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民眾黨不分區共同政見 居住正義 {%youtube v0pxZum-V4M %} 各位媒體朋友們以及線上收看直播的好朋友們 大家早安 大家好 我們今天要來舉行我們有關居住正義的政策政見記者會 那大家知道在前天的政見發表會上面 我們的柯文哲主席 總統候選人 也特別在強調他在居住正義上面會實現大力蓋 大力改 大力補的三多力的這個政策 所以在居住正義上面呢 我們已經實際有在蓋社會住宅 而且我們也實際的要推出我們相關的政見 那今天由我來唱名一下我們今天參與的來賓 那大家幫我們跟鏡頭打個招呼 首先是從右邊開始 我們的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黃珊珊 黃珊珊總幹事 再來是我們的OURs的秘書長 彭揚凱 彭秘書長 以及我們的不分區立委提名人我們周瑜修 還有現場還有我們的秘書長也來到現場 謝謝 歡迎秘書長 好 那從這個時間開始呢 我們想要先邀請我們的彭揚凱秘書長 能夠來為我們說明人本的居住正義 給民眾黨的建議 有請 在場的各位媒體先進朋友 還有黃珊珊總幹事 還有周榆修主任 還有秘書長 大家早 很榮幸受邀來這邊就民眾黨的住宅政策提供我個人的建議 那我先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彭揚凱 然後在一個民間組織叫做都市改革組織工作 大概過去十幾年來 我跟一些其他的夥伴應該是台灣 最積極或持續在倡議整個居住正義政策的民間團體 那也不瞞各位說 就民間團體的角度 我們一直談的是理念價值政策建議 那事實上在過去這段時間 事實上我們也的確都跟三個政黨有接觸 是我們民間主動去拜訪 希望提出我們的構想 那我今天願意來 當然是覺得說我非常肯定 也會支持說民眾黨願意採納民間的許多政策的想法 所以我也想說就在今天這個場合 就這個部分來做一些說明 我想第一個事情是我們一直在談的事情是 台灣的住宅政策當然很複雜 可是我們如果用簡單的來切分的話 應該說在整個高房價裡面 年輕人是受害最深的群體 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從過去從 扁政府 馬政府跟蔡政府 整個全國的房價的指數 大家一直可以看到這個部分 現在大家看到這個數字是指 在當年度的話已經到30歲的 例如說在阿扁剛上台的時候 那時候1970年的人 那時候30歲的年輕人 他那時候的房價大概是這樣 可是到去年1992年出生的年輕人 他現在面對的房價是一個這樣的狀況 所以這很清楚看到年輕人 這個部分上他有很多的問題 那他的問題如果簡單講的話 我們的講法就是說 過去我們一直談了九個字 等不到 租不好 買不起 等不到一直在社會住宅的數量 沒辦法那麼快 而且坦白講 就目前的實際狀況 年輕人不可能永遠可以住在社會住宅 那樣如果沒辦法住在社會住宅 那我買不起 我先去租房子好不好 可我們租房子又面對租屋市場很多問題 那再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買不到的部分 它基本上很難跨越 所以這個概念是國外最常講叫做住宅階梯的概念 那台灣現在面對到最大的問題是 第一階第二階有問題之外 事實上是從第三階這個部分 基本上是無法跨越的 這才是目前台灣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所在 所以我們一直關心的是 從民間團體關心的事實是說 不論下一屆 的總統 包括國會 有四個問題 他們應該要回答年輕人 第一個事情是說 如果年輕人都買不起 租不好 為什麼我們台灣可以長期縱容 有上百萬戶的空屋 還在那裡閒置 第二個事情是 大家都同意蓋社會住宅 可是請告訴他們 他們等到哪時候 第三個事情是說 特別對於20歲到30歲 這個階段年輕人 買房 坦白講 對他目前還太遙遠 太遙遠 你可不可以先讓我租得好 那再來一個事情 可能到30幾歲到40歲 他開始成家的時候 他的確覺得說租房子 社會住宅 他可能還是很難永久 可是問題他怎麼樣跨越購屋的這個困難 我覺得這個大概是年輕人其實 最想要提問的四個問題 那在這個部分上呢 事實上我們過去的主張 我也很肯定這次民眾黨基本上都把他納入 他們整個政見的主張 那基本上來講我們整個邏輯待決 我們分成三個步驟來看 第一個步驟很簡單嘛 就是社會住宅要持續的來蓋 那這裡面我覺得這一次 我看那天柯主席在政見會 有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想法 其實我們在談就是我們社會住宅 應該來採行輪候制 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讓這個政策可以繼續推動 為什麼我等一下再說 第二個事情是 除了社會住宅之外 年輕人短期買不起 可是我們要確保他們可以租得好 所以我們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 我們要來開徵所謂的中央的空屋稅 把空屋真正的有效的逼出來 逼出來幹嘛 拿來出租使用 就提供更多的房子來出租使用 第二個事情是 同時我們要推動我們台灣租屋市場的透明化 透明化之後 年輕人就可以設戶籍 意思是說他這次投票 就不用每次投票還要坐高鐵回去中南部投票 他就可以設戶籍 他可以領租金補貼 他也可以抵稅 第三個部分就是說 我們整個應該要結合都市開發的政策 讓這個新的都市開發區裡面 未來可以提供年輕人 需要的社會住宅 或是他可以負擔的住宅 例如我們今天在的 其實就過去整體開發 如果台灣在十年前 十五年前開始有這個政策 我們今天在這個地區上 就會出現很多 社會住宅跟年輕人可以住的房子 那我先談第一個事情 社會住宅 我想過去這麼多年 特別台北市政府 帶頭在台灣蓋很多社會住宅 可是我覺得就一個長遠的觀點來看 我們必須要很坦白的講 社會住宅是一個需要長期投資的政策 我們常常舉例歐洲哪一些國家 它社會住宅的量多少 可是大家了解他們都蓋了 甚至超過半個世紀 有些到將近一百年的時間 持續來蓋累積 所以關鍵是台灣最 關鍵的事情是 社會住宅能不能變成一個持續穩定的公共政策 這才是關鍵 我也想呼應柯主席常講的 建立制度 不是靠人 好像每次我們變成說一定是要誰 他才會蓋 如果不是他 他就不蓋 我說我們回到政策 回到制度怎麼做呢 我覺得全世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就是 讓社會住宅是輪候 輪候就是說需要社會住宅的民眾 就來跟政府登記 然後就依照它的順序來做 那這樣背後的效果什麼 它背後的效果就是說 它形成了一個很明顯的 龐大的政治壓力 可是它同時也是 政府的支持力量 就是有這麼多民眾 這麼多年輕人 等在那個社會住宅挺你繼續來蓋 所以我們覺得這是一個第一件事情 台灣應該來推動這件事情 那第二個事情就剛講過 在針對租屋市場的部分 我們有一個要做的是 想辦法把空屋逼出來 那這個部分事實上我們在這個 大家當然可以講說不是前幾天才過所謂 中央的囤房稅2.0嗎 我必須坦白講 這是一個沒有 真實效果的稅 如果特別從 如果把空屋逼出來的角度 這個制度是沒有效的 那我們提這個想法 事實上在 剛結束了這個會期 事實上我們民間團體也跟 民眾黨的立院黨團 也有提出了 所謂民眾黨的中央屯房稅的版本 當然很可惜 沒有辦法在目前的國會結構沒辦法通過 可是我們認為應該來推這件事 這件事的想法很清楚 第一件事情就是它是由中央來去立法的 那它的立法是一個特別的稅 它的對象是什麼 對象是針對 你的多屋而且空的 才會被課 所以它的對象不是說你房子多 是多且空你才會被課稅 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個事情就是你被課的稅呢 是真的很重 不會像這次囤房稅2.0 什麼一戶多個幾千塊不痛不癢 是真的重 就是你多且空就真的會被課重稅 可第二個事情配套很重要的是 如果你願意把房子拿出來出租 你就不會被我課稅 就免稅 所以它是一個配套的 多且空重稅 可是出租就免稅 第三個配套是 我們這個稅其實重點是針對都會區的空屋 意思是說離島偏鄉的不是我們的範圍 所以我們會劃定一個實施範圍 在人口比較少的偏鄉 不是這個稅的適用範圍 這是透過中央的稅制是可以透過這方式來訂定 最後一個事情是 這樣的稅的目的當然是逼把空屋拿出來用 可是如果還是有人不願意這樣做 政府當然就會收到一些稅嘛 然後這個稅收到了錢 全部撥到住宅基金幹嘛 就是全部拿來蓋社會住宅 就是這樣的一個基本的想法 這是第二個我們覺得 針對空屋的部分要開徵中央囤房稅 第三個部分我想所有租屋族最有感 就是我們怎麼樣租屋透明化 我想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只要有租過房子都知道台灣的房東 第一個一定講你不要給我去報稅 你不要來設戶籍 然後如果你要領租金補貼 房東也覺得你最好不要去給我領租金補貼 所以它背後的問題是什麼 問題就是因為台灣是一個黑市的結構 黑市的結構 我過去在蔡壁如蔡委員還在立法院的時候 我也跟她合作過 去財政部調過資料 我們的推估 台灣大概70%到90%的房東 事實上都是在逃漏稅 就是所謂的黑市 那背後隱含是什麼 大家要不要瞭解 如果70%到90%的房東在逃漏稅 就代表政府根本不能夠掌握 台灣到底有多少人在租房子 是什麼樣的人租房子 租怎麼樣的房子 請問我們的租屋政策到底是憑什麼來制定 我們的租金補貼 幾百億怎麼發 到底你是依據的是什麼 第二個是大家要想一下 如果台灣有一條法律 我們的法律說大家要誠實繳稅 房東要繳稅 可是一條法律從台灣實施到現在為止 從來沒有辦法被落實 而且告訴你 有百分之七十 就有一條法律 有百分之七十到九十的民眾 都違法 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解決 那我們的主張就是說 這個時候應該是檢討這個法律 讓這個法律符合事實可以可行 所以我們的建議很簡單 我們應該整體的改革這個 租賃所得的稅制 然後透過稅制改革 讓房東願意來誠實申報 那我們第一件事情是 我們覺得我們要採 分離課稅 就是把房東的稅用個 分離課稅 而且是單一稅 低稅的方式 來鼓勵房東 你就不要再 繼續逃漏稅了 你來誠實申報 分離課稅 你不會併入綜合所得稅累進 而且稅很低 很簡單 第二個事情 我們很重要對房東 我們要同時 配套一個大赦條款 因為全台灣 所有房東都在逃稅 所有房東最害怕 我們依照所得稅稽徵法 隨時都會被課徵5到7年 追繳所謂的過去的沒有繳的稅 所以這個部分上我們覺得就有個大赦條款 就是你加入這個新制之後 你過去的逃漏稅我們就既往不咎 簡單講就是我們把過去的方式重新推倒 從零 重新開始來做這件事 第三個我們同時也鼓勵了房東 繼續友善房東 繼續願意把房子租給你租金補貼的 願意繼續加入包租代管 我除了減稅之外 我還要給你一些額外的優惠 來鼓勵他 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方式 來真正讓扭轉 就是說我們現在是70%到90%的房東是地下化 我們希望扭轉 讓未來可能是70%到90%的房東 他願意把租屋事實透明化 那再針對那種10%非常少數的 他不願意的時候 那時候政府再加強查緝 才做得到這件事情 他做到這事 最重要的好處是 當房東他已經沒有顧慮說 我租房子這個事情 我不怕被政府知道的時候 以後你們年輕人去領租金補貼 你要設戶籍 你要去抵稅 都可以用得到 我覺得這是我們第三個主張 這個主張如果用個圖的概念的示意就這樣 這是我們目前的租屋市場 像是個黑市 我們透過囤房稅的部分 因為讓更多的房子進入租屋市場 第一個我們把市場變大 就更多的房子拿出來出租 它對於價格上漲會有一些趨緩 再來我們透過了市場透明的事 我們讓這個大的租屋市場 開始變成比較透明 就稅制改革 所以這是一個整體的 想法 啊這就回應到我們剛剛講的第二個事情 就算年輕人目前買不起 你至少透過這個方式 讓他租得好 這是我們的一個想法 好 那最後一個呢 我們談的事情是說 台灣大家知道 台灣過去二三十年來 我們的地方政府大概用整體開發 應該累積超過了一萬公頃的整體開發 就像我們今天處在的這個地方 也是透過整體開發的做 可是我們過去整體開發的制度呢 事實上一直沒有去把社會住宅 把民眾可以負擔的住宅結合在一起 所以大家知道我們整體開發區出來都會蓋豪宅等等 所以我們希望的講法是這樣 我們未來要把社會住宅跟平價的住宅 列為我們整體開發的必要目標 意思是說你這個開發案沒有提供一定數量這個住宅 我政府根本不允許你來做這個開發 這是一個第一個想法 那這個想法有分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我們優先一定要保障 取得一定數量的社會住宅 它簡單講就把它化成是一個必要的公共設施 而且這個蓋社會住宅的錢 是從這個整體開發裡面的基金來出 這個在有點複雜 我只是講在概念上 或是在那個實務上是做得到 我們要配套修一些相關的法令 第二個事情是 因為整體開發 政府過去都會分一定的土地回來 可是政府過去的土地都是把它拿去標售 然後政府賺了很多錢 把地價炒高 房價炒高 我們希望未來政府取得這些土地的 優先是要來提供想辦法蓋一些平價的住宅 而不是來去標售 來創高價 然後蓋了新的豪宅 我大概簡單用一張圖的概念就可以講完了 我以大家比較熟悉的區段徵收為例 像這個地方 過去的區段徵收說我們整個區段徵收範圍大概有40% 政府要拿來當公共設施 道路 公園等等什麼 40%是地主分回去 地主分回去當然基本上進入市場蓋商品住宅 過去政府還會分20%的建地 過去的政府做法就是20%的建地拿去標售 政府就拿錢 可是標售的部分就把地價炒高 變成商品住宅 那我們現在主張 第一件事情是 未來要在政府的40%裡面 明訂一定要畫一定的比例 當成社會住宅的用地 這是必要取得 你不做的話 這個開發案我不讓你通過 所以每一個案子裡面 我們會取得一定的社會住宅 第二個事情是 我們就重新思考 我們這分的20%的地 我們不要再去標售 我們有很多種可能 我隨便舉第一個例子 這所有台灣的民間地主都知道 我們政府為什麼不來跟建商合建分屋 合建分屋之後 政府就分了一部分房子回來啦 分了這房子你可以做社會住宅 或者政府配合一些機制來去做 過去很多人談過 不管要做地上權住宅 或是做平價的住宅都可以 這個東西就掌握在政府的手上來去做這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呢 事實上未來台灣很多開發 都會跟我們的產業園區有關 那我們一直主張 未來這件事情還課於叫企業的社會責任 就是我們這些土地應該也可以跟很多企業合作 來讓他們 賦予他們責任 他們自己提供 就是我用成本價的土地做給你 讓你來去優先蓋 專門提供你員工的住宅 那我也覺得這對企業 而且對於企業的留才 留住人才是好事 而且也是賦予他的責任 不要把你這個責任都會變成政府的責任 大概就是我覺得是這樣的一個想法 好 那我想說最後這當然就是我們就 我個人長期在民間團體提出的 給民眾黨的政策的主張 那我最後再強調 我自己也很高興看到民眾黨目前的政策綱領 也包括前幾天看到柯市長 他在政見會裡面有用一段的時間來講這件事情 所以我也覺得今天我願意站出來 雖然來出席這樣的記者會來去說明 我對這樣的政見的想法是基本上是一個 肯定跟支持的立場 謝謝各位 謝謝 謝謝我們的彭揚凱秘書長 感謝你長期在民間給我們更多的提議 提案讓我們在立法院可以多做支持 接下來我們就要有請我們的黃珊珊總幹事 接著來報告 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經驗 來轉化到我們未來的提案上面 那剛剛也有包含 囤房稅2.0現在看起來是跨出了第一步門檻 但它還有其他可以繼續努力的空間 所以這個時候 我們讓珊珊總幹事繼續來補充 有請 好的 謝謝秘書長 因為我們在台北市政府的時候 其實長期跟 OURs 一直不斷的討論 有關居住正義的相關政策 那即使在去年我參與台北市長也提出了 將來未來台北這個都會區 其他應該的有的 尤其台北市物價最貴 房價最貴的地方 剛剛老師講的其實是整套居住正義 未來應該要一步一步不管是繼續蓋 還是說至少現在要讓年輕人住得好 而且住得到 而不是在外面一半的薪水都拿來付房租 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稅制達到公平 我這邊要講一下我們希望說從住得起 到有溫度的住在一起 因為市民不管是哪個城市 他都是希望能夠安居樂業 安居是第一個要務 所以怎麼樣讓更多的人 他可以在這個地方住得 讓他負擔得起 又可以達到他自己在這裡追求夢想 還有工作 正常生活 那我這邊先從都市的整個再生 因為整個台灣很多的城市 都是大概五十年前開始蓋 很多的房子老舊 所以我們現在 沒有辦法更新 所以我們的房價會不斷的飆高 因為供不應求 大家希望住到都會區 所以這個都會區的房子沒有新增 所以它的價錢就會不斷的飆漲 如果可能的話 我們是不是在都市更新的時候 提供更多的住宅單位 才有可能所謂的抑制房價 在同時 我們必須要兼顧所謂的居住正義 城市重新都更開發的同時 留下可以讓年輕人租得起的住宅單元 這兩個並不違背 也就是都市更新不是只有老房子的住戶 蓋了新房子 然後賺取了很多的暴利 從幾百萬變成幾千萬 但是我們的整個城市並沒有受到獲益 或者是只有少數人獲益 我們希望整個都市在再生的過程裡面 大家都能夠獲得這個都市再生的利益 包括未來在這個城市居住的年輕朋友 所以城市再生除了整個現在的原有城市 他們必須要把原來的空間架構 自然資源 文化資產 還有甚至在產業發展 整個城市大家看到我們這個區域是一個新興的區 可是你離開這個區的外面 可能就是原來的鐵皮屋工廠 或者是很多老舊的公寓 整個城市的發展其實很不平均 那 接下去要怎麼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 讓這些 包括居住正義也可以在這個城市繼續的留下來 這是我們要去思考 也就是說在你城市老舊建物的重建 除了都更 危老重建之外 還有實質環境的改變 包括中間要留下居住正義的可能性 那這台北市我們曾經推過的 從柯文哲市長上任之後推動的叫做公辦都更 也就是以前的都更都是建商 跟人民不斷地 negotiate(溝通) 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推動困難 加上最重要的是 他的獲益不公開 不透明 不平均 所以很多人對於都更是很卻步的 我們在都更的同時 我們就看到很多的人 因為都更那個房子飆漲 可是漲起來的利益 並沒有回饋到整個社會 所以我們整個的公辦都更應該將來 不管是公辦民間的土地多 或者是公辦政府來處理的部分 都應該把居住正義的構思放在裡面 也就是說我們在這中間 我們在辦都更的過程裡面 要想一想 中間還有很多人 他其實是可以從公辦都更 讓都市更新的紅利讓全民來共享 所以我們在台北市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就是各位看到的是 在 廣慈博愛院 它是跟著捷運站 加上整塊大基地 最重要的是它配合了所謂的TOD 就是交通建設帶來的都市計畫更新 那把整個廣慈博愛院的土地 做了最有效率的應用 在裡面設置了非常多 幾千戶的社會住宅 那同時也成為當地的一個 都市開發的一個領頭羊 也就是說當你在都更的時候 你是可以把社宅放在裡面 做整體的 整體的考慮 就像剛剛 秘書長所說的 如果我們一個區段徵收 一個市地重劃的 重新開發的新區 它保留一定比例的 社會住宅 而且這是必要的 公共設施的話 今天 每一個新興的區裡面 就不再有 所謂大家買不到 租不起的狀況 所以公辦 都更必須要中間 有相關的配套 所以 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 剛剛講 我們如果留下 這些社宅 其實 將來也是都更的很重要的一個 轉化的中繼住宅 也就是說 我們在社宅裡面 像廣慈 我們蓋了幾千戶的社會住宅 我們保留了幾百戶 讓旁邊的社區 他們都更的時候 可以過來這裡就近安置 然後他都更完 他再搬回去 所以當我們配置這樣的住宅以後 它其實可以促進整個相關都更的流動 這個城市才會慢慢地運作 否則大家 不願意都更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沒有地方住 我也租不到房子 所以我不想都更 我的老公寓至少我還住得起 我如果搬出去租房子我也租不起 甚至我租不到 尤其是有些長輩 他根本連房子都租不到 所以他永遠不願意都更 所以當個城市在發展的時候 居住正義不是只有單單年輕人 現在連老人家可能公寓不能住 他要出去租房子 他也租不到 所以我們怎麼去讓這個國家是一個活絡的 這是我們在台北市一直在思考 居住正義 跟旁邊的都市更新 它是要怎麼樣整合在一起 所以在台北市我們曾經推出的就是 TOD EOD跟ROD TOD的意思就是剛剛我講的廣慈 你在大眾捷運系統附近周邊帶動它的整個 所以台北市給它了相當高的所謂容積獎勵 但是我們一直要強調 容積的獎勵 都更的紅利應該要回饋到全民共享 也就是說在TOD的過程中 也要保留一部分將來可以 可以在開發過程中留一部分做社會住宅 做這個運用 這個運用完了以後就像現在的廣慈博愛院 它提供的社會住宅中間有一部分中繼宅 可以再帶動旁邊的周邊的都市更新 那一樣EOD EOD從學校 像台北市有兩百多所學校 其實很多都已經少子化 將來有很多的學校 可能它的校地就必須要停止使用 停止使用之後 它其實就可以作為 不管是重建校舍 重建的時候 以前的學生很多 校場很大 後來可能有很多空地是可以空出來的 所以空出來的空地 我們其實就可以拿來做 剛剛講的社福設施跟社會住宅 而這個因為在學校 學校都在每個 每個城市裡面的很核心的地方 旁邊的 周邊的居民 因為當時是國民教育的關係 它其實都是一個 遍佈在很普遍 平均分配的地方 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好的社區的核心 由它來當核心 除了提供公共服務之外 裡面留下社會住宅 這個社會住宅中間 先當社宅 然後可以當都更的中繼宅 將來甚至可以讓年輕人有機會在台北市 如果我們蓋的都很多以後 其他可能還有機會取得這個住宅的 可能不管是地上權 或者將來二十年後 它不用六年九年就被搬出去 所以我們希望說透過EOD的方式 普遍地蓋各個社區裡面的社會住宅 第三個ROD 如果我們在一個河岸可以做相關的容積獎勵 讓它可以蓋得比較高 但是一樣也要配套社會住宅 所以整個在台灣 應該說在你的都市開發裡面 你就要去思考到 我現在開發不是拼命的開發 現在看得到了這個大區 這是新北市 旁邊是塭仔圳 就是未來將來會是一個非常大的開發區 同樣的 如果像剛剛秘書長所說的 它可以留下一定比例的公共設施 而且強制多少社宅的話 這個就可以確保我們所有的新開發區 都有一定的社宅比例 這個才能真正讓每一個新興的區域 不是只有單純的地價飆漲 然後民眾富有 但是它同樣的可以保障年輕人在那個地方的發展 所以我們希望說將來類似 我們剛剛透過 EOD TOD ROD 所蓋出來的房子 它可以有三種面向 第一個 它可以作為旁邊都更的中繼住宅之一 第二個 它有一定的比例的社會住宅 第三個 最重要的是我們剛剛說的 老人家現在離不開他的家 因為他爬不了樓梯 他沒辦法下樓 但他要去租房子 如果他是獨居老人 他根本就租不到房子 所以青銀共居的全民住宅也是將來 我們用各種政府的工具來取得相關的住宅單位之後 可以提供給年輕人 可以提供給都更戶 可以提供給老人家 讓他在這個社區裡面 他的住宅單元是符合他的需求 這些量能提供之後 台灣的房價或租金才有可能往下降 也就是說 當供給增加 需求沒有那麼多的時候 價格才會往下抑 我們現在拼命在壓 可是壓不下來 因為我們的供給沒有增加 這是台北市柯文哲市長任內所興建的社會住宅 全台灣都在比社會住宅的比例 大概全世界 全台灣都沒有人蓋得比台北市更多 我們總共大概是兩萬戶 配置其他的部分 這個是台北在社會住宅裡面最重要的幾個配套 第一個我們在裡面保留10%作為青年創新回饋 可以不用經過抽籤 你提你的具體的計畫 你就可以免抽籤進入住社宅 但是你要對社區有所貢獻 這些青創戶現在已經成為台北市社宅裡面的 非常有特色的一些團隊 他們服務社區裡面的居民 他們的生活 甚至可以協助社區裡面 創造所謂社區營造的共同 共榮共居 另外他們在社區裡面 你看 我們那時候他這次市長卸任的時候 釋出了2018年開始釋出 已經在社區裡面辦了2000多場活動 你說這個社區不單單只是社宅 不單單只是年輕人進來住 而是他可以在裡面獲得很多很多一般社區沒有的東西 另外就是我們也舉辦了青銀共居 你蓋了社宅之後 你還是要讓長輩 讓年輕人都能在社宅裡面大家互相 所以我們也試辦了所謂的陽明老人公寓 甄選大學生在老人公寓裡面跟老人家共居 然後成為這個社區裡面 老人家每天期盼 孩子回來了沒有的一個很像家庭的狀況 第三個是高齡換屋 大家說高齡者租不到房子 這是事實 所以台北市也在行善社宅來示範 釋出所謂的高齡者 你願意把你的公寓交出來 交給包租代管 然後你可以來住社宅 用這樣的方式讓鼓勵更多的長輩 他可以透過我們這樣的數量 提供一定的單位的時候 這個國家裡面的人才會流動 長輩他才會願意走出來 不然他根本就不想下樓 或者他生病了他根本就不出門 但是三個月他又要去醫院拿處方箋 這都是我們現在社會碰到的問題 如果居住正義要做 他不能只是單純的租房子 他必須要在房子裡面有溫度 然後要在房子裡面 能夠照顧到各種年齡層的人 台北市我們當時也希望說 將來剛剛講的都市再生 再生的過程裡面可能有海砂屋 有危老 這些都有更新 更新之後其實有一些 如果我們給它容積獎勵 政府分回 它其實也可以成為社宅單元的一部分 包括現在公辦都更 其實裡面市政府如果有相關的資源的話 其實都應該用多元方式取回 我們應該分配的居住單元 也就是說 都市更新跟居住正義 它應該是一體的兩面 當我們一直不斷的強調都市更新的時候 我們如何在都市更新裡面 保留居住正義 保留讓房價不是只有飆漲 而是我們提供更多的居住單元 讓更多的人可以進駐 那當然租金分級 剛剛講的租金分級在台北市是優先 第一次由市政府提出來說 它是跟著收入來做九宮格的比例 然後第二個 社會住宅的包租代管 這個當然是一定要做 那其實更重要的是高齡者的包租代管 第三個就是稅制改革 稅制改革在台北市很早 2017、2020我們就已經把單一且自住的稅率降低 那囤房稅終於在這次選舉之前 這幾天中央終於通過了一個 不是那麼滿意 但是至少有往前進一步的囤房稅 但是它還 不足以能夠馬上立竿見影的 讓這些空屋釋出來 所以 只是空屋稅可能是接下來更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當然公益出租減稅 所以這些事情 其實柯文哲在台北市都做完了 這些事情 居住正義是要用做的 不是用說的 不管是幾十萬戶 幾百萬戶 都是一樣 做了再說 所以我想最重要的是 怎麼樣讓都市更新跟居住正義 它是能夠互相配合 而不是互相衝突的 另外 我舉個例子 在台北市有一個叫大龍國宅 它是大龍市場 在市場改建之後 它上面有一些原來的國宅 但是我們同樣的 因為我們可以興建的高一點 所以我們又分回了一些社宅 也就是說在你任何公共設施的過程中 你都可以藉由 政府的相關的工具跟手段 你可以去分回很多很多的新的東西 就像我剛剛講 學校改建你可以留社宅 然後捷運站附近的周邊開發你可以留社宅 新區開發你可以留社宅 然後都更分回你可以留社宅 所以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所以只要願意做 台北市在短短八年 我們可以釋出將近兩萬戶的社宅單元 那我想如果通過到全國的話 同樣的方式去用不斷的各種不同的多元取得 在台灣應該有機會達到所謂六都裡面 怎麼樣讓空屋釋出 也讓我們相關的新區台灣的都市更新的過程中 居住正義同時被保障在裡面 而且跟著這個城市一直不斷的發展 當所有年輕人都有機會在他工作的地方居住 透過便捷的交通設施 能夠輕鬆的達到他的工作的場域 這是台灣人安居樂業的基本 所以今天很謝謝秘書長來把我們 未來應該要推動的東西也一起先跟大家分享 我想台灣民眾黨在立法院黨團 一定會把居住正義當為我們第一優先 而且最重要的政策 在我們其他的政策方面 我們也會把我們原來在台北市 所做的相關的各種不同的方案 我們也會推動到全國去 以上 謝謝 好 謝謝 接下來我們還是要保障 在居住正義上面弱勢族群 他們應該要如何得到照顧 我們有請我們前台北市社會局長周瑜修 也來分享他過去的經驗 以及他未來想做的事 好 各位 媒體記者 女士先生 各位好朋友 大家早安 基本上從剛剛這個 彭秘書長跟這個黃珊珊總幹事談的 各位可以知道就是說 其實政策的形成跟方法是一步一步的 我們不可能一二三 這個國家就會變好 所以我們來看一下 其實這幾年來 台北市政府 尤其是在弱勢居住這一塊 你看現在天氣這麼冷 基本上 從政者是將 資源做有效跟合理的重分配 所以我們看到其實 在社會住宅保障弱勢身分入住的部分 第一個是住得到 這個評點制是讓最有需要的弱勢家戶 優先入住社宅 長長的一堆可以看到 2016年 台北市大概是第一個以公民審議方式 擬定社宅入住的機制 大龍東社宅率先適用 我們在2021年把弱勢租屋社宅的保障提升到40% 所以一直到2022年的8月 我們在24處的社宅提供了2,255戶的弱勢戶 那麼可見的未來當然市政工作是一棒接一棒 我們希望未來可以提供2萬戶的這些社宅弱勢保障戶 請各位可以看到右手邊 比較特別的是請各位看到右手邊三分這個部分 當時台北市在AIDS或HIV的患者跟街友 跟未滿25歲最下面結束安置無法返家者 這個評點從三分一直到十分 也就是說我們在多元來源的這個基礎上 我們希望更進一步將有限的資源 去關懷到這個可以關懷的每一個角落 所以各位可以看到這樣的評點的項目 其實幾乎是當時歷任的社會局長想破頭 就是把所有我們能關照到的部分 把它含進來 第二個我們談住得起 就是打破一口價 率先在全國擬定分級租金的補貼制 考量到家戶的人口數 跟他的坪數跟租金的合理負擔 這個我要特別提 這個 巢運在2014年有針對當年要選舉的這些 這個市長候選人 不管你是選連任或第一次選 這個希望可以推社宅 那第一件事情是 當時已經要選連任的賴清德市長 他不簽而且反對 他說台南市不需要社會住宅 不需要社會住宅 那我們很期待當時的賴清德 如果能夠稍微有一點遠見 現在 這個台南如果要讓這個 北漂的青年能夠回來 不是有一個好的地方嗎 第二個我們也不明白的是 這個租金的補貼制 事實上台北推出之後 包含新北跟桃園 其實在政策上也都跟進 我覺得好的政策是跟黨派無關 問題是中央現在好像還有很多的遲疑 在租金補貼這件事情上面 中央好像也還沒有開始做 所以各位可以看到就是說 像這樣的社福系統的協助 還包含老人的居家修繕 跟失能及身障者的 無障礙的這些環境改善 第三個我們還要特別提說 除了這個部分之外 剛剛總幹事有特別提 就是說其他公有居住資源的提供 不是只有評點 我們還包含了青少年的自立宅 青銀共居跟共榮 以及身障社區的居住 跟自立生活的服務 以及NPO承租社宅 那麼我們期待提供多元居住選擇滿足 弱勢的居住需求 這幾個方向就是說 當時的柯文哲市長 在台北市一步一步的往前推 也許不是每個都是亮點 但是我們期待未來再有機會 能夠在全國都這樣推展 以上謝謝 那今天我們要很負責任的跟大家說 過去台北市政府八年的居住正義的落實 我們會希望未來能夠推展到全國 那現在我們也看到許多中央的這個官員們 好像要選舉了才醒了 很多相關的修正 相關地方跟中央可以配合回饋的 到選舉前他們才想到 所以我們也呼籲說 既然想到了 那接下來就由民眾黨 不管是在國會 不管是未來是不是有當選總統 我們都會持續的在居住正義上面的努力 那這個時間 我們是不是邀請我們的媒體朋友們 先針對主題來進行提問 有沒有要針對主題提問的主題 好 好沒有 好 我們還是再次謝謝這個秘書長 彭揚凱秘書長今天能夠來與會 參與我們的這個居住正義的相關的 提案跟想法 那接下來是不是開放 時事提問 謝謝謝謝首先先謝謝我們的彭揚凱秘書長 謝謝 那請秘書長先稍作休息 我們其他的時事提問 有請 請 請教一下 因為主席他今天農地是開始進行動工拆除 那主席針對這個部分的後續有沒有再做進一步的指示 讓我們多一次的說明清楚這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因為花了一點時間去跟地主他們去確認 這個過程我們等一下會給大家一張圖 就是這個時空的時間軸 民國95年10月的時候 這個空照圖的時候是農地 大概在95年12月28號有一個公展 然後96年的6月有一個整地停車 都是在主席買屋之前 那96年9月的時候已經劃設了停車格 也就是說在買入之前 97年7月五個地主有合資購入 那97年的9月五位地主辦理過戶 那98年我們已經確認 他98年的時候他購入以後 我們原來的地主其實在九鼎建設 當時在97年就已經有合約 也就是說在我們購入之前 這個農舍就已經租給這個建設公司 一年一約 每個月各家分到的租金是6250元 從民國98年開始 一直到109年的8月 這個所謂的遊覽車業者有找地主來代表 然後想要承租這個做停車場 當時的合約的約定是 每半年租金收益是40375 所以每個月是6729元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終止合約 從98年租這個農舍 每個月的租金是6250 加上109年8月 開始有租這個所謂的停車場的部分 每個月租金是6729 所以每月租金收益大概是12979 所以我們也計算了一下他所有的金額 也就是說從開始收租 有收益的情況下到現在為止 農舍的部分每個月的租約大概是6000多塊 所以這個部分大概是2009年開始到現在 我們大概是收租了105萬元 然後有關遊覽車從2020年開始租的部分 我們目前收租大概是198000元 大概20萬左右 所以總共是120萬元 那柯文哲主席將會捐給新竹市政府的社會局 第二個我們今天入場刨除 也會依法完成所有回復農用的過程 另外就是我們會委託專業的律師 來處理後續土地處分給其他地主 或者是相關的手續 取得的所謂的差價 也會捐給新竹市政府社會局 以上 好 還有其他問題嗎 那不好意思幫我遞一下麥克風 謝謝 還是想問一下總幹事 因為前兩天這個我們前秘書長謝立功 他有直接跟您下戰說 就是說要設兩個KPI 不然您就應該要辭掉這個不分區立委 那你自己怎麼回應呢 我想黨內的有多元意見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這場選舉我想每個人都是求好心切啦 那全黨現在應該都是上下一心 尤其是我們在兩場造勢大會之後 我們所有的支持者都沉默的站出來了 所以我們希望的是大家應該是要萬眾一心 我們的KPI應該是取得勝選 沒有人會把自己的KPI定在第二名 那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是希望說 我想全黨的同志跟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 我們會全力的衝刺 另外不是個人的問題 也不是個人去留的問題 這是一場重要的選舉 我們是以勝選為目標 好 還有嗎 還有沒有要發問的 好 來 那個麥克風直接 這邊想問一下 就是因為最近主席的農地爭議 大家會認為說好像有點違背他的居住正義 那今天來開這個記者會 會不會覺得這個時機點上是比較敏感一點 各位 居住正義是柯文哲從政之後大力推動的事情 這個農地他在105年的時候 其實那時候因為蔡英文 他因為被選總統的時候 被質疑說他家族他名下有很多土地 當時的柯文哲還沒有當選 當選了市長 也出來告訴大家說 這個一定是家族買的 應該不是蔡英文自己買的 他也幫他緩頰 同時他2015年就告訴大家 他爸爸在新竹有希望他回新竹將來回去當醫生 所以他2015年就對外說 我爸爸也有在新竹幫我買土地 這件事情從來沒有隱晦或者是避諱過 但是這個事情既然 有這種可能違規使用的狀況 這當然就不是柯文哲主席所樂見的 所以我們會依照我們的 對於我們自己沒有必要炒作任何土地 也沒有炒作任何土地的動機 這是一個家族他們長輩在 有土斯有財 台灣傳統觀念情況下所處理的 柯文哲既然沒有炒作 當然沒有違背居住正義的問題 這個我補充一下 柯文哲主席的農地爭議 從揭露到今天為止 我如果沒有記錯 應該是第六天或第七天 各位去看賴清德副總統 從2023年的9月6號 一直到他宣布要用公益信託 應該是前天的事情 所以這個由此可以看得出來 就是柯主席面對外界 所關注的爭議 我們向來是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也不因為今天開的是居住正義 所以就故意跳過閃過沒開 這個不是更奇怪嗎 這兩件事情是不互相違背的 以上 好 也再次強調 我們今天居住正義的記者會 是早就安排好的 這也是代表著我們的決心 要面對居住正義 我們不會因為任何的個人 或是過去的相關因素 然後就去打折扣 也包含我們要看的是 政治人物候選人 面對他出現的問題之後 他去解決的態度 跟他要怎麼樣來做解決的方式 好