二任任期都還沒當完 在2022年的年初 大於20%的人口 大於65歲以上的人口 就已經超過20% 從14%到20% 只花了不到8年 大概7年而已 像 德國就花了36年 法國是28年 所以老齡化的問題以外 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一個快速老齡化 所以因為這樣 整個社會適應的時間不夠 這也讓目前的問題更難解決 少子化 高齡化 都是國安問題 那麼我們首先來談一談 如何解決少子化的問題 根據調查 其實結婚以後 生育率沒有減少太多 今天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是 不結婚 晚婚 最後才是不生 那我們來探討一下 為什麼年輕人不想結婚 也不想生小孩 有幾個原因 低薪 高房租 太忙 沒有時間照顧小孩子 職場對育兒也不友善 然後生育津貼補助太少 還有最後是個人的身體狀況 不過要解決少子化的問題 牽涉甚廣 這不是單一部會所能解決的 必須要結合各部會的資源 所以要提升位階 人口問題是國安問題 因此在行政院底下要設一個人口發展委員會 目前衛福部有少子化辦公室 不過功能不好 我們在行政院底下設一個人口發展委員會 整合教育部 勞動部 內政部 衛福部等部門 針對少子化 高齡化或是壯世代計畫 要做一個統籌的處理 關於補助方面 我想對年輕的父母 實際的財務支持是最有感的 因此 懷孕滿三個月 給五萬 每生一個新生兒 給十萬 育兒津貼 從五歲延長到十二歲 育兒家庭 綜合所得稅的扣除額 也從五歲延長到十二歲 關於居住福利 首次購屋的育兒家庭 八到九成的低利率貸款 政府幫忙出前三年的利息 提供育兒家庭加碼租金補貼 優先入住社會住宅 關於人工生殖法 人工生殖法在立法院卡關多年 限制了不孕婦女的生育機會 也侵害婦女的身體自主權 人工生殖法應當納入代理孕母 協助不孕家庭有機會圓夢 目前的法律 婦女可以凍卵 但是要解凍使用 必須要結婚 而且要配偶同意 這是剝奪女性身體的自主權 應當要修改 我們要建立友善生殖 我們要建立友善生養的職場環境 要增加公立托嬰托幼的名額到70% 提高幼托老師和工作人員的薪資 讓付出和所得成正比 增加平日延託 假日臨託等多元托育服務 不能讓老師免費做功德 產假要從目前的8週延長到10週 最後要跟接軌國際的14週 當申請育嬰假超過一定的員工比例時 政府應當有優惠措施來補助企業 鼓勵企業保障婦女育嬰假結束時 可以回歸原崗位 如有育嬰需要 企業也應給予彈性多元的協助 企業內部設置托育場所 臨托設施或相關設施 政府應給租稅優惠 我們要建立百億的專款 鼓勵地方政府提出創新作為 由中央提供經費 來建立生養示範區 全面提升友善的生育環境 這樣也可以因地制宜建立友善生養的環境 我常說 政治是一場社會運動 壯世代就是我想推動的社會運動 目前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到80歲了 男生76 女生83歲 2025年 台灣人口裡面超過65歲的 會超過20%的 台灣已經進入一個超高齡的社會 但是 年過65歲卻被強制退休 生活失去重心 而且目前社會的氛圍、政策、法律跟企業的文化 都有種種的限制 讓年過65歲以上的人很難重回職場 沒有收入就不敢花錢 也逐漸和社會活動脫節 其實對身體健康也不是很好 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只有9% 日本有25% 南韓是36% 相較之下 台灣明顯偏低 因此 如何在高齡人口的職場 參與率來提升 台灣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台灣的老人臨終前平均臥床8年 研究也發現 三成的高齡民眾 在日常生活就覺得孤獨 這也增加了失智的風險 延緩失能 減少自己被照顧的時間 這也是高齡社會下 讓自己更健康的選擇 根據調查 目前在65歲 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人是希望可以繼續工作 因此我們有責任推動一個改革 給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協助 最近網路在傳說 柯文哲要逼65歲的人不能退休 這是謠言 我是說 到了65歲 如果你想工作 有能力工作 就可以繼續工作 目前的法規 65歲就強制退休 就業保險 勞工保險 也只有保障到65歲 這是一個應該要改變的時候 我們要去除老人的負面標籤 讓老人從社會的負擔變成社會的資產 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去選擇他的人生 因此 我提出幾項政策 第一 修改目前的法規 65歲強制退休的規定 這個要修改 讓有意願 有能力的人 他就可以繼續工作 還有很多相關的這種保險 種種的限制 也要去做相應 相對應的修改 我們要建立一個國家級的壯世代研究中心 打造壯世代產業 在東亞地區大概有3億的高齡人口 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因此我們可以比照 資策會或工研院 針對這些所謂的銀髮族 來設計一個壯世代的產業 我想這也是台灣的一個新經濟的領域 政府應當帶頭去除老人的污名化標籤 給65歲以上的人有一個新的名詞 所以以後也不要再叫什麼老人、銀髮族、長者 以後統稱壯世代 因為我們必須從觀念上 根本就把這個老的觀念去改變掉 最後我們要建立所謂的第三人生大學 目前有很多大學要退場 這個空間應當可以改造成一個 老人可以使用的養老村 他們可以在這裡生活 學習 甚至工作 讓壯世代可以積極追求精彩的人生 我們要讓壯世代為台灣帶來新的能量 我們不要再把高齡者視為是社會的負擔 你的觀念決定未來的你怎麼被看待 所以這是一個時候 改變的 改變從現在開始 從你自己改變開始 結論 面對少子化 讓我們共同創造友善的生養環境 讓年輕人願意生敢生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 面對高齡化 我們要根本翻轉思維 從根本改變老的觀念 讓壯世代成為台灣的新名詞新活力 相信柯文哲 相信美好台灣會在我們的手中實現 可以做到 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好 這一段十分鐘 我們來討論經濟問題 兩千年以來 台灣的GDP成長120% 可是國民的實質薪資成長4% 台灣的總工時還是全球第六高 所以我們的勞工在低薪的地裡面打轉 台灣人低薪窮忙 我要告訴大家 低薪窮忙不是你的錯 這是因為政府沒有整體的戰略規劃 2023年 台灣人民票選出來的年度關鍵字是缺 所謂的五缺 缺水 缺電 缺工 缺地 缺人才 還有缺蛋 缺豬肉 缺快篩 缺疫苗 甚至連衛生紙都會缺 如果讓藍綠兩黨繼續執政 也不知道明年關鍵字會變成什麼 民進黨沒有長期規劃 國民黨也沒有遠見 常常就跟著一起起哄 跟著一起大撒幣 掏空台灣 所以2024年還是讓柯文哲來做 在國際 美中對抗的局勢已經形成 我相信在未來15年 國際局勢還是美中對抗的局面 這也引發很多經濟上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 突然而來造成社會經濟的重大衝擊 我們也不知道下一次還會有什麼樣的疫情會出現 烏俄戰爭 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爭也是突如其來 他們造成全世界原料的缺乏跟通膨 2050淨零碳排 這已經是全世界的趨勢 台灣政府跟企業都需要加速的轉型和調整 所有這些世界局勢的變化造成的風險 不僅僅在軍事跟政治 更包括經濟 從以上的舉例 就可以知道這個世界多變 面對一個變化多端的世局 我們除了在經濟發展以外 其實更應該先確保經濟安全 因此 我要新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法》 它的內容包括以下四點 第一 在國安會底下 要建立跨部會的經濟安全會議 協調各部會的能量 來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 確保重要物資的穩定供應 不管是食物 藥物 煤炭 天然氣 石油 來源都要穩定 多元化 而且要降低缺乏的風險 第三 關鍵基礎設施要做好防護 不管是水 電 交通 網路 金融 郵政 媒體等等 都要確保它能夠安全的作業 第四 我們要開發和保護尖端重要技術 防止關鍵技術外流 特別在增強國家經濟韌性和創新能力方面 具有關鍵作用的技術 必須要確保以維護國家長期的競爭力 台灣必須要有經濟避險的意識 所以要制定經濟安全法 要建立跨部會的經濟安全會議 制定經濟安全政策 這才能夠為臺灣建立一個經濟安全的環境 關於五缺的問題 在缺水方面 我們必須開源節流 穩定供水 全臺灣的水庫要建立連通網 加強水庫的調度能力 水庫要清淤 才能夠增加它的蓄水能力 水管要汰換 才能夠減少漏水 2015年 我剛上任臺北市長的時候 發生了蘇迪勒颱風 因為南勢溪的水濁度 大幅上升 這超過當時我們台北市自來水處的處理能力 而最後被迫停水 我們在檢討以後 在翡翠水庫的下方 挖了一條專管到直潭淨水場 來確保以後即使遇到颱風 水濁度變高 它也能夠供應乾淨的水給雙北 這個工程歷時八年 跨任兩任的台北市長才完成 這就是一個長期規劃的重要性 台北市的自來水管漏水率在過去二十年 從27%的降到11% 這大幅的減少自來水的浪費 這也是需要長期執行的 不管是翡翠專管的建立 還是自來水管漏水率的下降 這些都需要長期規劃 長期堅定執行 才能夠根本解決問題 其實面對台灣五缺的問題 就是這一句話 長期規劃 長期堅定執行 才能夠根本解決問題 關於電力的問題 分四個方面來討論 發電 輸電 儲電跟節電 講到發電 這個就牽涉到大家目前最關心的核能問題 我的態度是這樣 再生能源應當要穩健的發展 而不是先決定2025非核家園要把核能停掉 然後再轉過頭來要求再生能源的風電 光電要快速強迫它發展起來 其實也因為這樣 延伸了很多的弊端 因此我主張核二 核三 先延役 核四儘速體檢再決定下一步 目前2050淨零碳排放的目標之下 最近在COP28有二十個國家發表說 以2020為標準的話 到2050希望它的核電是增加三倍 因此我們還是要以一個比較務實的態度來面對核能 不要用非核家園當作一個意識形態來操作 在這個地方 我實在忍不住要問賴清德候選人 你真的堅持2025非核家園嗎? 我現在告訴你 你堅持的話 票就先跑掉一大半了 在這企業界了 你在5月的時候 停機的核能機組要維持可緊急使用的狀態 以備不時之需 請問核電可以說關就關 說開就開嗎 這是你自己講的 還是你們的智庫的專家也是這樣講 你不知道核電一般是用在穩定的基礎發電嗎 它不是隨開隨用的 10月的時候你在自己的記者會上說 你不是要競選未來十年甚至更久的總統 所以迴避這個問題 這代表你沒有長期規劃 也沒有 只想炒短線 這樣子怎麼選總統 不過我要問侯友宜市長 你說核一核三 核一核二核三要延役 核四要重啟 可是你要知道 核一核二因為你主政的新北市 卡關乾式貯存槽 反應爐中的用過的燃料棒是無法取出的 台電送件13次 新北市都不核定 導致現在的僵局 難道這就是你的好好做事情嗎 好 我們繼續回到那個輸電的問題 我們要建立一個 智慧電表跟智慧電網 這都需要國家很大的投資才能夠完成建立 才不會說一隻小動物就造成了大停電 儲電 風電和光電它都有一個特點 它不是一個穩定的發電 有風的時候才有風電 太陽下山就沒有光電了 因此要使用風電、光電 它需要搭配儲能的機制 節電 2050淨零碳排放 節能減碳是重要的目標 因此 關於節電的措施 也要加緊推廣 關於缺地的問題 盤點全國的公有土地 規劃平價工業區 提高工業區土地的使用率 關於缺工的問題 我知道大家很關心外勞的問題 其實應該產業分類 總額管制 什麼意思 我們應該先把移工分成不同的產業別 比方說看護類 製造業 農業 或是說營造業 然後算算每一個業別 到底臺灣需要多少勞工 那本勞可以提供多少 剩下那個缺額才是要由移工來補充 所以移工他是要來補充臺灣本勞力的不足 他不是要取代臺灣本勞的勞力 那另外我們也主張在同一產業內可以自由轉換僱主 這也減少移工逃跑的動機 我們要建立國家的徵聘平台 讓移工的引入更公開透明 目前台灣有8萬5千名 行蹤不明的逃逸移工 這不是勞工問題而已 這簡直就是國安問題 所以表示我們的移工政策大有問題 需要改進 關於人才的問題 我們可以引入外國的高階人才 同時要提升本國的高教品質 也要鼓勵壯世代 重回職場 這樣才能夠解決我們缺人才的問題 國內的五缺問題以外 我們要解決我們的國際貿易問題 因此我們要積極加入區域經濟組織 不管是CPTPP、RCEP、印太經濟架構 或者是各國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既然台灣的經濟還是以外貿為主 我們都要嘗試也不要放棄 RCEP作為亞洲最大的貿易協定 覆蓋台灣的貿易總額57% 還遠高於CPTPP的25% 因此我們在充分的避險的機制上 其實應該勇敢的申請加入 RCEP 積極開闊海外市場 結論是這樣 面對國家經濟安全 我主張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法 來提供台灣穩定的就業和經濟安全 在充分避險機制下 積極爭取加入區域經濟組織 開拓海外市場 面對國內的五缺 台灣需要做好長期的規劃 長期的執行 這才能確保台灣重要物資 穩定供應 打造韌性台灣 才能夠面對內外衝擊 能夠建立產業跟經濟的韌性 好 投給柯文哲 台灣不缺 第一點 歡迎大家在這一次總算開始回到政見的 發問 政見的闡述 不像第一場都在罵 你知道 罵來罵去 我想那個對台灣的未來發展也沒有好處 那關於這個 其實我沒有攻擊他們 我是只是很明白的問說 2025非核家園 不過我看賴清德的回答 他是誤導 為什麼我知道 他說是因為核電廠時間到了 所以把它停掉 問題是核電廠是可以延役的 今天是因為民進黨不延役 核電廠才停掉 所以這一條我覺得剛才賴清德那個是 禁不起科學上的考驗 那個是他 我覺得那條他是很明顯在誤導 全國民眾 那侯友宜那個我就覺得 他說是因為台電的水土保持做不好 所以他不給他 發給他建照 這個就變成是指控台電的工程能力很差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這就卡人家 那其他的我覺得就 不過你說賴清德花五分鐘在討論他的旅遊心得 我也覺得很奇怪 這是政見發表會 你在談論那個旅遊心得幹什麼 這個就這樣啦 核四公投也投了好幾次 我覺得倒是這樣啦 這一條的確是一個 坦白講喔 這個下一次誰執政 誰都要很嚴肅面對這個題目 我是不太贊成用意識形態來 解決科學問題 台灣還是這樣啦 因為我們半導體產業實在是太耗電 問題是我們現在產業要轉型 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到 還有一點啦 那個你說問什麼 核四是這樣啦 因為最近那個2050年淨零碳排放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很快要課碳費碳關稅你知道 到時候核電會便宜很多 所以這的確是大問題 所以這也是我們到時候真的國人要思考看看 就是說如果用核電比較便宜 用那個石化燃料比較貴 那到底我們怎麼辦 所以這個是一個 你現在問我的話 我覺得是這樣 在經過三哩島、車諾比跟福島以後 其實核電的安全性是有提高的 因為我實際去日本考察過 我覺得是有 因為別人的失敗 這邊就會改進 所以核電是有安全係數是有提高 但是問我說是不是絕對沒有危險 那當然沒有辦法這樣講 你到馬路上走也可能被車子撞到 難道你就不上街嗎 這個還是要理性務實的討論 還沒其他題目 沒有要溜了 我是講我跟你講 我當過台大醫院17年的外科加護病房主任 我也對這個 我算是台灣重症醫學的這種專家 台灣的地理位置實在真的很難用核能 因為那個核電廠離人口密集區太近了 所以它是有風險的 只是說將來就是風險跟 risk and benefit 叫做風險跟好處要去做個平衡 所以我沒有說一定怎樣 但是這個是要討論的題目 市長 你說你違法使用農地 應該要繳我一百三十四萬 不是繳了嗎 他還要追繳三萬還是怎樣 我不曉得 我回去 沒有 這個我有報告黃國昌 你知道 找那個律師 就用第三方來實際計算 所以這個 我是很坦蕩蕩 你說缺多少就缺多少 我也不會去跟你計較三萬塊 市長 賴清德有說 當初說沒有把核能算在裡面 是因為他總統做八年 他說必須把小型核能與核融合排除在外 是說他的證據 沒有啦 這個一樣嘛 是誤導嘛 那不然他十年後再當選總統就好了 我們現在要解決現在未來幾年的問題嘛 好啦 沒有題目的 我要溜了 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